首页 百科知识 战后日本中国形象”的演绎与重塑

战后日本中国形象”的演绎与重塑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键词 战后 日本 中国形象探讨战后日本的思想轨迹,无疑应该以日本这一国家作为首要的研究对象。不过,作为日本学研究的外部视角,站在战后日本的“中国形象”的演绎与变迁这一视角来加以考察,或许会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具直接性、更具方法性的新框架。与此同时,也要站在一个文化“互镜”的立场,通过战后日本“中国形象”的演绎与重塑来一窥战后日本的思想轨迹。

吴光辉 肖珊珊[1]

内容提要 作为日本学研究的外部视角,战后日本的“中国形象”研究可以为我们站在一个文化“互镜”的立场来梳理战后日本的思想变迁提供一条潜在的线索。概述战后日本的中国形象,“文化他者化的中国形象”映证出战后日本走过了一条区别于中国、东方,乃至整个亚细亚的“自我西方化”的思想道路;“意识形态化的中国形象”折射出战后日本将中国视为超近代国家或者社会主义大国,由此而相对性地界定自身所谓“战后民主主义”的道路;“交涉对象化的中国形象”则体现出日本基于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这样的“二元对立”模式来认识中国,且会在一个与中国“对话·对抗”的交涉格局下构建自身未来的道路。在这样的中国形象的背后,潜藏着“为了日本”“以中国为工具”的日本的思维方式或者社会病理。

关键词 战后 日本 中国形象

探讨战后日本的思想轨迹,无疑应该以日本这一国家作为首要的研究对象。不过,作为日本学研究的外部视角,站在战后日本的“中国形象”的演绎与变迁这一视角来加以考察,或许会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具直接性、更具方法性的新框架。不言而喻,域外中国形象研究不仅是一个跨文化研究的理论性课题,也是一个探索如何建构自身国家形象的实践性课题。正如媒体宣传的“国家公关时代”[2]已经来临所体现的,我们必须首先站在“世界战略”的立场来看待现代日本是如何想象与建构“中国形象”的问题。与此同时,也要站在一个文化“互镜”的立场,通过战后日本“中国形象”的演绎与重塑来一窥战后日本的思想轨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