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传媒与重塑河南形象

传媒与重塑河南形象

时间:2022-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0.5.2 传媒与重塑河南形象丑化河南形象,让河南感到了切肤之痛。他表示愿意给河南人民当形象大使。警方称此举可对犯罪分子起到威慑作用,河南被看成了出产罪犯的地方。此举引起了河南籍人士的强烈愤慨。河南籍名人、河南百姓,还有反地域歧视的人们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捍卫河南形象的保卫战,其中网络媒体是河南形象之争中火力最为密集、参与范围最为广泛、形式最为多样的一块战场。

10.5.2 传媒与重塑河南形象

丑化河南形象,让河南感到了切肤之痛。河南的形象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其经济发展,尤其是招商引资进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形象的损毁是通过传媒,形象的树立也同样需要通过传媒。在重塑形象的工作中,民间和政府共同努力,利用媒体充分造势宣传。

1.来自民间的反击

河南的反妖魔化行动始于民间。2001年,通过出版书籍、发表声明等,一些来自河南的名人、作家颇有声势地试图阻击“妖魔化河南人”的潮流。

著名作家刘震云拍案而起,在与新浪文化的侯小强的对话中说:“河南人口基数大,一个多亿,不在‘免谈’中沉默,就在‘免谈’中爆发。”他表示愿意给河南人民当形象大使。

军旅作家周大新把他对歧视河南人的愤怒集中抒发于他的长篇小说《21大厦》里,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朴实的河南小伙子,是受屈辱的河南人的象征。周大新说,“中原很穷,很落后,河南人已经受了那么多苦了,什么样的灾难在别的地方都是小问题,在河南却是大灾祸,三年困难时期,河南人死得最多。大家不要笑话他们了!河南人是最中国的,河南人身上的毛病中国人都有,他们不过是更集中更典型罢了,你们笑他们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请不要再‘妖魔化’河南人了!”

马说的著作《河南人惹谁了》更是引人注目,这本印数达五万册的册子发出了为河南人辩解的最强音,是为河南人恢复名誉而著的。书中描述了歧视河南人的现象、由来,并从人性、经济和文化多种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作者说,“这本书的标题是发自内心的,是受到伤害以后的一种反弹,它终于代替部分河南人喊出了积郁在心中许久的呐喊,也喝住那些盲从批评的人群,希望他们开始用探讨的姿态思考这一问题。”

张向持的长篇报告文学《解读中原》是为河南正名的又一部力作。张向持想让国人通过他这本书,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中原这块土地,更真实地认识和了解生活在中原的河南人;他也想通过这本书,提醒河南同胞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和弱点,认识到自己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从而挺身跃起,为提升河南人的声誉和中原在全国的地位做出努力。

央视“名嘴”崔永元也抨击歧视河南人的不良社会风气:“目前来看,歧视河南人的风气还在上演,这不能反映什么。要说反映,也反映的是中国人的文明程度,整体的文明程度还很低下。要想改变这种歧视,我个人认为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歧视自己。只有正视自己的毛病,民族才有可能有希望。”

2005年3月,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区分局龙新派出所在无任何证据证明在其辖区内存在“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的前提下,在辖区的怡丰路黄龙塘市场附近的大街上悬挂“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和“凡举报河南籍团伙敲诈勒索犯罪、破获案件的,奖励500元”的横幅。警方称此举可对犯罪分子起到威慑作用,河南被看成了出产罪犯的地方。此举引起了河南籍人士的强烈愤慨。4月15日,在河南省国基律师事务所任职的河南籍公民任诚宇和李东照以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区分局的行为侵害了二人的名誉权为由,向郑州市高新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成为全国首例地域歧视案,轰动全国,各种媒体都争相进行深度报道,很多网站都推出了相关专题。搜狐制作专题《理性反击地域歧视》,腾讯网制作特别策划《地域歧视的“集体狂欢”该结束了》,中国安徽在线推出专题《关注全国首例地域歧视案》,新浪推出今日话题《中国的地域歧视为何连绵不绝难消除》,雅虎集中报道这一案件……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也就此事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和深入的分析。例如很多报纸都发表了评论文章,《南方周末》的《被妖魔化的10年之痛——河南人拒绝歧视》、《新京报》的《地域歧视是文化失衡的表现》、《南方都市报》的《一场地域歧视的“野蛮秀”》……2006年2月,这起全国首例地域歧视案经郑州市高新区人民法院调解结案,深圳警方向河南人道歉。该事件通过媒体在全国范围内的强势宣传,使公众开始重新认识河南并进行理性思考,对消除地域歧视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河南籍名人、河南百姓,还有反地域歧视的人们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捍卫河南形象的保卫战,其中网络媒体是河南形象之争中火力最为密集、参与范围最为广泛、形式最为多样的一块战场。

网络上热爱家乡的河南草根们是战斗的主力,他们满怀激情,也充满愤懑,赞美着自己的家乡,抨击着无聊者的浅薄。论坛中,博客里,唇枪舌剑,刀光剑影,异常激烈。有的在网上组织河南人反歧视联盟,有的号召大家为河南人反歧视进行签名,有的悲愤激扬地抒发自己遭受不公平待遇后的不满,有的引经据典颂扬河南悠久的历史和淳朴善良的人民,有的徐徐道来深入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中伤河南人的一个主要手段是散布各种讥讽嘲笑河南人的段子,这种段子幽默诙谐,甚至令人捧腹,所以非常迅速地流行起来。河南形象保卫战开始后,有一个很长的段子也迅速在网上蹿红:

搞笑版——河南人形象

说河南人贫穷落后,甘肃人笑了;

说河南人斤斤计较,上海人笑了;

说河南人夸夸其谈,北京人笑了;

说河南人小偷小摸,新疆人笑了;

说河南人都是河南人,山西人笑了;

说河南人没思想,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都笑了;

说河南人没文化,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笑了;

说河南人不懂艺术,吴道子笑了;

说河南人不会武功,少林和尚笑了;

说河南人不爱运动,邓亚萍、刘国梁、孙甜甜都笑了;

说河南人不会打仗,刘秀、岳飞都笑了;

说河南人只看脚下,张衡笑了;

说河南人不刚烈,杨靖宇笑了;

说河南人见义不勇为,李学生笑了;

说河南人不会唱歌,陈明、李娜、黄鹤祥都笑了;

说河南人不出美女,林青霞、赵雅芝笑了;

说河南小伙不帅,潘安笑了;

说河南人光会说河南话,央视海霞、沙桐、张泽群都笑了;

说河南女人懦弱,花木兰笑了;

说河南人不会做生意,双汇、新飞笑了;

说中国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河南人崔崎笑了;

说河南人近代文人骚客不多,姚雪垠、二月河笑了;

说河南人不懂C++,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发明人王永民笑了;

说河南省2003年已连续7年全国经济总量(GDP)的排名在全国排名第五,河南人说我们还要努力;

说河南不是华人发祥地,伏羲女娲笑了;

伏羲女娲笑过了,轩辕黄帝也笑了;

说河南人就这么多伟人,河南人都笑了。

看到的人请转发,维护河南人的形象是每个河南人的义务!

段子的最后一句,让我们看到了来自民间的呼声。

2.政府出手,利用传媒,重塑形象

当社会上民间人士对妖魔化河南的行为进行口诛笔伐的时候,河南省官方更愿意起到应和的作用,省政府官员也出面宣称“河南人不容被妖魔化”。2000年10月16日,陈奎元从西藏调任河南省委书记,立马开始着手解决河南的形象问题。在深入调查后说,“河南的形象问题不抓不行了,我们这届班子,如果能把河南的形象树立起来,就是对河南人民最大的贡献。”自2000年开始,重塑河南形象就已经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河南政府开始推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塑造河南新形象工程,旨在让大家客观、全面地了解一个真实的河南。

要想塑造河南形象必须内外兼修,内要整治环境、规范制度、加强建设;外要向外界宣扬一个人民宽厚善良、文化积淀深厚、经济蓬勃向上、社会平和富足的积极形象。向外的宣传,政府需要很好地利用媒体的力量,河南政府深深地懂得这一点。因此,在河南省政府的要求下,在宣传部门的组织下,各种利用媒体宣展河南形象的活动逐步展开。

(1)利用本地媒体,全面宣传河南正面形象

本地媒体成为反歧视的先锋。河南各大媒体纷纷展开有关河南形象的讨论,组织栏目宣传河南的各种优势,宣传河南的正面形象。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大河报》、《郑州晚报》等几乎所有本地媒体全线出击,轰轰烈烈地掀起了反妖魔化的浪潮。

2005年2月,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网上看到在温州的河南籍打工者李学生为救两个孩子而命丧车轮的消息,立即批示河南媒体进行报道,宣传河南人见义勇为的崇高精神,他还亲自到李学生家里探望。张尚昀、靳伟杰、高增玉等河南籍的优秀人士被有关部门发掘出来,他们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成为反妖魔化战斗的最有力的武器。媒体还大力宣扬任长霞、魏青刚、洪战辉等这些具有高尚人格的河南人,使河南人的新形象感动全中国。

另外,本地各种媒体还组织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塑造河南形象的宣传活动。例如2005年12月,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一轮名为“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大型主题宣传活动,“集全台之力”,宣传河南山水、古都文明、河南文化等内容。活动包括在中国新闻名专栏《政府在线》中推出“谁不说俺家乡好”大型系列热线直播节目、面向全国推出“谁不说俺家乡好”有奖征文、河南特色十大流行用语征集、系列摄影和DV大赛等。节目充分发挥了广播的互动优势,让关注河南的广大群众通过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说河南“亮点”,看河南优势,展示河南良好形象。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经济广播、交通广播、戏曲广播、音乐广播、农村广播、旅游广播、信息广播和河南省辖市台也进行了同时联播。

(2)向外刮起“中原文化旋风”

河南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欣欣向荣的经济、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投资环境,为了让海内外的人民了解河南,把一个真实的、发展中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河南展示给世人,河南省组织了“行走中原文化”大型系列活动,刮起了“中原文化的旋风”。

“行走中原文化”大型系列活动首站选在福建,2001年9月19日,“中原文化福建行”开幕。“中原文化福建行”代表团一行74人,在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河南省委宣传部长孔玉芳率领下,在福州、厦门两市举办了隆重的活动。活动包括:“河南风”旅游推介会、“走进河南”图片展、河南省书法美术(山水画)名家新作展、“豫闽文化渊源及发展研讨会”等。

“行走中原文化”活动第二站选在台湾。2002年8月2日至13 日,“中原文化台湾行”文化交流团一行80余人,赴台湾进行了文化交流。“中原文化台湾行”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河南电视台“梨园春”剧组赴台湾演出,二是“河南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赴台湾展出,三是在台北召开“河洛文化研讨会”。通过活动,让台湾人民看到了一个与台湾血脉相连、文化气息浓郁的河南。

一年后,以探索“豫粤历史文化渊源及文化精品生产”为主要内容,推动粤豫经济文化合作的“中原文化广东行”系列活动,于2003年11月18日在广州拉开帷幕,活动为期四天。有了前两届的经验,活动被注入了新的内容,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增加了“在粤豫籍优秀务工创业人员”的评选,进一步激发了近百万在粤豫籍务工创业人员参与广东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着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新业绩,为树立河南形象作出新贡献,为家乡增光添彩。“中原文化广东行”还举办了多种文化交流活动,例如省情说明会、“河南风”旅游推介会、豫粤两地新闻界座谈会、“魅力河南”图片展、河南省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等,向广东人民介绍河南文化。

2004年10月14日,第四届“行走中原文化”大型系列活动,即“情系首都·感知河南——中原文化北京行”启动仪式在人民大会堂河南厅举行。整个活动行程依然包括书画展等各种文化展示、对在外的河南务工人员和公司进行表彰、座谈会、推介会、文化演出等。另外在这次活动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共同举办了“精彩河南”直播节目,河南的美好形象通过电波被传递给北京以及全国各地的人民。

2005年9月5日至9日,在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上海,一台推介中原文化的精彩大戏“情系浦江、感知河南——中原文化上海行”,让见多识广的上海人认识了河南、感知了河南,让雄踞中原的河南和濒临东海的上海两个各具优势的省市,通过文化这一载体,相互了解,并挽起手臂,共同前行。这是河南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项目最多的一次跨省文化宣传推介活动,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参加了活动,并接受了媒体采访。此次赴沪举办活动与前几站有所不同,重点增加了两地在文化产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几天的活动中,河南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吸引着普通市民的眼球,也吸引了投资者。这次活动掀开了豫沪文化产业合作的新篇章,共有45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达38亿多元。这一成果,使河南文化在产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07年1月16日至23日,“中原文化港澳行暨2007豫港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澳门、香港举行。随着一个又一个活动的精彩亮相,香港《大公报》、《文汇报》、《香港商报》、《明报》、凤凰卫视、亚洲卫视等主流媒体纷纷聚焦河南,在当地媒体上掀起一股强劲的“河南风”。徐光春等省领导参加香港媒体高层座谈会,吸引了大批媒体记者,4家电视台、2家电台、20多家报纸杂志及通讯社纷纷派出“老总”和“大腕”级人马,希望与省委书记作面对面的交流,加深对河南的了解;徐光春书记到《大公报》、《文汇报》、《香港商报》走访,出席《河南日报》与三家报纸的签约仪式,并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李成玉省长接受亚洲卫视专访,出席豫港旅游航空合作交流恳谈会,推广河南丰富的旅游资源;省领导拜访香港特区政府、各界名流……各种活动不断地吸引着香港媒体的视线,通过媒体平台,香港各界不断加深着对河南的了解,使香港企业家产生了到河南投资的愿望。这次活动共签约70个重大利用外资项目,合同利用外资达23.9亿美元。

2007年11月14日至16日,“情系海河·感知河南——中原文化天津行”活动在天津举行,精彩纷呈的中原文化秀让天津人民逐渐认识了河南、感知了河南。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共有12项活动举行,内容包括“情系海河·感知河南——中原文化天津行”活动启动仪式暨文化产业项目签约仪式、“情系海河·感知河南——中原文化天津行”文艺晚会、媒体对李成玉省长专访、“魅力河南”图片展、媒体特别节目、河南古代文明展、豫籍优秀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和文明诚信企业表彰大会等。另外,此次“中原文化天津行”不仅文化推广硕果累累,而且经济上也喜获丰收,共签订文化产业项目23个,投资总额71.88亿元,合同金额47.06亿元。

从2001年开始组织行走中原文化活动,至今已经举办了八届。在历届的活动中,河南政府逐渐办出了经验,从最开始的简单的文化宣传,到后来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还增加了豫籍优秀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和文明诚信企业的评选活动,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行走中原文化”系列活动走得越来越远,影响越来越大,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中原文化的旋风。

除了“行走中原文化”活动,河南还利用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搭建展示河南良好形象的平台。例如2003年10月,河南举办了全球各地3000名客家乡亲参加的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向全球展示了一次空前的盛典,迄今为止这次恳亲大会还保持着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纪录。太极文化、少林文化是河南独有的魅力,每年一届的太极年会,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太极拳高手。一年年武林盛会,把一个开放的河南带给了世界。中原文化的旋风风力越来越强大。

(3)利用网络媒体,宣扬河南风采

“行走中原文化”大型系列活动,带着中原文化的精髓,走出河南的土地,向外面的人民展示河南的美丽。如果说它实施的是“走出去”战略,那么“网络媒体看河南”大型采访活动,运用的就是“请进来”战略。“网络媒体看河南”也是河南省在形象危机发生后采取的一种应对措施,属于河南首创。

网络媒体已成为我国新闻传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所具有的覆盖面大、受众多、传播广、时效快和直接互动的特点,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所以河南省选择利用这种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的新媒体宣传河南,让河南的正面信息被充分传播。“网上看河南”是邀请全国知名网站的采编人员到河南,由政府组织他们在河南各地采风,然后把看到的、听到的真实的河南,通过他们的互联网平台向外传递出去。

在社会上不断传出贬低河南形象的声音之时,2002年4月,中国河南省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了首届“网上看河南”采风活动,邀请搜狐、新浪、人民网、新华网、千龙网、中新网等国内20多家知名网站的60多位记者到河南省部分地区采风,为宣传河南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此,“网上看河南”活动就成为一个定例,每年的四、五月份都会举办,目前它已经成为互联网新闻宣传的一个品牌,通过它更多的人认识了河南、了解了河南。

迄今为止,“网上看河南”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每一届的“网上看河南”活动,都会根据河南的建设和发展,选择一个好的主题作为采风活动的切入点和新闻点。第一届的主题是“河南采风活动”,反映河南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以及巨大变化,突出郑州、洛阳、开封、漯河等地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和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亮点;第二届的主题是“发展中的经济大省”,围绕弘扬红旗渠精神,展示河南的经济发展成就;第三届的主题是“聚焦今日之河南”,围绕“中原崛起”,突出“县域经济”发展;第四届的主题是“五月春暖,媒体行知新中原”,突出河南在中部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展示河南在三个文明建设上取得的新进展、在构建和谐中原上取得的新突破、在实现中原崛起上做出的新努力;第五届的主题是“走进河南,走进新农村”,围绕河南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就,展现农村新风貌;第六届的主题是“点击中原文化,聚焦中博盛会”,围绕和谐社会、文化旅游,借势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突出河南发展成就;第七届的主题是“聚焦中原城市群,展示河南新发展”,围绕河南城市发展,突出古城新区建设成就。

“网上看河南”活动的采风路线和采风对象设计合理,也是保证活动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一次的采风时间有限,但可看的地方比较多,可报道的亮点也比较多,这就需要根据活动主题进行合理选择设计。例如,第五届活动根据“新农村”的主题,采风路线选择了新乡市(新乡县刘庄、新庄、龙泉村,获嘉县楼村,卫辉市唐庄等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濮阳市(李连成同志介绍濮阳市容市貌、杂技等文化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三门峡市(陕县农用沼气、猪-沼—果模式、农业信息化、退耕还林、水利建设,灵宝市乡村公路建设、农村教育、合作医疗、黄帝铸鼎等旅游文化资源)、信阳市(南湾湖风光、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光山县华英鸭生产“公司+农户”典型,固始县外出务工致富、新农村建设、“光彩工程”情况,新县出国务工致富典型、农民新居)和周口市(鹿邑县玄武镇、涡北镇新农村建设,太清宫,明道宫,太昊陵,扶沟县农用沼气发展典型等)。

为了保证传播效果,“网上看河南”活动邀请的对象都是国内知名网站。有中央的重点新闻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有国家的商业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还有各省区市的重点新闻网站,如东方网、千龙网、北方网、浙江在线等。“网上看河南”活动在举办过程中吸取过去的经验,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如从第二届开始,增设了优秀作品奖;第三届分线路进行采风,开辟采风论坛,引导网上对河南的正确评价;第四届增加了手机短信的全程服务,并用手机短信形式宣传推介河南;第六届利用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河南召开的大好机会,推广河南等。

“网上看河南”媒体采风活动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河南省有效地利用了现代媒体宣传河南,树立和维护河南的良好形象。采风活动后,受邀记者发表登载了大量网上报道,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河南的人文风貌、社会发展、建设成就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真实、客观、全面地把一个正在崛起的河南展现在世人面前。仅在第四届活动中,参加采风的网络媒体就共制作宣传河南的专题网页35个,发表登载文字报道2800多篇,图片近4000幅,总点击量上亿人次,跟帖上万条。通过他们的采风报道,一个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发展中的、充满生机的真实的河南展现在了广大的人民群众面前。

“网上看河南”采风活动,不仅维护和提升了河南形象,而且还成了河南联系网络媒体的纽带和桥梁,成了宣传河南的宝贵资源。“网上看河南”采风活动是对网络媒体的一种开拓性使用,它引发了全国性的网上宣传热。其他的一些省市开始学习借鉴这种采风形式,相继举办了“网上看四川”、“网上看河北”、“网络媒体山东行”、“福建行”、“江西行”、“连线浙江”等,都取得了较好成效,形成了一股网上正面宣传的浪潮。

(4)利用会展活动,宣传河南形象

会展是宣传城市(地方)形象、打造城市(地方)品牌的又一个手段。通过会展将城市(地方)的环境、资源、文化等各种信息传递出来,让外界,特别是那些与该城市(地方)有可能发生合作关系的对象了解城市(地方),让合作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会展是城市(地方)的一个窗口,因此河南省就利用了各种会展平台来展示河南新形象。

2002年被河南省定为“优化环境年”,4月11日河南省经贸洽谈会在郑州举行,这是河南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涉外经贸盛会,共吸引了66个国家和地区的2148名客商前来参会。有关官员称,“展示河南形象是此次洽谈会的主要目的。”所以,在年初河南政府就派人到京邀请各大主要媒体在洽谈会期间来豫。洽谈会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会前通过新闻媒体向海内外发布了39个专版开展项目推介工作,先后派出了三个小组分赴香港、新加坡、台湾进行重点推介。此外,省领导出访及各出国团组都将邀请客商参会作为重要内容。大会共发邀请函1万多份,利用海内外各种媒体宣传报道洽谈会文章1100多篇。洽谈会举办得非常成功,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签订外商投资合同项目134个,总投资达11.07亿美元,签订内联合同项目162个,总投资达75.17亿元人民币,签订进出口合同总额达1.93亿美元,其中出口1.58亿美元,进口0.35亿美元;从形象的角度来看,通过会展,人们看到了一个现代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河南。

“中国河南(旧金山)经贸文化周”是一个类似“行走中原文化”的推展活动,2005年7月21日(当地时间)在美国旧金山市中心的穹顶市政大厅拉开帷幕。在这次活动开展之前,河南省委外宣办、省外侨办、省商务厅邀请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驻京记者到河南,让他们亲身感受开放的、独具魅力的中原风貌,并作系列采访报道。同时,在代表团到美国加州之际,组织《国际日报》、《侨报》推出系列整版、专版宣传报道。在《旧金山记事报》(英文)发半版祝贺专版,图文并茂,在祝贺经贸文化周召开的同时,重点介绍河南的人文历史和旅游资源;在湾区无线26台、湾区32台也同时播发消息,介绍河南经济发展、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投资环境与政策等,为经贸文化周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国际日报》、《侨报》还推出由河南省省委外宣办、河南省商务厅组版,介绍河南全面情况的整版、专版。省商务厅还联系了美国有关企业或组织做整版、专版,发布信息祝贺召开。中国河南(旧金山)经贸文化周向美国加州人民宣传了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树立了河南良好的形象,扩大了河南在美国的影响,推动了河南进一步走向世界。

利用会展推介河南已经成为河南形象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07年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和郑交会动员会上,河南省副省长史济春就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这两个重要的会展平台,展示宣传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新变化、新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