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拉玛九世时代的泰国政治和历届内阁

拉玛九世时代的泰国政治和历届内阁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长达68年的历史时期内,泰国政治在君主立宪的政体下,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民主宪政制度。因此,我们这里梳理了从1946年至现在的泰国政治及历届内阁更替的历史。这两个协定的执行,使美国顾问团成为决定泰国政治和经济发展方向的决策机构,由他们拟定的计划,可以不征求泰国政府的意见而直接送交华盛顿批准。在经济上对中国进行封锁,政治上进行污蔑。因此泰国政府不得

从1946年拉玛九世即位至今,是泰国历史上的拉玛九世时代。在这长达68年的历史时期内,泰国政治在君主立宪的政体下,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民主宪政制度。在追求和逐步实现政治民主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暴和跌宕起伏,多次出现军人专制的统治,又多次出现民选的文官政府;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屡被军事政变和军人执政所打断,使泰国成为当今世界上政变最为频仍、政府更迭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民众对民主政治的诉求,也经历了政党政治到街头抗争的不断转换。当代泰国政治如何才能跳出这个“怪圈”,不仅是泰国朝野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全世界有关学者都在研究的问题。古人有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因此,我们这里梳理了从1946年至现在的泰国政治及历届内阁更替的历史。

1.战后銮披汶·颂堪政府(1948年4月—1957年8月)

1947年11月8日,国务院副总理屏·春哈旺中将发动政变,推翻自由泰政府,重组内阁。参加政变的主要成员是现役军官乃沙立·他那叻、乃炮和銮角等人,其幕后支持者则是銮披汶·颂堪。“政变团”派兵冲入比里·帕侬荣的官邸,企图逮捕比里·帕侬荣,但比里·帕侬荣闻风逃避,先逃到新加坡,后流亡中国。虽然他后来曾一度秘密返回泰国,领导了1949年2月26日的“二二六民主运动”,但这次夺权斗争失败后,他不得不再次流亡,经新加坡、香港,到中国广东要求政治避难。他在广州沙面居住了21年,在中国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段岁月,1983年5月2日在法国巴黎去世,享年83岁。比里·帕侬荣作为泰国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当代泰国民主思想之父,他在泰国历史上作出的卓越贡献,是泰国人民永远无法忘记的。

屏·春哈旺内阁维持了不到半年,1948年4月8日改由銮披汶·颂堪(Plaek Phibunsongkhram)出任总理,这就是战后出现的銮披汶·颂堪政府。

銮披汶·颂堪

銮披汶·颂堪再度出山,依靠军队的力量,耐心谨慎地重建他的权力。他审时度势,一改过去外交上的亲日路线,努力向美国靠拢,积极执行美国在亚洲事务中的方针政策,唯美国马首是瞻。在国内事务方面,则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经济和军事力量上,加强军人专制统治。1950年9月,泰美两国签署了《经济技术援助与合作协定》,10月又签署了《军事援助协定》。根据协定规定,泰国必须接纳美国派来的技术与经济事务特别顾问团和军事顾问团;技术设计的拨款和美国专家的薪金应在美国和泰国的外汇储备中支付,为此必须建立一个对等基金,泰国必须把获得的资金都放到对等基金之中;泰国必须给予美国派来的有关人员考察泰国资源的自由,并让他们享受外交官的特权;泰国应扩充军队,接受美国军官的训练,扩建军事基地,为美国提供所需战略物资。允许美国军事顾问自由考察泰国军事机构,允许美军使用泰国军事基地等。这两个协定的执行,使美国顾问团成为决定泰国政治和经济发展方向的决策机构,由他们拟定的计划,可以不征求泰国政府的意见而直接送交华盛顿批准。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利用泰国是联合国会员国的身份,诱使泰国派兵参加联合国军,卷入朝鲜战争。同时,又利用泰国在中南半岛的重要战略地位,使泰国成为东南亚反共的桥头堡。1952年11月,泰国国会通过了新的《防共条例》,规定凡是参加共产党者应监禁5—10年,凡有共产主义行为者应判监禁10年以上的长期徒刑,等等。1954年,泰国又被美国拉入东南亚条约组织,并把该组织的总部设在曼谷

战后銮披汶·颂堪政府对内继续推行大泰民族主义政策,挑动民族纠纷,挑拨民族感情,迫害华侨华人,把排斥当地华侨华人与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结合起来,多次掀起反华排华的高潮。从1951年夏天起,在美国的干预下用联合国的名义通过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的政策,从此泰国的大米橡胶和锡等物资都不能运到中国大陆。在经济上对中国进行封锁,政治上进行污蔑。有一段时间,美国的“麦卡锡主义”在泰国十分盛行。銮披汶·颂堪政府追随美国的麦卡锡主义,在泰国的文化教育界掀起反共排外运动,许多华侨华人被怀疑是“共产党的间谍”或“共产党的同情者”,遭到监禁或驱逐出境。中文被视为“共产党的语言”,凡是中文书皆被查禁,教授中文的民办华校多数都被查封。据美国学者斯金纳在其博士论文《泰国的华人社会》中统计:“1950年4月有14所华校因参与政治活动的借口被封闭。1950年5月中旬,3所较大的华校受到搜查,查到宣传共产主义的材料和与中国共产党联系的信件。1951年教育部规定,所有民办学校都必须聘泰人担任校长。1951年8月1日,教育部民办学校负责人召集曼谷和吞武里所有民办学校的泰人校长开会,宣布22本中文书被列为禁书,并培训这些校长如何对该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政治监视。”[1]

1952年銮披汶·颂堪政府颁布一项法律,将外侨每年的人头税从1939年的4铢提高到400铢,即增加了100倍。禁止华侨社团的一切活动。1953年又颁布了新的国籍法,规定在泰国出生但其父母都是华侨者,可以不作泰籍国民看待;除此而外,凡在泰国出生者一律应视为泰籍人。这种以出生地决定国籍的政策,有利于銮披汶·颂堪政府实行民族同化。

銮披汶·颂堪政府的内外政策并未能给泰国带来繁荣昌盛。相反,自泰国参加东南亚条约组织后,军队迅速膨胀,从1954年年初到1956年3月,泰国军队从7万人增加到18万人,军费开支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参与美国的冷战战略部署和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严重影响了泰国的对外贸易,使泰国经济作茧自缚。美国利用泰美的经济合作协议,肆意压低泰国原料出口美国的价格。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泰国90%以上的橡胶卖到欧洲,1950年与美国签订《橡胶协定》之后,泰国橡胶全部被美国压价收购。1952年泰美有关公司签订供应钨矿协定时,泰国钨矿价格又被压低到每吨65美元,而此时国际市场的价格则达75美元左右。另一方面,美国又利用提供经济援助的手段推销其国内的剩余农产品。泰国从美国进口烟叶,1955年花费1.26亿铢,1957年增长到1.8亿多铢。泰国大米是传统出口赚汇的物资,由于对中国的禁运,使泰国大米出口大幅度下降,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总收入。因此泰国政府不得不于1956年9月宣布,大米和木材不是战略物资,解除禁运。接着锡的禁运也被解除。泰国与中国恢复部分商品贸易的当年,就使得它的年利润收入增加了25%。

銮披汶·颂堪政府对华贸易政策的转变,源于万隆会议精神的启示。1955年4月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中国总理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相处的共同准则,受到与会国家的一致赞同。1956年1月,受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的邀请,泰国议员贴·触滴努等7人组团访问中国,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只可惜代表团成员返回泰国后,却遭到当局的迫害。同年,由僧侣组成的泰国佛教代表团也来到中国访问。1957年4月,泰国工会联合会派代表到中国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庆祝活动。泰国与中国虽然没有外交关系,却开辟了一条民间往来的通道,尽管这条通道还不十分畅通。

1957年9月,銮披汶·颂堪总理的一名助手——国防部长沙立·他那叻发动政变,推翻銮披汶·颂堪政府,銮披汶·颂堪逃至国外,辗转到达美国,不久移居日本,直到病逝。

2.沙立·他那叻政府(1959年2月—1963年2月)

1959年2月,沙立·他那叻(Sarit Thanarat)正式出任泰国总理,并兼任海陆空三军总司令和警察总监。沙立·他那叻政变的原因,据说是因为跟乃炮争夺权力。他们两人原是挚友,乃炮掌控军警,对沙立·他那叻构成威胁。沙立·他那叻发动政变前曾向銮披汶·颂堪诉说乃炮的种种劣迹,并说乃炮要造反,銮披汶·颂堪不信,故沙立·他那叻自己发动政变。政变成功后,沙立·他那叻欲推銮披汶·颂堪为空头总理,受自己控制,但銮披汶·颂堪出走国外。乃炮则在沙立·他那叻亲信的监督之下,移居瑞士,最后因心脏病死于瑞士。

沙立·他那叻本人因酒色过度,健康不佳,准备到美国和英国就医,遂推荐东南亚条约组织秘书长乃朴·沙拉信(Pote Sarasin)主持看守内阁。1957年12月15日大选,结果没有一个党获得压倒多数的选票,因此成立了一个多党联合的国家社会党,从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提名123名成员组成,由他侬·吉滴卡宗(Thanom Kittikachorn)担任政府总理。乃朴·沙拉信仍回东南亚条约组织担任原职。

沙立·他那叻

1958年10月19日,又发生了一次不流血的军事政变。在美国和英国就医数月的沙立·他那叻秘密回到国内,他以“革命党”军政府首脑的名誉夺取了政权。其他所有的政党统统被解散,一大批人被冠以违反《反共法令》的罪名而遭到逮捕。当时在场的西方记者和外交人士都说,并没共产党威胁的迹象。这次政变的真正原因是泰国外汇储备缩减,1958年度美援数额被削减了2 400万美元,使政府面临破产的危险。造成经济困境的一个重大原因,是由于政府对华人的迫害和歧视,华人对政府失去信任,而泰国社会的经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华商去经营。打击华商,就等于打击泰国的经济。在这样的情况下,沙立·他那叻于1959年2月9日亲自接替了总理的职位。

沙立·他那叻政府领导了泰国20世纪60年代的工业化运动,首次在泰国推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从此泰国掀起了经济建设的高潮。沙立·他那叻废除了国有企业的行业垄断,鼓励私营企业在各个行业投资,参与竞争,谋求发展。他严惩贪污腐败,对贪腐官员处于5年以上的监禁,甚至判处死刑。他制定吸引外资的条例,对外资免征所得税,准许他们将获得的利润寄回本国。沙立·他那叻给泰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

1963年12月8日,沙立·他那叻病故的消息震惊朝野。拉玛九世为他亲撰挽词曰:“总理以他的全部精力履行了他的职责,从不考虑自己,他对国家付出了超常的努力。因此,他的逝世对国家和我们个人都是无法估量的损失。”可是,接下来的消息却让全国人民更为吃惊。沙立·他那叻的家属为争夺遗产打官司,这才暴露出沙立·他那叻的家产多达28.74亿铢,按当时的汇率折为1.5亿美元。沙立·他那叻在农村拥有土地2万多莱(8 000英亩),除3个妻妾外,还有50多个情妇,私生子女难以数计。这位政治强人原来是个最大的贪腐分子,尽管他也曾雷厉风行地严惩官员贪腐。

3.他侬·吉滴卡宗政府(1963年12月—1973年10月)

1963年12月,沙立·他那叻总理病故,他侬·吉滴卡宗(Thanom Kittikachorn)接任总理到1968年,是泰国自1932年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以来的第31届政府。这一届政府任期满了以后,他侬继续担任下一届政府总理。在第32届政府的任期内,他侬效法銮披汶·颂堪政府,自己革自己的命,于1972年9月18日发动政变,意在废除1968年他自己制定的宪法,取消上议院和下议院,重新执行军人专制统治。这种蔑视民主与法制,企图开历史倒车的做法,激起了广大泰国人民的愤怒。1973年10月14日,以学生为主体的数万群众在民主纪念碑前集会游行,提出保护宪法,反对独裁的口号。但是,政府却派出军队和警察,出动坦克和直升机,对手无寸铁的学生进行屠杀,造成数十人死亡和失踪,伤者上百人的血案。尽管这样,护法运动依然前仆后继,众志成城。拉玛九世和皇后,亲临医院慰问受伤学生和群众。陆军总司令吉是哇拉上将反对他侬·吉滴卡宗政府继续镇压学生,使他侬·吉滴卡宗的指挥棒失灵。他侬·吉滴卡宗见大势已去,同意携带亲信和家眷出国,他侬·吉滴卡宗政府遂因“10·14事件”而垮台。

他侬·吉滴卡宗

4.讪耶·探玛塞政府(1973年10月—1975年2月)

讪耶·探玛塞(Sanya Dharmasakti)先生原是一名大学教授,是法律学界的权威人士,时任枢密院委员,他侬总理被迫出国以后,受拉玛九世的谕令,出任第34届临时政府的总理。

讪耶·探玛塞临时政府执政伊始,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没收前总理他侬·吉滴卡宗及其追随者巴博的全部财产,使他们利用职权敛聚的非法所得,如数充公。二是筹备国民大会的召开,于1973年12月10日正式召开了国民大会,选举了全国各界人士2 346名为国民大会议员。这些议员较之过去任何一届的议员都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他们来自公务员、审判官、律师、区长、保长、教师、军人、警察、艺人和报人等,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同时还成立制宪工作小组。待制宪工作结束后,讪耶·探玛塞于1974年5月22日辞去临时政府总理职位。

拉玛九世再次谕令讪耶·探玛塞担任总理,任期从1974年5月27日至1975年2月15日,临时宪法颁布后,根据宪法规定再进行大选。

5.社尼·巴莫及克立·巴莫政府(1975年8月—1976年10月)

临时宪法颁布后如期举行大选,可是参加选举的党派中没有任何一个党达到规定的组阁席位,最后只好推举深孚众望的社尼·巴莫(Seni Pramoj)出来组阁。巴莫家族出身皇族,其父卡罗亲王是拉玛二世的嫡孙,他的祖母有华人血统。他的父亲是首任泰国警察总监。社尼·巴莫内阁维持了仅仅一个月便倒台,由其弟克立·巴莫(Kukrit Pramoj)出面组阁。克立·巴莫不仅是泰国当代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曾创建社会行动党,在军人专制时代,鼓吹民主,宣传宪政,撰文揭露独裁政府的丑行。他的长篇小说《四朝代》描述了泰国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在泰国文坛有很大影响。克立·巴莫在担任总理的一年任期内,毅然决然地做了一件大事,就是率团访问中国,于1975年7月1日与中国总理周恩来签署了中泰两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公报指出,两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建立霸权和势力范围的图谋”。事实证明,克立·巴莫政府的这一重大举措,对泰国和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76年4月4日,克立·巴莫总理在国会解散前引退。由其兄社尼·巴莫再度出任总理。社尼·巴莫内阁只维持到同年10月,因发生10月6日学潮,接着10月8日海军上将沙岳发动军事政变,推举他宁·盖威迁组阁。

社尼·巴莫

周恩来会见克立·巴莫

6.他宁·盖威迁政府(1976年10月—1977年10月)

他宁·盖威迁(Thanin Kraivichien)是一位郭姓华裔,出身律师,属于文官组阁,执政仅一年。在这一年的任期内,经历了许多重大事变,堪称多事之秋。1977年3月26日发生差叻上将的流产政变,结果被首都卫戍司令森纳那空上将率领卫戍部队制服。差叻上将因杀害第一军军长亚崙少将而被判处死刑。其部属被关押,直到下届江萨·差玛南政府才被赦罪出狱。另一件大事是,1977年9月22日,拉玛九世偕皇后、公主在陶公府为童子军颁发旗帜,突然在离国王50米的地方发生土制炸弹爆炸,紧接着又在110米之遥爆发了第二颗炸弹。这是泰南民族分裂分子所为,幸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他宁·盖威迁政府被这些突发事件弄得应接不暇。

他宁·盖威迁表面上鼓吹民主,标榜尊重人权,许诺4年内进行大选。同时他又强调,实现民主的前提必须是国民具有较高的素质,言外之意,现在国民素质尚未达到能够实行民主的程度,因此专制是不可避免的。他擅长反共演说,对共产党采取严厉镇压的政策。对于非共产党的政敌,他则利用《军事管制法》来进行打压。他禁止民众从事政治活动,实行疏密不漏的新闻检查,清除不同政见者,甚至一度想拆掉曼谷的民主纪念碑。他宁·盖威迁还干预军方高层人士安排,阻挠武装部队副司令江萨·差玛南晋升正职,使军方对他的揽权极度不满,在高级将领的支持下,少壮派军官于1977年10月20日再次发动政变,推翻他宁·盖威迁政府。

7.江萨·差玛南政府(1977年10月—1980年3月)

江萨·差玛南(Kriangsak Chamanan)虽然名义上是泰国武装部队司令,却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虚职。握有实权的人是陆军司令瑟木·纳那空,但他没有政治野心,是一个纯正的军人。竞争总理位置的强势人物是一年前随差叻上将发动军事政变的沙鄂将军,可惜他曾经投靠过他宁政府,不符合少壮派军官的要求。最后参与政变的少壮派军官还是挑选江萨出面,组成一个温和的军人政府。

江萨·差玛南上台后采取了一些带有民主色彩的措施,如放宽新闻的自由度,大赦政治犯,对上山参加武装革命的共产党员采取怀柔政策,只要放下武器,既往不咎。本来,参加泰共的主要成员都是一些教师、青年学生和其他知识分子,他们同情过着贫困生活的工农大众,反对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从而放下笔杆拿起枪杆。他们遵循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的教导,在泰北和泰南偏僻山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泰共分为亲苏派和亲毛派。1975年中泰建交后,中国方面明确表示不搞革命输出,停止支持泰共,在这种情况下,加上江萨政府采取既往不咎的政策,泰共成员便纷纷下山,回归社会,政府与泰共之间的矛盾成功得到化解。

1978年12月,江萨·差玛南政府又颁布永久宪法,规定议员和非议员均可出任阁员,但军官不得兼任众议院议员。国会为两院制,众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参议院议员由总理任命,国会可以制衡政府。虽然这样,江萨·差玛南政府的军人色彩并没有褪去,因为军人可以通过军人出身的总理来任命参议员,作为军方的代理人,由此控制国会,用国会制衡政府,以保障军方的利益。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何以江萨·差玛南会那么积极地推动大选。然而,在1979年4月的大选中,没有一个参选的政党获得半数以上的席位,因此由江萨继续担任总理。当江萨重新组阁时,他任命了一批文官和技术官僚担任阁员,同时又任命200名军警界人士担任参议员,通过这种手段在文官与军人之间谋求平衡。

江萨·差玛南政权运作不到一年便遇到麻烦,原因是他无法面对来自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压力,无法解决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的问题。在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的冲击下,汽油、煤气价格飞涨,引起群众大规模游行示威。国民经济捉襟见肘,作为总理兼财政部长的江萨·差玛南,提出一项免税进口宝石原料的议案,又遭到国会否决,说明江萨失去了代表军人利益的参议院的支持,不得不于1980年3月提出辞呈,由炳·廷素拉暖接替总理职务。

8.炳·廷素拉暖政府(1980年3月—1988年7月)

炳·廷素拉暖(Prem Tinsulanonda)组阁前的职务是掌握实权的陆军司令,他为人正直,平易近人,不隶属于任何党派,没有参加选举,也没有担任议员。他是作为深孚众望的军人领袖而被推举为政府总理的。

炳·廷素拉暖内阁以开明的作风和高超的领导艺术来稳定政局。炳·廷素拉暖极力推崇拉玛九世国王,把国王抬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虽然宪法规定国王不干涉政务,但他还是经常向国王汇报和请示,支持国王的社会发展计划和各种利民措施。与此同时,他也通过国王对他的支持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并且借助国王的力量成功挫败了1981年和1985年的两次军事政变。除了保持与军方的密切联系外,他还争取各政党的支持,邀请社会行动党、泰国党、民主党参加内阁。他能够很好地协调不同集团的利益,既同各党派合作,又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他曾3次解散国会,逼迫政治对立方与他合作。1980年他颁布第66/2523号法令,对泰共武装人员实行特赦,欢迎他们回归社会,恢复他们的学籍和工作。他采取措施,减少军人干政的机会。1981年国会通过《政党条例》,规定政党必须拥有5 000名以上的成员,党员必须来自全国各地。政党不得分裂国内不同的民族和宗教,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和君主立宪制。同时对政党的组织建设作出规范,避免出现小党林立的局面,保证大党在国会中占据多数席位。在炳·廷素拉暖总理的任期内,曾于1983年、1986年、1988年举行过3次大选,都顺利进行,并通过大选逐步提高文官入阁的比例。炳·廷素拉暖注重国民经济的发展,照顾中产阶级的利益,为泰国的民主制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泰两国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炳·廷素拉暖总理曾两次访问中国,中国人大代表团也于1982年11月前往曼谷参加庆祝曼谷王朝建都200周年的纪念活动。1988年7月24日大选后,炳·廷素拉暖主动辞去总理职务,不恋权势,平安着陆,这在历届政府中是非常罕见的。

9.差猜·春哈旺政府(1988年7月—1991年2月)

1988年7月24日大选,泰国党赢得多数席位,其党魁差猜·春哈旺(Chatichai Choonhavan)出任总理职位。他是泰国自1976年以来首位民选总理。差猜·春哈旺政府最突出的成绩是使泰国的经济起飞。1988—1990年,泰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0.8%,连续3年维持两位数的增长,成就斐然。遗憾的是,差猜·春哈旺在取得经济成就的同时,是民选政府,自恃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渐渐不把王室放在眼里,甚至去触动与王室关系密切的暹罗水泥集团的利益,招致拉玛九世的不满。他还设法削弱由军人掌控的参议院的权力,没有让军人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加之,他任命前武装部队总司令、副总理阿铁任国防部副部长,企图通过阿铁来掌控军队,加剧了政府与军方的矛盾,导致1991年2月23日政变,前陆军司令差瓦立·永猜裕和现任陆军司令素金达·甲巴允联手,趁差猜·春哈旺偕阿铁去清迈谒见国王时发动不流血政变,在机场逮捕差猜·春哈旺等人,推翻民选政府,让军方或者军方选派的代表人物重新掌权。

10.阿南·班雅拉春政府(1991年2月—1992年3月)

素金达·甲巴允等人的军事政变受到国内民主人士和欧美国家的批评,使得他们不敢明目张胆地推出一个军人来担任总理,而是推荐非军人出身的阿南·班雅拉春(Anand Panyarachun)组阁。阿南·班雅拉春原本是一个外交官,后成为曼谷商界的领袖,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得到王室、商界和军方等各方面的认可。阿南·班雅拉春执政仅一年,却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在金融和税务方面进行改革,兴利除弊;推动环境保护的立法,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造福民众;解除政府对印刷品的审查,允许个人发表批评意见;任用有能力的技术官员和纪律严明的军人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提高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使民众看到文官执政的优点和实现民主政治的希望。然而,由军方操控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却极为腐败,他们组建资产调查委员会,打着对涉嫌非法敛财的政治人物进行调查的幌子,实际目的在于胁迫政党和政客,使他们屈从于军方势力。在农村,国家安全委员会将许多农民驱离故土,从而把土地集中到与军方关系密切的权贵手中。1991年12月9日,泰国颁布新宪法。这部新宪法规定国家安全委员会有权提名新总理,旨在保证军方控制未来的新政府。1992年3月22日举行大选,1 900万选民参加投票,占选民人数的59.24%,但没有一个党获得众议院的多数席位。军方召集各政党负责人在空军司令部开会,推出名声不佳、巨额财产来路不明的团结正义党党魁纳隆出任总理。美国政府立即表态,纳隆涉嫌贩毒,美国政府拒绝发给他签证。于是纳隆的总理资格被否决。最后,只有由素金达·甲巴允亲自出任总理。

11.素金达·甲巴允政府(1992年4月—1992年5月)

素金达·甲巴允(Suchinda Kraprayoon)为建立军人政府与多个政党妥协,结成联盟,取得众议院360席中的195席,于1992年4月7日出任总理。第二天就有人绝食抗争,反对这位非民选总理。接着,学生联合会组织群众在国会前示威,绝食者超过40人,5万名群众参加示威。反对党呼吁修改宪法,减少军人干政,要求素金达·甲巴允下台,形成泰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示威运动。5月4日领导这次示威运动的精神领袖、正义力量党党魁占隆·西芒散发“临终遗言”,声称将开始绝食斗争,如果素金达·甲巴允不下台,他宁愿绝食身亡。这就把示威运动推向高潮,示威群众人数增至20万人。素金达·甲巴允方面不肯妥协,派军警镇压,暴力冲突持续4天,至少造成52人死亡,981人受伤,2 000—3 000示威群众被捕,其中包括示威运动领导人占隆。这就是被称为“黑色五月”的流血事件。5月20日,拉玛九世召集素金达·甲巴允和占隆到皇宫调停,指出对抗没有赢家,乱局可能导致国家“完全崩溃”,要求两人以协商方式解决问题。在国王的调解下,素金达·甲巴允承诺辞职,释放被捕群众。占隆同意停止示威,恢复正常秩序。5月24日素金达·甲巴允流亡国外,维持仅一个多月的短命政府宣告结束。

素金达·甲巴允下台后,军方仍企图谋求由自己的代言人出任新总理,但在用鲜血谱写的民主浪潮的冲击下,军人专制已成过街老鼠。5月25日—6月10日,国会召开修宪会议,对宪法进行修改,规定总理必须是民选的众议员,众议院院长理所当然是国会主席,参议院的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些修改对发扬民主,防范军人势力膨胀,无疑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在国会的推荐下,阿南·班雅拉春再度出任临时总理。临时政府执政3个月,9月13日举行大选。

12.川·立派政府(1992年9月—1995年5月)

1992年9月13日的大选是军人专制派和民主派两大势力的大搏斗。亲军方的政党有团结正义党、泰国党、社会行动党,支持民主的政党有正义力量党、新希望党、民主党。为保证大选体现民主精神,选前许多志愿者进行了广泛的反贿选宣传,6万名志愿者参与监督投票和计票。但选举过程中仍避免不了舞弊和暴力。10多人在选举活动中被杀害,3 000多起贿选舞弊案遭到投诉。选举结果公布后,民主派占压倒的多数。民主党获得79席,为第一大党。以民主党为首,联合正义力量党、新希望党、团结党、社会行动党,五党联盟,在众议院360个席位中占207席,联合组阁,民主党党魁川·立派(Chuan Leekpai)出任总理。

川·立派

川·立派是一位华裔,出身平民,读书时是学生运动的领袖,职业是律师,担任过议员、教育部部长和商务部部长,正派清廉,口碑极好。川·立派是总理的最佳人选,深得泰国民众的拥护,美国政府也表示支持,宣布恢复对泰国的防务援助。

川·立派上台后以身作则,努力建设民主廉洁的政府。他改革行政体制,争取做到政府决策和施政的公开透明。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重点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新建劳工部和社会福利部,以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川·立派政府还推动修宪,缩小参议员的规模和权限,扩大民选的众议院在参政、议政中的作用。抵制军人干政,关闭一些腐败的军方机构。但由于泰国政府积习太深,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川·立派本人虽然清廉,但政府官员中不乏贪污之人。反对党揭发出在普吉岛实行土改过程中,政府官员搞贪污。在反对党的猛烈攻击下,加之新希望党差瓦立·永猜裕退出五党执政联盟,内阁议席不足众议院半数。多种危机爆发,使川·立派总理被迫提前解散国会,重新大选。川·立派政府共执政2年7个月又27天,虽未满4年规定的任期,却创造了文官政府执政最长的历史纪录。

13.班汉·西巴阿差政府(1995年7月—1996年11月)

1995年7月2日的大选被认为是泰国历史上“最肮脏的选举之一”。因为这次选举不仅是各政党之间在政治上的生死搏斗,而且是经济实力的较量,贿选之风盛行,充满铜臭。为了拉选票,候选人在村子里摆长街宴,请全村人喝酒吃饭。有的人公然标出明码实价,每投一票发钱100—300铢。有的政党,不惜花重金“抢购”有人气的候选人,开出1 000万—2 000万铢的高价,因为每拉来一位当选议员进入本党,就为该党增加一个席位。候选人也不惜血本参加竞选,在东北部竞选激烈的选区,一个当选议员的开支在2 000万铢以上,而官方规定的竞选金额不得超过100万铢。据传,泰国党党魁班汉·西巴阿差(Banharn Silpa-archa)发给他的竞选梯队每人一张银行卡,随意取钱,不设上限。大选结果,泰国党获92席,成为第一大党,取得优先组阁权。

班汉·西巴阿差登上总理宝座后,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就是为联合组阁的7个政党分配部长职位,因分配不公,争吵不断。各方人士竞选时花钱过度,恨不得利用职权,尽快将本钱找回来,因此贪污丑闻,不绝于耳。1996年以民主党为首的反对党两次弹劾班汉·西巴阿差政府,揭露他贪污腐败,学历造假,甚至没有改变出生时的中国籍,是中国人,不能担任泰国总理。与班汉·西巴阿差联合组阁的其他政党的领导人,也想乘机把班汉·西巴阿差赶下台,自己取而代之。在这种情况下,班汉·西巴阿差内外交困,应接不暇,9月27日,宣布解散国会,提前大选。班汉·西巴阿差政府维持了1年2个月。

14.差瓦立·永猜裕政府(1996年11月—1997年11月)

1996年11月17日举行的大选是自1932年实行君主立宪制以来的第19次大选,共有13个政党、2 310名候选人参加角逐。这次大选采取互联网的形式来公布计票结果。大选的开销超过以往各届。每张选票的价值从上届的100—300铢,增加到500铢。每个候选人的平均花费也提高到870万铢。贿选舞弊更加严重,黑社会的毒贩和赌场老板都来参选议员。选举的结果显示,差瓦立·永猜裕(Chavalit Yongchaiyudh)领导的新希望党获125席,仅比民主党多2席而险胜。新希望党联合国家发展党等6个政党组成联合政府,差瓦立·永猜裕出任总理。

差瓦立·永猜裕虽然系军人出身,但他表示要推动民主改革,支持民主人士和制宪会议尽快制定出新宪法。但是,1997年的金融风暴毫不吝惜地摧垮了差瓦立·永猜裕政府。金融风暴之前,经济危机已现端倪,泰铢面对贬值的压力,政府没有采取恰当的对策。1997年2月泰铢开始贬值,政府抛出大量外汇以稳定泰铢汇率,但国际投资机构大量抛出泰铢,泰国政府外汇告罄,现金短缺,民众挤兑,证券公司和银行倒闭,酿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9月7日,反对党在国会提出对差瓦立·永猜裕政府的不信任案,指责政府的无能和政策措施失当。众议院表决的结果否定了这次弹劾,政府暂时过关。到了10月12日,政府阁员纷纷辞职,4 000民众游行示威,要求差瓦立·永猜裕下台。国家发展党也于此时退出执政联盟,差瓦立·永猜裕政府执政仅11个月便寿终正寝,结束使命。

1997年11月9日,在拉玛九世的支持下,川·立派临危受命,再度组阁。为了应对金融风暴,川·立派聘请经济专家入阁,改革金融机构,缩减政府开销,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贷172亿美元来稳定泰国的金融市场。泰铢贬值趋稳,股票开始上扬。然而,川·立派政府的种种努力,并不足以化解金融风暴带来的经济危机,执政3个月,又被揭露出副总理兼内政部部长沙南·卡宗巴沙瞒报100万美元的个人资产,触犯法律,舆论大哗,以清廉著称的川·立派威信下降。民主党在2001年的大选中失败,川·立派于2001年2月9日下台。

15.他信·西那瓦政府(2001年2月—2006年9月)

他信

他信·西那瓦(Thaksin Shinawatra)出身于清迈的一个姓邱的华商家庭,其父从事绸缎生意,属于中产的平民阶级家庭。他的祖上在拉玛五世时代从中国广东梅州迁徙来泰国,最先在尖竹汶府充当包税商,后举家搬到清迈,改行做用马帮从云南贩卖丝绸的生意。1949年7月26日,他信·西那瓦作为这个家庭的长子出世,他长大成人后步入警界服务,获警察中校职衔。26岁那年,他与警察中将的女儿朴乍曼结婚,后被公派前往美国留学,获博士学位。1987年辞去公职下海经商,创西瓦那电脑公司,从事电信业务,创办泰国的卫星通信,10年间资产快速增至10亿美元,是2000年入选《财富》杂志世界前500名首富的唯一一名泰国人。20世纪90年代,他信开始向政界发展,加入正义力量党,并成为党魁。他曾在第一届川·立派内阁中任外交部部长,并以外交部部长的身份乘专机到中国迎接陕西法门寺佛指舍利到泰国展出。他在班汉·西巴阿差内阁中出任副总理。1998年7月14日,他自创泰爱泰党。在2001年大选中泰爱泰党一党独大,获多数席位,他信出任泰国总理。

他信内阁组建之始,面临泰国经济危机深化的严峻形势,如何应对?他信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型政治”主张:发展金融和资本市场,重组国家经济和债务,将国企私有化;发展教育,解决失业问题;使农民富裕,为每个村提供100万铢的发展基金,实现一村一个产品,推行30铢便可以治病的计划等。他信采用经营公司的理念来治理国家,使泰国的经济迅速出现复苏的势头。

2005年2月8日的大选,泰爱泰党获得众议院500个议席中的377席,首次出现大选中一党获得半数以上席位的局面。他信成为泰国历史上首位任满4年并获连任的总理。他带领泰国迅速走出1997年金融危机的阴影,于2003年提前2年还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72亿美元的债务,2002—2005年泰国的经济增长率恢复到5%—6%,实现金融危机后的国家首次收支预算平衡。他信取得的成绩无疑是有目共睹的。

当然,他信执政期间也遇到不少麻烦。2000年年底,国家反腐败委员会向宪法法院起诉他信1997年担任副总理时涉嫌隐瞒申报40亿铢的资产。若罪名成立,他信将被遞夺总理职务。支持他信的群众向法官求情和施压,他信在庭审现场声泪俱下地承认隐瞒资产是“善意的错误”,最后法院判决他信无罪。他信侥幸逃过这一劫。

他信在总理任期内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犯了一些错误,给反对派留下把柄和口实。他是商人出身,过度追求其家族的商业利益,是他在执政过程中所犯的一个致命的错误。在他执政的5年间,西那瓦集团的资产翻了3番。他的亲信也存在着贪腐问题。他过分强调下层农民的利益,忽视中产阶级的利益,向泰国传统的、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挑战,得罪了包括王室在内的社会精英和上层人士,激化了各种矛盾。特别是他利用手中职权,推动国会于2006年1月20日修改《泰国电信法》,放宽外国资本在泰国电信公司的控股比例。此后3天,他信便以个人的名义将西那瓦集团持有的49.6%的股份,以18.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新加坡淡马锡公司。此举涉嫌利用公权和法律漏洞为自己谋利。而且有些泰国人认为,出售电信控股权给外国公司将会危及国家安全,等同于卖国。2月9日,反对党及27个组织成立“人民民主联盟”(简称民盟),身穿黄衫(黄色是王室的代表颜色),即所谓黄衫军,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要求他信下台。他信组织反击,从北部和东北部调来农民,身穿红衫,即红衫军。红黄对垒,曼谷局势失控。2月24日他信宣布解散国会,定于4月2日举行大选。他信胸有成竹,凭借农民压倒多数的选票,大选他一定能够获胜,从而渡过危机。选举的结果果然没有出乎他信的预料,泰爱泰党获得了国会66%的席位。但由于反对党抵制大选,国家出现宪政危机。宪法法院裁决4月2日大选无效。黄衫军与红衫军的对抗日趋严重,曼谷的社会秩序更加混乱,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9月19日,趁他信到联合国开会之际,军方在颂堤的领导下发动政变,宣称政变的目的是保护王室,不容许蔑视王室的人执政。尽管政变违反1997年宪法,但得到了拉玛九世和反对派政党的支持。他信被迫流亡国外。

16.素拉育·朱拉暖的过渡政府(2006年10月—2008年1月)

政变后不久,成立了以枢密院大臣、退役将军素拉育·朱拉暖(Surayud Chulanont)为总理的过渡政府。过渡政府执政的时间从2006年10月到2008年1月。素拉育·朱拉暖政府具有明显的亲王室和军方的倾向。过渡政府主持了2007年宪法的制定。2007年8月19日,举行新宪法全民公决,遭到占全国人口多数的农民的反对,约41.43%的选民投了反对票。尽管这样,泰国历史上的第18部宪法草案仍勉强通过。素拉育·朱拉暖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调查他信的资产,冻结他信家族900亿铢的资产,从经济上切断他信进行政治活动的经费。

支持他信的人士开展了反政变、反过渡政府的活动。素拉育·朱拉暖政府的支持率从上台时的60%,到2007年6月下降至13.6%。连支持政变的部分民盟领导人也向颂堤建议撤换素拉育·朱拉暖总理。2007年12月23日,泰国举行政变后的第一次大选,素拉育·朱拉暖结束过渡政府的使命。

17.沙马·顺达卫和颂猜·旺沙瓦政府(2008年1—12月)

他信的泰爱泰党被解散后,大部分成员加入了沙马·顺达卫(Samak Sundaravej)领导的人民力量党。人民力量党从一个小党很快变成被他信势力控制的大党,并在2007年12月23日举行的大选中获胜组阁。根据2007年修改的宪法规定,众议院的议员由两部分选举产生,其中44名议员由选区直接选举,80名议员由参选政党按比例分得的代表名额选举产生。这样规定旨在防止亲他信的政党在选举中一党独大。沙马·顺达卫总理上台后,决意修改2007年宪法中不利于他信的条款,以便为他信再度回国参政铺平道路。要不要修宪成为亲他信派和反他信派斗争的焦点。2008年2月28日,他信回国,修宪派受到很大鼓舞,使修宪活动进入法律程序。尽管他们争取到131名议员的联署,超过了法定的名额125名议员。但第二天8名议员宣布退出联署,使议员人数降至123名,达不到法定人数而流产。沙马·顺达卫下一步准备将修宪问题提交全民公投。

沙马·顺达卫与美国总统小布什

2008年5月25日,反他信的黄衫军又发动街头示威,抗议修宪。沙马·顺达卫准备武力镇压,遭到弹劾。街头示威持续了数月,两派示威群众发生激烈冲突,造成1死43伤。沙马·顺达卫宣布曼谷进入紧急状态。危机持续之际,宪法法院9月9日判决沙马·顺达卫总理主持烹饪电视节目时收取报酬违宪,将他解职。总理职位由副总理颂猜·旺沙瓦(Somchai Wongsawat)继任。

颂猜·旺沙瓦是他信的妹夫,他担任总理后宣布解除曼谷的紧急状态,但民盟领导的黄衫军依旧不依不饶,继续示威。政府逮捕民盟领导人占隆,激起更大冲突,导致1死350伤。危机持续了半年。2008年12月2日,宪法法院以2007年大选中人民力量党、泰国党和中庸民主党存在舞弊为由,宣布解散3个党派,颂猜·旺沙瓦被迫下台。

18.阿披实·威差奇瓦政府(2008年12月—2011年8月)

在人民力量党等3个党派被正式解散前,颂猜·旺沙瓦总理的夫人、他信的妹妹瑶瓦帕·翁沙瓦于2008年9月21日注册了为泰党,以便作为人民力量党的替身而继续战斗。但是,原先与人民力量党联合执政的一些小党,不肯与为泰党继续联合,转而支持民主党。12月9日,民主党与泰国发展党、泰国同心发展党、泰国自豪党联合宣布,组建以民主党为首的新政府,民主党党魁阿披实·威差奇瓦(Abhisit Vejjajiva)担任总理。阿披实·威差奇瓦是在军方支持下,经政党协商和国会选举产生的总理,没有经过全民大选。因此,红衫军对阿披实·威差奇瓦总理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在街头游行,以示抗议。

阿披实·威差奇瓦领导的民主党被视为社会上层精英势力的代表,在当前泰国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城乡矛盾加剧的情况下,民主党与代表广大农民利益的为泰党之间的争斗,显得更加微妙和复杂。他们除了在国会中较量外,黄衫军与红衫军在街头的较量也此消彼长。长时间的街头游行集会,不但妨碍交通,影响公共秩序,干扰市民的正常生活,也给旅游业和泰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多次发生流血冲突,造成无辜群众的死伤。阿披实·威差奇瓦上台后,声称要缓和社会矛盾,推动政治改革,实施“和解路线图”,结果是雷声大雨点小,非但社会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加剧了黄衫军与红衫军的冲突。2009年3月底至4月中旬的街头暴乱,造成曼谷和帕堤亚的瘫痪。红衫军冲击东亚峰会会场,致使这次重要的国际会议被迫改期。2010年3—5月,红衫军举行了长达60多天的示威,花费400万美元,群众与军警发生冲突,造成91人死亡、1 800人受伤的惨剧。2010年民意调查结合显示,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仅为3.79分,满分是10分,不到4成的支持率。阿披实·威差奇瓦内外交困,不得不提前半年解散政府,宣布2011年5月大选。

阿披实·威差奇瓦与美国总统奥巴马

19.英拉·西那瓦政府(2011年8月—2014年5月)

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泰国政府走马灯似的轮换过程中,民主党的阿披实·威差奇瓦刚谢幕,又轮到为泰党的英拉·西那瓦(Yingluck Shinawatra)登场。

英拉·西那瓦是他信·西那瓦最小的一位妹妹,1967年6月21日出生于清迈。1988年获得清迈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学士学位后,随其兄他信赴美留学,获肯塔基州立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后归国参与西那瓦家族的企业管理。英拉原无意从政,他信总理因2006年9月政变被迫流亡海外后,他信家族的许多成员被冠以“贪腐”的罪名而被取消从政资格,唯有英拉还能保持名声清白,因此英拉不可避免地作为他信的替身而参加总理竞选。

2011年5月,英拉被提名为泰党的第一候选人。她在竞选纲领中承诺:“2013年将公司所得税由30%调到20%,将工人最低日工资调到300铢,大学毕业生的起步月工资调到1.5万铢。在惠农政策方面,将每吨稻米保护价提高到1.5万铢,向农民提供相当于预期收入70%的贷款。在社会服务方面,将建立免费的wifi网络,为每个学生提供简易电脑。为减轻民众负担,将取消燃油消费基金,使每升燃油下降5—7铢。”这些承诺,无疑深得选民的拥护。加之,她利用其兄他信的威望,以压倒多数的选票登上总理宝座。连反对党领袖阿披实·威差奇瓦都承认她的当选,并向她表示祝贺。

英拉

2011年8月5日,英拉·西那瓦成为泰国第28任总理,也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她说:“我将充分利用我的女性特质为我们的国家工作。”她以女性特有的柔美和微笑来化解尖锐的政治对立,取得了国内选民的信任和支持;她以潇洒的风度活跃于国际舞台,在东盟峰会上大出风头。她成功地访问中国,就深化中泰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与中国领导人达成共识。她在泰国接待了美国总统奥巴马,泰国成为奥巴马连任后出访亚洲的第一站。她还于2012年7月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作为泰国的第一位女总理,英拉在国际交往中获得了交口称赞。

在国务管理方面,2011年曼谷遇到的特大水灾,对于刚上台的英拉总理来说,不啻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好在她依靠内阁同僚的共同努力和曼谷民众的同舟共济,终于渡过了这次洪水危机。

2013年英拉政府又面临“大米危机”,2011—2012年度政府的大米收购出现了1 360亿铢(44亿美元)的亏损。造成亏损的根源在于英拉政府实施的“大米典押”政策,即在大米收获之前,就由政府出钱预购稻米。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从2011年10月起,政府以每吨1.5万铢的价格收购粳稻,以2万铢的价格收购茉莉香稻,收购价远远高于市场价。这当然是广大农民求之不得的好事。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经办官员的贪腐,米商的投机取巧,通过低价从越南和缅甸等周边邻国买进稻米、高价卖给政府等手段,给国家造成亏损,而种稻的农民实际获利不多。大米典押政策受到国内人士的批评,并对泰国政府信用评级带来负面影响。

英拉执政期间,基本上保持了泰国政局的稳定,在容易引起政治冲突的敏感问题上,她采取了缓和、退让和拖延的政策。经济上2012年的增长速度达到6.4%,高于预期的5.5%。在与邻国柬埔寨的关系上,缓和了被阿披实·威差奇瓦政府搞僵了的泰柬关系,实现了边境和解。民意调查显示,48%的受访民众对英拉政绩满意,53%的受访民众对英拉的工作表现给予肯定,70.4%的受访民众希望英拉继续执政。

据《英拉传》的作者透露,别看英拉在人前满脸堆笑,在人后也有伤心落泪的时候。英拉作为政府总理的辛酸,只有她自己知道。截至2013年6月底,英拉曾4次改组内阁,革除庸吏,平衡各党派之间的利益。面对反对派的弹劾,以及莫须有的申报个人财产账目做假的指责,只能使她越来越坚强和成熟。

2012年5月,国会审议2006年政变领导人颂堤将军和部分为泰党议员提出的和解法案,拟对2005年9月15日—2011年5月10日期间有关政治的违法犯罪进行赦免,引起反他信势力的反弹。他们认为这是为他信回国执政铺路,因而爆发黄衫军的大规模街头示威,逼英拉下台。2014年1月,英拉宣布解散国会,自己留任看守内阁总理,直至举行新的大选。2014年5月7日,泰国宪法法院裁决,看守内阁总理英拉2011年将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处他汶调离的行为,属滥用职权,即日解除其看守内阁总理职务,指定副总理兼商务部部长尼瓦探隆为看守内阁总理。5月22日凌晨,泰国军方宣布戒严,接管国家政府,这是第20次军人政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