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贾谊居安思危

贾谊居安思危

时间:2022-05-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贾谊居安思危贾谊是西汉洛阳人,年少时其文章便在当地出名。贾谊为感汉文帝知遇之恩,诚心献计献策,希望国家能长治久安。汉文帝采纳贾谊的建议,下令修改各项法规加以实施。由此,贾谊的命运随之发生转折。朝廷将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无异于将他革职闲置。贾谊受到贬斥后郁郁寡欢。他目睹时弊,居安思危,又开始忧患国事。贾谊大为伤感,自认为作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常常为此忧伤流泪。

贾谊居安思危

贾谊是西汉(都长安,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洛阳(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年少时其文章便在当地出名。十八岁那年,他应郡太守(行政长官)吴公召请,入郡府为低级官员。吴公以治绩优良升任廷尉(最高审判机关长官)后,向汉文帝推荐贾谊,称他虽然年少却精通诸子百家之书。于是,汉文帝将贾谊召任为博士(皇帝学术顾问)。贾谊二十刚出头,在朝廷官员中最为年轻。汉文帝常常提出问题要众博士讨论,不等年长的博士发言,贾谊总是首先站起来回答。汉文帝赞赏贾谊的才学,不到一年,破格将他提任为太中大夫(皇帝侍从顾问,参议朝政)。

当时,汉文帝即位不久,勤政节俭,励精图治。贾谊为感汉文帝知遇之恩,诚心献计献策,希望国家能长治久安。他对前不久灭亡的秦朝由兴变衰[1]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写出《过秦论》一文,以警诫当世。贾谊在文中指出:“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卷十六)

贾谊认为,汉朝建国已有二十多年,天下已经安定,不应再沿袭秦朝的旧制,需要更改历法,变换官服颜色,修订法律制度,改变官职名称,大兴礼仪声乐。汉文帝采纳贾谊的建议,下令修改各项法规加以实施。

汉文帝二年(前178年),汉文帝提议将贾谊提升为公卿(丞相职级),受到丞相周勃等人的抵制。由此,贾谊的命运随之发生转折。

当初,汉高帝刘邦曾与周勃等人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汉高帝去世后,皇后吕雉以皇太后控制朝政,她违背高帝在世时这一盟约,封其侄吕禄、吕产为王。吕太后去世后,二吕谋乱,太尉(最高军事机关长官)周勃领头挫败吕禄、吕产篡政阴谋,拥立代王刘恒(汉高帝第三子)即位,是为汉文帝。由于这个原因,汉文帝不能不考虑周勃等人的意见。

接着,周勃和太尉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最高监察机关长官)冯敬等权臣联名上书诋毁贾谊,指责他“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在这种情况下,汉文帝不得不疏远贾谊,将他贬为长沙王吴著的太傅(辅导老师)。

当年,吴著的祖先吴芮举兵反秦。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大封诸侯王,封沛公刘邦为汉王,封吴芮为衡山王。汉王刘邦击败项羽即位(汉高帝)后,将吴芮改封为长沙王(王府设地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王位中经三代传到吴著已无权无势,只是承袭王位食禄而已。朝廷将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无异于将他革职闲置。

贾谊受到贬斥后郁郁寡欢。他在赴长沙王府途经湘水(今湘江)时,有感于战国时楚国左徒(楚王顾问官)屈原曾流放该地,写了《吊屈原赋》。贾谊在该赋中以屈原自况,面对滚滚湘水,他发出无可奈何的哀叹:“国其莫我知兮,子独壹郁其谁语!”

贾谊在长沙王那里虚度三年光阴,心灰意冷。他老是觉得长沙地势潮湿,不适宜他生活。一天,有一只不祥之鸟鸮(猫头鹰)飞入他的房间。他为之悲伤忧虑,以为自己活不长了,写了《巤鸟赋》,抒发他对人生渺茫的感慨。

又过了一年多时间,汉文帝将贾谊召回京都长安,任命他为梁怀王刘揖(汉文帝少子,《汉书·贾谊传》记为“刘胜”,《文三王传》记为“刘揖”)的太傅。贾谊到梁王府(王府设地位于今河南省淮阳县)就职后,心情大为好转。他目睹时弊,居安思危,又开始忧患国事。

此间,他向汉文帝上奏《陈政事疏》(即《治安策》)。在该疏中,贾谊不畏权势,秉笔直书,指出汉初所封同姓王的势力愈来愈大且已出现背离朝廷的倾向;匈奴(汉北方邻国)骑兵不断侵犯边境构成对汉朝威胁;穷人卖儿而富人奢侈,社会存在不安定因素;人们不讲礼义廉耻世风日下。贾谊认为当今天下“安且治者,非愚则谀”,建议汉文帝要认真整治时弊。

在此前后,贾谊又上奏《论积贮疏》。在该疏中,贾谊痛陈汉建国近四十年竟丢掉衣食之本,崇尚奢靡而使国弱民穷,惊呼一旦遇到天灾加之匈奴南侵何以应对!他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可以为富安天下”。汉文帝采纳贾谊的建议,开始籍田[2],鼓励百姓农耕。

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怀王刘揖第二次入朝廷拜见父皇,不慎从马上摔下,不治身亡。贾谊大为伤感,自认为作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常常为此忧伤流泪。第二年,贾谊在忧郁中溘然长逝,年仅三十三岁。

《史记》卷八十四《贾生传》卷六《秦始皇本纪》《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

卷四《文帝纪》

卷三十四《吴芮传》

卷二十四《食货志上》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诸吕之变》

【简评】

汉代学者刘向认为:“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3]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汉书》卷四十八)

毛泽东评论说:“汉朝有个贾谊,写过一篇《img8鸟赋》,我读过十几遍,还想读,文章不长,可意境不俗。不少人就是想不开这个道理,人无百年寿,常有千年忧,一天到晚想那些办不到的事情,连办得到的事情也耽误了。秦皇、汉武都想长生不老,到头来,落得个‘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其实,任何事物都不过是一个过程,人的一生也不过如此,有始必有终。”(《毛泽东读书笔记》上,读贾谊《img9鸟赋》,毛泽东1975年10月1日同孟锦云的谈话)“如有时间,可一阅班固的《贾谊传》。”“《治安策》一文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贾谊于南放归来著此,除论太子一节近于迂腐以外,全文切中当时事理,有一种颇好的气氛,值得一看。”(《毛泽东读书笔记》上“读贾谊《治安策》”,毛泽东1958年4月27日致田家英信)对于贾谊早逝,毛泽东感到惋惜,写下一句评语:“梁王坠马寻常事,何必哀伤付一生。”(张贻玖《毛泽东读史》,贾谊的“《治安策》一文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

【注释】

[1]秦孝公三年(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左庶长(位同将军)商鞅推行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大国中最强的国家。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王政出兵最后攻灭齐国,统一中国,建立秦朝(都咸阳,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称始皇帝。秦始皇在位期间,统一文字、法律和计量标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巩固了中央集权。同时,秦始皇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修建阿房宫、骊山墓和长城,加重民众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秦始皇去世后,宦官赵高乱政,秦朝急剧走向衰亡。秦二世元年(前209年),戍吏(低级军官)陈胜、吴广率众反秦,原楚国将军项燕的侄孙项羽等人起兵响应。秦子婴元年(前206年),沛公刘邦率领反秦义军攻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2]春耕之前,帝王率众臣前往农田举行的示耕仪式,劝农耕,祈丰收。商代已行这种礼仪。

[3]伊即伊尹,商朝初年辅政大臣,他曾辅佐商汤攻灭夏朝,建立商朝。管即管仲,春秋时齐国宰相,他曾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