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齐桓公尊王攘夷的霸业

齐桓公尊王攘夷的霸业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齐桓公东征西伐都是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历史上称为“尊王攘夷”。“王”是指周天子,“夷”是指边境外的各民族。齐桓公称霸,做霸主并不是要取代周天子的地位。齐桓公称霸就是要诸侯各国听他的,共尊周天子,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抵御外族入侵。是齐桓公带头抵御外侵,挽救了中原各国。如果没有管仲和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可能中国历史就要改写了。

【小匡第二十】桓公曰:“吾欲北伐,何主?”管子对曰:“以燕为主,反其侵地柴夫、吠狗。使海于有弊,渠弥于有陼,纲山于有牢。”四邻大亲。既反其侵地,正其封疆,地南至于岱阴,西至于济,北至于海,东至于纪随,地方三百六十里。三岁治定,四岁教成,五岁兵出。有教士三万人,革车八百乘。诸侯多沈乱,不服于天子。于是乎桓公东救徐州,分吴半。存鲁蔡陵,割越地。南据宋、郑,征伐楚,济汝水,逾方地。望文山,使贡丝于周室。成周反胙于隆岳,荆州诸侯莫不来服。中救晋公,禽狄王,败胡貉,破屠何,而骑寇始服。北伐山戎,制泠支,斩孤竹,而九夷始听。海滨诸侯,莫不来服。西征攘白狄之地,遂至于西河,方舟投柎,乘桴济河,至于石沈。县车束马,逾大行与卑耳之貉,拘秦夏,西服流沙西虞,而秦戎始从。故兵一出而大功十二。故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国诸侯国,莫不宾 服。

这两段是详细记述齐桓公是如何建立霸业的。“三岁治定,四岁教成,五岁兵出,有教士三万人,革车八百乘。”经过三年治理,齐国已改变了桓公刚继位时的混乱状况。四年后,按照“寓军于内政”的策略,老百姓已经训练有素。五年之后开始出兵,此时齐国已有三万精兵,八百乘战车了。“兵一出而大功十二。故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国诸侯,莫不宾服。”“故兵车之会(战后和谈)六,乘车之会(和平会议)三,九合诸侯(总共九次召集诸侯结盟),一匡(正)天下(一举纠正了天下的混乱局面)。”齐桓公东征西伐都是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历史上称为“尊王攘夷”。“王”是指周天子,“夷”是指边境外的各民族。齐桓公称霸,做霸主并不是要取代周天子的地位。“霸”的意思是伯,伯是什么?老大、长子。“争霸”就是争当诸侯的老大,统帅兄弟,尊崇周天子。这是合理、合法 的。

当时的形势是天下大乱。在春秋之初周王还有些威信,公元前707年周郑绪葛之战,周桓王的肩被郑国祝聃射中,王师大败。此后周王室就一蹶不振。前694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庄王杀了周公黑肩。前675年,周王室的蒍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等五大夫叛乱,后经郑、虢出面调解才平息。周惠王为了报答郑、虢,将虎牢以东送给郑国,把酒泉送给虢国。于是王畿越来越小,威信也就越来越低。“诸侯多趁乱不服于天子”,各自为政,互相攻击。此时,边境的各族趁乱内侵。北方的狄人开始南下,成为中原各国的严重威胁。西方的戎人也开始东进,经常侵犯鲁国和曹国。北戎侵犯郑国,山戎进攻燕国,伊洛之戎进攻周王室,而南方的蛮人也跃跃欲试,想要北上。齐桓公称霸就是要诸侯各国听他的,共尊周天子,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抵御外族入侵。《春秋公羊传》中提到:“僖公四年: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中原的华夏民族就像还剩下一条线那样岌岌可危,外族步步进逼,领土越来越小。是齐桓公带头抵御外侵,挽救了中原各国。而齐桓公没有管仲的帮助是不可能完成此大业的。如果没有管仲和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可能中国历史就要改写了。这就是管仲的历史贡 献。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这就涉及历史观的问题。现在有些人胡说,秦桧早就主张中华民族统一了,因此不是奸臣,是功臣。照此推理,那汪精卫也不是汉奸,全球化是历史趋势,还要分什么中国和日本?这种说法是完全违背历史主义的。这说明了学术界的思维混乱。在春秋时期的历史条件下,要看当时谁代表着进步和文明。如果是野蛮落后的文化破坏了现有的文明,那就是历史的倒 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