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民话语权与话语霸权

公民话语权与话语霸权

时间:2022-0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话语权不属于政府和一部分人的专有权利,公民的话语权也不能只反映在一定程序和形式上,否则就会由少数人把持社会舆论,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在媒介上,官方话语权和民众话语权的并存,适当照顾各方的表达机会,正在成为今天的普遍舆论结构形式。
公民话语权与话语霸权_舆论学概论

一、公民话语权与话语霸权

话语权是公民受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构成其生存的要素。在民主社会,公民有权表达自己的要求,批评社会的有害倾向,法律保护人民的这种正义行为是因为它符合社会的公共利益,有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话语权不属于政府和一部分人的专有权利,公民的话语权也不能只反映在一定程序和形式上,否则就会由少数人把持社会舆论,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如果权势阶层把持着社会话语权,让公民充当和扮演一呼万应的舆论配角,这个社会的民生问题就不可能真正解决。在权力话语霸权的统治下,听证会、咨询会、民意调查,仅仅是让民众说说或听听而已,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只能是走过场。

公民话语权是社会运行的制约因素,为社会管理提供民众参与的机会,成为社会进步的一种机制。话语霸权则是权力人物对社会的主观认识,不容任何怀疑和反对,以权力话语主宰社会的发展。作为公共事务的主要承担者,公众一旦失去话语权,则要付出巨大的牺牲。权力的话语霸权同舆论主体——广大公众的话语权的冲突,实际是利益冲突,不仅表现为谁有说话的权利,而且广大公民的言论渠道被堵塞,权势阶层攫取不正当的利益得以实现。在话语霸权主宰的社会,公平竞争被单边特权所代替,权势阶层的不法政治与经济活动受到保护,机会不平等日益严重。

公民丧失话语权主要表现为丧失媒体的话语权,在媒体的公开信息中听不到民众真正的声音,媒体完全变成权力的媒体。在权力的支配下,媒体提供信息来源,规定话题的内容,而受众则无论喜欢与否都只能被动地接受媒体提供的信息,谈论媒体上的话题。媒体的话语霸权已经把公众的思想淹没在媒体的宣传中,民众自愿接触媒体的兴趣日渐消失,而在私下舆论圈中谈论的则是另一套话语。这样一来,通过公开、正式渠道扩散的公众话题大量减少,或只在大众化的小报中出现,统治者的媒介和大众媒介日益分野。

这样,民众话语同话语霸权的冲突,还表现为民众同官方媒体的冲突,由于民众不再信任官方媒体而使其阅读率和收视率大幅下降。在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完全被媒介垄断,头条和重复性新闻都蕴涵媒体的观点,它们如果同大众的想法有很多相同,就是公民的代言人,否则就是话语霸权。话语霸权的高招就是控制媒介突出一些事件,让受众忽略另一些事件,把一种思想灌输给受众。正如传播学者们所指出的:“受众判断一个主题是否重要,主要看媒介对该主题的重视程度。媒介可以通过选择和提供某些消息而忽略其他,并对报道内容给予不同的重视程度来影响受众对其他报道的重视程度。”[21]但进入新世纪,传播学这条原理正在失效,因为大众关注的自身利益问题一旦被媒体刻意回避,受众与媒体则不再达成默契,因为他们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答案。久而久之,媒介越是喧嚣的主题,受众越认为是对自己的欺骗,这已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判断标准。

媒体设置事件的重心,没有考虑民众关注什么,在他们那里发生了什么事件,甚至特意背离他们的强烈要求,报道本身就失去了合理和科学的安排。话语霸权突出于己有利的事件,表达自己的立场,不是过于狂妄,就是一手遮天。失去传统媒体的民众正大量转移到网络上,网络舆论开始发达,成为民众的精神家园,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正在消释。

话语是一种非物质形态,在现代媒介的传播下,比工业文明的任何成果都能更快地转化为物质利益。媒介有它的生态环境,总是承载各种话语的参与,能够经受住话语霸权的冲击。容忍民众话语的适当释放,而不导致二者的冲突,正是今天许多国家媒体上难以发现的二元话语现象。在国家干涉下协调社会利益的矛盾,是社会管理的通常措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国家权力限制民众意见的表达,只是专制权力的伎俩,在今天越来越少见了。在媒介上,官方话语权和民众话语权的并存,适当照顾各方的表达机会,正在成为今天的普遍舆论结构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