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谁放火烧了阿房宫_历史趣事

谁放火烧了阿房宫_历史趣事

时间:2022-06-3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谁放火烧了阿房宫_历史趣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用诗意的笔触,使阿房宫跨越了时空,在分合的历史大路上,反复引起人们的缅怀和思考。《史记》中共有五篇七处记载涉及“项羽屠咸阳火烧秦宫室”,但没有一处明确记载项羽进入咸阳后,火烧了阿房宫。这是秦未完成阿房宫的最明确的文献。阿房宫只是设计的模型,希望达到这种样子,事实上并没有付诸实施。

谁放火烧了阿房宫_历史趣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用诗意的笔触,使阿房宫跨越了时空,在分合的历史大路上,反复引起人们的缅怀和思考。这样的“绝世容颜”就覆灭在了熊熊烈火之中,我们在惋惜之余,不能不将愤慨之情投向这纵火三月的项羽。但是,这件惊世之作背后,却流传着一个千古冤案……

火烧阿房宫:文献无征

“做与不做,这是一个问题”,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提出这样一个有哲理性的命题。而现在轮到我们去正面拷问,直面历史:项羽到底有没有烧过阿房宫?(www.guayunfan.com)我们首先需要从文献中爬梳,寻找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证据。通过对文献的搜罗,我们失望了——文献无征。《史记》中共有五篇七处记载涉及“项羽屠咸阳火烧秦宫室”,但没有一处明确记载项羽进入咸阳后,火烧了阿房宫。“秦宫室”应指秦朝在咸阳的宫廷,而不能想当然地和“阿房宫”画等号。因为《史记》中明确地说了咸阳的宫殿和阿房宫还隔着一条渭水。司马迁的《史记》历来是作为信史看待的,但其中只提到项羽烧秦咸阳宫,对阿房宫烧没烧却只字未提,其中一定有缘由。而只有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项羽、大火和阿房宫才被紧紧捆在了一起。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海风已经吹拂了一千年,他不可能见到阿房宫被大火焚烧的真实场面。

↓清代画家所绘的《阿房宫图》

不过,对文献的考究,也并非一无所获,反而能找到证明阿房宫没有建成的证据:与司马迁并称“班马”的东汉班固在《汉书·五行志》中说秦“复起阿房,未成而亡”,就是说秦王朝在阿房宫未完成时就灭亡了。这是秦未完成阿房宫的最明确的文献。南宋程大昌在其记录各朝首都沿革的专著《雍录》中,关于阿房宫的部分说:“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者,乃其立模,期使及此。”阿房宫只是设计的模型,希望达到这种样子,事实上并没有付诸实施。那就是说,阿房宫自始至终都没有建成,这对“项羽火烧阿房宫”之说可以说是釜底抽薪。因为项羽不会去烧一个未建成的宫殿,尤其是渡河派人去烧一个未建成的宫殿。

↑阿房宫前殿正西的夯土遗址

火烧阿房宫:于理不通

资料是死的,人是活的。传世资料只是历史研究的主要依据,而新局面的开拓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合理的推论和判断,以弥补历史资料的残缺和不足。

首先,从工期来看,阿房宫的修建并不顺利。阿房宫从始皇帝三十五年(前212)开工修建,到前207年,二世自杀,修建工作“寿终正寝”。这样算来,其修建工作最多4年,除去中间抽调力量集中建设秦始皇陵墓而暂停的7个月,按计划有规模施工的时间也就两年多一点。因为,秦始皇陵和阿房宫是同时进行的,彼此工期互相冲突。加上阿房宫规模宏大,虽然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但工期十分紧张。

也许大家不相信,两个工程,70万人修建,用得了4年的时间吗?有研究者根据考古发掘数据结合汉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研究了秦代土方工程的劳动生产率。由于当时生产工具之简陋落后,秦朝劳役人员简单夯筑平均功率大约为5.47立方米。若是从别处挖掘土到前殿夯筑,则劳动生产率是原来的十分之一。加上土方工程遇雨则难以施工,在老皇历的“土忌”日一般停工,施工队伍中有诸多的管理者,施工人员经常因为病、饿、累而减员等,生产率低而实际干活的人员并不能算多。再者,“作阿房宫,近山无大木,皆致之远方,两千人曳一柱,以木为轮,随而易之,计一柱之费已用工数十万。”建筑学泰斗刘敦桢先生著文说道:“历来营建大役,首重采料,大木所需梁柱斗拱。数量最众,采集不易,为自来大工最困难之事。入山伐木,非数载不能出山。”木材的采伐、干燥,仅是宫殿施工中部分的前期准备工作,这进山、出山的耗时,少则十年,多则百年,驰名中外的圆明园,“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据清代有关工程史料记载:它从康熙四十八年(1709)开始,由五代帝王,历经150年时间,才全部建成。清代承德避暑山庄,周围40多里,用了87年时间。就连西藏布达拉宫的建设时间,也都在50年以上。由上可见,在短短不到3年的时间内建成阿房宫,难度很大。

其次,从秦代皇帝的政事活动场所分析,阿房宫也没有建成启用。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初衷就是觉得咸阳宫人多殿小,假如阿房宫建成,必将成为新的宫殿。而记载中,从秦始皇晚期至秦二世再到秦王子婴的全部政治活动,都是在咸阳宫或望夷宫,而没有一处关于他们听政于阿房宫的记载。这表明阿房宫虽经两度修建,但都没有成功启用。

火烧阿房宫:考古实证不可能

关于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早就开始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94年,阿房宫前殿夯土基址因为取土筑路遭到破坏,有关方面第一次组织力量进行了历时55天的调查,探明了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范围。2002年10月至2004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成立了阿房宫考古工作队,主要对阿房宫前殿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2004年11月至2007年11月底,考古队在前殿遗址之外面积达13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考古工作。

磁石门遗址

位于阿房宫前殿遗址东北2000米,现三桥镇武警工程学院内。

据说秦始皇被行刺以后,落下了后遗症,总感觉有人要暗杀他,所以要求进宫觐见者一律不许带兵器。为了防止有人暗藏兵器,便下令在阿房宫大殿前用磁石修建了一座大门,以此来吸附私藏的兵器,这扇大门便是磁石门。但是秦代兵器主要是铜器制造,铁器几乎没有,可见对磁石门一事也不能当真。而且在对该建筑遗址的考古挖掘中,也没有发现门道的遗迹,倒是出土了很多战国时期的瓦当及残片。这表明磁石门遗址并非阿房宫遗址的一部分,它只是战国时期秦国上林苑中一座高台宫殿建筑而已。

考古发掘的结果,表明了这样几个问题:阿房宫前殿并未建成启用,更没有被火烧过。从这样几个地方可以看出:首先阿房宫前殿作为正殿,应该是整个建筑区最突出的建筑。但是,就发掘的前殿遗址周围的夯土台基来看,没有发现比前殿台基更高的。也就是说,前殿的地基并不突出,这显示前殿建设应当还处于初级阶段。其次,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上面西、北、东三面已有夯筑土墙,墙顶部有瓦的铺设,还没有建筑南墙。前殿遗址上只发现了耕土层、扰土层、汉代堆积层和夯土台基,并没有发现秦代的堆积层。这说明没有秦代的建筑。再次,前殿遗址南部夯土台基遗留有当年民工建筑台基时踩踏出的路面,或称为运土坡道。从运土坡道来看,当年,民工是将夯筑用土由南面运到北面,再由北向南夯筑台基。由于工程未能完工,运土坡道仍在使用,南部边缘也就没有夯筑土墙,台基南侧的路土还没有妥善处理,这说明阿房宫前殿没有建成。复次,考古队将夯土台基上的7组土样进行了植硅石分析,显示夯土台基在建成后的很长时间里,地面上都被1米多高的草覆盖着,这也表明阿房宫前殿没有投入使用。最后,阿房宫没有任何被火烧的痕迹。黏土经过高温烧制,会形成陶制的烧土,呈现红色。同时,建筑中的木质部分经过火烧会炭化。尽管考古队采用梅花布点法,在夯土台基上打眼钻探,没有发现大面积红烧土、硷灰等焚烧的痕迹。在秦代文化层也没有发现秦代宫殿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瓦当,没有发现殿址、壁柱、明柱、柱础石、廊道及排水设施等遗迹遗存。这个“三无”建筑,当初只能是一个地基而已。

为了证实这样一个结论,考古队对阿房宫前殿遗址周围的秦代遗迹进行了考察,发现距阿房宫不远的汉代长乐宫遗址,到处都是焦土和黑灰土,有些残存的柱洞变成了木炭,能够找到明显的火烧痕迹。而原先认为的阿房宫遗址中包括传说中的烽火台、上天台、磁石门遗址等,经考古证实,均为秦汉上林苑的建筑,与秦始皇修筑的阿房宫毫无关系。

“人们所写下的历史,则只是全部历史过程中的一面,我们必须根据写下来的历史去推想全部历史。”

——钱穆

观念与真实

通过对文献的考究和考古发掘的遗迹遗物看,经久相传的项羽一把大火烧了3个月的阿房宫,只是秦代役使万民建成的只有三面墙的半拉子工程。项羽是被冤枉的。之所以有火烧阿房宫这种认识,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和唐代杜牧《阿房宫赋》的广泛流传有关;二是秦代“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古人在总结教训时,难免会借景抒怀,因个人的情感而夸大事实,忽视了历史的真实面貌。

可见,相延已久的观念,未必就是历史的真实。历史都是层累构成的,越是向前推导,就越是容易致误。

现在,在阿房宫遗址附近,已经有旅游发展公司建起亮丽的古城主题公园,2000年9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游人徜徉于此,品味繁华的时候,不知会不会想起项羽火烧阿房宫这一段历史故事,会不会发出“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之幽思呢?

↓阿房宫磁石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