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作用

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作用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实践起着决定的作用。尊重知识是尊重前人、别人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出真知,这与狭隘的经验论是毫无共同之处的。人类认识史表明,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课题、新的要求。因此认识只有以实践为目的,用以指导实践,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持其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实践起着决定的作用。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认识的整个过程中,渗透到认识的各个方面。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一,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客观世界中哪些事物能成为人们的认识对象,是由实践的需要和水平决定的。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11]这一论断,对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也是适用的。当然,现代科学研究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它已经跑在了物质生产的前面,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最关心的多数项目,主要还是由生产实践的需要所决定的。第二,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认识的发生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人们要想获得认识,必须参加变革现实的某种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经验,再把经验上升为理论。不参加实践,不参加变革现实的斗争,客观事物自己是不会把知识贡献给人类的。现代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表明,认识的发生同工具性的实践操作活动是分不开的,这种活动通过无数次的重复逐渐内化为主体的认知图式,并由主体的认知图式外化以吸收、消化外部的刺激,没有这种以实践操作为基础的内化和外化的双重建构活动就没有认识的发生,这从一个专门的角度揭示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三,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实践出真知,这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学习书本知识的重要性。从人类认识活动的总体上讲,一切真知都是由直接经验发源的,而从某一地域或某一时代的具体的人的认识来讲,他们的大多数知识是从读书、学习了解他人知识的途径获得的。但是,对我来说的间接经验,在前人和别人那里则为直接经验。因此,从根本上说来,认识仍是发源于实践。尊重知识是尊重前人、别人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出真知,这与狭隘的经验论是毫无共同之处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的认识不仅从实践中产生,而且在实践中发展。社会实践一步一步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推动着人们的认识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实践作为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是:

第一,实践的需要促使认识发展。人类认识史表明,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课题、新的要求。推动人们去从事新的探索和研究。古代和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实践需要决定的。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也是随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第二,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的认识活动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提供认识发展的可能和实现这种可能的必要条件。例如,射电望远镜、电子显微镜雷达、高能加速器、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等的出现,对于人们深入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促进科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实践的发展推动着人们思维能力的发展。随着实践向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扩大人们的视野和提高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实践中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积累,必然会提高人们的智力水平,使人们更加聪明。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12]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由实践所产生、所推动的人的认识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际、符合客观规律,还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这是实践决定认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这个问题,在下一节里将作具体论述。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开始,同时又是认识的归宿,一切从实践中产生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归根到底都是为实践服务的。自然科学是这样,社会科学也是这样。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来源于革命实践,是革命实践的科学概括,反过来又成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革命实践的指南。再好的科学理论如果不用来为实践服务,也是无用的。因此认识只有以实践为目的,用以指导实践,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持其生命力。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因此,人的认识一点也离不开实践,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2.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同时认为,认识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独立性,对实践起着能动的作用。

第一,认识是实践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根本不同就在于,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认识指导下进行的,受一定意识的支配。认识的功能也正是在指导实践下进行的,受一定意识的支配。认识的功能也正是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主体的实践活动内在地包含着认识的因素,只有在一定的正确认识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才具有自觉性,人也才能成为自觉的实践主体。

第二,认识对实践的发展具有制约和方向作用。认识和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实践水平的高低和成效的大小;认识和理论是否正确,制约着实践的成败。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理论(认识)对实践活动的制约作用日趋明显。同时,理论(认识)具有超前性,它往往是在实践前面,从而能规定实践发展的方向,指导实践发展的进程,规范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理论(认识)是实践发展的精神推动力。

第三,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可以使主体了解和把握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指导主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认识可以使主体在实践活动之前,确立符合自身需要,又符合客体实际状况的目标、方案、步骤和措施,对实践活动作出预测;认识可以使主体按着意愿及时调节自己的行动,指导主体选择实现目的的最佳行为方式;认识可以使主体将局部经验上升为理论,超越局部经验的局限;认识可以使主体能够实现对自身的认识,并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活动,以适应改造客体的需要。

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论在生产活动还是社会活动中都没有例外。比如,现代核物理学开创了核动力技术,环境和生态科学指导人类由破坏性生产转入可持续性生产,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可见,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不能离开理论指导的。

认识对实践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认识按其性质有正确的认识和错误的认识。由于认识的性质不同,它的作用也就不同。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促进人们通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获得积极的成果。相反,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则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它妨碍人们去积极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如若把错误的认识变为行动,就会造成实际的危害。

总之,就认识的来源和基础而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就认识的功能和作用而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以正确的认识和理论指导实践;就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而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强调二者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正如毛泽东所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只有正确地理解实践与认识的相互关系,才能正确而有效地从事现代实践活动,才能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得到顺利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