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汉代手工业的发展

汉代手工业的发展

时间:2022-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手工业兴盛中国封建社会,强调扶植和发展“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视手工业为农业的副业,显示出自给自足的特征。汉代纺织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是今四川和山东,丝织物则以齐鲁最有名。当时,官营手工业和大规模的私营手工业,主要从事于冶铁、铸造等行业。武帝实行盐铁官营,虽然不利于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但对冶铁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

手工业兴盛

中国封建社会,强调扶植和发展“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视手工业为农业的副业,显示出自给自足的特征。但是,手工业也是维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和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不可缺少的。

纺织画像石拓片
这块画像石展示了汉代纺织的3道工序,第一道是右边女子在用络车进行“调丝”,第2道是中间女子在用纬车进行“摇纬”,第3道是用织机制成绢帛。汉代纺织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是今四川和山东,丝织物则以齐鲁最有名。这块画像石反映了东汉时期齐鲁一带豪强地 主家庭纺织的情景。

∷纺织业的勃兴

辫结朵花毛织带
毛织带所用线均由加拈的双股红色线合并成一组经线,编织时是由左右两边的经线成45度角交叉进行编织,形成席纹、人字纹的带,用辫子股针法刺绣二方边续菱形朵花纹样。绣线配以蓝、绿、黄等色。

汉朝纺织业发展有长足进步,丝、麻、毛的纺织品都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棉纺织品在边远地区也有所发展。缫车、纺车、络丝工具等纺织技术的广泛应用,脚踏纺织机的发明及迅速普及,是推动纺织业发展的重要原因。纺织业规模的扩大,社会消费需求的增加,也大大刺激纺织品种类、花样、数量的激增。汉中央政府设立织室,直辖各地的官府纺织工场;各地大工商业者经营的纺织私营工场,也具有一定规模;而民间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纺织业很是普遍,富有活力。作为中国对外输出的主要商品,丝绸长久占据主导地位。“丝绸之路”的得名,正可见汉代纺织业的勃兴。汉代丝织品,精美绝伦,不仅技术高超,而且绚丽多姿:有的轻巧,如素纱单衣仅重48克;有的显贵,如风行一时的彩锦;有的织法特殊,如出土所见的“菱纹绮”;有的织法细密,如出土的精致的刺绣制品等。印染技术的发展,已经脱离纺织业,而成为专门的行业。印染工匠已掌握多种植物、矿物染料的印染方法,新增黄色和红色的植物染料及墨黑、金银粉等矿物染料。这些颜色是汉代流行的主体色彩,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

冶铁水排(模型)
东汉建武七年(31),杜诗创制出水排,利用水的冲力,通过杠杆带动皮囊为炼铁炉鼓风。这组机械组合利用了 轮轴、凸轴、杠杆与弹杆。

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设计极其精巧,灯座、灯罩、屏板及宫女头部和右臂都可拆卸,罩下屏板又能转动开合,用以调整烛光照度;灯盘有一柄,便于转动和调整照射方向。它一改以往青 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显得舒展自如,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汉代青铜灯的珍品。

鎏金银铜竹节柄薰炉
通高58厘米,口径9厘米。炉身作竹节高柄豆形,盖如博山,炉盘和炉身是分铸铆合的,通体鎏金银。炉盖透雕多层山峦,云雾 缭绕。盖与底座铸铭文,记述该炉的制造年月及重量等。

冶金技术的飞跃

秦汉时期,钢铁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在古代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一定规模的冶铁竖炉技术,炒钢、灌钢和百炼钢技术的发明等,遥遥领先世界达千余年之久。当时,官营手工业和大规模的私营手工业,主要从事于冶铁、铸造等行业。这些行业不仅分工细密、专业化程度高,而且产品丰富、工艺精湛。武帝实行盐铁官营,虽然不利于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但对冶铁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可以断言,实行官营,才能够扩大生产规模,聚集诸多的工匠,推动冶金技术的跨时代变革。伴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铁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的推广,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工具的种类日渐多样。汉代其它冶金行业,如炼铜技术,与以前相比,也有所进步。

西汉彩绘凤鸟纹漆盘

长沙王后家漆耳杯
汉代是中国漆器发展的高峰时期,大量漆器被用作生活器皿以及家具、乐器、杂用器具、丧葬用具,也用作兵器的配件和甲、盾之类,轻巧精致,美观耐用。就器皿来讲,一般是以木、竹等作胎骨,髹红、黑色漆而成,器表用漆绘、堆漆、油彩绘出各式纹样。当时贵族官僚家中崇尚使用漆器,往往在器上书写其封爵或姓氏,作为标记。长沙王后家漆耳杯,浅赭色地,黑漆绘云鸟纹,一侧近底处书有“长沙王后家杯”6字,是当时贵族所用珍重漆器的标志。

漆盒石砚

∷漆器的发达

两汉时代,又是我国古代漆器技术的繁荣期。漆器的主要原料,是漆树中产生的生漆。漆树又多见于南方,故一般的漆器工场多设立于 南方出产漆树的地区。当时漆器的生产分工日益细密,稍好的漆器至少要经过8道工序,即“素工”(制胎)、“髹工”(涂漆)“、上工”(镶嵌饰件)、“铜耳黄涂工”(镀金)、“画工”(描绘纹饰)、“雕工”(雕刻工)、“清工”(清理打磨),最后由“造工”(工师)检查通过。漆器具有轻巧、美观等优点,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汉代漆器,多以黑、红两色为主;漆器纹饰多样,各具风格,尽显典雅华贵之气。出土漆器,多为生活用品,特别是王侯贵族上层社会的生活用品,器形有鼎、盒、勺、奁、耳杯、案、盘等。因多为贵族使用,故其装饰技术多样,或镶嵌金银、珠宝,或堆漆(即使用堆叠料,在漆面上堆叠种种花纹)。漆器的普及,冲击并渐取代青铜礼器的地位,又走入寻常百姓家。东汉以后,漆器的实用功能渐被瓷器取代,向工艺观赏品转化。

彩绘鹤纹

∷瓷器的发明

先秦时期,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是陶器;到秦汉时代,陶器技术有所发展,最为重要的成就是瓷器的出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原始瓷已经在长江下游的吴越地区出现,但随着越国的灭亡,原始瓷突然消失。西汉以后,原始瓷窑场不断出现,尤以今浙江上虞地区尤为显著。当地不仅窑场数量多,而且烧制技术有一定的延续性,到东汉中晚期终于出现具有转折意义的越窑青釉瓷。那里的瓷器,不仅产品质地精良,釉层丰厚,而富有晶莹光泽,从胎质到釉质都摆脱了原始青瓷的性质。瓷器的发明,是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一项重要贡献。

绿釉陶壶
用于盛酒或粮食,属软釉陶。这种陶器对烧制温度要求不高(700~800摄氏度),制作也不算精致,釉色以绿釉、黄釉为常见,间有黄、绿、红褐的复色釉,西汉后期到东汉广泛流行 于黄河流域华北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