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相对主义陷阱与专一之梦

相对主义陷阱与专一之梦

时间:2022-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相对主义陷阱与专一之梦三、相对主义陷阱与专一之梦“我的人生只有一次。我想忠实于自己的生活,想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工作,想活得像自己。”这种变化实质上就是普遍主义乃至绝对主义的淡化以及向相对主义的转化。

相对主义陷阱与专一之梦

三、相对主义陷阱与专一之梦

“我的人生只有一次。我想忠实于自己的生活,想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工作,想活得像自己。”

有一个24岁的年轻姑娘,在某个国际咨询机构工作,她是那里不可缺少的人才。当她工作满两年并能独当一面时,却提出辞职的申请。她说,在这之前,她每天晚上都去俱乐部练健美,为了能更好地调整身心,她打算辞职。父母对她的决定表示反对,但她我行我素,于是她成了一个“自由职业者”。这位小姐说,她还想利用在以往工作中所掌握的能说英语、写英文、做翻译的特长,再去选一个从上斑时间到工作环境都感到满意的工作,而且还想让自己的收入远远超过目前水平。

她认真地对咨询公司的老板谈道:“真对不起,我知道这会对工作造成损失,但是我喜欢按音乐的节拍活动自己的身体。而且,我的人生只有一次。我想忠实于自己的生活,想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工作,想活得像自己。”

显然,“忠实于自己的生活”、“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工作”、“活得像自己”这些说法,很容易引起新青年的共鸣。违背习俗的生活方式,按自己的愿望生活,虽然遭到反对也不回头,实乃痛快之举。这位姑娘独特行为方式的实现本身隐含着社会价值观的根本性转变。这种变化实质上就是普遍主义乃至绝对主义的淡化以及向相对主义的转化。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工作”意味着的正是普遍价值所面临的挑战。

“你怎么不努力呢?’

“我按自己的方式努力过了。1

随着自我意识的强化,相对主义的陷阱不期而至。

所谓按自己的方式努力,其实是以相对主义为基础的遁词。努力的绝对价值和具有普遍意义的尺度遭到怀疑,既然否定了‘必须这么做”的标准,于是就成了“这么做也行”、“那么做也行”的“怎么都行”了。这类分析在日本研究青年问题的学者千石保君的《认真的崩溃》一书中可以更为详尽地见到。绝对的尺度、普遍的价值对于张扬自我意识的青年人来说其实是不可缺少的.在绵长的岁月中唯因有某些东西代代不变而使人生永葆蓬勃生机。说它是彼岸也好,上帝也好,仁爱也好,都无关紧要,要紧的是相信有这样一些绝对的尺度存在并发生作用。但新青年“忠实于自己的生活”背后就潜藏着无所谓信仰的危险。这种危险他们意识不到,“必须这么做”的律令反而遭到新青年的冷淡。无论有关人生、有关人际关系中的感情,还是有关国际问题,新青年所追求的,竟然是欧几里德几何学式的真理,连朋友关系也开始出现类似的“多品种小批量”的现象。相对主义陷阱的存在,在另一方面说明了个性化主张的限度。

相对主义陷阱的存在与专一之梦的失落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面。诱惑的增加,机会和选择可能性的增加,使专一变得越来越困难。青年人的兴趣爱好、理想志向可以瞬息万变。君不见许多毕业生去找工作时,往往带着一大叠证书吗?剑桥商务英语辅导班、会计资格考试辅导班、法律进修辅导班等等,只要可以证明自己是复合型人才,都去读一把。此时,愚公移山、铁杵磨成针的功夫倒成为他们的笑柄。大学里有不少这样的青年学生,他们谈过恋爱、做过生意、考过托福、当过兼职,隔一段时间总要捣鼓点新行当,结果样样懂点,样样不精通。大学毕业了,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会,又什么都不会,于是空对几年岁月长叹。

学会了审时度势,察言观色。

学会了随时抽离,避免浪费精力、避免受伤害。

学会了今天和昨天的辩证法:昨天还孜孜不倦坚持的东西,今天可以轻易放弃;昨天放弃的东西,今天可以面不改色地拣回来。

学会了将生活当作利弊得失的算计。

所有这些,都以牺牲专一为代价。

活着.就只是当下,也只能是当下。新青处别无退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