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技类社会团体发展报告

科技类社会团体发展报告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科技类社会团体发展报告本报告概述了我国科技社团的基本属性以及自改革开放以来,科技社团带有鲜明特色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科技社团是为社会服务的群众组织或者学术咨询机构,服务对象包括政府、党派和社会各界。这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科技学术、重视科技社团的发展。
科技社会团体发展报告_社会组织创新机制探索与实践

科技类社会团体发展报告

【摘要】本报告概述了我国科技社团的基本属性以及自改革开放以来,科技社团带有鲜明特色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调研组通过资料分析、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和对典型的科技社团进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江苏省级科技社团,深圳、无锡泰州市级科技社团的发展状况、管理模式、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将相关资料做了整体评估,并引用了全国科技社团在学术交流、期刊出版等方面的发展数据,揭示了近年来我国科技社团创新发展的亮点,提出了我国科技社团的几种发展类型,分析了我国科技社团普遍采用的治理结构。面对我国科技类社团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机制问题、外部环境影响及能力建设方面遇到的困难,给政府、公众、科技社团提出了某些政策建议。

一、引言

科技社团作为科学共同体的有形载体之一,集中了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等科技工作者,人才荟萃,联系广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社会力量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科技社团应该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引导和推动广大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成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政府、企业和社会的重要平台。

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值得总结的创新发展经验,如深圳案例、无锡案例、泰州案例等,并总结得出科技社团有五种主要类型:政府主导型、市场发展型、学术主体型、草根自发型和组合型。

我国科技社团作为从事科技活动的社会组织,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承担着科技交流、科技普及、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评价、科技人才培训等重要职能和作用。

积极推动科技社团的改革创新与发展,发挥科技社团作为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自主创新的客观需要,也是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科技类社团的特征及其发展阶段

科技社团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我国科技社团是具有科技性、公益性、非营利性、公众参与广泛性、政治性的社会团体。

(一)科技性

我国科技社团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基础型、应用型和结合型。科技类社团又可以分为理、工、农、医、交叉学科等类别,科技社团会员大多是本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或实际工作者。科技社团的活动以学术交流,科技普及,科技服务于经济、社会为主,有着明显的科技色彩。因此,科技性是科技社团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科技社团区别于其他社团的根本特点。

(二)公益性

公益性是科技社团的基本特点。科技社团是为社会服务的群众组织或者学术咨询机构,服务对象包括政府、党派和社会各界。其公益性体现在:

1.举办科技展览会,开展科普活动,编辑出版科技文献、期刊、书籍、论文和技术文件,表彰、奖励科技成果。

2.宣传和奖励取得科技成就的会员、科技工作者及有突出贡献的学会工作者。

3.将政府和行业组织委托进行的科技项目论证、评估、咨询、组织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等工作取得的成果应用到社会中,有着鲜明的公益性。

(三)非营利性

科技社团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在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下开展学术交流、科普和科技服务等各种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有着典型的非营利特点。

从管理的角度看,科技社团接受社团业务主管单位、挂靠单位、登记机关和相关业务部门的管理与监督。

从财产和经费的角度看,科技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接受国家财政拨款、社会捐赠、开展“四技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和收取会员会费等;从经营性质的角度看,科技社团在管理和运营上都与营利性的组织存在较大差别,也不同于一般的科技中介组织,科技社团开展活动获取的收入主要用于支持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服务的职能以及自身发展,而不是用于分配。其资产不属于任何组织而是属于全社会,如果发生破产清算,资产要移交到性质、职能相近的其他科技社团。

(四)公众参与广泛性

公众参与广泛性是科技社团的基本属性之一。科技社团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和加入的团体,会员入会自愿,退会自由,会员自己当家作主,实行自我选举、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独立开展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活动,没有政府和党派的干预。江苏省、泰州市等地有着公众参与社团活动的案例:

1.江阴市组织的“法尔胜杯”科普征文比赛、惠山区举办的第四届“雏鹰杯”科普实践活动、滨湖区建立的全市首家环保教育实践基地、太湖学院等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学习创新节和高校科技论坛等活动都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全市举行符合农村需求,适应农民“口味”的各类农业科普和科技咨询活动200多场次,发放各种科技资料1.5万份。

2.泰州市土木建筑学会于2009年3月27日在泰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召开了2009年年会,特邀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市抗震办吴苏龙科长作了汶川地震考察报告,社会各界约150人参加了报告会。

3.江苏省科技社团开展《科普大篷车》苏北百乡行活动,先后深入12个省辖市的30个县(市、区),近100个乡镇社区、学校,行程1万多公里,累计参与群众20万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

(五)政治性

党和政府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重奖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科技社团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建议,参与政府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在诸多方面都体现出科技社团是党和政府的助手,是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同时,把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提拔到各级政府的领导岗位,使科技社团带有强烈的政治性。

根据文献研究与调研资料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社团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政府推动阶段、归口管理阶段、多元发展阶段。

1978年,由邓小平等9位中央领导通知批示,恢复了一度在“文革”期间中断业务的中国农学会等9家科技类团体。这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科技学术、重视科技社团的发展。自此,我国科技社团发展迅速。可以认为,1978年至1988年的十年是政府推动科技社团发展阶段,政治环境影响是主要因素。在这一阶段,由于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和政策,人民群众的社会参与意识普遍增强。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以后,我国科学界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科技社团蓬勃发展。

1988年至1998年为归口管理阶段。这一时期,由于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国际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交叉影响,社团发展迫切需要引导和规范,1988年,国务院出台了相关政策,统一归口管理民间组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社团领导人由政府部门的领导兼职,实际负责人(包括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均由业务主管部门推荐,采取在会员大会或理事会上政府主管部门的代表建议形式,以党组或干部部门任命的方式,越过理事会或会员大会,将社团领导人纳入了政府机关干部管理序列。

第二,重大问题的决策权限并不在理事会或会员大会,通常还是由社团的业务主管部门领导最后拍板,会员大会或理事会仅仅是一个形式而已。

第三,理事会成员单一,并多数来自利益攸关的机关部门,理事通常成为一种荣誉,他们并没有去履行理事章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1998年至2008年为多元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中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环境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管社团的政府部门强化了双重管理体制系统、政府与社团领导干部分开的原则,通过建立社团党组织,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培育、发展、建设和监督民间组织,逐步完善法制建设。自2001年中国科协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积极推进科技类社团发展改革,在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科技进步、推进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2001-2005年,我国科协系统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发展迅速,会员快速增加。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积极探索科技类学术团体发展规律,促进科技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2007年,民政部、中国科协就共同开展全国学会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提出新的意见,这些意见对我国科技社团的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三、科技社团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和新发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民主法制的推进、科学文化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大,科技类社团的数量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科技类社团已有8.3万个,占全国社会组织总数的26%,占全国社会团体总数的48%。科技类社团在数量增长的基础上,日益呈现出学术研究领域多样化、组织结构类型多样化、开展活动方式多样化、地域分布范围多样化的发展态势。科技类社团在多样化中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技类社团发展体系。

科技社团活动日益频繁,如科技交流、科技普及等活动非常活跃。全国以及省市科技社团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从2005年的2655次上升到2008年的3194次,参加人数从34.9万人次上升到45万人次,交流的论文数从19万篇上升到23万篇。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由536次增加到792次,参加人数由90143人增加到133261人。

表1 2005-2008全国科技社团学术交流论文情况

img1

期刊是科技社团在科技交流、科技普及等方面的有效载体之一,全国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已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有影响的科技期刊群。截至2006年底,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892种(其中中国科协主管421种),占我国科技期刊的18.6%。

在国际民间科技交流和参与国际科技组织事务方面,至2006年底,全国学会推荐的近400位中国科学家在154个国际和区域性的科技组织中担任职务,其中有100多位中国科学家在这些组织中担任执委以上的领导职务。他们的工作增强了我国科技界在国际科技组织中的话语权,扩大了我国科技界在国际科技交流活动中的影响力。

调研发现,目前,我国科技社团发展模型有以下五种类型,即政府主导型、市场发展型、学术主体型、草根自发型以及组合型,具体如图1所示。

(一)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的科技类社团是指社团目前机构的治理、业务运作和社会服务,是以政府支持为主体,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1.人员由政府员工兼职,社团领导由政府主管部门推荐、任命,按下属单位管理。

2.资金从政府的行政经费中支出。

3.开展的业务、项目由政府有关部门委托或协助承揽。

(二)市场发展型

市场发展型的科技类社团是指社团目前在机构治理,业务运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是以市场影响和企业支持为主体,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img2

图1 我国科技社团发展模型

本图表来源:课题组自制

1.人员是从社会招聘,社团领导数量根据工作需要设置。

2.资金是从市场获取。

3.业务是从市场承揽。

(三)学术主体型

学术主体型的科技类社团是指社团在机构治理、管理模式和会员服务上坚持以学术交流和信息分享为主体,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以科学技术为主并且由科学家参与的团体。

2.资金主要是用在科技交流和科技服务方面。

3.业务主要以学术交流为主。

(四)草根自发型

草根自发型的科技类社团是指由社团发起,以来自民间、来自社会的需求为主体而开展业务,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人员参与了社团的发起。

2.资金是自筹的。

3.业务开展主要根据市场或者自身发展的需求来决定。

(五)组合型

组合型的科技类社团是指社团在机构治理、业务运作、社会服务等方面以兼顾政府主导型、市场发展型、学术主体型和草根自发型的不同矩阵的组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组合:

1.政府主导型与市场发展型组合。

2.政府主导型与学术主体型组合。

3.政府主导型与市场发展型以及学术主体型的组合。

4.市场发展型与草根自发型的组合。

5.学术主体型与草根自发型的组合。

6.市场发展型与学术主体型以及草根自发型组合。

总之,以上为课题组研究的初步成果可能还存在其他类型的科技类社团。

四、科技类社团创新发展的亮点

调研发现,目前,我国科技社团创新机制形成治理机制为中心,涉及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即理念创新、创新动力、会员服务、员工职业化、管理规范化和外部关系。具体参见图2。

img3

图2 科技类社团创新机制结构图

本图表来源:课题组自制

(一)理念创新

科技社团的学术交流中“以学术为本”的文化理念,可通过学者高峡同志所提倡的创造“精交流、多争鸣、存质疑”的行为机制来实现。精交流,即学术交流主要谈观点、认识、过程、结论,交流发言时间要限制;多争鸣,即给听讲者提问题的机会,使发言者与听讲者交流互动,构筑创新思维的平台;存质疑,即敢于质疑、鼓励质疑,为质疑者创造宽松、平和的环境。

科技社团在组织战略方面有着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职能定位,在组织结构上有着适应环境、适应战略的灵活的、柔性的结构形式,在人员方面有着社会化的高素质和有胜任能力的专职工作人员,在管理方面有着完善的规范运作模式。科技社团职业化管理就是强调用科学管理、专业化做事方式,运用法治、程序和规则来促进科技社团的高效和规范运作。职业化是一个覆盖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管理的过程。科技社团的职业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推动实现社团自主发展这一职业化建设的目标出发,社团职业化要在组织、管理、人员三个层面上进行。因此,职业化建设工作内容包含着组织战略明确、组织结构优化、管理与运作科学等方面,办事机构的人员管理是职业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换言之,职业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三个子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工作人员的职业化受到其他子系统的影响,并影响着其他子系统。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发展实践来看,科技社团社会职能发挥的状况始终决定着办事机构的组织规模和架构、人员岗位职责、薪酬水平、进出及考核机制等。

(二)外部关系

挂靠关系逐步理顺。目前,挂靠体制对全国科技社团仍有明显的支持作用。据相关统计表明,与其他渠道相比,挂靠单位对科技社团的资助额占其筹集经费总额的比例均排在历年的第二位。科技社团专职人员中使用挂靠单位事业编制的人员约为80%。但调查也显示,挂靠单位的行政管理体制对科技社团办事机构的制约作用明显。

近几年来,科技社团通过与挂靠单位的充分沟通与协调,使挂靠单位越来越尊重和支持科技社团的自主决策和自主活动。许多科技社团积极开展业务活动,增强综合实力,减少了对挂靠单位的依赖;有的科技社团探索多重挂靠和取得多方支持,单纯依靠挂靠单位的状况正在逐步改观,科技社团正在向自主活动、自我发展的方向稳步发展。

(三)管理规范化

科技类社团组织结构严谨,机构健全。科技类社团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社团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一些理事人数较多的社团还设立了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相应职权,对理事会负责。由理事会选举产生理事长(会长)、副理事长(副会长)、秘书长分别行使相应职权。社团设法定代表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大型社团还设立了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或实体机构,如秘书处、分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等,机构设置完整,职能分工明确。

(四)创新动力

面对科技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国家的时代需求,面对科技工作者对学术交流需求的日益增长,科技社团学术交流机制必须创新。科技社团的学术交流必须真正回归本位和实现本源动机,必须建立完善的、以科学共同体为后盾,以同行认可和社团认可为基本价值取向、权力与学术剥离的学术交流机制。

学术交流对产生创新性基础科学成果至关重要。美国著名科学史家库恩认为,科学共同体的特点是“他们在专业方面的思想交流是比较充分的”。著名物理学家梅森堡指出,“科学扎根于交流,起源于讨论”。创新需要不同学科的学术交流。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家贝尔纳认为,“伟大的17世纪科学进展在18世纪变成强弩之末”的原因就是不同学科互不通气,“一个物理学教授对地球另一端一个物理实验室的了解,可能远远超过他对隔壁房子里的化学实验室的了解程度。其结果,人们对各个学科领域相互关联的认识大大落后了”。数学大师丘成桐说过:“科学研究经常遇到困难,90%以上的时间都遇到思路上的困难,使科学研究难以为继。”交流思想可以打开思路,产生新的研究方向。

(五)会员服务

科技社团学术交流须树立服务的理念,始终关注学术交流服务的主体。科技社团的学术交流要服务于学术交流主体,要给创新理论观点以精神上的支持、理解和共鸣,以减轻他们所受的心理压力。科技社团学术交流须为新理论、新观点的自由发展创造适宜的生存和传播的空间,使他们免受传统观点的强大压力和扼杀,提供适宜学术讨论、争辩、切磋的平台,如小型讨论会、沙龙、论坛、期刊发表等,使其获得从不同角度补充和完善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的机会。同时,科技社团学术交流要为不同学派的学术争鸣提供机会,因为不同学派的存在有利于造成各种学术观点“生存竞争”的环境,有竞争,就有压力,有紧迫感,就能促进创造性研究的进展。

会员服务机制的完善。越来越多的科技社团在增强民主办会意识的同时,加大了对会员发展、管理和服务的力度。据2004年专题调查,在118个调查反馈的全国科技社团中,有89.8%的社团已建立个人会员登记管理制度,有82.2%的社团建立了会员会费的收缴制度。根据2006年专题调查,70%以上的科技社团制定了会员管理条例,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已经有近1/4的科技社团成立了专门的会员工作机构,超过80%的科技社团采用了“计算机会员管理系统”或“会员数据库”来管理会员。89.9%的科技社团定期向会员免费或优惠提供会刊或其他学术刊物,其中免费向全体会员提供会刊或其他刊物的科技社团约1/4,而优惠提供的约1/5。有一半左右的科技社团在开展学术交流时为会员减免会议注册费用。科技社团为会员提供继续教育方面服务的比例为86.1%。全国科技社团在会员中的凝聚力比前几年有了明显的增强。

(六)员工职业化

职业化就是专职人员社会化、科学化、做事专业化。我国科技社团创新发展在职业化建设上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多数科技社团逐步建立比较健全的办事机构。相关资料显示,有1/3的科技社团办事机构设有4-5个职能部门,专职工作人员总数在10人以上,办事机构组织建设基本健全。另有接近1/3的社团办事机构有2-3个职能部门,专职工作人员总数在5-9人(详情可参阅分报告四)。

专职人员有着社会化的高素质和胜任能力、专业化的做事方式,运用法制、程序和规则来高效并规范地工作。人员职业化将会影响科技社团宗旨的实现。而在实现人员职业化需要面对三个难题:第一,薪酬制度的设计和改革;第二,完善岗位定编和岗位人员招聘机制;第三,稳定的财政收入和完善管理制度。

(七)治理机制

治理是强调社会管理过程中旨在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实践表明,科技社团的治理结构创新通过对组织资源的有效管理,使机构的运作公开、透明、有诚信,并对人们的需求能迅速地作出反应。我国科技类社团可分为六种主要的治理结构:

1.政府参与治理主导型结构

具体体现于理事会主要领导的组成,秘书长人选确定和财政资金的支持,工作人员仿照政府公务员的标准享受类似的待遇。

2.分散治理无主导型结构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业务主管的学会、协会、研究会共191个,按照理、工、农、医和交叉学科分类,全国学会分支机构约有3400个,会员500余万人。简单计算,平均每一个全国学会有分支机构17.8个。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科技工作者团体,具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多科,二是多头挂靠,三是多分支结构,四是学会管理机构相对松散。

3.秘书长治理主导型结构

大多数情况下,秘书长治理主导型一般出现在较大规模和历史较为悠久的科技社团中,秘书长通过得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由提出建议而形成的决策,从执行部分上移和重合到决策。

4.理事长治理主导型结构

理事长主导型一般出现在较小规模、成立时间较短、志愿性质为导向的社团,理事长在实际管理和控制体系中承担决策者的角色。

5.职员治理主导型结构

关于职员治理主导型的社团,通常是教授出现于专业型官僚体系中。在医疗、理工、管理类、跨学科类社团中较为明显。

6.集体治理主导型结构

集体治理主导型的社团,通常出现于行动联合会和具有倡导功能以及自我发展的社团。在实际管理和控制体系中,无论理事会、理事、秘书长、内外部志愿者和服务受益者、捐赠者都有可能作为治理结构的一员,形成共同一致的意见而实现共同决策。通常出现于联合会类、意愿表达类、草根类社团。

以上六种治理类型,是本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最常见的类型。实际上,每种治理类型边界不是十分清晰,也有的科技社团呈现出多元主导的治理结构。

五、科技类社团在创新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一)当前科技社团得到的扶持力度不够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科技社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组织机构、人员数量、科技活动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促进科学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科技社团的发展还不够成熟,还存在许多制约科技社团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各种因素,如社会支持力度不够、政府采购份额不多、税收优惠不大以及财税支持小,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税收问题。目前,我国科技社团开展各种科技活动都要缴纳各种税收,普遍承担着较重的税收负担,没有享受到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享受不到行业协会税收优惠政策,这严重制约了科技社团的发展。

(二)与会员的联系不够密切

科技社团是科技工作者自愿结合组成的社会团体,是本领域科技工作者之家。会员是科技社团的组织细胞,是科技社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科技社团之所以能够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存在的最根本的依据。然而,一些科技社团与会员的联系薄弱,有的甚至忽视了会员的存在,无视会员的利益。另一方面,部分会员既不关心自身利益,也不关心科技社团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大量兴起,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吸纳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科技人员大多还游离于科技社团组织之外。

(三)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大部分科技社团自我发展活力差,特别是基础学科科技社团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在经济能力上,科技社团经费来源较单一,尚未形成多渠道的、稳定的经费收入来源机制。在人力资源上,科技社团专职工作人员少,兼职人员老化,后继乏人。而且在人员来源上多局限于挂靠单位和退休人员,远未形成社会化和职业化的人才进出机制。在活动能力上,科技社团的活动领域萎缩,一些传统的活动领域如学术交流、科技咨询、人员培训等均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科技社团的信息化水平总体较低,无法满足社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多层次、多渠道科技服务的需要,制约了科技社团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四)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由于过分重视为挂靠单位的服务,使得科技社团对会员和社会的公正性弱化,难以真正体现民主办会的要求。由于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机制,造成科技社团理事会的短期行为较多。由于管理者缺乏对非营利组织运行机制的研究,科技社团缺乏有效运用组织资源和制定、实施活动方案的能力。这三方面问题是当前科技社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造成科技社团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改善科技社团管理、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社团工作的重点。

(五)市场化运作意识不强

发达国家中的非营利性组织运作通常都是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寻求组织发展所需要的人力、项目和资金资源。目前,我国许多非营利组织,包括部分科技社团,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已经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仍有许多科技社团,其工作方式、运行机制仍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因循守旧,“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市场化运作意识不强,不善于运用市场方式去开展合法的经营活动,不善于运用科技社团独特的品牌资源和人才资源去换取其他资源,不善于开拓多渠道的获取资源的途径。

(六)与国际科技类社团相比存在差距

当前,美国、德国、日本是世界上科学技术非常发达的国家。上述三个国家的科技类社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外部法制环境,内部治理结构,与政府、企业的关系等方面都比较协调,而且社会地位也很高。这些国家的科技社团主要职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出版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开展科技教育、承担研究项目和调研项目、科技中介服务、科技奖励、制定行业标准、资格认证。以其中的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和出版学术论文为例:

(1)这些国家的科技社团都定期举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本学科知识的发展、传播和普及,促进创新研究。比如,美国化学会每年举办两次学术会议,每次参加人数多达12000多人,会议以学术论文交流为主。

(2)这些国家的科技社团都定期出版刊物,发表会员论文,介绍本学科学术发展,让会员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信息。如日本汽车制造学会定期出版期刊,分析国内外行业的发展趋势、行业的供给和需求状况。

可以看到,这些国家科技社团的职能与我国科技社团基本上是相同的,都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是,这些国家的科技社团历史比较悠久,发展比较成熟,开展活动的质量高,影响范围比较广泛,发挥的作用比较大。我国科技类社团应该找准差距,看清发展,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尽快地缩小并赶上这些国家的科技社团发展水平。

六、政策和建议

科技类社团在创新机制的实践过程中涉及外部环境的影响、社会支持体系的完善和机构本身的能力建设,经过我们深入的研究,深感科技类社团的发展是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国家建设创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支新兴力量,也是推动中国和谐社会和公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课题组就影响科技类社团发展因素作了系统分析,并分别向政府部门、社会支持机构和社团本身提出如下政策和建议:

(一)给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建议

1.重视科技类社团的总体发展。科技类社团从中央到地方发展极为不平衡,因此,需要各级党和政府重视和关注科技类社团的总体发展,像党中央和国务院重视科技工作者的作用一样,也重视科技类社团的生存和发展。党和政府应从体制改革、政策优惠、人才援助和资金支持四个方面推动科技类社团机构改革和发展。

2.增加科技类社团的财政支持。由于科技类社团的非营利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科技类社团的财政支持。尤其是在科学技术的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方面,政府财政的支持不仅能够促进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还能引领在社会关注和支持科技工作者方面作出表率作用。

3.推动科技类社团参与政府的采购力度。政府采购是中国政府使用公共财政的新举措。但由于历史原因,政府采购基本上很少面向科技类社团。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尽量使科技类社团也有机会参加政府采购的招标,这一方面减少纯粹以财政拨款的方式支持科技类社团,造成其过度依赖政府支持的惰性心理;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科技类社团在筹资方面增强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

4.选拔优秀管理人才进入科技类社团。作为科技类社团的主要负责人,大都属于政府机关干部管理的范围,作为战略规划,提高党和政府在科技类社团的影响力,建议政府选拔一批优秀年轻有为的管理人才进入科技类社团工作和锻炼,从人才建设和人才支援的角度推动科技类社团人才队伍建设。

5.研究对科技类社团的税收优惠政策。长期以来,对科技类社团的性质需要进一步明确,正如前述,科技类社团具有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因此,应对科技类社团采用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举措。一方面,将个人和企业对科技类社团捐赠列入所得税优惠政策之中;另一方面,对与宗旨相关的经营收入采取适当减税的原则,以推动科技类社团健康有序的发展。

6.明确科技类社团挂靠机构和业务主管部门的责任。客观上,我国科技类社团实行双重或多重管理体制是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随着科技类社团的不断发展,与业务主管部门或挂靠机构的脱钩,即“政会脱钩”是迟早要进行的制度改革,从无锡案例的实践经验上看,采取脱钩之后的配套政策如果不能落实,将阻碍科技类社团的发展。因此,在目前阶段应明确科技类社团业务主管单位或挂靠单位的责任。

7.转变政府职能,将有关业务委托给科技类社团实施。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小政府大社会”的高度有限责任的政府体系逐步形成,而大量的可以委托科技类社团的事务仍然由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把持。例如,优秀科技类成果的评定和转化、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奖励、科技人员的职称评定、科技咨询业务等,如果将上述业务转移至科技社团,一方面可以支持科技类社团人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另一方面也防止政府管理部门陷入日常事务中,以提高政府管理效力。

(二)对社会支持机构的建议

1.建议为中国科协系统建立一个特别基金,支持科技类社团机制创新转型。这个特别基金支持全国各级科技类社团在机制创新、创新项目的试点、经验交流和研究方面的合作。

2.倡导目前的公益基金会参与支持科技类社团的机制创新活动,尤其是鼓励非公募基金会参与支持科技类社团的发展、项目成员组织发展、机构职业化、人员专业化和机构的能力建设。

3.倡导企业加大对科技类社团的资金支持。尤其是科技成果的转让、应用和推广。采取专门措施,通过科技类社团开展科技成果鉴定、试验和推广,利用科技类社团的人才优势和专业特点,促进科技类社团的专业化建设。

4.倡导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科技类社团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随着媒体多元化、多样化、产业化,媒体对科技类社团的宣传不能适应推动科技类社团发展的需要,因此,媒体人需要深入到科技类社团之中,了解科技社团的地位、作用和成果,形成对科技类社团宣传多元化的体系。

5.倡导公众参与科技类社团创新活动,发挥科技类社团在社会生活中主导作用。科技类社团应以会员为基础,会员应在科技类社团创新机制传播中起主导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技创新的氛围,为形成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作出贡献。

(三)给科技类社团的建议

1.明确科技类社团的宗旨和发展目标。众所周知,任何一个社会团体,如果机构宗旨不明、目标不清,必定会影响该团体的可持续发展,科技类社团也不例外。弄清社团为什么成立,存在的原因何在。需要科技类社团明确机构的宗旨与使命,制定机构长远战略,明确机构发展目标。

2.建立和完善科技社团内部治理机制。科技社团在制定战略目标之后,建立合理的内部治理机制是社团成功的关键。在组织机构建立过程中,理事会规模不宜太大,应建立在能够控制的范围,满足理事会成员的多元、公益、专业等要求;理事会应由虚变实,理事会成员应实际参与机构的设计、管理和运营,建立评估机制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3.加快科技类社团员工职业化建设。解决科技类社团员工职业化的主要途径主要从员工的招聘机制、培训计划、评估体系和奖励政策的完善这四个方面着手。员工的招聘机制需要考虑公平性和透明性,只有公开招聘,实行透明管理,这样才能够吸引一些热爱社团工作、愿意为社团发展奉献的专业人员。要高度重视其配套政策的制定,这样才能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

4.建立多元结构的筹资渠道。解决科技类社团资金短缺的主要方法是构建筹资多元结构。目前处于政府依赖型的社团,需要逐步考虑从市场和社会筹集资金;而处于市场导向为主的社团,需要适当考虑政府采购,争取政府财税支持等;作为偏重学术交流为主的社团,需要研究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增加一定的经营性收入。因此,筹资的对象不能过于单一,可通过政府支持、企业支持、经营收入、会员捐赠等渠道解决。

5.充分发挥科技社团业务优势,将创新机制与品牌建设密切结合。采取多种形式活跃学术思想,围绕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问题遴选学术活动主题,突出重点,展示亮点。其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科技社团间的联合与沟通,组织相关科技社团联合开展学术活动,发挥科技社团的群体优势,提高学术交流的水平和质量,增强学术交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发挥科技社团学术权威和技术权威的作用。

(2)加强与国内科技社团的横向联系,探索合作的新手段、新途径,开辟新的活动领域,建立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与国内同行的合作与交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凝聚力。

(3)强化学术期刊的管理,加强期刊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提高学术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和办刊水平,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在现代科技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6.加强科技类社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科技社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要考虑以下三方面问题:第一,建立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战略目标,并与社团的业务发展方向密切结合,为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第二,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外语水平优秀的专业人员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三,组织专业的研究和信息交流,争取更多地加入各类国际和区域组织,争取进入核心领导层,从而参与国际事务的决策。

总之,以上政策和建议虽然是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但依然不尽完善,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和科技类社团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与政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中国农学会网站:http://www.caass.org.cn

[3]中国科协计划财务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1-2005统计分析报告:26

[4]黄浩明.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黄浩明.民间组织操作指南.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6]黄浩明,石忠诚,王世才,薛明.学会的功能及与行业协会的功能比较研究//科技社团改革创新与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科协技术出版社,2009

[7]黄浩明,石忠诚.中外学会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学会月刊.2007(8)

[8]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主编.科技社团改革创新与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科协技术出版社,2009

[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网站:http://www.chinacses.or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