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遭第四次瓜分的波兰

遭第四次瓜分的波兰

时间:2022-05-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遭第四次瓜分的波兰一、遭第四次瓜分的波兰波兰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关系最密切,在战争中的命运也最为悲惨。不过,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1939年9月1日,即德国对波兰发起闪电进攻的那一天。9月1日凌晨4点45分,在“反击波兰进攻”的借口下,希特勒动用了2 000架飞机、2 800多辆坦克、上万门大炮,160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波兰发起了全面进攻。正是这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国家联袂第四次瓜分了波兰。

遭第四次瓜分的波兰

一、遭第四次瓜分的波兰

波兰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关系最密切,在战争中的命运也最为悲惨。

由于有多个战场,人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何时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有的学者就认为,“开辟最早,持续最长,牺牲最大,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有利于人民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中国战场,至少发端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全面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1]。不过,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1939年9月1日,即德国对波兰发起闪电进攻的那一天。

1939年8月31日晚上8点钟,一群纳粹党卫军士兵化妆成波兰陆军,占领了德国边境小镇格莱维茨(Gleiwitz)的广播电台,用波兰语发表了几分钟的反德演说,放了几枪,然后声称波兰对德宣战。9月1日凌晨4点45分,在“反击波兰进攻”的借口下,希特勒动用了2 000架飞机、2 800多辆坦克、上万门大炮,160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波兰发起了全面进攻。由于对德国的进攻准备不足,也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并没有得到英法等国的实质性援助,波兰军队迅速溃败。德军如入无人之境,9月28日攻克华沙,10月5日占领了布格河(Bug River)以西的波兰领土。

波兰的噩运却不仅仅来自西边的德国,还有东边的苏联。正是这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国家联袂第四次瓜分了波兰。

希特勒上台以前,苏联并没有给法西斯主义予以高度重视,甚至还通过共产国际采取了许多错误的做法,比如,把各国社会民主党当作主要的打击对象,把保卫苏联确定为各国共产党人的主要任务,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当作各国无产阶级的主要奋斗目标。希特勒上台后,苏联对法西斯主义的危险和威胁有所认识,感到除了要加强自身力量之外,还需联合西方民主国家来阻止德国的侵略和扩张,1933年2月在裁军会议上提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的主张。为了实现欧洲集体安全,苏联1934年9月正式加入国际联盟并担任常任理事国。受苏联对外政策转的影响,共产国际于1935年7—8月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那种极左的、以打击社会民主党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为主要目标的政策,确定了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斗争策略。[2]1935年5月,苏联与法国在巴黎签署了《苏法互助条约》,与捷克斯洛伐克签署了《苏捷互助条约》。德意日三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以后,特别是德国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以后,苏联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联共(布)十八大将德、意、日、英、法、美六国划分为两类,头三个是侵略国家,后三个是非侵略的民主国家,声称苏联要联合民主国家反对侵略国家。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于1939年4月提出同英法签订一项为期五至十年的互助公约。从8月开始,三国在莫斯科就缔约问题进行谈判。英法两国由于推行绥靖政策,想使法西斯主义祸水流向东方,并不是真心地想与苏联结盟共同对付德意日法西斯。另一方面,苏联对英法能否真正与自己进行军事合作也顾虑重重,在谈判中提出的要求和条款也比较苛刻。因此,苏联在这一过程中还秘密地同德国接触。[3]三国莫斯科会谈最终以破裂而告终。

正准备发动侵略战争的德国对英法苏三国的结盟谈判深感不安,如果它们若真的达成一致的话,德国就要面临着两面受敌的境地。莫斯科谈判未果,最高兴的当属希特勒了。当时,德国根据希特勒的“白色方案”正紧锣密鼓地准备进攻波兰,得手后再转向北欧和西欧。可是,它最担心的就是苏联。得知三国谈判破裂后,希特勒马上就通过驻苏大使舒伦堡(Schulenbrug)表示德国愿意同苏联签订一项互不侵犯条约。面对着德国向东步步紧逼,西方国家又在推波助澜,为了自己的安全,苏联决定与德国缔约,以便再将法西斯主义这股祸水向西推去。8月22日,苏联政府发布了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Joachimvon Ribbentrop,1893—1946年)访问莫斯科的公报。次日下午,里宾特洛甫抵达莫斯科并于24日凌晨和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Vyacheslav M.Molotov,1890—1986年)签订了为期10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宣称苏德两国都希望加强世界和平事业,双方约定任何一方都决不对另一方采取侵略行动,决不支持第三个国家对另一方发动侵略战争,决不参加反对另一方的国家集团,通过友好交换意见或仲裁的方式解决双方的争端。[4]此外,苏德还签订了一份《秘密补充议定书》。长期以来,无论是苏联官方还是苏联学者对此一直讳莫如深,直到1989年苏联才根据西德的胶片档案公开了这份秘密文件。1993年,俄罗斯的权威刊物《历史问题》第一期公布了存放在其特别档案中1939年8月苏德签订的《秘密补充议定书》,刊印了有相关官员签字的部分复印件。关于波兰,这份秘密议定书规定:一旦波兰国家的地区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将大体上以纳雷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为界。至于双方的利益是否需要保留一个独立的波兰国家,以及如何划定其边界的问题,只有视后来的政治发展而定。[5]

正因有这个秘密协定,德国在进攻波兰后多次通过驻莫斯科大使舒伦堡催促苏联出兵波兰东部。为了师出有名和等待有利时机,苏联通过各种途径传达这样的信息:由德国进攻波兰所引发的是一场两个法西斯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9月7日,斯大林对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Georgi Dimitrov,1882—1949年)说,苏联不反对德波这两个要重新瓜分、统治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厮杀和削弱,波兰如被消灭,意味着少了一个资产阶级法西斯国家,这将有利于苏联把社会主义制度拓展到新的领土上和居民中。[6]因此,尽管没有与德国同步行动,苏联从一开始就在做出兵的准备,直到眼看波兰溃败大局已定才于9月17日动手。但是,与苏联没对波兰宣战,而是打着中立和保护波兰境内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旗号展开行动。在给波兰政府的照会中,苏联方面宣称:“波德战争表明波兰国家内部是软弱无力的。华沙已经不再是波兰的首都了。波兰政府瓦解了,失去了生存的征兆。这就是说,波兰作为一个国家以及它的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7]波兰没有宣布同苏联进入战争状态,绝大部分残余军队都在抵抗德军并对苏联军队的中立立场抱有幻想。苏军与德军在消灭波兰军队的问题上已经达成默契,即苏军从后面给试图突围到罗马尼亚的波兰军队致命的一击,并迅速向波兰领土全线推进。

在抵抗德国军队的36天战事中,波兰军队共伤亡20万人,被俘40万人。在苏联出兵的12天中,波兰军队有25万人被俘,军民伤亡近2.4万人。从德苏夹击中成功逃往邻国的波兰军队人数不足9万人。分别攻入波兰之后,苏德两国开始协商边界划分。经过多次讨价还价,于9月28日签订了《苏德友好及边界条约》,10月4日又签订了一份补充议定书。根据这些文件,苏德以纳雷夫河—维斯瓦河—桑河为界瓜分了波兰领土。苏联占领了波兰东部19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而拥有主要经济中心的西部27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则为德国所占。作为一个制度健全的中欧大国,波兰不到一个月就灭亡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处于东西方关系复杂的大国之间这种恶劣的国际环境因素之外,波兰20—30年代矛盾的外交政策和内部政局不稳、经济落后也是它迅速亡国的重要原因。[8]

被德苏瓜分之后,波兰成了中欧战场,而失去了国家的波兰人民则蒙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在德占区,德国法西斯对波兰实行残酷的种族灭绝政策,试图永远地消灭它。1939年10月,根据希特勒的两道命令,德国占领者将波兰分为两大部分。波莫瑞、大波兰、西里西亚、玛佐夫舍北部、库雅维、东布罗沃矿区、罗兹省和克拉科夫省的一部分、苏瓦尔斯基县被直接并入第三帝国版图,分属西普鲁士省和西里西亚省。这部分领土面积有9万多平方千米,人口有950万人。另一部分领土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人口1 200万人。德国并没有直接把它们吞并,而是建立了由克拉科夫(Krakow)、华沙、卢布林(Lublin)和腊多姆(Radomska)四省组成的总督区,总督府设在克拉科夫,希特勒的亲信汉斯·弗兰克(Hans Frank,1900—1946年)被任命为总督。“在总督区内,波兰人可以暂时居住,其工农业生产劳动均在德国人监督下进行。在并入第三帝国的波兰土地上,希特勒为了消灭一切有波兰特征的东西,强迫这里的大批波兰人迁往总督区,又强制留下的波兰人放弃波兰籍加入德国籍。”[9]德国法西斯在波兰占领区建造了数以千计的死亡集中营,大肆屠杀波兰人。“在6年占领期间,波兰人在集中营和死亡营被杀害的有410万人,在大搜捕中被屠杀或在监狱中被折磨死的有170万人。此外,还有250万波兰人被驱赶到德国从事强制劳动。”[10]

在苏占区,苏联虽然没有像德国法西斯那样赤裸裸地吞并波兰领土和血腥地屠杀波兰人,但也同样重复了德国法西斯做过的事情,只不过方式更隐蔽些。关于前者,“苏联在占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后,利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迅速启动国内法律程序,完成了对所占领土的归并,并在这些地区推行‘苏维埃化’,短时间内便把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移植到了这里。”[11]苏联通过内务部等强力机关逮捕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波兰人有数万人之多,将近19万人强行迁往北极地区从事林业和矿业开采工作,39万人押送到苏联后方劳动或流放。关于后者,最令人发指的是苏联制造了卡廷森林事件。在苏军进攻波兰的过程中,俘虏了将近25万波兰军人。其中,各级军官、军政要员、间谍人员、宪兵和警察等都被关进了集中营。当时主要的集中营有别尔斯克(Bjelsk)、科泽利斯克(Kozelsk)和奥斯塔什科夫(Ostashkovo)三个。开始时,苏联政府对波兰战俘问题没有特别关注,但很快就感到他们是一个大包袱。且不说在紧张的备战中,这些战俘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更令苏联人担忧的是,这些人还是一支可怕的敌对力量。因此,苏联的一些领导人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他们从肉体上消灭掉。1940年3月5日,苏联内务部部长贝利亚(Lavrenty P.Beria,1899—1953年)就此事起草了一份专门报告提交给斯大林(Joseph V.Stalin,1879—1953年)和联共(布)中央。联共(布)中央政治局讨论并通过了贝利亚的报告,同意对以波兰军官为主的战俘和犯人实施极刑。斯大林、伏罗希洛夫(Kliment Y.Voroshilov,1881—1969年)、莫洛托夫、米高扬(Anastas I.Mikoyan)、加里宁(Mikhail Galynin,1875—1946年)和卡冈诺维奇(Lazar M.Kaganovich,1893—1991年)等都在贝利亚的报告上签字或表示赞同。经过精心准备,1940年4月初,苏联内务部的武装人员开始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Katyn)森林里大规模地处决波兰军官,人数是4 421人。与此同时,旧别尔斯克集中营处决了3 820人,奥斯塔什科夫集中营处决了6 311人,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其他集中营和监狱处决了7 305人,总共有21 857人被枪杀。处决行动是在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行刑人员也都是严格挑选出来的。最先向世界披露此事的是德国。1943年4月,德国政府宣称德军在卡廷森林里发现大量波兰军官尸骨并断定是苏联人所为。苏联政府立即予以否认,声称这是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并企图嫁祸于苏联。在以后的岁月中,卡廷森林事件成为波苏关系中的一个结。直到1990年4月,苏联政府才正式承认卡廷森林事件是苏联内务部干的。两年后,叶利钦的特使、俄罗斯国家档案委员会主席皮霍亚(Rudolf Pikhoya)在华沙向波兰总统瓦文萨移交了有关卡廷森林事件“绝密档案”的复印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无论是德国还是苏联都在波兰人心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痛。这种“痛”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既是波兰第二共和国内政外交酿成的苦果,更是欧洲大国博弈的结果。苏德直接伤害的无疑是波兰,但间接地也伤害它们自己。战后,纳粹政权二战期间对波兰人犯下的罪行成为德国长期背负的十字架,而一直否认曾对波兰有过种种不义之举的苏联则极大地损害了自己的国际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