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阿尔巴尼亚的独立

阿尔巴尼亚的独立

时间:2022-05-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832年,苏丹颁布法令正式废除了在阿尔巴尼亚实施了四百余年的提马尔制度。这样的做法虽然得到了阿尔巴尼亚人的支持,却与土耳其政府发生了激烈冲突。在当时的阿尔巴尼亚,广大农民对税收制度和义务兵役制度深恶痛绝,山区居民对苏丹取缔他们传统的自治权利十分不满。这次起义从腊贝利亚开始,后波及阿尔巴尼亚南方地区。与此同时,“有一些人士认为,阿尔巴尼亚人通过在阿尔巴尼亚恢复旧局面的办法是不能使自己得救的,因

阿尔巴尼亚的独立

三、阿尔巴尼亚的独立

阿尔巴尼亚独立的时间是1912年。

在镇压了斯坎德培起义之后,土耳其人在阿尔巴尼亚大大地强化了具有军事封建性质的提马尔制度(Timar)。1431年,土耳其将占领的巴尔干半岛设为鲁米利亚省,下设若干个桑扎克(Sanjak,即军事封建性质的行政机构),首脑称苏巴什(Spahis)。每个桑扎克又进一步分为十个维拉耶特(Vilayets),首脑称卡吉(vali)。苏巴什和卡吉都直接归苏丹管辖。其中,阿尔巴尼亚中部和南部就是一个统一的桑扎克。16世纪初,为了加强控制和征税,土耳其将阿尔巴尼亚分成了七个桑扎克。在这种制度下,阿尔巴尼亚人特别是广大的农民身受重重盘剥,苦不堪言。到17世纪,由于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也由于自然经济的瓦解,阿尔巴尼亚的提马尔制度逐渐崩溃了。1832年,苏丹颁布法令正式废除了在阿尔巴尼亚实施了四百余年的提马尔制度。在这时的阿尔巴尼亚,大量农民破产,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封建主手中;被破坏的城市逐渐恢复了起来,成为手中制造业、内外贸易和文化运动的中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阿尔巴尼亚又出现了封建割据的情况。一些在各级国家机构担任公职的封建主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领地,截留替中央政府征收的税款。政治实力和经济实力增强之后,这些封建主一方面对日益式微的中央政府越来越不听话,另一方面彼此之间也开始征战、并吞。阿尔巴尼亚的这种战乱不已、社会动荡的局面持续了近一个半世纪,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这样,“大封建主在兼并了小封建主并建立了广大的巴夏区之后,就开始了几乎是独立的统治。一直存在到十八世纪中叶的大量小巴夏区,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并成了两个大巴夏区:一个在阿尔巴尼亚北部,以斯库台为中心,领主是布沙特利。另一个在阿尔巴尼亚的南部,以亚尼纳为中心,领主是阿里巴夏·台佩莱纳”[43]。在以后的一个世纪中,阿尔巴尼亚的社会政治发展主要体现在这两个大巴夏区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关系上。

以亚尼纳城(Yanina)为中心的南部大巴夏区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是伊庇鲁斯和托斯凯里亚的经济中心,统治者是1785年获得巴夏称号的阿里巴夏·台佩莱纳(Ali Pasha of Tepelena,1471—1822年)。1788年夺得亚尼纳城之后,阿里利用土耳其同奥地利、俄国的战争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地盘,1789—1791年间攻取了托斯凯里亚的许多地方和伊庇鲁斯的阿尔塔,得到了通向爱奥尼亚海的通道,1808—1812年间征服了贝拉特(Berat)、察梅里亚、发罗那(Vlora)、德尔维那、纪诺卡斯特、卡迪奇。征服了这些地方,整个托斯凯里亚、贴撒利(Thessaly)和伊庇鲁斯都处在他的权力之下。尼纳巴夏区在内政外交上都具有自治国家的特征,在1812年以后的几年里,阿里不仅几乎独立地统治着这里,而且一度还想谋求俄国、英国的支持,以便彻底摆脱土耳其,取得阿尔巴尼亚的独立。俄国、英国尽管同土耳其有矛盾,但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不想打破1814—1815年拿破仑战争后形成的国际格局,因而并不支持阿尔巴尼人的独立斗争。1820年8月,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派兵包围了亚尼纳,次年1月攻克该城,杀死了阿里巴夏·台佩莱纳。

北部的斯库台桑扎克作为一个行政单位在18世纪上半期就完全崩溃了,封建主们都建立了独立性很强的巴夏区,只是在形式上受制于斯库台。同其他地区一样,这里的封建主也发生了内斗,最终形成了查乌什拉伊和白戈拉伊两个大的封建主家族。这两个家族争斗不已,力量此消彼长,苏丹只能有时册封查乌什拉伊为斯库台的缪特萨里夫[44],有时册封白戈拉伊为斯库台的缪特萨里夫,这种局面持续了二十多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查乌什拉伊和白戈拉伊两大家族两败俱伤。最终,穆罕默德别依·布沙特利(Mehmed Bey Bushati)在斯库台地区其他小封建主的支持下分别击败了查乌什拉伊和白戈拉伊两个家族,1757年成了斯库台的缪特萨里夫并被苏丹授以巴夏的称号。穆罕默德巴夏·布沙特利家族统治斯库台近40年间,其最大的政治抱负就是要扩大斯库台的自治权利,以半自治的统治者的身份治理自己的巴夏区。这样的做法虽然得到了阿尔巴尼亚人的支持,却与土耳其政府发生了激烈冲突。苏丹不仅在1775年毒死了老布沙特利,而且多次派兵甚至亲率大兵前去镇压。但是,土耳其军队遭到了阿尔巴尼亚人的奋力抵抗,多次受到重创。18世纪末,亲土耳其的伊布拉西姆巴夏·布沙特利(Ibrahim Pasa Bushati)被苏丹任命为缪特萨里夫之后,斯库台所争得的一切自治权利都失去了。在19世纪20年代的俄土战争中,伊布拉西姆巴夏·布沙特利的继任者穆斯塔法巴夏·布沙特利(Mustafa Reshit Pasha)曾试图加强自己的权力,进而成为独立的统治者,甚至一度同俄国结成了秘密同盟。土耳其苏丹对此极为不满,1830年派总司令鲁米利亚·穆罕默德·列希特巴夏(ReLid Mehmed Pasha)率兵镇压那些试图独立的阿尔巴尼亚封建主,次年在马其顿大败穆斯塔法巴夏·布沙特利,斯库台巴夏区至此结束。

在摧毁亚尼纳、斯库台等地的封建主政权之后,由于提马尔制度在整个奥斯曼帝国都已经崩溃,土耳其也废除了阿尔巴尼军事封建管理机构,改由现代国家机关集中管理。可是,阿尔巴尼亚与土耳其之间的民族矛盾没消除。在当时的阿尔巴尼亚,广大农民对税收制度和义务兵役制度深恶痛绝,山区居民对苏丹取缔他们传统的自治权利十分不满。

19世纪上半期,阿尔巴尼亚反抗土耳其人统治的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内容。各地的农民和山民不断举行起义,其中尤以1847年的起义规模最大。这次起义从腊贝利亚开始,后波及阿尔巴尼亚南方地区。起义者占领了一些城镇,多次打败前来镇压的土耳其军队,但最终还是由于寡不敌众而被镇压了下去。这次起义不仅反对土耳其当局的税收制度和征兵制度,也反对大地主,还提出了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要求,成为1848年欧洲革命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有一些人士认为,阿尔巴尼亚人通过在阿尔巴尼亚恢复旧局面的办法是不能使自己得救的,因此应当走新的道路,即按照欧洲先进国家的样子走文明和启蒙的道路。他们认为达到这个目的的办法就是在人民群众中间推广教育和文化。”[45]被称为19世纪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的纳乌姆·韦奇尔哈吉尔(Naum Veqilharxhi)认为:“没有受过教育的民族是奴隶的民族”,而“教育只能通过本国语言来掌握”[46]。在这样的背景下,阿尔巴尼亚的文化复兴运动开始了,并且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组成部分。

19世纪后半期,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开始显现出有组织的特点。俄土战争结束后,各大国出于自己的私利,仍然无视阿尔巴尼亚民族的存在。比如,把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人说成是土耳其人,把信仰东正教的阿尔巴尼亚人说成是希腊人,以此来否定阿尔巴尼亚民族的存在。更为严重的是,黑山、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都或多或少地从土耳其统治之下的阿尔巴尼亚夺得了一些土地,阿尔巴尼亚面临被周边国家瓜分的危险。面对这样的情况,阿尔巴尼亚的爱国者试图将所有的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的力量联合起来。1878年6月在柏林会议前夕,来自各地的代表在普里兹伦(Prizren)召开会议。为了维护阿尔巴尼亚的统一,会议决定成立一个统一的领导组织,这就是史书上所谓的“普里兹伦同盟”(Prizren League)。11月,同盟通过的一份纲领提出,未来的阿尔巴尼亚领土应当包括雅尼纳(阿南部和伊庇鲁斯)、斯库台(阿中部和北部)、比托拉(马其顿的大部分)和科索沃(科索沃和梅托希亚地亚以及塞尔维亚南部和马其顿的一小部分)四个州。这便是后来所谓的“大阿尔巴尼亚”。纲领还提出,把阿尔巴尼亚联系成为统一的维拉耶特、建立地方议会作为维拉耶特的最高机关。维拉耶特的公职人员应该掌握阿尔巴尼亚的语言;各学校一律用阿尔巴尼亚语教学;维拉耶特的一部分预算用来维持阿尔巴尼亚的学校和用于社会建设。在这方面,阿尔巴尼亚人做了一系列努力,如1879年10月在伊斯坦布尔成立了阿尔巴尼亚出版协会,1884年8月出版了第一本阿尔巴尼亚语的杂志[47],90年代流亡在国外的阿尔巴尼亚人还成立了一些爱国主义协会等等。

从1878年到1892年,普里兹伦同盟存在了14年,其主要活动有两方面,其一是维护阿尔巴尼亚的统一,其二是谋求阿尔巴尼亚的自治权利。

就前一方面而言,柏林会议之后,为了抗议大国无视阿尔巴尼亚的民族利益和避免被瓜分的危险,普里紫伦同盟动员民众进行反抗占领者的准备,建立起一支由几万人组成的军队。1879年2月,这支军队与要占领普拉瓦(Plav)和古西涅(Gusinje)的黑山军队发生冲突,并在11月和12月两次大败前来占领的黑山军队。用武力也没能取得这两个地方,黑山请求诸列强干预。1880年4月,西方列强和土耳其达成协议,将阿尔巴尼亚的另两块地方交给黑山。此举激起了阿尔巴尼亚人的无比愤怒,同盟的军队抢先占领并且再一次打败黑山军队。6月,列强决定迫使土耳其将乌尔钦城(Ulcinj)等地交给黑山。同盟则针锋相对地通过了用武装捍卫乌尔钦的决议,组建了自愿军并在土耳其军队撤走后抢先占领了乌尔钦。最后,在列强和土耳其的武力联合打败了阿尔巴尼亚人的抵抗后,黑山才于1880年11月得到了乌尔钦。

就后一方面而言,阿尔巴尼亚人在抵抗列强和周边国家瓜分的斗争里,曾一度想借助在俄土战争中失败的土耳其,因为在《圣斯特法诺和约》签订之后,土耳其支持阿尔巴尼亚人并企图利用阿尔巴尼亚人的愤怒情绪修改条约对自己不利的地方。但是,阿尔巴尼亚人的愿望都落空了,他们面对的还是土耳其人与西方联手对自己的压制。普里兹伦同盟斗争的重点很快就转到反对土耳其政府、谋求阿尔巴尼亚的自治权利上面,在乌尔钦被黑山占领之后开始同土耳其统治当局斗争。在一些爱国人士的领导下,普里兹伦同盟进行了改组,建立了军队并宣布自己是阿尔巴尼亚的临时政府。经过斗争,它掌控了科索沃、什库普、果斯提伐尔、迪布拉等地。就在普里兹伦想进一步扩大成果的时候,土耳其政府于1881年3月派大兵前来镇压。在亲土耳其的巴夏们的支持下,土耳其军队顺利地占领了什库普,逮捕了普里兹伦同盟的领导人,击溃了进行抵抗斗争的阿尔巴尼亚军队。占领科索沃后,土耳其人又恢复了对阿尔巴尼亚的统治。

普里兹伦同盟虽然被镇压了,但是,阿尔巴尼亚人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并没有停下来。随着民族独立意识的增强,争取阿尔巴尼亚自治运动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蓬勃展开并演变成大规模的武装起义。19世纪90年代,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的实际控制地只剩下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在西方列强的干预下,马其顿也开始实行自治改革,一部分阿尔巴尼亚的土地被划归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人在反对将自己的土地划给马其顿的同时,还要求土耳其政府也在阿尔巴尼亚进行自治改革,将阿尔巴尼亚的土地整合成统一的维拉耶特。但在具体做法上,不同的阿尔巴尼亚人对此的态度也不一样。与土耳其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大封建主主张改革但反对诉诸武力,而爱国者则试图建立一个普里兹伦同盟式组织,将各阶层居民联合起来,通过暴力手段获得自治。受这种分歧的影响,这次自治运动没能达到目的,一些爱国者受到了迫害。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阿尔巴尼亚人认识到只能通过暴力手段实现自治和民族独立。

进入20世纪,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变得更为复杂起来,其标志之一就是大国势力在这里的角逐更趋激烈。根据1897年的协议,巴尔干半岛的东部属于俄国的势力范围,包括阿尔巴尼亚在内的西部属于奥匈帝国的势力范围。法国是俄国的盟友,德国是奥匈帝国的盟友,而更想控制阿尔巴尼亚的是意大利。夹在列强之间,阿尔巴尼亚争取自治和独立的斗争既有契机又增大了难度。1905年11月,阿尔巴尼亚人在马纳斯蒂尔(Manastir)成立了一个地下组织——“阿尔巴尼亚解放委员会”(the Committee for the Liberation of Albania),也称马纳斯蒂尔委员会。它在各地建立了许多秘密组织,进行广泛的地下鼓动工作,号召通过革命斗争来解放祖国。从1906年起,马纳斯蒂尔委员会开始建立爱国武装并同土耳其的军队展开斗争。在1908年土耳其苏丹阿勃杜尔·哈米德二世(Abdul Hanid,1876—1909年在位)颁布宪法、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之后,阿尔尼亚的民族解放运动也有新的发展,各地都成立了爱国俱乐部,最终通过两次大起义实现了民族独立。

第一次起义发生在1910—1911年间。青年土耳其派(Jeunes Turcs)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时为了得到阿尔巴尼亚人的支持曾答应给予后者自治权利,但在取得政权之后不仅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相反却阻挠和镇压阿尔巴尼亚人的自治运动,宣称阿尔巴尼亚人是土耳其的臣民,必须遵守土耳其的法律。因此,阿尔巴尼亚的爱国者将斗争矛头对准了青年土耳其派。1909年7月,青年土耳其派在迪布拉召开的大会上要求阿尔巴尼亚人承认自己是奥斯曼人,采用阿拉伯字母。阿尔巴尼亚的爱国者于9月在爱尔巴桑(Elbasan)召开的大会上则决定在文化教育中统一使用阿尔巴尼亚语的字母,12月创办了第一所阿尔巴尼亚中学。1910年春,土耳其政府对科索沃维拉耶特的居民课征新税,当地居民以武装起义来对抗,这次起义在3个月后才被镇压下去。不过,阿尔巴尼亚的爱国者决定在1911年春天举行规模更大的武装起义。经过一个冬天的准备,起义于1911年4月从山区开始,参加者有八千多人,这次起义引发了阿尔巴尼亚人空前的爱国热潮。根据8月波德戈里察(Podgorica)签订的协议,土耳其政府同意在阿尔巴尼亚人居住的地区都实行行政管理自治,全面大赦,降低捐税,任命阿尔巴尼亚人为地方行政官吏。

第二次起义几乎与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同步的。1912年初,在俄国的推动下,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和黑山组成了反土联盟。虽然土耳其人在欧洲的统治已入“收宫”阶段,但是,阿尔巴尼亚又面临着被周边国家瓜分的危险。在这种形势下,反土耳其的武装起义于1912年4月从贾科瓦(Gjakova)地区开始,接着从南向北席卷整个阿尔巴尼亚。7月,在青年土耳其派政府辞职后,起义队伍占领了普里斯蒂纳(Pristina)。10月,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反土联盟很快就获得大胜,保加利亚在色雷斯打败土耳其的主力部队并将军队推进到君士坦丁堡城郊,塞尔维亚部队占领了比托拉(Bitola)并与黑山部队会合进军斯科普里,希腊则占领萨洛尼卡。根据巴尔干联盟各国所达成的协议,在从巴尔干赶走土耳其人之后,阿尔巴尼亚的领土由希腊、塞尔维亚和黑山瓜分,而建立阿尔巴尼亚国家并不在这个协议当中。所以,黑山包围了阿尔巴尼亚的斯库台,塞尔维亚进入了都拉斯。为了避免被瓜分的命运,阿尔巴尼亚爱国人士在向奥匈帝国等与俄国有矛盾的西方列强呼吁的同时,还决定召开国民大会,在外国军队占领各城市之前宣布民族独立。1912年11月28日举行的国民大会宣布,阿尔巴尼亚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成立以杰出的爱国人士伊斯玛依尔·捷马利(Ismail Qemali,1844—1919年)为首的第一个阿尔巴尼亚政府。这不仅标志着奥斯曼帝国对阿尔巴尼亚统治的终结,而且也奠定了独立的阿尔巴尼亚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