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阿尔巴尼亚的社会发展

阿尔巴尼亚的社会发展

时间:2022-05-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阿尔巴尼亚的社会发展一、阿尔巴尼亚的社会发展公元前168年被罗马人征服之后,阿尔巴尼亚成了罗马帝国的伊利里亚行省,被统治了五百多年。阿尔巴尼亚受拜占庭帝国统治与受罗马帝国统治在程度和地位方面有所不同。绝大多数阿尔巴尼亚人摆脱了奴隶制的枷锁,重新组建了农业公社或牧业公社,社会发展似乎又回到了自然经济状态当中。他们虽然没能在这里建立起长久的统治,但大肆抢掠严重地破坏了阿尔巴尼亚的社会经济。

阿尔巴尼亚的社会发展

一、阿尔巴尼亚的社会发展

公元前168年被罗马人征服之后,阿尔巴尼亚成了罗马帝国的伊利里亚行省,被统治了五百多年。在最初的一百多年中,伊利里亚人多次举行武装起义反抗罗马帝国的残酷统治和剥削压迫,但都被镇压了下去。当罗马在公元1世纪之后成为一个世界性帝国时,阿尔巴尼亚社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经济上,由于濒临亚得里亚海并且连接着罗马帝国的东部和西部,阿尔巴尼亚交通发达,出现了不少人口众多、贸易繁荣的城市。在政治上,公元3世纪初,罗马帝国颁布法令,给予那些从沿海地区逃到内地山里的伊利里亚居民公民权,在抵御“蛮族”入侵时招募他们保卫边界。这样,一些伊利里亚人不仅当上了罗马军队统帅,有的甚至还当上了罗马帝国的皇帝。274—361年间,罗马帝国就有七任皇帝是伊利里亚人。其中,最有名的是戴克里先。在他当政期间,阿尔巴尼亚被划分成三个省,即以斯库台(Skadar)为中心的普列瓦尔省(Prevalis),以都拉奇昂为中心的新伊庇鲁斯省,以尼科波耶(Nicopolis)为中心的旧伊庇鲁斯省。在文化上,随着从罗马帝国其他地区移居而来的人不断增多,阿尔巴尼亚的语言、信仰和风俗习惯也在不同程度上开始罗马化。比如,一些拉丁词汇进入伊利里亚语中。再如,313年基督教成为罗马的国教之后,阿尔巴尼亚也设立了隶属于罗马教会的主教一职。

395年罗马分成东西两部分后,阿尔巴尼亚划归东罗马。此后一直到14世纪土耳其人入侵,阿尔巴尼亚先后受制于拜占庭、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其间在某些地区也短暂地建立过相对独立的公国。

阿尔巴尼亚受拜占庭帝国统治与受罗马帝国统治在程度和地位方面有所不同。对此,阿尔巴尼亚学者弗拉舍里写道:“阿尔巴尼亚虽然受到拜占庭的统治,但是它的领土无论从社会结构来看,或是从经济结构来看,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奴隶占有制不仅在城市里,而且也在农村中保存下来。狄奥克列齐亚努斯(即戴克里先——引者)所实行的行政区划也没有变动。拉丁语还长期被用为官方语言。与前不同的只是阿尔巴尼亚在帝国内部所占据的地理上的位置。从前它多少是位于罗马帝国的中心,而这时却处于拜占庭帝国的靠近国境的领土上。”[1]因此,在5—7世纪这三百来年中,阿尔巴尼亚奴隶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经济也有较大的发展。从社会结构上说,占有大地产的奴隶主及其依附于他们的奴隶和隶农是两个主要阶级,城乡还有许多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的自由公民。从经济发展上说,这时的阿尔巴尼亚保持了在罗马帝国时期的发展态势,都拉斯(Durrësi)等城市非常繁荣,人口众多,内外贸易发达,交通方便。

从4世纪末5世纪初起,阿尔巴尼亚的这种宁静生活开始被“蛮族”的侵扰打乱。西哥特人在395—408年间,匈牙利人在441年,东哥特人在461年和479年,保加利亚人在5世纪末都侵入过阿尔巴尼亚。其结果:“蛮族的入侵在阿尔巴尼亚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大部分国土遭到破坏,居民稀少了,许多农民变得贫穷了,大部分城市,除了设防的以外,都被抢掠一空。”[2]自6世纪中叶起,斯拉夫人开始进入巴尔干地区并且定居下来,阿尔巴尼亚的奴隶制主要是在斯拉夫人迁入的冲击下开始解体的。绝大多数阿尔巴尼亚人摆脱了奴隶制的枷锁,重新组建了农业公社或牧业公社,社会发展似乎又回到了自然经济状态当中。不过,这种局面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从7世纪起,公社的土地、果园等逐渐地被个人所占有,公有制又被私有制所取代。这种私有制的发展不是均衡的,土地等生产资料日益集中在神职人员、军事首领和富裕成员等少数人手中。他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封建土地贵族阶层,而大多数失去土地的人不得不租种他们的土地,缴纳收成十分之一的地租。

9世纪中叶,处于鼎盛的第一保加利亚王国大败拜占庭,占领了整个阿尔巴尼亚。被保加利亚人统治了150多年后,阿尔巴尼亚在第一保加利亚王国灭亡后又重新回到拜占庭的手里。不过,此时的拜占庭已进入了内忧外患都日趋严重的后期。由于不堪忍受沉重的捐税负担和残酷的剥削压迫,阿尔巴尼亚人在11世纪中后期多次举行反对拜占庭帝国的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都被镇压了下去,但在不同程度上动摇了拜占庭帝国统治阿尔巴尼亚的基础。11世纪末期,阿尔巴尼亚受其他外部势力影响也比较大。一个是罗马天主教会,另一个是北方的诺曼人。罗马教皇格列高里七世(GregoryⅦ)为了加强在巴尔干半岛传播天主教以便同东正教相对抗,1077年在阿尔巴尼亚北部建立了天主教大主教区。诺曼人的军队于1081—1082年、1149年和1185年多次占领或侵扰阿尔巴尼亚。他们虽然没能在这里建立起长久的统治,但大肆抢掠严重地破坏了阿尔巴尼亚的社会经济。

12—14世纪,阿尔巴尼亚完成了社会的封建化,经济也有较大程度的发展,只是各地在这些方面的情况有所差别。像都拉斯这样的大城市,手工业、制造业、城乡贸易和对外贸易都很发达。在沿海地区和内陆盆地地区,封建关系占据着统治地位,封建主占有大量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农民租种封建主的土地,不仅要交租税,还要服劳役。偏远山区不仅经济发展落后,而且封建关系也显得软弱。那里的主要居民是从事畜牧业的自由牧民和小有产者。他们需要向封建主缴纳租用土地的租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建立在公社制度的基础之上。

在社会发展方面,这一时期的阿尔巴尼亚有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值得注意:一是出现了一些独立性较大的封建公国;二是受外部势力侵扰得比较厉害。在封建公国方面,最有影响的是阿尔贝里公国(the Duchy of Arbei)。由于自身力量的增强,也由于拜占庭与斯拉夫人之间的冲突和相互削弱,阿尔巴尼亚的公爵摆脱了拜占庭的控制,在1190年建成了自己独立的公国。这个公国的领土包括今天阿尔巴尼亚中部地区,中心是克鲁雅城(Kruia)。由于自身的弱小,阿尔贝里公国与南面1204年建立的伊庇鲁斯专制国家,西面威尼斯共和国(Serenìsima Repùblica Vèneta)建立的都拉斯邦,北面的柴特国,东面的塞尔维亚王国等周边列强都尽可能友好相处。尽管如此,阿尔贝里公国存在的时间也并不长,十几年以后便被伊庇鲁斯专制国家所征服。此后,尼西亚帝国在13世纪50年代,塞尔维亚王国在14世纪40—50年代都统治过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王国瓦解后,阿尔巴尼亚重新获得独立。但是,大封建主们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地而互相争夺、发生战争。

在14世纪中期以后阿尔巴尼亚逐渐形成了三个比较大的公国,一个是以都拉斯为中心的中部公国,另一个是以斯库台为中心的北部公国,还有一个以阿尔塔(Alta)为中心的公国。“本来应该导致所有公国和面积较小的封建领地联合并导致一个统一的国家——阿尔巴尼亚民族国家——建立的各封建主之间的混战兼并局面,由于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侵占阿尔巴尼亚而停顿下来,没有能够继续发展下去。”[3]总的看来,阿尔巴尼亚在中世纪从未成为主权国家。“它从远古时期就坐落在沿亚得里亚海入海口的地方,是拜占庭人和意大利南部众多统治者主要干涉的地区。在中世纪大多数时间里,阿尔巴尼亚至少在名义上都处于拜占庭的统治之下。”[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