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郭雪波:草原狼孩

郭雪波:草原狼孩

时间:2022-05-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草原狼孩14.郭雪波:草原狼孩1948年生人,年逾花甲仍旧在为蒙古奋笔疾书,我很佩服郭雪波。郭雪波的博文,写的最多的是蒙古,是草原,是马头琴和马奶酒,是关于萨满的种种。1496100的博客点击量,郭雪波拥有他的影响力,他在为蒙古大声疾呼,无论是关于狼,还是关于草原,或者湖泊,以及草原文化和萨满文明。但是,偌大的蒙古仅靠着郭雪波或者腾格尔怎行?

草原狼孩

14.郭雪波:草原狼孩

1948年生人,年逾花甲仍旧在为蒙古奋笔疾书,我很佩服郭雪波。

郭雪波的博客背景是一张踢足球的照片,这应该是新浪博客模版库里提供的一个选择,至于郭雪波是不是对足球情有独钟,我无从知晓,但是,他的博文中有部分是足球随笔,2010年6月12日午夜,世界杯开幕式结束,他写下博文“欢迎,‘屎克郎’推出世界杯”(74),他打趣:“世界杯,这个人类最疯狂的节日,终于被南非黑‘屎克郎’——甲壳虫推出来了!这是个多么有创意的一笔!让足球回归原本,回归底层,回归第三世界的南非,回归人类发源地——当初人如甲壳虫般爬行的古老土地,这寓意可是太美妙,太智慧,太伟大了!”那届世界杯期间,他还写了“并非韩用思想是希腊用屁股踢足球”“西班牙斗牛士们,我等得你们好焦灼”等文章。而当看到“必须‘做掉’谢主席(原足协主席)吗?!”,对已经无可救药的中国足球还如此关注,我开始肯定他确实是个资深球迷。

自2007年7月17日开始写下第一篇博文,郭雪波就没有停过,一直在博客空间认真写,写了整整22页,一百多篇文章,即便有些是先经过纸质媒介传播之后再黏贴的“旧作”,也还能为我们打开一扇走进他的大门,因为,其中文章都是真诚之作,文字亦属于精华。如,“敦煌的困惑”“行路难的忏悔”“穿越你的灵魂”等灵魂解读系列,“父爱如山”等深情之作系列,“乡村趣事”等社会解构系列,“文学需要一颗真诚的心”等文艺评论,还有关注“三聚氰胺”的时评,这些文章都表明他胸怀大众、心有天下、践行文化责任,细细阅读郭雪波的博客可知,他的“天下之心”源自他的“民族心”。生于草原,长于大漠,一生迈不过民族的额头。他对蒙古大漠有着无比深情,他是“大漠之子”,他用文学传承萨满文化,他说:“我所有的作品都是一脉相承的,起点是从小影响我的萨满文化、游牧文化,还有农耕文化。”(75)他更是用生命在传承萨满文化。

萨满教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它的历史可能与现代人类出现的时间一样长久,甚至在文明诞生之前,即当人们还用石器打猎时这种宗教就已经存在,有近万年历史,曾经长期盛行于我国北方各民族,今天犹在,但是,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在纪录片《北极之旅》中,我有幸见到萨满教的巫师演奏“口簧琴”,琴声在苍茫的草原上飘荡,灵异鬼魅,当真仿若灵魂的颤音,无数游牧人在琴声中于凌晨四点左右,面向东方,迎接极地日出,举行属于他们的弥撒。这真的就是宗教了,真的就是发自灵魂的信仰了,正是萨满文化,创造了草原文明。

郭雪波的博文,写的最多的是蒙古,是草原,是马头琴和马奶酒,是关于萨满的种种。狼的那双蔑视人类的眼睛、不忍离去的胡杨林、哭泣的草原、请放过呼伦湖吧——含泪走过呼伦贝尔草原、成吉思汗劈刺等等,这些文章几乎占据了他博文的一半以上。无论他走到哪里,心中装着的是蒙古,尽管,他的个人简介中写的是北京作协签约作家,他的灵魂已锁进马头琴。他的最新力作是长篇小说《青旗-嘎达默林》,他说:“写下最后一个字之后,我如释重负,那是2008年9月13日深夜,自己仰望长空大哭了一场。这是长达四十年的求索和还愿。”

郭雪波写的最多的是狼的故事,“沙狼(骏马奖获奖作品)”“公狼母狼狼子”“银狐”“沙狐”等,这不禁让我想起《狼图腾》。读了郭雪波,你方才知道“狼不是蒙古人的图腾”,“蒙古人,崇拜长生天长生地,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并祭拜以天地自然和祖先象征的‘敖包’。草原上,狼和游牧民族是生存竞争对手,是敌对关系。蒙古人历来爱憎分明,不会把敌人当作崇拜的偶像的。在蒙古族的历史文化资料中,从未发现狼是蒙古人图腾这样的记载”。(76)所谓“狼图腾”只是关于功利主义和市场竞争的所谓“生存法则”的畅销书和商业秀。

具有民族忧患意识的郭雪波始终在为草原呐喊,他说:“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踏上马背,随处安家,骨子里充盈着浪漫与不羁,几千年来都是这样生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草原的植被比较脆弱,必须轮牧、游牧才给草原生长繁衍的机会,不能赶尽杀绝生养人的草地。”(77)

谈到汉族,郭雪波说:“李敬泽曾说过这样一席话,大意是‘汉族作家的作品缺天缺地缺自然,只会在窝牛角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当然,一部《红楼梦》都已经把中国几千年的人情世故、尔虞我诈写得淋漓尽致了。(78)”我们不得不承认汉文化目前就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认同困境”,即有没有信仰的核心。在全球化制造的文明冲突与重构之中,物质文化和消费主义愈演愈烈的现实,又面对纷繁芜杂的网络文化带来的冲击,我们的文化核心在哪里?且不论炎黄和儒家,单说宗教。宗教的力量源自灵魂,是神秘的,同时也是最有力的,而中国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或者你说,中国人也有信佛和向道,但是,那不是大多数人的灵魂皈依,和精神无关,而是为“升官发财保平安”的功利。

说了那么多,看似与郭雪波无关,实际上,我想对他表达一份敬意!

敬意源于灵魂,也是对草原文明和萨满文化。

1496100(79)的博客点击量,郭雪波拥有他的影响力,他在为蒙古大声疾呼,无论是关于狼,还是关于草原,或者湖泊,以及草原文化和萨满文明。这是他的文化自觉。他的博客头像是他自己的个人照片,照片中的他身着蒙古服式,头发蓬乱向后,胡须略显沧桑,凝眉举目之间显出一份苍凉。不知为何,这让我想起另一个蒙古人:腾格尔。一个作家,一个歌者,他们二人似乎共同制造了蒙古人在我脑海中的标准形象。读郭雪波的文字,腾格尔的歌声亦在脑中回荡:“蓝蓝的天空,悠悠的湖水,这是我的家呦噢……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但是,偌大的蒙古仅靠着郭雪波或者腾格尔怎行?我怕有朝一日,天堂不在!

如果,郭雪波单单向着萨满呼喊,那么,不免有狭隘民族主义之嫌。

可是,他没有,他的文学超越了民族,并抵达了整个世界。

对于世界,他有同样的爱和统一的人文关怀,并贯穿始终。

例如,郭雪波在首篇博文《希望回到宋朝》中曾满怀激情地写道:

青瓷从唐至宋,统领江山,深沉,优雅,含蓄。古人云:自古陶重青品。唐曰千峰翠色,宋汝,官,哥,龙泉其色皆青。探究其原故,青色乃是生命的最初本质,人类从原始起就崇尚苍天,天色为青。青乃天色也。追求艺术,人类从未离开过天地生命的本质——青色。”(80)

他的最后博文2013年3月12日的“那棵银杏树”写有:“一株银杏树生长在这座院子里,成了一棵天下皆知的名树。其实,它才是成就了天下的那些名人。名人们都可故去,它却依然存在,依然活着,平凡而朴朴实实地活着,精神矍铄,气节故我地活着。它会活很久。与历史同在。因为它扎着土地民众之根(81)。”

敬畏生命,道法自然!这正是他的灵魂,源于萨满和草原。

他是中国环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他的《狼孩》获得首届生态文学奖。

他说:“通过这么多年的学习与反思,我慢慢明白,所谓环境问题,所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根本上都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82)。”

一份无奈,还是一份希冀?这是一种忧患意识,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我们常说,民族的,即世界的。我相信:通过萨满,郭雪波及他的文字可以抵达更加辽阔的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