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的相互冲突

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的相互冲突

时间:2022-04-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的相互冲突[2]经济的开放是一把“双刃剑”。然而,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之间存在着冲突的可能。将宏观经济政策具体化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出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冲突。因此,一国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会受到外国经济状况变动带来的冲击。

二、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的相互冲突[2]

经济的开放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经济提供了许多封闭条件下不具备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它也对经济的稳定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开放条件下,经济政策的目的不再只是维持内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而且还要尽可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然而,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之间存在着冲突的可能。

进一步地说,在封闭经济下,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是政府追求的主要经济目标。这三个目标本身就存在着冲突。例如,失业率通货膨胀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替换关系,经济增长往往也会带来通货膨胀。封闭经济中政策调控的主要课题在于协调这三者的冲突,确定并实现这三者的合理组合。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政策目标发生了改变,国际收支成为宏观调控所关注的变量之一,宏观经济在封闭条件下的主要目标与国际收支这一新的目标之间的冲突成为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某一个目标的实现可能会导致另一个目标的恶化,政策的选择和搭配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第二章介绍的国际收支吸收论,国际收支(外部平衡)取决于国内吸收和国民收入的大小。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顺差;当国民收入小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逆差;当国民收入等于总吸收时,国民收支为平衡。

然而,国内吸收和国民收入孰高孰低是一国内部经济均衡的要求所决定的:在一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国内需求旺盛,投资需求高,国内产出提高的速度跟不上需求(支出)增加的速度,如果要满足国内需求,实现内部均衡,就会发生净进口,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反之,在经济发达的成熟阶段,国内产出水平很高,但经济增长缓慢,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较低,产出不能被国内完全吸收,要依靠净出口来弥补需求的不足,导致国际收支顺差。也就是说,随着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可能会产生冲突。

英国经济学家米德(J.Meade)于1951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中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下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冲突问题[3],这一观点被称作米德冲突。他指出,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难以兼顾的情形。在开放条件下,经济可能面临着如表4-2所示的内外经济状况的组合(假定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两种独立的情况、外部平衡就是经常账户平衡)。

表4-2 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失衡

在表4-2中,第二种、第三种情况意味着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之间的一致。以第二种情况为例,为实现经济的内部均衡,显然要求政府采取增加社会总需求的措施进行调控,这便会导致进口相应增加,在出口保持不变时,就会使原有的国际收支顺差状况得以改变而趋于平衡。这样,政府采取的措施在实现内部均衡的同时,也对外部平衡的实现发挥了积极影响,因此是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一致的情况。而第一种、第四种情况意味着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冲突,因为政府在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内部均衡时,会引起外部经济状况距离平衡目标更远。以第四种情况为例,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是国内的供给大于需求,国内的供给输出到国外,此时政府如果要实现内部均衡,就要采取降低社会总需求的措施,而这就会使国内供给和需求的差额进一步扩大,国际收支顺差进一步增加。

将宏观经济政策具体化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出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冲突。譬如,当国内需求不足时(第一种情况),政府会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过降低利率促进投资和直接增加政府购买,以此来扩大需求。但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内需求的增加会导致进口的增加,利率的下降会导致资金流入的减少或流出的增加,这都会加剧国际收支逆差。这种冲突有时可以通过改变汇率水平来消除,有时则需要在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中做一个(痛苦的)权衡抉择。

在双边的对外经济交往中,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一国的资金流入就是另一国的资金流出。进一步地,两国的国民收入通过贸易收支发生联系,两国利率水平通过资金流动发生联系,两国的价格水平也通过实际汇率发生联系[4]①。因此,一国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会受到外国经济状况变动带来的冲击。在开放经济之间,冲击传递主要有三种机制。

第一,收入机制。外国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使得外国国民收入的变动导致外国进口(即本国出口)发生变动,这会首先影响本国的外部平衡,然后通过乘数效应带来本国国民收入的变动。显然,外国的边际进口倾向越高,本国的乘数效应越大,本国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受外国收入变动的冲击就越大。由于绝大多数国家之间都存在着商品贸易联系,因此这一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经济对全球的“发动机”作用和可能的冲击

在目前的国际分工中,美国扮演了全球经济“发动机”的角色。美国居民消费比例很高,并且有贷款消费的习惯,因此美国居民每年消费的产品大于本国自己生产的产品,美国形成庞大的贸易赤字,通过源源不断地输出美元,购买了全球其他国家大量的商品。这样的分工秩序像一把悬在全球经济体之上的双刃剑。一方面,其他外向型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产出水平和财富水平;另一方面,如果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进口需求下降,那么很多出口企业的产品就会无从销售。因为这些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结构是为出口服务的,它们很难改变经营方向,这些外向型经济国家乃至全球经济也就可能进入普遍衰退。

第二,利率机制。利率机制对冲击的传导主要是通过国际资金流动进行的。当外国利率发生变动时,会影响外国资金的流入和本国资金的流出,改变本国的外部平衡状况,进而引起本国利率、价格的变动,最终影响本国的内部均衡。显然,国际资金流动的自由程度越高,这一机制的冲击传导效果就越显著。

第三,相对价格机制。相对价格机制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名义汇率不变但一国国内的价格水平发生变动,其二是名义汇率发生变动。由于实际汇率是由名义汇率和价格水平共同决定的,因此,上述两种变动都会引起实际汇率的变动,带来两国商品国际竞争力的变化,从而影响贸易收支和国内均衡。

表4-3列举了20世纪后20年发生在我国的几轮较为主要的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的矛盾和冲突,读者可以对此有一个更为具体的认识。从理论和实际都可以看到,一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冲突不是偶然的、暂时的,而是经常的、必然的。如果单纯依赖经济的自我调节,很难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同时实现,有时同一种政策在不同的时间执行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将各种政策手段合理搭配就十分必要了。

表4-3 1979~1999年以来中国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冲突

img1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