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部机制更平衡

内部机制更平衡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内部众多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方式以及其动态变化过程,这点都会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目标的实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和老师们的长期努力,因此,一套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有利于持续创新,变被动创新为积极主动创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应该包括环境激励、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三个部分。

高校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内部众多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方式以及其动态变化过程,这点都会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有必要形成平衡有效的内部机制,以正确地调解事物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保证人才培养活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

首先,因人制宜的选拔机制。合理的选拔机制为创新人才培养不断输入合适的培养对象,从源头上保证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但创新人才培养的选拔机制具有不同于一般的特殊要求,主要体现在因人制宜。因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往往都是个性鲜明的,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因此需要结合学生个性,综合考虑其兴趣爱好、天赋资质、科研潜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另外,选拔的方式和途径需要不断创新,更加注重灵活多样性,保证客观地评价学生最真实的创新能力。

其次,客观全面的评价机制。正确的评价机制一方面是对创新人才培养效果的判断和认可,同时,也会对后期培养活动和过程产生引导作用。学生和老师会从评价内容来判断高校对创新的理解和倾向,进而努力向着这个方向去发展。因此,高校有必要设计一套客观全面的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方法的评价思想,体现创新活动的超越性和不寻常,对于特殊的创新活动取得的结果,要及时设计合理的评价机制,全面地评价创新成绩。

再者,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和老师们的长期努力,因此,一套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有利于持续创新,变被动创新为积极主动创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应该包括环境激励、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三个部分。一方面,努力营造积极的创新氛围,通过潜在的因素来影响环境中的个体的自觉创新;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外在条件来形成激发创新的诱导因素,例如各种制度设计;同时,还要对学生和教师加以内部激励,通过设置各种奖项以对突出的创新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