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外均衡与米德冲突

内外均衡与米德冲突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经济的对外均衡,是指使国际收支保持平衡状态,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以及资本的流入流出均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许多时候,内部经济达到了均衡,但是国际收支存在着盈余或者赤字;或者,国际收支保持了平衡,但是内部经济却存在着通货膨胀或者经济衰退,甚至会出现内外经济均处于失衡状态的情形:内部经济存在着经济衰退,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或盈余)。

一、内外均衡与米德冲突

开放经济下,对一个国家而言,一般要力争宏观经济达到如下两个均衡:宏观经济的对内均衡和对外均衡。所谓宏观经济的对内均衡,是指实现物价稳定条件下的充分就业,也就是说,国内市场上要达到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并且是等于充分就业水平下的总供给,这样国内的资源实现了有效配置,并且物价水平保持稳定,此外,还需要保持一个可持续的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所谓经济的对外均衡,是指使国际收支保持平衡状态,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以及资本的流入流出均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如果能够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国家的经济处于一种有效的、平稳的、良性的运转状态。

然而,一个经济同时实现对内和对外均衡往往是比较困难的。许多时候,内部经济达到了均衡,但是国际收支存在着盈余或者赤字;或者,国际收支保持了平衡,但是内部经济却存在着通货膨胀或者经济衰退,甚至会出现内外经济均处于失衡状态的情形:内部经济存在着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或盈余)。

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J.Meade)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中最早提出了著名的“米德冲突”(Meade Conflict),即使用一种政策工具要同时解决两个目标,结果必然使决策者面临两难处境。他指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政府难以采用支出转换政策,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米德冲突”的基本内容可用表15—1进行概括:当一国处于失业和逆差并存的境况时,若政府采用扩张性的支出变动政策,总需求增加,就业增加,但国际收支逆差加剧了;若政府采用紧缩性的支出变动政策,这有利于国际收支改善,但失业加剧了。当一国处于通胀和顺差并存的境况时,支出变动政策的实施也处于两难境地。因此,一种政策工具难以兼顾两个政策目标,在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过程中,一个目标的实现总是以另一个目标的失衡为代价的。

表15—1 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冲突(米德冲突)

img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