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跨国直接投资的益处

跨国直接投资的益处

时间:2022-04-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跨国直接投资的益处为什么公司要选择在海外建厂生产,而不是直接从母国出口或向东道国当地公司授权生产?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出现了各种解释国际直接投资动机的理论。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实现其利润最大化过程中,纷纷展开和扩大国际直接投资活动,不断增加投资的数量,以最大规模地占领国际市场。

第二节 跨国直接投资的益处

为什么公司要选择在海外建厂生产,而不是直接从母国出口或向东道国当地公司授权生产?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出现了各种解释国际直接投资动机的理论。很多现存的理论,如Kindleberger(1969)和Hymer(1976)分别在论文中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即产品、要素和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下面我们将讨论这些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

1.追求超额利润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各国企业的共同目标,也是企业进行跨国直接投资的根本动因。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实现其利润最大化过程中,纷纷展开和扩大国际直接投资活动,不断增加投资的数量,以最大规模地占领国际市场。例如,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证实在其他市场可以取得超额收益,跨国公司也许会决定到那些市场中去销售。它也许会打算降低目前过高的价格。这种战略遇到的普遍问题是当销售商试图进入一个新市场时,该市场中原有的老销售商也许会抵御新的竞争者,以防止抢走他们的生意。

2.规避贸易壁垒

在国际贸易中,各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企业或追求其他经济政策目标,常常通过关税、配额等方式来限制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对某些产品在国家间的流动设置了重重障碍。而对这些贸易壁垒,企业无法直接将其产品出口。企业通过跨国直接投资可以绕开各国的贸易壁垒,突破其严厉的贸易保护政策,维护和拓展原有市场,并寻求新的发展商机。日本的汽车制造企业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当日本的汽车制造者预计其对美国的汽车出口将受到更加苛刻的贸易限制时,便在美国建立工厂。例如本田公司在美国俄亥俄州投资设厂生产汽车就是出于这一目的。

3.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最不完善的市场。一国的劳动力价格与其生产力相比可能会被严重低估,而由于移民壁垒,工人们又无法自由地跨越国界去寻求更高的工资。敏锐的跨国公司会在一些劳务被严重低估的国家进行跨国直接投资。例如表13-3所示,1994年在墨西哥,平均每小时的工资是2.57美元,而在美国是17.1美元,在德国是27.37美元。正因为如此,许多德国跨国公司,包括戴姆勒—奔驰、宝马和大众公司,近年来都在德国之外建立工厂以降低其人工成本。1992年,当德国制造业平均工资大约为每小时24美元时,宝马公司决定在南克罗地亚建立一座工厂。日本公司正在扩大在墨西哥和其他低工资国家进行的生产,例如,索尼公司近来在提约那建立了一个工厂,三菱电器工业公司在提约那也有一个大工厂。

表13-3 部分国家劳动力成本  单位:美元/小时

资料来源:Cheol S.Eun,Bruce G.Resnick著:《国际财务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279页。

4.纵向一体化

跨国公司往往会在原材料出产国进行国际直接投资,以保证原材料价格的稳定。而且,如果跨国公司垄断了原材料市场,这样就会成为其他企业进入这个产业的障碍。由于这些原因,很多涉及自然资源行业的跨国公司都拥有自己的油田、煤矿和森林。另外,基于运输成本的考虑,跨国公司总是试图避免进口某一国家的原材料,尤其是当其计划再将生产加工好的产品返销给该国的消费者时,更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在这些原料所在国进行加工。这类投资对象主要包括为跨国公司生产原料的产业,绝大多数都是后向的。

但是如果对外投资中包括出售跨国公司输出品的企业,对外投资就是前向的(Forward)。例如,美国的汽车生产商发现他们的汽车很难在日本打开市场。一部分原因是,大部分的日本汽车经销商和日本的汽车生产商有着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因此他们不愿意代理外国进口的汽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的汽车生产商开始在日本建立他们自己的经销网络以帮助其销售汽车。

5.追求规模经济

当企业在国内生产的出口产品成本高于在国外直接生产时,就可以通过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在国外办厂并直接销售,以此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经济。

《单一欧洲法案》(Single European Act,SEA)消除了贸易壁垒,从而使跨国公司能达到更大的经济规模。例如,一些美国的跨国公司由于欧洲国家间关税的消除免去了过多的出口成本,从而将其在欧洲的工厂合并成一个大规模的工厂。这个法案还通过制定欧洲国家电视广告规则、汽车标准和其他产品服务的统一规则来扩大经济规模。结果,佳洁士公司、普莱姆计算机公司及其他跨国公司都在生产更统一化的产品,以便能够在所有欧洲国家销售,而不必为了满足不同国家的标准细则分开生产。

6.分散投资风险

如果一个投资者由于跨国资本流动的障碍不能有效地分散其国际投资,公司可以通过在国外投资来为其股东提供间接分散服务。当一个公司在很多国家都有资产时,公司的现金流就在国际上被分散了。因此,该公司的股东尽管没有直接拥有公司在国外的股票,他们也能够间接从国际分散投资中获益。可见,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可能促进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由于各国经济并不随着时间同步发展,因此在不同国家销售产品的净现金流量要比仅在一国销售产品的净现金流量稳定。通过国际化销售(甚至可能是国际化生产),企业能够减小其净现金流量的波动。另外,由于更加稳定的现金流量,使股东和债权人意识到跨国公司的经营风险在降低,从而能够使其享受较低的资本成本。

7.利用垄断优势

企业组织理论认为,如果企业拥有其竞争对手所不具有的各种资源或技能,就可能变得国际化。如果一个特定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并将这一优势成功地在本国市场上加以利用,它就可能试图在国际化经营中利用这一优势。技术并不仅限于开发新产品上,这种优势甚至能表现在更高效的生产、市场营销和财务处理上。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拥有超出其他竞争者的优势时,它就能够从国际化经营中受益。

例如,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各地设立了很多制造厂,而没有采取特许当地企业生产的方式。很显然,可口可乐公司就是为了保护其饮料配方。如果可口可乐公司特许一家当地企业生产可乐,它就无法保守其配方的秘密。一旦配方泄露给了当地企业,它们就可能会推出类似产品,对可口可乐的销售造成巨大冲击。在20世纪6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在印度设有工厂,印度政府要求其公开可乐配方,否则就不能在印度继续开展业务。为了防止配方的泄露,可口可乐公司选择了离开印度。直到后来印度进一步开放其经济,改善了投资环境,可口可乐公司才重返印度市场。

8.吸引新的需求来源

一个公司经常会遇到其增长在本国受到限制的阶段。这可能是因为其销售的产品存在激烈的竞争。即使没有太大的竞争,它在本国的市场份额也许已经接近潜力顶峰。因此,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就是考虑有需求潜力的国外市场。许多发展中国家如阿根廷、智利、墨西哥、匈牙利和中国被认为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新的需求来源。自从贸易壁垒消除之后,许多跨国公司已经进入这些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消费者过去在购买国外企业生产的产品方面受到限制,一些商品市场尚未建立完善,从而为跨国公司的深入提供了巨大潜力。

摩托罗拉近年来在中国以合资方式已投资超过了10亿美元,同时可口可乐公司也已在中国将大约5亿美元投资于罐装厂,百事可乐已将约2亿美元投资于罐装厂。肯德基特许店、比萨饼特许店等都有投资。其他的跨国公司,例如福特汽车公司、联合技术、通用电气、惠普和IBM,都已在中国投资超过了1亿美元,以吸引中国的消费者需求。

9.对汇率变动及时反应

当企业觉察到某种外币会贬值时,它也会考虑对该国进行直接投资,因为原先的费用支出相对降低了。例如,假定一个美国公司要在英国以4 000万英镑的代价建一座工厂,若1991年初英镑与美元的汇价为1.93美元时,项目的美元成本为7 720万。然而6个月后,由于汇价跌至1.63美元时,该项目的美元成本为6 520万(1 200万的减幅)。后来汇率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都不断下跌,直至1997年再返至1.63美元。因为考虑是否进行直接投资的决策部分取决于成本,因此汇率变动会影响到决策。

日本公司20世纪80年代中期及1993年分别在美国、中国台湾、韩国和东南亚的直接对外投资显著增加,因为那时日元坚挺,从而使其建立海外子公司所需的初期支出相对较低。进行这类直接对外投资的相关原因是可以抵消因汇率波动引起的对企业出口需求量的变化。例如,当日本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建厂时,他们就可以通过发生的美元成本与美元收益相互抵消来降低汇率波动的风险。但跨国公司并不仅仅通过间接的外汇投机从事大的项目,拟开发项目的可行性就取决于目前和预期的走势。

10.产品生命周期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Raymond Vernon)1966年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弗农教授将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决定了公司不同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区位的选择。第一阶段是产品创新期。在此阶段,产品生产集中在国内,国外市场的需求主要是通过出口的方式得到满足,因为新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生产成本的差异对公司生产区位的选择影响不大。第二阶段是产品成熟期。在此阶段,国内外对产品的需求扩大,对降低成本的要求十分迫切,价格弹性增强,但产品的样型已经稳定,仿制开始,技术优势逐渐丧失。由于出现了竞争对手以及担心丧失国外市场,公司纷纷对外投资,投资地区一般是那些收入水平和技术水平与母国相似的地区。第三阶段是产品的标准化时期。此时,产品完全标准化,公司的技术优势完全丧失,产品的价格成为竞争的基础。为了降低成本,公司将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工资低的劳动密集地区。

回顾整个21世纪,大部分的新产品,如计算机、电视机和大批量生产的汽车都是由美国的公司发展起来的,并且首先满足美国市场。由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知,当美国公司首先引入新产品时,它们选择在靠近消费者的母国建立生产工厂。随着这些产品在国外的需求增加,这些美国公司开始向国外出口新产品。随着这些产品的国外需求的不断扩大,美国以及一些外国公司开始在国外建立子公司就地组织生产,以满足当地市场。当产品生产已经实行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时,成本就成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那些在生产成本低的国家建有工厂的国外生产商开始将产品出口到美国。同时,出于成本的考虑,美国公司开始在那些生产成本很低的国家投资生产,再将产品返销到美国。换句话说,当产品发展的比较成熟,成本成为很重要的考虑因素时,企业就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11.国际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首先,二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发展成为生产的国际化,从而要求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直接投资来控制全球性企业的生产过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资本国际化;科技革命的另一个重要结果,即二战后交通、通信的现代化及网络的出现,为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提供了条件保证。

其次,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发达资本主义和发展中国家都制定和调整各自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采用鼓励对外直接投资和吸收直接投资的政策,因而促进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