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时间:2022-04-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和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相互联系。

第三节 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它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提出的劳动价值论成为完全科学的价值理论。

劳动二重性理论正确地解释了价值和价值量、价值本质和价值形态,以及商品货币关系,从而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地说明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等,它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枢纽。

一、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相对,是指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各种商品的不同使用价值,是由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出来的,如木工做家具,纺织工人纺纱织布等。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目的、对象、操作方法、劳动资料和劳动结果等方面来区分的。作为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同人类社会一起存在的,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具体劳动虽然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正像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并把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每一种具体形式的劳动,能够生产出一种特定的产品。每一种特定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一种特定的需要,因而是一种特定的使用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劳动只是联系到它的有用效果考察的,因而,在这个意义上具体劳动也叫有用劳动。

无论社会制度如何演变,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总是需要不断地进行劳动,通过改造自然物品,以便生产能够满足人类各种需要的使用价值。显而易见,为了生产各种使用价值,就必须对客观存在的物体施加不同类型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因此,具体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的永恒条件。

二、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各种商品的具体劳动,尽管在特殊性质和具体形式上千差万别,但是,它们所创造的各种各样的商品都可以互相比较和交换,这表明在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背后隐藏着某种共同的东西。撇开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的具体形式和有用性质,就会发现,无论是木匠的劳动,还是铁匠的劳动,都不外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即人类的脑、肌肉、神经、手等方面的生产性耗费,这是一切劳动共有的东西,即一般人类劳动,也就是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是价值实体。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它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可见,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在自然经济社会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的劳动产品不经过交换就可以直接进入消费,人的劳动也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的劳动才表现为抽象劳动,从而形成价值,采取价值的形式。所以,不存在不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的存在具有客观实在性。“抽象劳动”并不是通过研究者单纯的脑力抽象活动得出的,而是每时每刻都发生在现实交换中的事实,是基于这种事实进行的抽象。只要存在商品交换,抽象劳动就要发生,只不过马克思把这个经常发生的客观事实,用“抽象劳动”这个概念、范畴揭示出来。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们使他们的劳动产品彼此当作价值发生关系,不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物只是同种的人类劳动的物质外壳。恰恰相反,他们在交换中使他们的各种产品作为价值彼此相等,也就使他们的各种劳动作为人类劳动而彼此相等。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们这样做了。”

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存在差别和矛盾:①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②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所以在量上不能比较,而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③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④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和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相互联系。只有在交换过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转让出去,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后,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才能为社会所承认,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才能被还原,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四、劳动二重性的科学意义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两种属性,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商品二因素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对此,马克思指出:“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另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就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生产使用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首先,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理解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马克思以前,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也提出过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但他们没有提出劳动二重性问题,混淆了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劳动,因而无法解释生产商品的劳动各不相同为什么却可以互相比较、商品的价值量是怎么决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为什么商品的价值量反而下降了等一系列问题。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价值的本质问题,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二)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

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理解剩余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以后,就可以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区分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作为价值增殖过程,工人的抽象劳动一方面创造了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资本家创造了剩余价值。根据劳动二重性理论,可以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就是由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的资本;可变资本就是转化为劳动力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抽象劳动能使价值增殖的资本。这就区分了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为理解剩余价值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三)政治经济学的其他一系列理论的理论基础

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由于劳动二重性理论科学地阐明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因而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就能够正确地理解政治经济学中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等,从而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