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从商品中揭示出劳动的二重性,这一点不仅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同时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的存在论上的揭示。马克思指出,它是隐蔽在物的外壳之下的关系。正是商品的价值形式用物的形式掩盖了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以及私人劳动者的社会关系,从而才使物的关系的抽象形式成为不言自明的事情。由于劳动产品采取商品价

第三节 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是对遗忘人的感性存在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论上的揭示和批判,马克思并没有停留在以资本为主导的生产的形而上学逻辑中,而是从突破形而上学的生存论存在论基础出发,揭示正是抽象劳动主体化、生产的抽象机制使人陷入虚无主义,使人的感性生命活动成为创造财富的手段和工具。马克思从商品中揭示出劳动的二重性,这一点不仅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同时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的存在论上的揭示。

马克思对劳动二重性的揭示是从商品分析开始的,从商品所包含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揭示出劳动的二重性。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它作为人们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从表面上看是一个简单的物,看上去好像很简单很平凡,但正是这个“物”却“充满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24]正如卢卡其指出的,马克思的两部成熟著作都从商品分析开始,绝不是偶然的。“因为在人类的这一发展阶段上,没有一个问题不最终追溯到商品这个问题,没有一个问题的解答不能在商品结构之谜的解答中找到。”[25]商品的神秘性就在于商品形式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物的性质,把人同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人之外的物与物的关系。整个商品世界所呈现的就是物的运动和物的社会关系的虚幻形式。马克思通过考察商品这个最简单的社会形式,破除商品的形而上学性和神秘化,从中揭示出商品背后的东西,揭示出它所掩盖着的以抽象方式包含着的资本主义的一切矛盾。马克思经过分析,指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劳动对象化的结果,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它关心的不是质而是量的差别,而量的关系或比例的确立是要求各种商品的交换价值化成一种共同东西,这种共同东西如果撇开商品的使用价值,那么它就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马克思后来也把它叫做价值对象性。各种不同质的劳动之所以能够等同,是把它们的实际差别抽去,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劳动产品具有价值是因为它有抽象人类劳动物化在里面,这种无差别的抽象人类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不同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它们包含相同的抽象人类劳动,这一点是理解商品等价形式及后来发展起来的货币形式的重要之处。

马克思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二重性剥离出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的二重性,即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作为使用价值创造者的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是人感性对象性活动的生产。作为交换价值的是无差别的抽象人类劳动,马克思指出:“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6]马克思对劳动的二重性的揭示意义是重大的,它不仅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同时也是理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枢纽,是展开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突破口。从亚当·斯密开始,政治经济学看到了财富的源泉和基础在于劳动,但他们所承认的劳动只是抽象的一般劳动,撇开创造使用价值的活生生的具体劳动,把劳动仅仅看作财富生产的手段和工具。马克思指出,政治经济学曾经分析了价值和价值量,揭示了这些形式所掩盖的内容,但它把价值和价值量看作不言而喻的自然必然性,从来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一内容要采取这种形式呢?为什么劳动表现为价值,用劳动时间计算的劳动量表现为劳动产品的价值量呢?”[27]马克思对劳动二重性的分析,为我们理解价值的形成、商品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以及资本生产的自身界限提供了帮助。

由于劳动产品采取商品的价值形式,一切产品和活动只有在交换价值上才成为活动和产品,整个社会联系都表现在交换价值上,活动的社会性不是表现为个人互相间的关系,而是表现为物的东西。生产中发生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和生产关系表现为与人异己、无关的东西,表现为一种物。“在交换价值上,人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转化为物的能力。”[28]人与人的感性关系被货币所中介,物化为物与物的关系,这种关系反过来支配人、主宰人。人们信赖的是物(货币),而不是人自身。马克思在对社会形态的分析时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因此,家长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状态随着商业、奢侈、货币、交换价值的发展而没落下去,现代社会则随着这些东西一道发展起来。”[29]在商品形式下,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可以说是颠倒地表现出来的,就是说,表现为物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马克思指出,它是隐蔽在物的外壳之下的关系。这种物是人们互相间的物化的关系,是物化的交换价值。而交换价值从本质上说是人们互相间生产活动的关系。“一种社会生产关系采取了一种物的形式,以致人和人在他们的劳动中的关系倒表现为物与物彼此之间的和物与人的关系,这种现象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看惯了,才认为是平凡的、不言自明的事情”。[30]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时指出,商品的神秘性质不是来源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也不是来源于价值规定的内容,而是从商品形式本身来的,商品中包含的无差别的等同的抽象劳动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等同的价值对象性这种物的形式,商品形式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正是商品的价值形式用物的形式掩盖了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以及私人劳动者的社会关系,从而才使物的关系的抽象形式成为不言自明的事情。马克思通过对劳动二重性的分析,揭示出看似合理的物与物的关系实质上不过是人和人的关系。

由于劳动产品采取商品价值形式,生产的目的不再是维持自己生存的使用价值,“为了直接成为一般货币,单个人的生产一开始就不是特殊劳动,而是一般劳动,也就是说,必须一开始就是一般生产的环节。”[31]作为使用价值生产的具体活劳动必须服从作为交换价值的生产,人的感性生命活动被抽象为创造交换价值的工具和手段。劳动的目的是生产一般形式的财富。因此,为了获得财富,就必须不断创造、生产,由于追求财富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因此生产也是没有止境的。“它采取可以达到目的的任何形式。”[32]在资本主义生产下,劳动的特殊技巧越来越成为某种抽象的、无关紧要的东西,劳动越来越丧失一切技艺的性质,成为纯粹抽象的、纯粹机械的活动,因而是无关紧要的、同劳动的特殊形式漠不相关的活动;单纯形式的活动,同形式无关的一般意义的活动。马克思指出:“古代人从来不曾超出地道的城市手工艺的范围,因此从未能造成大工业。大工业的首要前提,是把全部农村纳入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交换价值的生产。”[33]城市手工业生产的直接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手工业者、手工业师傅的生存,是使用价值的生产,不是发财致富,不是作为交换价值的交换价值。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是追求财富的无限增长,所以它必然要无限地开辟使用价值的领域。要求大规模的生产、广大市场的销路、拥有大量货币财富。追求高额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34]“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35]这种以交换价值的增殖为目的的生产把人的感性生命活动纳入到交换价值的创造中,人的感性生命活动被抽象为生产交换价值的抽象劳动,整个自然界成为资本增殖的原料,感性的现实的人则被抽象为谋求物质利益的抽象个人。马克思探明了这种抽象劳动主体化的形而上学的根源。

马克思指出:“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即在表面上进行着上述那种自由和平等的等价物交换的生产,从根本上说,是作为交换价值的物化劳动同作为使用价值的活劳动之间的交换;或是可以换一种说法,是劳动把劳动客观条件——因而也是把劳动本身所创造的客体性——看作是他人财产的关系:劳动的异化。”[36]因此,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并不是单纯的劳动同劳动相交换,这种被自由和平等掩盖的交换价值的生产实质上是劳动的异化。马克思指出,如果认为在一切生产形式中,生产都建立在单纯的劳动同劳动的交换上,那就错了。在劳动把它的生产条件看做是自己的财产的各种形式中,劳动者的再生产不是由单纯的劳动所决定的,因为劳动者的所有权关系,不是他的劳动的结果,而是他的劳动的前提。劳动同劳动相交换,是以劳动者一无所有为基础的。由于劳动同它的客观条件的分离,劳动才一方面表现为单纯的劳动,另一方面劳动的产品作为物化劳动同活劳动相对立而获得作为价值的完全独立的存在。资本要有对活劳动的占有才能使它的增殖成为可能。工人的活劳动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物化的劳动表现为工人的非对象性并与工人相对立的对象性。这正是工人的生产为什么为自己生产贫困,却为别人生产财富的原因。这一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劳动进行分析时已详细谈到了,异化劳动乃是活动结果的异化,活动本身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及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工人的活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属于工人并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产品只能是属于工人之外的另一个人。因此,马克思指出,资本必然同时是资本家,资本的概念中就包含着资本家。从这可看出,那种认为我们只要资本,不要资本家的想法是多么荒谬,是把资本简单看作物,而没有看作生产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