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族性和开放性相结合原则

民族性和开放性相结合原则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坚持民族性,第一,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事实上儒家思想并不能承担建构现代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民族传统文化只能成为现代民族精神思想基础中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开放性中坚守民族性,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坚持中华民族文化的主导地位,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焕发新的光芒,成为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养成的文化根基。
民族性和开放性相结合原则_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五)民族性和开放性相结合原则

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必须坚持民族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民族性就是要保持民族自信,突出民族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精神,强化当代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凸显开放性,就是要在保留自身传统优势的前提下,以开放的心态汲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始终保持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旺盛生机。

1.坚持民族性

民族精神应具有相对稳定的民族特色,这是民族国家保持其民族自尊、自强和自豪感的标志之一。“一个民族的精神为自我与他者明确了界限。”(39)所谓民族精神的民族性,是指能够反映民族精神最为本质特征和自身特色的方面。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坚持民族性,第一,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众所周知,以民族精神为灵魂的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可能与该民族前代文化完全隔离,只有在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存在和发展。因为,任何民族的精神文化都有传承性,民族精神也不例外。如果脱离前人所创造的传统文化凭空创造本民族的新文化和新精神是不可思议的。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要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他们坚持树立正确的民族价值观,让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道德规范和伦理精神在当代青少年中发扬光大。第二,要树立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在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方面,当前有人主张全面回归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体系。事实上儒家思想并不能承担建构现代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民族传统文化只能成为现代民族精神思想基础中的一部分。当前对于民族传统文化要解决好否定与肯定、批判与继承的关系,绝不能持全盘肯定传统甚至是盲目自大的国粹主义的态度,需要不断剔除杂质,优化思想内容。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坚持民族性,要教育和引导当代青少年正确树立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去认识民族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生成的思想和文化渊源。

2.凸显开放性

民族精神具有开放性,因为它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与外部不断进行交流的开放系统。江泽民指出:“不管是哪种社会制度下创造的文明成果,只要是进步的优秀的东西,都应积极学习和运用。”(40)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凸显开放性,就是要把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作为开放的系统,积极汲取发达国家和西方文明成果,在保留自身传统优势的前提下,不断整合,持续融合,从而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广泛的适应性。第一,要树立世界眼光和国际化视野。“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41)当今时代是一个空前开放的时代,科技现代化、信息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更加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开展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在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理念、目标、方式、内容、资源、评价等方面体现开放性,以开放的心态汲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不断拓展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的视野和领域。第二,要既学习世界又不迷失自我。邓小平指出:“对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思想,当然也要采取科学的态度。”(42)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要树立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既要学习世界的先进文化,又不能迷失自我;既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又不能妄自菲薄、盲目吸收;既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积极学习和运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保持民族精神的独立性和民族特色,始终坚持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让当代青少年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吮吸营养,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中开阔眼界,在综合创新中培育富有民族特色和开放性的民族精神品格,以世界的眼光和民族的情怀投身民族和国家的宏伟事业,最终实现民族情怀彰显和自我全面发展的统一。

3.坚持民族性和开放性相结合

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坚持民族性和开放性相结合,就是要实现民族性和开发性的有机协调。第一,要在民族性中体现开放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在吸纳、兼容外来有益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也是在兼容并蓄中不断形成的,它本身不是自我封闭而是开放的。胡锦涛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体现时代性。”(43)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既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有世界的眼光和宽广的视野,学习世界各国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主动走向世界。第二,要在开放性中坚守民族性。任何一个优秀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否则就不可能发展繁荣。同时,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根据。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要体现开放性,主动与国际接轨,主动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和民族精神培育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从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吸收精神营养,不断健全和增强民族精神孕育的文化根基。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开放性中坚守民族性,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坚持中华民族文化的主导地位,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焕发新的光芒,成为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养成的文化根基。

【注释】

(1)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J].中国教育报,2004-04-03.

(2)胡锦涛在山西看望抗日老战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08-01.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5.

(4)陈殿林.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活化[J].教育与现代化,2009(6).

(5)吴端玲.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民族自信心[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4).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442.

(7)詹小美,王仕民.论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与条件[J].哲学研究,2011(12).

(8)王列,杨雪冬.全球化与世界[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65.

(9)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4.

(10)胡邦炜.熊十力哲学的价值与意义[J].文史杂志,2000(1).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70.

(12)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9.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2.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2.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1.

(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48.

(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30.

(18)阿·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荀春生,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294-295.

(19)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1卷[M].尤来寅,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序言.

(20)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260.

(21)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355.

(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87.

(23)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315.

(2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

(2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26)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39.

(2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1.

(2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2.

(2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4.

(30)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5.

(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40.

(32)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0-111.

(33)石书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概念的界定与内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7).

(34)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88.

(35)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5.

(36)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50.

(3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2.

(38)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6.

(39)尤尔根·哈贝马斯.后民族结构[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9.

(40)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1:67.

(4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6.

(4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8.

(4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