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

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业标准化就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取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它包括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化的过程。因而农业标准化是组织现代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贸易间没有了那种明显的歧视性壁垒,但随之而来的是,各国为保护其本国农业,大都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标准,从而提高了贸易的“门槛”,即技术壁垒。

第一节 农业标准化

一、农业标准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概念

农业标准化就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取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它包括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化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指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措施,以取得综合效益为目的,特别是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用微生物等领域制定为规范并系统应用。因而农业标准化是组织现代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标准化主要包括三个体系:一是农业标准体系,把产前、产中、前后诸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二是农业监测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和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监测网络;三是农产品评价体系,通过制定和完善质量认证标准和产品评价标准,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扶持和培育优质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二)基本特征

农业标准化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统一性 标准对具有同等功效的标准化对象或技术要素进行科学归并、精选、作出规定,使之在重复活动中达到通用互换或反复适应,避免人们认识上的差异和利益上的冲突。成为共同遵循的依据。

2.先进性 标准是新技术和成功经验相结合进行再创造的结晶,保证在一定时期内适应市场需要。

3.协调性 标准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使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合作者和投资者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对标准的规定价值上达成共识。

4.法规性 标准虽然是一种技术规范,但由于其制定依照一定的程度并经主管机构批准,直接或间接涉及人们之间的利害关系,因而不同程度地具有法律规范性质。

5.经济性 标准的制定必须能为社会带来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果标准不能带来效益和发展,这个标准就毫无制定的意义了。

二、农业标准化的作用

(一)规范作用

标准作为“共同规则”付诸实施,那么,应该说符合标准的产品就合格,否则就失去价值而被淘汰。将标准的这种规范作用和法规相结合,就成为宏观调控经济的强有力手段。

(二)先导作用

标准具有科技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对生产者来说,可以明确在生产活动中做什么、怎么做、怎样才能做好。对消费者来说,可以了解满足需求的可能性,增强了选择空间,从而获得较好的质量和服务。对科技工作来说,可以发现市场潜在的需求和攻关方向,从而激发创新的动力。

(三)评价作用

标准是一种评判规则,如果没有标准,贸易双方就会发生纠纷,制假者就难以受到惩处,社会经济生活和稳定难以保证。

(四)保护作用

标准化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中,核心是保护自身利益的实现,一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应变能力,只要我们按照标准进行生产,保证了产品质量,则可使产品堂堂正正地进入市场,即使在市场相对饱和时,可以居货待售,而不必担心质量标准问题。二是确保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过去那种见产品就买的消费观念,随着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而逐步改变。三是消除贸易障碍,提高竞争能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贸易间没有了那种明显的歧视性壁垒,但随之而来的是,各国为保护其本国农业,大都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标准,从而提高了贸易的“门槛”,即技术壁垒。这是因为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认为国际标准及合格评定体制可以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世贸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所贡献,因此该协议鼓励此种国际标准及合格评定体制的发展,当然该协议也希望能确保技术规章与标准,包括包装、标志与标签要求及就一项产品是否符合技术规章与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等不至于构成国际贸易的不必要壁垒。如果我们实行了标准化生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自然提高,将不再成为出口的障碍。

(五)沟通作用

标准化是人们有意识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标准化的过程是所有有关方面协作下推动的,并在促进社会共同理解,确保产品互换性和安全健康以保护消费者利益等多方面达到沟通与共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