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试论提高蜂业生产经营效益的途径

试论提高蜂业生产经营效益的途径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蜂产品生产是每个专业蜂场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搞好蜂产品生产对于提高每个蜂场年度生产经营效益至关重要。一个优良蜜蜂品种的引用和推广,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蜂群的生产力和蜂场经营效益,给蜂业发展带来快速增长的阶段。当前蜂业结构中,产品产值比重大的有蜂蜜、蜂王浆和花粉,其次是蜂胶、蜂毒、蜂蜡、蜂蛹和蜂种,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蜜源、不同季节以及市场需求灵活掌握。

十七、试论提高蜂业生产经营效益的途径

(刊登于《养蜂科技》2003年第1期)

蜂产品生产是每个专业蜂场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搞好蜂产品生产对于提高每个蜂场年度生产经营效益至关重要。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就这个问题作一探讨,与同仁们共商榷。

1.要实现蜂场生产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必须抓好如下关键性技术环节。

1.1蜂群保健及其病虫害防治

蜂群保健是提高蜂群生产力的首要环节,只有具备强大群势,健康状况良好的蜂群,才能适应和抵抗不良环境因素、蜜源条件的影响,使蜂群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充分利用蜜源并获得高产。因此,按照蜂场卫生操作规程,应把蜂场的卫生保健、预防灭病、科学管理作为专业蜂场常规性工作来做,切断蜂病传播途径,保障蜂群良好的健康状态。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既要注意药物配伍,又要注意用药安全,一般以中草药方剂和生物措施防治为宜,切忌使用抗生素和药残高的化学药品,同时要注意不能造成蜂产品污染

1.2良种选择、引用与推广

选择、引用和推广蜜蜂良种,是提高蜂业经济效益最关键的技术环节之一,俗话说“一只蜂王,万斤蜜糖”就是对蜜蜂良种恰当的评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可以说良种是蜂场的第一生产力。一个优良蜜蜂品种的引用和推广,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蜂群的生产力和蜂场经营效益,给蜂业发展带来快速增长的阶段。如浙江农业大学培育出的“平湖浆蜂”,使蜂王浆的产量由过去的50g左右一下子提高到200g(双浆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再如湖北随州青云育种场培育的“湖北一号”“神龙一号”,因其具有蜜、浆、粉高产的优势,受到国内有关专家和养蜂者的一致好评。但是,在蜜蜂良种的选择、引用和推广工作中,也要结合各地气候、蜜源条件、饲养技术水平等实际情况,不能盲目照搬,一哄而起。因为任何一个物种都有它独有的生物学特性和适宜生存的自然条件,它的分布受温度、湿度、海拔等气候、生存条件的严格限制,正如高加索蜂在东北高寒地区有明显的优势,而在秦岭以南广大地区就不宜饲养一样。

1.3常年饲养强群

众所周知,强大的群势不仅能够抗御各种疾病的侵害和多种自然灾害对养蜂业带来的威胁,而且也是蜂场实现丰产增效的基础。因此要注重蜂群周年的科学管理,保证蜂群有充足的优质饲料,控制分蜂热,使蜂群全年保持强大的群势和积极的采集情绪。

1.4补饲与奖饲

这是帮助蜂群渡过饥饿期和调动采集热情的关键辅助措施。就北方越冬蜂群来说,当漫长的冬季即将来临,而蜂群所贮备的饲料明显不足,预计不够越冬期消耗时,就必须在外界气温不低于8℃时,抓紧进行一次性补助饲喂,一般应保证每足框蜂有2~2.5kg的饲料。对于因放蜂路线失误等原因而没有赶上蜜源花期的蜂群,也应及时进行补助饲喂,以供蜂群正常育儿和维持生存。另外,在炎热的夏季,还要根据蜂场所在地水源情况,增设喂水器,尤其要注意盐分的补给。奖励饲喂是一种比较积极的措施,一般在蜜源植物泌蜜期来临前15d左右,就要对蜂群进行奖励饲喂,或用糖浆或用稀蜜都行,以刺激蜂群保持积极的采集情绪,迎接大流蜜的到来。奖励饲喂还可以根据巢内贮蜜情况,采取割开蜜房盖的方法,也可以起到奖饲的作用。另外,在育王季节也应对育王群进行必要的奖励,以刺激工蜂更多地泌浆和积极哺育。

1.5审慎选择放蜂路线

蜜源场地的勘察和放蜂路线的选择,对于转地放养的蜂场来说至关重要,它关系着每一次转地放养的成败与收成。因此,在选择放蜂路线时一定要审之又慎,切忌随大流,“说走咱就走”。作为有经验的养蜂者,在放蜂路线的选择上都是很重视的,一般在转地前都要亲自或委派专人对下一目的地情况进行专门调查,包括降雨情况、蜜源长势、面积及分布、历年泌蜜情况、历年投入采集的蜂群数量、耕作状况、虫害情况、有效日照时数及农药施用情况等,做到有的放矢。

1.6饲养技术

养蜂是一门学科,包括的内容相当丰富,但对养蜂生产者来说,主要是掌握蜜蜂的饲养管理技术。除一年四季常规管理外,还要熟练地掌握如人工育王技术、移虫取浆技术、适时培育采集蜂和越冬适龄蜂技术、蜂病诊断与防治技术、蜜源勘察技术等,尤其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农业气象知识和地理知识。一般来说,南方一些重视养蜂、发展养蜂比较早的省份(如浙江、四川、江西、江苏、福建等)的养蜂者,技术不仅全面而且水平较高,而北方大部分省份(如陕西、甘肃、宁夏、内蒙新疆等)和西南个别省份(如广西、云南、贵州等)的养蜂者,相对地技术要差一些,当然这个差别主要是由于各地对发展养蜂业的重视程度、产业政策、普及时限等造成的,同时也有气候、蜜源、地理等条件制约的因素。总之,要想获得蜂业经营效益,就必须不断学习和借鉴那些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打破地区封锁,应用各地蜂业科研成果;同时要向国外一些养蜂业发达国家学习(如俄罗斯),借鉴他们的饲养管理模式、成功经验和生产组织形式。

1.7积极探索最佳饲养方式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蜜源差异很大,因此饲养方式也应因地制宜。有些地区四季如春,蜜源丰富,即可采用定地饲养方式(如云南、贵州);有些地区可采用定地结合小转地饲养方式(如西北地区大部)。另外,要根据各地情况,灵活采用双箱体或多箱体饲养技术,利用蜂群集团优势夺取高产。

2.认真分析产品产值结构,找准生产的主攻方向

产值结构是指各种蜂产品的单项产值在整个蜂业产值和蜂场全年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分析产品的产值结构,可以帮助生产经营者了解产品市场动态和正确把握生产的主攻方向,便于确定最佳的生产经营方式,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抓好养蜂生产。当前蜂业结构中,产品产值比重大的有蜂蜜、蜂王浆和花粉,其次是蜂胶、蜂毒、蜂蜡、蜂蛹和蜂种,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蜜源、不同季节以及市场需求灵活掌握。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要注重产品的多样化,切忌单一生产。因为单一生产经营风险大且效益差,多种产品同时抓好可以起到互补作用。除了大宗产品蜜、浆、粉外,蜂胶、蜂毒、蜂蜡等多种“副产品”的生产亦不能放弃,只要勤积累也可为蜂场带来可观的收入。二要密切注意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蜂产品的销量及其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较大,因此养蜂生产者就要不断了解市场上各种产品的消费规律和趋势,随时分析市场行情和动向,对产品结构作及时地调整,生产适销对路、效益又好的产品来填补市场需求的不足。需要把握的原则是,市场需要什么产品和紧销什么产品,蜂场就生产什么产品;什么产品价格走高且营利空间大,蜂场就生产什么产品,紧紧盯住市场变化。

3.及时转变生产经营方式

国外一些养蜂业发达国家,养蜂生产者很注意产品的销售,生产者往往多是经营者,他们在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组织化程度高,生产者直接参与流通,产销直接见面,因而使产品购销渠道流畅,市场价格相对波动较小,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给生产者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有些资本较为雄厚的养蜂生产者,还专门把产品从生产者手中以适当价格购进,经过一定加工处理后,再以高于进价的价格推向市场,或直接与外贸联手组织销往国外。但在我们国内,像这样有组织、有规模的生产经营方式仍然不多,组织化程度更是不够,生产者大多是各自为阵,产、加、销都由蜂场随机自由决定,一旦遇到市场价格波动便很容易出现“卖难”问题,产品质量也不是统一的标准,因此,就没有竞争优势,生产者苦不堪言。所以说,积极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养蜂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是摆在每一位养蜂生产经营者面前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4.做好效益预测,增收节支

为了使蜂业生产成果更具有预见性,就必须在确定转地放蜂路线时进行严谨的效益预测,以便在成本控制和选择最佳路线时参考。(1)预计纯收入=预计总收入-预计总支出;(2)预计总收入=产蜜收入+产浆收入+花粉收入=[蜂蜜收购单价×单脾蜜产量×预计全场未来总蜜脾数×可靠性(%)+(王浆单价×框单产×浆框数×年取浆次数)+(花粉单价×年花粉总产量);(3)预计总支出=[每车公里运价×(去时里程数+返程或至下一场地里程数)]+饲料总耗+人工费+年蜂病防治费+杂费。在预算出预计纯收入后,可进一步计算每元收益率。如果计算结果是收入大于支出且能支付运费,就可以按照原定路线转地;如果支出大于收入或运费过高,存在较大风险,蜂场暂时负担不了,则可另外考虑确定新的转地路线,最好就近小转。作为一名精明的养蜂生产者还要尽可能地减少日常开支以降低生产费用成本。一般来说,在蜂场的生产性成本当中,比重最大的是饲料费、运输费和人工工资,这三项开支要占到蜂场年总支出的80%以上,因此要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首先应考虑尽可能降低运输费用和蜜蜂饲料费。要衡量费用适度与否,关键要看收入多少和每元投资收益率的高低,也就是说,应通过成本核算或效益预测来衡量。其次还可以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作业机械化程度、蜂具场内加工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起到增收的作用。

5.注重质量,提高信誉

我国是一个养蜂大国,蜂群数量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蜂蜜、王浆出口国,因此蜂产品价格主要受国际市场需求因素制约,但关键还与蜂产品质量密切相关。蜂产品质量关系蜂业的前途和命运,随着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WTO正式成员国,蜂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必将越来越激烈,虽然我们有强大的蜂群优势和产品优势,但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现有的饲养技术与养蜂发达国家的差距,尤其是我国蜂业组织化程度、机械化程度、生产力水平等仍然很低,还处于简单的生产和出售产品原料的阶段。因此,要提高养蜂生产经营效益,就必须切实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严禁如1984年的河南商水假蜜事件、1987年中国出口蜂蜜刹虫脒含量超标等类似的质量问题的再度发生,积极应对加入WTO可能给我国蜂业带来的各种压力和困难,抓紧打造中国蜂产品知名品牌,以质量管理求生存,靠信誉谋发展。为此,就要求每一位养蜂生产者,都能以我国养蜂业发展大局为重,坚持成熟蜜生产质量标准,取浆时严格卫生操作规程,防病治病采用国家指定的厂家所生产的蜂药,严禁在产品生产季节给蜂群用药并严格控制用药量,杜绝使用废旧翻新产品包装,严防重金属污染,积极改进和提高饲养管理技术,改革不适时宜的经营管理体制。同时要严厉谴责养蜂队伍中个别单纯追求数量而不重质量,甚至掺杂施假、损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以及行业形象的害群之马,以维护养蜂者整体利益,真正保障养蜂业朝着健康方向稳步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