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主栽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

主栽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

时间:2022-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兰花简称国兰,通常是指兰属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种。兰花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兰花喜流通和没有污染的空气。春季开花的种类,晚秋或春季花谢后进行分株。兰花病害的防治,首先要遵守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一苗感染后如不及时治疗,同盆植株均不能幸免。一旦发现植株受到白绢病侵染后,对受害严重的植株应该作切除烧毁处理。如果病害继续发生,则应该翻盆,把所有腐烂的根切除并把整株兰花用百菌清800倍液浸泡半小时。

第一节 主栽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

一、国兰

中国兰花简称国兰,通常是指兰属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种。中国是兰花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兰科173属1 200多个种类。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形成了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兰文化。兰花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图6-1)

img33

图6-1 国兰

(一)形态特征与品种

春剑:其根部中粗,叶长约60厘米,宽约1.5厘米,叶脉中粗。春兰:是地生兰常见的原种,为中国特产,根部为细根,叶长约35厘米,叶宽约2厘米,叶子由下往上约3厘米处有明显水节,颅头呈球形。莲瓣兰的叶长约40厘米,其根为粗根,叶长约40厘米,叶宽约2厘米,颅头属青果型,叶片看起来较细腻。寒兰:根部为细根,叶长约50厘米,叶宽与春剑相似,叶片细腻,颅头为青果型。夏兰:根部为细根,叶脉柔和,叶片细腻,叶长约30厘米,叶宽约2厘米,颅头为球形。

(二)生物学特性

叶片和鞘叶在与假球茎交接处有潜伏芽,可萌发为营养芽或生殖芽。春兰在假球茎肥大后,若养分供应持续充足,潜伏芽可顺利分化为花芽,冬春顺利抽梗开花,整个生长周期自潜伏芽萌发长成叶片、花芽分化完成开花,到次年的营养芽再萌发,历时约一年。国兰属于阴性植物,遮阴度为全日照的50%~75%,平均光度约10 000~20 000勒克斯为宜。氮能促进茎、叶生长茂盛,磷能促进兰根发达,促进繁殖器官的发育健壮,茎叶舒展。镁、硫、铁及其他微量元素能使叶绿、花壮。若土壤积水阻塞根部呼吸,易烂根。兰花喜流通和没有污染的空气。

(三)繁殖方法

用分株、播种或组织培养繁殖。

春季开花的种类,晚秋或春季花谢后进行分株。秋冬开花的种类,可以选择在早春进行。蕙兰每丛在8~9苗以上(分株后每丛要有4苗以上),春兰每丛在4~5苗以上(分株后每丛2苗以上)才能分。选定母株后,待盆土稍干时将花盆侧倾,用手指或物体顶花盆的排水口,使盆土完整的与花盆脱离。小心清掉泥土后将腐根剪除,在两个假球茎相对较宽处用利剪剪开,并在伤口处涂以炭末或硫磺粉,以防止伤口腐烂。再放在阴凉处凉半天,待兰根发白变软时就可进行盆栽了。

(四)栽培管理

1.选盆用土

栽植前宜选用清水浸泡过数小时的新瓦盆,如用紫砂盆或塑料盆时需要注意排水。盆的大小以根能在盆内舒展为宜。培养土以兰花泥最为理想,或用腐叶土(或腐殖土)和沙壤土各半混匀使用,切忌用碱性土。

2.上盆

先在盆底排水孔(最好能有3个排水孔)上垫好瓦片,再垫上碎石子、炉渣等物,占盆的1/5,其上铺一层粗沙,然后放入培养土。最好将兰苗放入盆中,将根理直,让其自然舒展,填土至50%时,轻提兰苗,同时摇动花盆,使兰根与盆土紧密结合,继续填土至盆沿,压紧。上留约3厘米沿口,以便施肥与浇水。

3.遮阴

上盆后浇透水放荫蔽处。早春与冬季放室内养护,其余时间放在荫棚下。夏天上午8时~下午6时遮光,春兰在夏季遮光荫蔽度宜达90%左右。春秋季为70%~80%即可。

4.浇水

保持兰土“七分干、三分湿”。一般情况下,春天2~3天浇水1次,开花后宜保持盆土稍干一些,4月以后宜保持盆土略湿润;夏天气温高,可每天浇水1次;秋季则宜见干见湿;冬季浇水宜少。干旱和炎热季节,傍晚应向花盆周围地面喷雾,增加空气的湿度。兰花用水以水质清洁、无污染、微酸(pH值5.5~6.5)为好。以雨水和雪水,不含盐碱的河水、井水为宜。城市的自来水,多数经漂白粉或氯消毒处理,须贮存1~2日,使氯散失后再用。

5.施肥

兰花忌施浓肥。新植兰花第一年不宜施肥,经过1~2年的培养,待新根生长旺盛时才可以施肥。一般从4月起至立秋止,每隔15~20天施1次充分腐熟的稀薄饼肥水。盛夏酷暑,停止施肥。施肥时间以傍晚为宜。施肥时避免液肥玷污叶片。

(五)病虫害防治

兰花病害的防治,首先要遵守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其次,平时管理,要创造一个适宜兰花生长的环境,使兰花不要在湿热、不透气的环境中生长,肥料使用,也要氮、磷、钾配合,以增强防病抗病能力。

1.软腐病

症状是先从新苗开始的,特征是兰草从里到外基部发黑发软有恶臭且假鳞茎软腐,属细菌性病害。预防该病可用53.5%可杀得干悬浮剂1 0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软腐灵粉剂800倍液。使用方法:7~10天1次,连续使用2~3次,然后根据情况进行喷药。

2.茎腐病

症状是先从父代或再上一代开始,特征是兰草从外到里基部逐渐发黄枯断,假鳞茎发黄发硬,是真菌病害。用阿米西达、58%甲霜灵锰辛等防治。

3.白绢病

真菌性病害,危害兰花的芽及幼苗,菌丝从叶鞘基部开始,逐渐延伸到幼苗的中心叶基部,直至幼小的球茎和嫩根,最后导致兰叶倒伏,整苗枯死。酸性土壤有利于该病害发生,在梅雨季节高温多雨很容易引发此病。一苗感染后如不及时治疗,同盆植株均不能幸免。预防方法:保持盆土表面稍干一些,兰盆不宜放得过密;施用有机肥料时必须经过充分发酵腐烂后施用;及时清除兰盆表面上的杂草。药剂防治: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多菌灵1 000倍液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到盆面或叶基部,每隔1周一次,连续2~3次有较好效果。一旦发现植株受到白绢病侵染后,对受害严重的植株应该作切除烧毁处理。如果病害继续发生,则应该翻盆,把所有腐烂的根切除并把整株兰花用百菌清800倍液浸泡半小时。然后换上新的植料栽种至小盆隔离种养,并且停止施肥,以清养为主。

4.炭疽病

受害叶片初期出现黄褐色略下陷的小点,逐渐扩大为暗褐色圆形或半圆形斑点,后期病斑黑褐色,中央灰白,有时呈轮纹状,上生许多小黑点。若从叶尖发病,病斑向下伸延干枯,枯死部分可达叶片1/5~3/5;若从叶基为害,病叶迅速干枯,严重的整株死亡。病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2℃~26℃,低于15℃或高于38℃则停止生长。借风雨传播,潜育期0~14天。病害在3月~10月均可发生,以4月~6月为高峰期。防治措施:清除病残体,兰花生长季节及时剪除病叶、病斑、集中烧毁;盆边浇水或滴灌,控制叶面湿度,避免当头浇水;发病期可选用75%百菌清、20%三环唑、50%代森锌、必绿2号等杀菌剂600~1 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洒1次,连续数次,最好几种杀菌剂轮换使用,效果更佳。

5.介壳虫

有黄介、粉介、红介和黑点介等,吸食叶绿素为生,是一种极为顽固又易发生的害虫。介壳虫滋生的原因一是盆上水分过重,再是养植地点不通风或是通风不够。

6.红蜘蛛

主要是依靠吸食叶绿素生存,一经被侵袭,整个叶面渐渐地丧失叶绿素,出现小白点,严重破坏兰株生长,常发生在叶背面。红蜘蛛产生的原因是盆土过于干燥和通风很差。

7.蓟马

从兰叶表皮组织中吸食养料,使叶面留下终身不能恢复的小白点。这种害虫产生的原因是兰株原有感染,栽培的地方不通风。

可用杀虫剂如敌杀死、氧化乐果等药物进行防治。

(六)园林应用

多为盆栽,开花时有特别幽雅的香气,摆放在室内或庭院观赏。

二、月季

又名月季花,花中皇后,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月季花姿绰约,色彩艳丽,香味浓郁,花期特长,适应性广,是世界最主要的切花和盆花之一。(图6-2)

img34

图6-2 月季

(一)形态特征与品种

月季为常绿或半常绿灌木,具钩状皮刺。叶较厚、较大而表面光泽,羽状小叶3~5枚,新梢、嫩叶常为古铜色。花常数朵簇生,花蕾多卵圆形,花形丰富,有粉红、浅黄、橙黄、纯白等色,复瓣至重瓣,淡香至浓香。生长季节连续开花,而以5~6月及9~10月为盛花期。现代月季是经多次杂交、长期选育而成的杂种月季品种群。常见品种有红衣主教、红成功、黄和平、萨曼莎、金徽章、莫海姆、梅郎口红、金玛丽、红双喜、彩云、怜悯、安吉拉等。

(二)生物学特性

月季原产中国。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排水良好,能避冷风、干风的环境。月季的生长适温为20℃~25℃,夏季温度持续30℃以上时,进入半休眠。多数品种白天温度15℃~26℃,晚间为10℃~15℃。冬季温度低于5℃,将进入休眠期。月季对水分比较敏感,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应充分浇水,保持盆土湿润,有利于茎叶生长,花朵肥大,花色鲜艳。进入休眠期只需少量水分,维持盆土不干。光照充足对月季生长开花极为有利,光照不足,则枝干细弱,叶片嫩黄,花朵变小,花色暗淡而无光泽。土壤以肥沃、疏松、透气性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为宜,盆栽土用腐叶土、锯木屑、马粪和粗沙的混合土,酸碱度为pH值6.0~7.0。大气污染,如烟尘、酸雨及有害气体,会妨碍月季的生长发育。

(三)繁殖方法

常用扦插、嫁接繁殖,也可进行压条和组织培养繁殖。

1.扦插繁殖

春插在4月下旬~5月上旬进行。初夏插在6月中旬~7月上旬,秋插在8月下旬~10月初,冬插在11月以后。扦插基质用河沙、砻糠灰或蛭石。插穗选取健壮、充实的枝条,长8~10厘米,保留3~5片小叶。室温为20℃~25℃,喷雾增加空气湿度,春插、初夏插的15天生根,秋插的30天生根,冬插的冬季愈合、春季生根。插穗基部使用0.5%~1.0%吲哚丁酸溶液浸蘸1~2秒,可提高生根成活率和缩短生根期。

2.嫁接繁殖

全年均可进行,5~10月采用芽接,春季用嫩梢嫁接。砧木常用多花蔷薇和粉团蔷薇。一般嫁接后15天可松绑,30天萌芽可成活。

3.压条繁殖

藤本或半藤本性月季采用波状法压条。

4.组织培养繁殖

常用顶芽或嫩茎作外植体,经常规无菌消毒,接种在添加6-苄氨基腺嘌呤2毫克/升和萘乙酸0.1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5周后有25%顶芽发育成新苗,将苗继代转入上述培养基中,可形成丛生苗,丛生苗可以不断继代繁殖,当试管苗高3厘米,转移到添加0.5~1毫克/升萘乙酸的1/2MS培养基上,约20天后诱导生根,成为完整月季小苗,及时移栽到苗床,待栽活后定植于大田或盆中。

(四)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中最主要的环节是施肥和修剪。生长期每半月施肥一次,开花期增施2~3次磷钾肥。秋末要控制用肥,防止秋梢生长过旺,遭受霜冻。春季萌芽展叶时,新根生长较快,施肥时浓度不能过高,以免新根受损,影响生长。修剪对月季的生长发育十分关键。冬季修剪要掌握修剪时间,过早修剪容易萌发新芽,幼嫩新芽易遭受霜冻,修剪必须在萌芽前完成。生长期还应注意摘芽、剪除残花枝。盆栽月季留3个健壮分枝,离地留15厘米重剪。微型月季因小侧枝特别密集,需疏剪。同时,开花后及时剪去花梗,嫁接苗要经常去除砧蘖。温室栽培主要以供应切花为生产目的,常按30厘米×30厘米株行距栽植,夜间保持15℃~17℃,白天保持21℃~25℃。月季盆栽管理要点是:盆土疏松,盆径适当、干湿适中,薄肥勤施,摘花修枝,防治病虫,每年换盆。

(五)病虫害防治

白粉病用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黑斑病防治一般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一是挑选抗性强的品种;二是改善栽培环境;栽培场地要空气流通,光照充足,每天至少保证6小时以上的光照;三是清除园中落叶、枯枝、杂草、废物,并集中烧毁,以减少传染源。同时,一旦发现病叶,立即剪除。早春用1%的福美砷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发病前,使用75%的百菌清1 000倍药液喷雾或波尔多液来防治。发病时,可喷800倍50%的多菌灵药液,也可用800倍70%的甲基托布津,一周一次直至控制住蔓延为止。

虫害有蚜虫、刺蛾、天牛危害,可用40%乐果乳油2 000倍液喷杀。天牛用铅丝钩杀或用药棉蘸80%敌敌畏原液,塞入蛀孔毒杀幼虫,成虫期可人工捕杀。

(六)产后处理

在贮运过程中,盆栽月季在花苞露色后启运,在黑暗环境中时间应不超过3天,否则会发生落叶或落蕾现象。

(七)园林应用

月季品种繁多,色彩娇艳,婀娜多姿,芳香馥郁,成为风靡世界的木本观赏植物。盆栽点缀窗台和居室,呈现温馨、幸福的气氛。成片摆放公共场所、广场、宾馆,鲜艳夺目,热闹非凡。月季可种于花坛、花境、草坪角隅等处,也可布置成月季园。藤本月季用于花架、花墙、花篱、花门等。月季既可盆栽观赏,又是重要切花。

三、菊花

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已达千余种。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菊花清雅高洁,花形优美,色彩绚丽,自古以来被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图6-3)

img35

图6-3 菊花

(一)形态特征与品种

菊花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开展,粗壮而多分枝,叶大,卵形至广披针形。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微有香气。中国栽培的盆菊常分为平瓣、匙瓣、管瓣、桂瓣和畸瓣五大类44个花型。花色分为黄、白、绿、紫、红、粉红、双色和间色八大色系。常见传统的栽培品种有白牡丹,平瓣球型,白色。鸳鸯锦,外曲平瓣反卷型,黄带红晕。粉黄托桂,桂瓣托桂型,粉红黄心。十丈珠帘,细长管瓣,垂丝型,白色。烟环点翠,匙瓣卷散型,白微绿。绿荷,内曲平瓣荷花型,嫩绿色。春水绿波,管瓣管盘型,绿色。绿衣红裳,平瓣莲座型,红白绿三色。金背大红,内曲平瓣莲座型,金背红面。白松针,直管瓣,松针型,白色。天女散花,直平瓣,芍药型,深红色。帅旗,阔平瓣宽瓣型,紫红色,背黄色。

(二)生物学特性

菊花原产中国。耐寒,喜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高温和干旱,怕积水和多雨。菊花的生长适温为18℃~22℃,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茎能耐-10℃低温。植株进入花芽分化期,白天温度维持20℃,夜间温度15℃,有利于花芽分化。花期夜间温度不低于17℃,盛花期可下降到13℃~15℃,可延长观花期。

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茎叶的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间温度下,有利于花芽发育。菊花虽喜光,但盛夏中午烈日时适当遮阴对菊花生长十分有利。

土壤选择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砂质壤土。pH值以6.2~6.5较好。

(三)繁殖方法

常用扦插、嫁接和组培繁殖。

1.扦插繁殖

在4~5月取老株上的基部萌芽,进行嫩枝扦插。插穗以顶芽最好,在18℃~21℃温度下,插后15~20天可生根。插穗若用0.2%吲哚丁酸处理1~2秒,还可提早生根。

2.嫁接繁殖

常用于艺菊和立菊栽培,砧木用黄花蒿和麦蒿,一般秋末采篙苗放室内养护,春季可用于嫁接,成活率高。

3.组培繁殖

常用嫩茎、茎尖或花蕾作外植体。将消毒的外植体接种于添加6-苄氨基腺嘌呤1毫克/升和萘乙酸0.2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经30~60天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再培养30~60天,分化出芽。再将芽转移到添加萘乙酸1~2毫克/升的1/2MS培养基上,30~40天可诱导出健壮根系,成为完整的菊花种苗。

(四)栽培管理

按菊花的不同用途采用不同的栽培方式。

1.盆栽菊花

常用12~16厘米盆。盆栽以腐叶土或泥炭土、培养土和粗沙的混合土为基质。5~6月菊苗定植于盆内,苗高10厘米时摘心1次,促使分枝。待新芽继续长出后,施用0.5%比久喷洒植株,每旬喷1次,前后喷2~3次,使菊花矮化健壮。8月上旬停止摘心,9月加强肥水管理,促其生长,10~11月开花。每半月施肥1次或用“卉友” 12-0-44硝酸钾肥。同时,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短日照处理,如每天14小时黑暗处理,即可提前上市。一般盆菊在产业化生产过程中,从定植至开花8~50周。

2.悬崖菊

一般选用小菊品种,用一端弯曲的竹片插入盆中,另一端固定于架上,使植株沿竹片生长,与地面呈45°角,每2~3节绑扎一次。主枝任其生长,侧枝反复摘心,至9月下旬停止摘心。现蕾后进行几次剥蕾,移入大盆养护。如制作大悬崖菊,须提前7月~8月间扦插,并于8月~次年3月每日增加光照至14小时以上,以抑制当年出现花蕾。因悬崖菊植株长大,故所需水肥较多,应予以充分供应。

3.大立菊

选用分枝性强,枝条柔软的大花品种,精心培育1~2年,每株可开数十至数千朵花。9月间挖5~10厘米长的健壮脚芽插于浅盆中,生根后移于直径12厘米的盆中,室内越冬。次年1月移入大盆。当苗生7~9片叶时,留6~7片叶摘心。上部留3~4个侧枝,以后每侧枝留4~5片叶反复摘心。春暖后定植,以后约每20天摘心1次,8月上旬停止。插1根细竹,固定主干,四周再插4~5根竹竿,引绑侧枝。至9月上旬移入大盆。立秋后加强水肥管理,经常除芽、剥蕾。当花蕾直径达1~1.5厘米时,用竹片制成平顶形或半球形的竹圈套在植株上,并与各支柱连接绑牢,然后用细铅丝把均匀地系于笔圈上,继续养护。这样培养的大立菊,一株可开花数百朵。

4.塔菊(十祥锦)

将各种不同花型、花色的菊花接在一株3~5米高的黄花蒿上,砧木主枝不截顶,让其生长,在侧枝上分层嫁接,呈塔形。各色花朵同时开花,五彩缤纷,非常壮观。培养十祥锦菊,在选用接穗品种时,要注意花型、花色、花的大小的协调和花期的相近,以使全株表现和谐一致。

5.案头菊

宜选用大花、花型丰满、叶片肥大舒展的矮形品种,如绿云、绿牡丹、帅旗、灯下舞娘等。扦插育苗的时间宜在8月~9月间。待根系粗壮时移入直径10厘米的盆中,1周后施完全肥料,以后逐渐加大肥料浓度,至花蕾透色时停止施肥。每次浇肥水,切忌过多。扦插成活后,即用矮壮素B9(N-2甲胺基丁二酰胺酸)2%水溶液处理,以后每10天处理1次,直至现色为止,总共4~5次,即可实现矮化。

6.切花菊

切花菊居世界“四大切花”之冠,约占总量的30%。菊花切花生产的周年供应须做到周年均衡上市。常规栽培的有春菊、夏菊、秋菊和冬菊(寒菊)品种。在常规栽培条件下,夏菊最迟开花品种为六月黄、六月白、贵妃红等,但夏日气温高,日照强,开花时这些品种也应置于荫棚下。秋菊最早开花的为早黄、早白、白蟹爪、黄泥金,一般10月下旬或11月初就已开花。7、8、9、10四个月则通过人工催延花期,来解决供应问题。一般用100瓦或60瓦电灯泡吊在植株上方1米处,每盏照射面积4平方米。加光及遮光的方法有三种:一是间歇或短暂加光,即在黑夜里加光0.5小时~1小时;二是白天给以若干小时的黑暗处理;三是早晚提前加光,以增加日照时数,或遮光以延长黑夜时间。花芽分化需要生长到展叶10片左右、株高25厘米以上,至开花尚须45~60天时间。一般秋菊、冬菊在短日照条件下花芽迅速分化(10~15天),在长日照条件下,则花芽不分化。而夏菊品种,则在长日照的条件下,花芽能完成分化。

栽培方法是选择排水良好的肥沃砂质土壤。每亩(1亩=667平方米)约栽6 000株,即每平方米种8~9株。每株留5枝,定植后20天去顶,经常剥除侧芽,至现蕾期则要及时剥蕾。加强肥水管理,每亩约可收获3万枝切花。

(五)病虫害防治

锈病危害叶和茎,以叶受害为重,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可用等量式波尔多液喷洒防治。灰霉病可危害花、叶、茎等,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尺蠖、菊虎(菊天牛)、蛴螬、潜叶蛾幼虫等,可通过人工捕杀及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500倍液喷药进行防治。

(六)产后处理

盆栽以始花时上市为宜,贮运温度10℃、相对湿度90%时,可保存在黑暗中1~2天。切花按菊花鲜切花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整理出售。

(七)园林应用

菊花花姿高雅,花色清丽,适用于盆栽观赏。可点缀室内外阶前、廊架,作花坛、花境,切花用于插瓶、花束或花篮,大立菊适于展览会及厅堂用,案头菊可布置厅堂、几案,悬崖菊一般主枝长约1.5米,置于石旁水畔及假山上。

四、唐菖蒲

别名剑兰、十三太保,栽培品种广布世界各地。(图6-4)

(一)形态特征与品种

为唐菖蒲属多年草本。茎基部扁圆形球茎,具环状节。株高80~170厘米,茎粗壮直立,叶硬质剑形,6~9片叶嵌叠状排列。穗状花序着花8~24朵排成二列,花冠筒呈膨大的漏斗形,花径12~16厘米,花色有红、黄、白、紫、蓝等深浅不同或具复色品种。主要有白色系的白友谊、白雪公主等;粉色系的魅力、粉友谊等;黄色系的金色原野、荷兰黄等;红色系的青骨红、玫瑰红、钻石红等。紫色系的长尾玉、蓝色康凯拉、紫色施普里姆等,复色系列的小丑等。

img36

图6-4 唐菖蒲

(二)生物学特性

唐菖蒲为喜光性长日照植物,冬季栽培阴天要增加光照,忌寒冻,夏季喜凉爽气候。通过休眠期的球茎,温度在4℃~5℃时萌芽,冬季栽培0℃低温时易受冻,适宜生长温度是白天20℃~25℃,夜间10℃~15℃,以每天16小时光照最为适宜。

性喜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不耐涝,栽培地忌积水。pH值以5.6~6.5为佳。

(三)繁殖方法

以分球繁殖为主,新球第二年开花,为加速繁殖,亦可将球茎分切,每块必须具芽及发根部位,切口涂以草木灰,略干燥后栽种,培育新品种时,多用播种繁殖,秋季采下种子即播,发芽率高;冬季将生苗转入温室培养,次春仔细分栽于露地,加强管理,秋季可有部分苗开花。病毒侵染严重,退化明显的品种,可采用组织培养茎尖脱毒方法使植株复壮。

(四)栽培管理

1.生产上以栽种球茎为主,春季按球茎大小分级,并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800倍液或多菌灵1 000倍液与克菌丹1 500倍液混合浸泡30分钟,然后在20℃~25℃条件下催芽,1周左右即可栽植。

2.常规栽培。选择直径2.5厘米以上的种球,种植方式有垄栽和畦栽两种,株行距15~25厘米,栽植深度5~10厘米。唐菖蒲在抽生第2片叶时,正是花芽分化的时候,对环境因素特别敏感,如遇低温和弱光,则“盲花”数量增多。

一般在整地时,每亩施入氮6~9千克、磷6~12千克、钾7~12千克。整个生长季节需追肥3次,即在抽生2~3片叶时,花序从叶中抽出时和开花15天后各追肥1次。

3.促成栽培。种球收获后,先用35℃高温处理15~20天,再用2℃~3℃的低温处理20天,然后定植,即可正常萌发生长。如要求1~2月供花,则于10~11月定植;若12月定植,则3~5月开花。即从定植到开花,需历时100~120天。促成栽培的株行距为15厘米×15厘米或25厘米×7厘米,每平方米种植种球40~60个。定植后白天气温应保持20℃~25℃,夜间15℃左右。

4.延后栽培。种球收获后贮于3℃~5℃干燥冷库中,翌年7~8月再种植于温室中,管理工作与促成栽培相同。

(五)病虫害防治

球茎病害较为严重,因此球茎消毒是一项重要措施,方法是去除球茎皮膜,浸入清水中15分钟,再浸入80倍福尔马林液30分钟或0.2%代森铵1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后栽植。夏季高温多湿,易患立枯病,除喷洒1 000倍托布津液或结合灌水,每平方米施用代森铵10克防治;青霉腐烂病,收获和运输时,尽量不使种球受伤;干腐病,种植时选用无病母球,若发现有线虫危害时,应将种球掘起烧毁,进行土壤消毒。在生长过程中及时拔除病株,须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

主要害虫是蛞蝓,可用石灰水、氨水喷杀;于园圃周围撒石灰粉,阻止其进入;人工扑杀。

(六)产后处理

唐菖蒲切花在花序第一朵花显色时即可采收。切花剪切高度可在植株离地面5~10厘米处切断。剪取切花后如需收获球茎,可以保留3~4片叶切断,花茎上带2片叶即可。切花按唐菖蒲切花分级标准进行整理出售。

当地上部分发黄时,即可掘取球茎,晚植者可于11月下旬掘取。种球薄摊于室内多层架上,要求通风干燥,防止冻害。入夏时如尚未种植,部分球茎开始抽芽,但对种植后的生长开花并无大碍,若在5月冷藏于4℃~5℃处,就不会有抽芽现象。

(七)园林应用

一般用作花境、地被植物栽植,因其对氟化氢非常敏感,还可用作大气监测污染的指示植物。另可作切花或盆栽。

五、多花报春

多花报春又名西洋报春,春节前后开花,成为春天的信使,是一个很有开发前途的盆花品种。(图6-5)

img37

图6-5 多花报春

(一)形态特征及品种

多花报春为多年生草本,常作一二年生栽培。株高15~30厘米。叶倒卵形,叶基渐狭呈有翼的叶柄。伞形花序多数丛生。常见栽培品种有太平洋巨人,花径达6厘米,有红粉、天蓝、黄、红、紫和白等色,花期6月~7月。东方之星,株高10厘米,花径5厘米,花有橙红、紫等8种,喉部黄色。丹尼艾,中花种,大花型,花有6种色。格兰德,大花型,花有5种色。另外,栽培较为普遍的四季报春,有利伯系列,藏报春,花径2~3厘米,花有10种色。

(二)生物学特性

多花报春为杂交品种。冬季喜温暖,夏季要求凉爽、怕高温、受热后会整株死亡。生长适温为13℃~18℃,冬季温度为10℃~12℃。报春花也是一种喜光植物,秋冬生长期应光照充足,春季花期和夏季高温时不能忍受直射强光,需适当遮阴。土壤以酸性的腐叶土为最好。

(三)繁殖方法

报春花常用播种繁殖。种子细小,寿命短,1克种子约30万粒。新鲜种子发芽率约40%,隔年陈种发芽率极低。8月中旬播种,发芽适温为15℃~20℃,播后7~10天发芽。幼苗嫩弱,出苗过密,应及时间苗1~2次。幼苗具2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移苗。分苗后40天,幼苗具6~7片真叶时,定植于15厘米花盆,移栽时不使根颈部埋入土中。2~3天后,移入通风透气、阳光充足的位置,室温不宜过高。

(四)栽培管理

多花报春产业化生产常用10~12厘米盆。幼苗定植后,生长期每旬施肥1次,施肥后用清水冲淋,以免肥液玷污叶片使其发焦干枯。元旦前后从叶丛中抽出短花茎开始着花,增施1~2次磷钾肥。春节前后进入盛花期,如管理妥善,花期可延至4月。若提前开花,可用20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喷洒植株。浇水视盆土而定,不宜过湿。生长期和盛花期应多浇水,并多见阳光。花后正值盛夏高温,适当控制浇水,给予凉爽通风条件,以利安全越夏。花期进行人工授粉,可以提高结实率。6月~7月蒴果先后成熟,边熟边采。

(五)病虫害防治

常发生叶斑病、灰霉病和炭疽病危害叶片和幼苗,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虫害有蚜虫和红蜘蛛,蚜虫用2.5%鱼腾精乳油1 000倍液喷杀。红蜘蛛发生初期用20%三氯杀螨砜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杀。

(六)园林应用

多花报春叶片深绿,花朵紧密、硕大,花色丰富多彩,是冬季著名的盆栽花卉。点缀客厅、茶室,倍添春意,摆放宾馆大堂、车站和机场的休息大厅,色调鲜艳、效果突出,也是公共场所冬季环境绿化的极佳材料。

六、三色堇

三色堇又名蝴蝶花、鬼脸花,为堇菜科堇菜属植物。品种繁多,色彩鲜艳,花期颇长,是著名的早春花卉。(图6-6)

img38

图6-6 三色堇

(一)形态特征与品种

三色堇为二年生草本。分枝较多。叶互生,近心形,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花瓣5枚,花色有紫、红、蓝、粉、黄、白和双色等。常见品种有大花的巨像,花径10~12厘米,花色有红、粉、紫、蓝、黄等,还有蓝白、红黄等双色品种。笑脸,为早花种,花色有蓝、紫、红、黄、白和玫瑰红色等。瑞士大花,花径8~9厘米,矮生种。中大花的有和弦,花径6~7厘米;王冠,花径7.5厘米,为纯色品种,花色有黄、橙、玫瑰红、紫、白等;洛可可,花径6厘米,花色有橙、黄、白、红、蓝、紫等,花瓣有深色脉纹。谚语,花径6~7厘米,为抗热、抗寒品种。

(二)生物学特性

耐寒,喜凉爽和阳光充足的环境,怕高温和多湿。三色堇的生长适温为7℃~15℃,春季温度白天以10℃最好,晚间4℃~7℃为宜。连续高温在25℃以上,则花芽消失,形成不了花瓣。但温度低于-5℃,叶片受冻,边缘变黄。

土壤以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泥炭土加粗沙为宜。

(三)繁殖方法

常用播种、分株繁殖。

播种繁殖:以9月秋播最好,每克种子700粒,发芽适温为13℃~16℃,播后12~15天发芽,从播种至开花需100~110天。

分株繁殖:常在花后进行,将带不定根的侧枝或根茎处萌发的带根新枝剪下,可直接盆栽,并放半阴处恢复。

(四)栽培管理

幼苗1~2片真叶移植于苗床或育苗盘,株行距4厘米×4厘米,育苗盘2厘米×2厘米。待7~8片真叶时,从育苗盘取出定植10厘米盆。盆栽基质用培养土、腐叶土和粗沙的混合土。生长期每半月用氮∶磷∶钾=20∶20∶20复合肥施肥1次。冬季苗床用薄膜覆盖防寒,棚室内盆栽保持室温4℃~7℃。翌年3月从苗床取出上盆,仍放薄膜内,这样15~20天后便可上市,三色堇种子易自然散落,应边熟边采,种子发芽率高。

(五)病虫害防治

常发生炭疽病和灰霉病,危害叶片、花瓣,除拔除病株外,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防治。虫害有蚜虫和红蜘蛛,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500倍液喷杀。

(六)园林应用

三色堇植株矮生,花色丰富,适用于盆栽。用它摆放花坛、花境,配置景点、覆盖地面,均能形成独特的早春景观。盆栽点缀窗台、阳台和台阶,轻快柔和,富有质感,并带有浓厚的春天气息。

七、矮牵牛

矮牵牛又名碧冬茄,为茄科碧冬茄属植物。矮牵牛花朵硕大,色彩丰富,花型变化颇多,已成为重要的盆栽和花坛植物。(图6-7)

img39

图6-7 矮牵牛

(一)形态特征与品种

矮牵牛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匍匐。叶卵形,全缘,互生或对生。花单生,漏斗状,花瓣边缘变化大,有平瓣、波状、锯齿状瓣,花色有白、粉、红、紫、蓝、黄等,另外有双色、星状和脉纹等。常见品种有大花重瓣的小瀑布系列,“二重唱”为橙红/白双色品种。派克斯系列是矮牵牛中花瓣最多的重瓣种,在温室栽培全年开花,花色丰富,有白、红、粉、蓝、紫和双色等。梦幻系列,株高18~20厘米,为抗病品种,其中“玫瑰梦”,花为玫瑰红,黄心,花径8~10厘米。魅力系列,其中“超级魅力”为超大型花,分株性强,株高10厘米,花径10厘米;“黄魅力”,花黄色,最诱人。“超级小瀑布”为早花种,分枝性强,花径10~12厘米,适用于吊盆栽培。

(二)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怕雨涝。矮牵牛的生长适温为13℃~18℃,冬季温度在4℃~10℃,如低于4℃,植株生长停止,能经受-2℃低温。但夏季高温35℃时,矮牵牛仍能正常生长,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宜用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

矮牵牛属长日照植物。从播种至开花在100天左右,如果光照不足或阴雨天过多,往往开花延迟10~15天,而且开花少。

(三)繁殖方法

常用播种、扦插繁殖。

播种繁殖:矮牵牛常作一年生栽培。播种时间视上市时间而定,如5月需花,应在1月温室播种。10月用花,需在7月播种。发芽适温为20℃~22℃,采用室内盆播,用高温消毒的培养土、腐叶土和细沙的混合土。播后不需覆土,轻压一下即行,约10天左右发芽。当出现真叶时,室温以13℃~15℃为宜。

扦插繁殖:室内栽培全年均可进行,花后剪取萌发的顶端嫩枝,长10厘米,插入沙床,插壤温度20℃~25℃,插后15~20天生根,30天可移栽上盆。

(四)栽培管理

幼苗具5~6片真叶时可定植于10厘米盆或12~15厘米的吊盆中。需摘心的品种,在苗高10厘米时进行,在摘心后10~15天用0.25%~0.5%多效唑喷洒叶面3~4次,来控制植株高度,促进分枝。生长期可使用氮∶磷∶钾=20∶20∶20复合肥。传统栽培,每半月施肥1次,以腐熟饼肥水为主。花期增施2~3次过磷酸钙。矮牵牛在无土栽培时,施用硝酸钾和硝酸铵。如矮牵牛在幼苗期喷施0.25%~4%多效唑液可提早开花,使花朵紧密美观。矮牵牛在夏季高温多湿条件下,植株易倒伏,注意修剪整枝,摘除残花,达到花繁叶茂。

(五)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毒引起的花叶病和细菌性的青枯病危害。首先盆栽土壤必须消毒,出现病株立即拔除并用10%抗菌剂401醋酸溶液1 000倍液喷洒防治。虫害有蚜虫危害,可用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杀。

(六)产后处理

矮牵牛在市场调节和运输过程中,要防止风吹,以免造成茎叶脱水、花朵吹裂,影响盆花质量。集装箱运输时,会产生花朵萎蔫,在装箱前除盆内浇足水外,在上市前15天喷洒0.2~0.5毫摩尔/升硫代硫酸银,可抑制盆栽植物乙烯产生,减少花朵脱落。

(七)园林应用

矮牵牛花大色艳,花型多变,为长势旺盛的装饰性花卉,而且还能做到周年繁殖、上市,可以广泛用于花坛布置、花槽配置、景点摆放、窗台点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