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线辣椒露地栽培

线辣椒露地栽培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线辣椒生产中的品种选择上,应该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随着市场的发展和需求的多元化,线辣椒生产不再只以生产辣椒干为唯一目的,生产的目的呈现多元化。线辣椒因其适应性较广,在我国的南方、北方均有种植,据统计,全国种植线辣椒的省、市多达20多个。目前在中国新疆线辣椒产区用于多种因素,仍然基本采取直播栽培,在青海省循化线辣椒产区也是如此。在中国许多线辣椒产区,最常用的育苗方式是小拱棚冷床育苗。

1 品种选择

选择品种是线辣椒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品种选择合理对路,可以获得理想的效益;相反,品种选择若不对路,花费相同的人力物力,而所得收益相差甚远,这样的例子,在生产中不胜枚举。品种选择对线辣椒生产意义重大。在线辣椒生产中的品种选择上,应该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1 生产的目的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需求的多元化,线辣椒生产不再只以生产辣椒干为唯一目的,生产的目的呈现多元化。除以生产辣椒干为目的外,还有加工剁椒、提取色素、制酱等。因此,不同的生产目的要求选用不同的品种。如以制干为目的,应选用果实水分含量少、制干率高、干椒外观品质优良、色泽鲜红、风味适宜市场需求的品种。若以提取色素为目的,应选用高色价品种。若以加工剁椒、制酱等为目的,应选用果实较大、肉厚、鲜椒产量潜力高的品种。

1.2 品种的生育期

线辣椒因其适应性较广,在我国的南方、北方均有种植,据统计,全国种植线辣椒的省、市多达20多个。我国地域辽阔,纬度跨度大,南、北方的无霜期差异大,适宜线辣椒生长的有效积温各地有所不同,因此,处于北方的高纬度地区,应该选用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如新疆的北疆应选用熟性较早的品种。如果选用生育期较长的品种,部分果实无法实现红熟,或在辣椒生长的后期易于发生冻害。低纬度地区,应选用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品种,以便充地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3 品种的产量

高产是种植线辣椒获得高效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品种丰产性是线辣椒品种选用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但是,品种的高产要以良好的生产条件和较高的栽培技术为基础,不顾生产实际盲目选用高产品种,会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近几年,我国从事线辣椒品种选育的单位和个人有所增加,生产上可供选用的线辣椒品种较多,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较大。在选用品种时,要充分考虑到生产地的自然条件和椒农的生产技术,切忌盲目追求高产而大面积引进种植未经引种试验的线辣椒品种。

1.4 品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病害、虫害、干旱、水涝等自然灾害会严重影响线辣椒的高产和稳产,轻者造成减产,重者甚至可以造成绝收。线辣椒品种抗病性和抗逆性是该品种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

各地线辣椒产区的病害、虫害类型、流行高发时期有所不同,新品种的引进必须执行严格的试种观察。如果一个品种的抗病性较差,在病害不发生的年份,种植这些品种,也许可获得高产,但在病害发生甚至流行的年份,种植这些品种则会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线辣椒喜水又怕涝,喜光又怕旱,干旱条件下生长发育受阻,产量极低或难以形成产量;水淹24~48h,植株就会大面积死亡。自然灾害的发生偶然性很大,难于预见,因此,生产中只有在多个品种间仔细比较,选用抗病性、抗逆性相对较好的品种,才能减少自然灾害给线辣椒生产带来的损失。

另外,由于线辣椒果实相对较小,杂交制种成本相对较高,从而导致目前市场上的线辣杂交种价格明显高于常规种。目前,在国内许多线辣椒产区存在自留种现象。由于线辣椒属于常异交作物,建议严格杜绝在常规品种中的自留种现象和在杂交种中的使用F2代种子的现象。

2 选地及备耕

2.1 选地

线辣椒根系入土浅,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不强,同时忍耐无氧呼吸的能力差,形成了线辣椒喜肥怕瘠薄,喜水怕涝淹的特点。因此,种植线辣椒的田块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团粒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的缓冲性能良好,不含超标的有害物质。在排灌条件方面,干旱地区栽培线辣椒的田块最好能达到井渠双保险的灌溉条件,易于发生雨涝的地区,应选在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田块。

线辣椒连茬种植易于发生连作障害,因此,在选择茬口时,要注意做到轮作倒茬。一般轮作周期为3~5年,即种植线辣椒的田块,至少3年内没有种植过茄科作物、棉花、瓜类作物等,前茬最好是禾本科、豆科作物或葱蒜类等作物(关于线辣椒连作障害的形成与缓解措施将在本书另外章节详述)。

2.2 备耕

土壤深翻、施足有机肥是线辣椒栽培备耕的重要环节。在陕西省线辣椒主产区,线辣椒与小麦套种比较常见,因此,选好田块,要提早动手,积极备耕,建议在前1年秋播前施足基肥,一般亩施有机肥5000kg左右,同时进行深翻。种小麦时,为辣椒预留空带。春季线辣椒单重田块,建议在土壤解冻后及时备耕、是有机肥、深翻等。

3 育苗

3.1 育苗的意义

线辣椒种子较小,苗期生长时间较长,而且线辣椒总体属于连续开花结果类型,育苗是其获得早熟、高产、高效的关键栽培措施。目前在中国新疆线辣椒产区用于多种因素,仍然基本采取直播栽培,在青海省循化线辣椒产区也是如此。如果上述地区能够推行育苗移栽技术,预计线辣椒产量、效益将会大幅度提升。在基础条件具备的区域,线辣椒集中育苗、适当育大苗、带营养土已在应该成为今后线辣椒栽培发展的方向。

线辣椒育苗就是在有限的范围内采用人工措施(用农膜覆盖)改造小气候,创造辣椒苗生长的良好环境,为培养壮苗奠定基础。育苗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1,早春利用保护设施,创造幼苗生长的环境条件,在大田气候适应辣椒生长时,就可及时移栽,人为地延长了辣椒生育期以实现早熟、高产、高效;第2,育苗地一般都选在空闲地,而且面积很小,缩短了大田占用时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如过去辣椒直播时,不但产量低,而且1年只能种1料,现在采用育苗方式,可与其他作物套种,达到2年2收或多收,大大提高了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第3,可节约种子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育苗每亩地只须200g左右种子,是直播用种量的20%~30%,这就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3.2 线辣椒壮苗标准

辣椒壮苗的主要形态指标包括:茎杆粗、节间短;叶片大而肥厚,叶色浓绿;根系发达,侧根多且颜色白;花芽分化及开花早,花器大而无病虫害

3.3 线辣椒冷床育苗技术要点

3.3.1 苗床地的选择苗床制作

在中国许多线辣椒产区,最常用的育苗方式是小拱棚冷床育苗。冷床是没有人工加温设施,依靠阳光辐射提温,所以辣椒的育苗地应选择在背风向阳、土壤疏松,保水和排水性良好,灌水方便,运输较为便利的地方。从病虫害防治角度看,选择苗床地应该避开重茬和前茬作物有共患土传性病害的田块。确受条件限制非重茬不可时,应在冬前将苗床内表土外移,深翻底土,使其经冻晒等作用以减少土壤带菌。营养土采用外来客土配制,并注意严格的土壤消毒处理。育苗床地选择好后,即可动手制作苗床,生产上一般认为长10m,宽1.33m的苗床为宜。一般每亩地需准备两25~26m2苗床。在制作苗床时首先应将用表土放在一边再划线,用畦内挖出的底土塔梁,床梁要踩实拍光,将床底整平后把表土放入整平,再装入营养土,最后灌水,苗床关水必须足量(一般连续灌两次),以免苗期缺墒。

3.3.2 营养土的配制

辣椒育苗密度大,生长速度快,营养土必须肥沃,富含有机质,有良好的物理性状,保水力强,通气性好,营养全面,才能有利于辣椒幼苗的生长发育。配制营养土最好选用肥沃的未种过类似蔬菜并且无杂草籽的大田土壤和腐熟的有机肥,土和有机肥的比例按6∶4配制,每个苗床土中再加入100g尿素,2000~2500g磷肥,1000g硫酸钾。如果土壤黏重,透气性差,还可加入10%的草木灰,一则可增加土壤透气性,二则还可以增加K肥。

值得注意的是:配制营养土所用的有机肥必须充分发酵腐熟,绝对不可使用生粪,以免引起烧苗或虫害。根据试验,施磷量与辣椒壮苗指数的相关性达到显着水平,所以营养土中磷肥一定不能少;苗床内不可施用硫酸铵或氢酸铵做基肥或追肥,因为苗床密封,这两种肥料易产生氨气,使辣椒苗受害。

表5-1 不同基质的物理性状与pH值
Table 5-1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pH value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赵尊练,2003年)

3.3.3 种子准备和处理

种子准备:购买辣椒种子1是要到正规的种子经营单位购买;2是购买“三证”齐全的种子,最低标准也是国标二级以上;3是所选品种应该对路。

种子处理:种子在播种前,先在太阳下晒2~3d,一方面太阳中的紫外光可杀死种子表面的病毒,另外还可以促进种子内抑制物质的分解活化,从而加速种子发芽,提高种子发芽率。

药物处理: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或福尔马林500倍液或30%代森铵200倍液浸泡种子1h后,随即放入清水中冲洗干净。凉后播种。病毒病易发地区宜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min,后用清水淘洗干净。

种子催芽:将上述处理后的种子,用55~60℃的温水烫种,种子放入温水后,要不停搅动15min,使水温降至35℃以下。继续侵种4~6h。浸种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吸水过量,引起种子内物质外渗。经过处理的种子捞出沥干,在25~30℃湿润条件下摧芽,待种子吐白率达70%~80%时停止催芽。在催芽过程中每天早晚用30℃的温水淘洗1次,一方面除去种子上的黏污物,防止生霉发烂,另一方面及时供应种子新鲜水分和氧气。

在冷床育苗时如播期合适,一般不催芽播种较好,因为春季温度低且变化较大,催芽后的种子播入苗床后,若温度不合适则会影响全苗。如播期偏晚则可采用催芽播种。

3.3.4 播种

播种是育苗的重要环节之一。播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辣椒苗的数量和质量,继而直接影响辣椒的优质高产,因此必须认真把好播种关。

适时播种:所谓的适时播种是对气候而言,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各地的气候变化不一,播种期也有所不同。一般以移栽定植期推算播期比较简便易行。线辣椒的日历苗龄一般以60~65d为宜。蔽日在陕西省渭北旱源地膜栽培最佳定植期为5月10~15日,由此推算,渭北旱塬辣椒播期应该为3月5~10日,关中川塬麦辣的定植期一般为5月15~20日,播种期应以3月10~15日为宜。

播种方法:传统的播种方法多为撒播。但是生产实践证明,人工点播既能节省种子,又易于苗全、苗齐、苗壮,可防止出现局部密度过大而影响苗子正常生长。播种最好在晴天上午进行,并注意天气预报,争取播后能有几个晴天,这样有利于提高床温,提早出苗。

3.3.5 播种后覆盖

待种子点播完后,用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80%高生900~1000倍液或60%田叶舒400~600倍液消毒。再均匀地覆盖一层1.0~1.5cm厚的培养土。覆土一定要薄厚适当,太薄保水性差,种子容易外露,且易烧芽,种子出土时,不易脱壳,影响全苗和出苗的整齐度及子叶的正常伸展。覆土过厚则出苗缓慢,出苗时自身养分消耗过多,苗子较弱。为了掌握覆土的厚度,可准备3~4个直径1~1.5cm的木棍,放在苗床内作为标尺来掌握覆土标准。覆完土后再喷1遍上述杀菌剂杀菌。如果地下害虫严重,可以放置毒饵。上述工作完成后,在畦面加盖1层地膜以加快出苗。

地膜铺好后,随之支棚架,盖塑料膜。支架材料要求坚固无剌,以防倒塌,挂破薄膜。如支架不光滑时,可用废旧地膜包裹。薄膜覆盖要播1床盖1床,薄膜要拉紧绷直,四周用带墒的细土封实压严,以利保温保湿和提高抗风能力。薄膜最好用新的,透光性好,易于苗壮。薄膜第二年要用时必须在先一年用完后用水洗干净以保证其透光性。

种子在发芽时对外界条件的要求主要是水分、空气、温度3大要素。辣椒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5~30℃,12℃时需20d以上,10℃以下则难以发芽;辣椒种子对空气要求较高,要求土壤有良好的透气性;发芽时种子必须吸饱水分,一般空气相对湿度为60%~80%时,长势良好。

3.3.6 苗床管理

线辣椒一般是在春季较低温度下播种育苗的,与其喜温的特性不太适应。聚氯乙烯塑料薄膜虽具有一定的保温性、保水性和透光性,但由于春季气候多变,忽冷忽热,晴天升温快,若不及时通风就会“烧苗”。保水性好可以保持床土内湿度,但湿度过高土壤孔隙多被水占据,空气少使种子呼吸作用降低,从而影响发芽出苗,同时也有利于各种苗床病害的发生。根据以上情况苗床管理工作应抓好3个环节,初期以升温为主,做好保温防冻,促进早出苗,出齐苗;中期合理通风,做好调节温、湿度,防止烧苗,闪苗和各种苗期病害发生;后期加强幼苗锻炼,防止徒长,使其达到壮苗标准。具体管理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1)做好保温工作:播种后前10d主要是做好升温保温工作,苗床严密封闭,不必通风,只是每天用细枝条轻轻弹掉膜内水珠,以增强透光性,下午4时以后加盖草帘,以增加夜间保温效果。

(2)苗床通风:通风是苗床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其作用主要是控制温度,调节湿度,通风工作搞好了即可加快幼苗生长发育,又可培育出健壮苗子。否则不但形不成壮苗,甚者可使幼苗“全军覆没”。

幼苗出土子叶变绿后,辣椒幼苗则由自养向异养转变,直到2~4片真叶展开,幼苗的可塑性较强,对较低温度反应良好。因此出苗后应及时降低床温,控制幼苗地上部分生长,促使其茎杆粗壮、叶片肥厚和地下部根系发育。当幼苗露芽80%时,从一端扯去地膜,并开始通风。使白天床温控制在25~28℃,夜间控制在20℃左右,苗出齐后进一步加大通风,是使白天维持在20~25℃,夜间15~17℃。通风口选择切忌对开,一定要错开,尽量避免迎风开口,按照先小后大逐步进行。阴天,床温超过24℃时也可通风。通风的另一作用是调节湿度,若短暂阴雨,苗床湿度不大时,可不通风。如若连阴雨,苗床湿度较大,中午时可适量通风,以排除床内过多的湿气。

定植前7~10d,采用全天揭膜进行适应性锻炼,使辣苗由苗床环境过度到大田环境。若遇大的降温或降雨也应及时覆盖。

(3)间苗、拔草、覆土:间苗也是辣椒苗期管理的主要环节。2~3片真叶时,即可进行间苗,拔掉受伤、畸形、顶壳、生长弱小和有徒长趋势的苗,再把过密的苗拔掉,间开“撮撮苗”,一般间苗分2~3次进行。5~6片真叶时,最后一次定苗,苗距2~3cm。

间苗要同拔草结合起来同时进行,草多时应前边拔草后边间苗。苗床杂草生长速度往往比辣椒苗快,应当早拔除,以免荒苗。间苗拔草后床面凹凸不平,为了保护根系,保持水分,应在间苗,拔草后撒一些细土,弥合间苗拔草造成的土壤裂缝。

间苗时,首先应注意时间的选择,首先,第1次应在晴天中午进行,最后可在阴天或下午进行;其次,间苗前应加大通风,使幼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特别是第一次次间苗、切忌大揭,采用分段揭分段间,半面间半面盖,边间边盖膜的方式进行;再次,间苗作业时,揭膜后等一段时间,等叶片水分蒸发后进行,这样一则可避免一些水传病害的传播,二则可使幼苗失掉一点水分,茎杆叶片不那幺脆,减少损伤。

(4)苗床的养分管理:辣椒苗生长较快,营养面积又小,单位面积上辣苗吸收的养分多;苗期又是线辣椒花芽分化期,花芽分化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线辣椒产量的高低。因此,只有充分供给辣椒苗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养分,这样有助于花芽分化和辣椒苗的健壮生长。

辣椒为喜肥作物,加上辣椒育苗的密度较大,中后期对养分与消耗较多,如果辣苗叶色淡黄,叶小、茎细、生长缓慢,就应该追肥,有时由于营养土黏重,碳氮比失调,也会造成生理性缺肥,此时也应该追肥。

(5)追肥的方法:施用尿素或三元复合肥,每床100~300g,于晴天叶面露水干后撒施,散施后用细枝条轻轻拨动苗子,使落入顶芽内的肥料颗粒弹落在地,以免肥料颗粒溶化时烧伤叶片或生长点,散施后应及时灌水。一般施肥后,不要立即将苗床封严,使苗子上水分蒸发散失掉,这样即可排放出肥料释放的氨和其它有害气体,避免辣椒苗受害。

叶面喷肥,即使苗床养分不缺乏,也可结合喷药,喷施磷酸二氢钾、喷施宝、植宝素等叶面肥料,促使辣椒苗生长,使用剂量和浓度按产品说明书操作。

(6)苗床的水分管理:辣椒喜湿又怕水。育苗期较长,生长速度较快,又跨越不同的发育阶段,各阶段对土壤水分的反应也不太一致。水分管理的区别一般是前期轻,中期重,后期适当控。即在四片真叶以前,气温偏低,一般苗床也不缺水。可结合拔草,间苗轻洒一些;过后,花芽开始分化,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对水分反应敏感,若苗床缺水幼苗生长易受到拟制,形成老化苗,所以应及时灌水。进入育苗后期,苗龄增大,气温偏高,生长速度加快,株间光照减弱,此期苗床水分含量过高时,容易引起幼苗徒长,因此要适当控制灌水,以促进地下部根系发育,并利于定植后缓苗。

3.4 冷床育苗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3.4.1 子叶带帽

辣椒苗带着种皮出土叫子叶带帽,其子叶被种皮夹住,难以伸展,严重防碍光合作用,影响辣椒苗正常生长。床土湿度不够或播种后覆土太薄,是出现带帽的主要原因。播种时要灌足底水保持床土湿润。播种后覆盖土厚度以1cm左右为宜,覆土要均匀,覆土后要及时盖膜。幼苗顶土并即将钻出地面时,如果天晴,可在中午前后喷一些水,若遇阴雨,可在床面撒一层湿润细土。发育不充实的种子发芽势弱,也是造成带帽的原因之一,所以要选择健壮饱满的种子。

3.4.2 沤根

幼苗根部不发生新根,原有根系表皮发黄,逐渐变成锈色而腐烂即为沤根。其主要原因是幼苗生长前期的低温高湿、光照不足、通风排湿不及时、氧气供应减少、幼苗生理活性降低、根系活力减弱等防治措施:床土中增加有机肥料,提高磷钾比例。出苗后注意连续阴雨天的通风排湿。撒细干土降低床内湿度。做好保温工作,加速根系发育,促使幼苗健壮生长。

3.4.3 烧苗

烧苗是苗期温度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一种高温生理灾害,发生快,受害严重,有时几个小时就可造成幼苗整床死亡。在育苗时,应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做好通风管理工作。若发生烧苗,切勿大揭通风,先在背风方向开口通风,通风口由小到大逐步进行。也可用桔杆等物进行适当遮阴,待苗床湿度逐渐下降后采用灌水措施,最为有效,结合灌水轻量补肥。

3.4.4 徒长

徒长是苗期常见的生长发育失常现象。幼苗茎杆细高,节间拉长,茎色和叶色黄绿,叶片质地松软,根系细弱。发生原因:通风不及时,床温偏高,湿度过大,幼苗密度过大,杂草清理不及时,氮肥施用过多等。防治办法:根据幼苗各个生育阶段的的温度要求,做好通风工作,尤其是晴天中午更要注意通风。苗床湿度过大时,除加强通风排湿外,及时做好间、定苗工作,使幼苗避免拥挤。增加光照。在发生徒长时,可采用化学办法进行防治。用25%多效唑乳油12ml兑水10kg(浓度为300×10-6)均匀喷雾,可防止徒长,也可用50%矮壮素乳油1000×10-6浓度进行叶面喷雾。

3.4.5 猝倒病

猝倒病是线辣椒冷床育苗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其主要诱因是苗床内湿度过大,加上遇到阴雨天气时温度偏低导致,有时候苗床内苗子密度过大也是诱因之一。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温度、水分管理。遇到猝倒病发生时切记洒水。

4 移栽

移栽技术对辣椒生长发育、优质高产具有重要的影响。移栽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辣椒的优质高产,所以移栽也是辣椒生长的关键环节之一。

4.1 移栽的苗龄和时期

移栽的苗龄应根据前面所要求的壮苗标准,掌握在12~13片叶子移栽为宜,同时要求苗子茎秆部分木质化。气温是决定移栽期的指标,一般要求最低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相对比较安全,移栽过早易受霜冻为害,过晚影响花芽分化和定植后的产量、效益。比如在陕西省关中渭河流域可于5月上旬移栽,塬区可在5月中上旬移栽。如果实行小麦、辣椒间作套种,原则上小麦与辣椒的共生期以不超过30d为宜。移栽过早,则麦、辣共生期太长,影响辣椒苗早期发育。

由于气候和作务等原因,往往生理苗龄和育苗时期不一定吻合,此时应本着苗到要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就是苗龄已达到移栽时,但适宜移栽时期还未到,应采用化控,揭膜等措施,等到移栽时期接近再移栽。否则,移栽大田易受低温冷害。如果移栽时期已到苗龄偏小时,应立即移栽,使其在大田气候条件下,迅速生长发育。

4.2 移栽方法

由于线辣椒苗移栽后比较容易成活,所以在许多线辣椒产区采取不带营养土移栽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线辣椒缓苗(Transplanting shock)较重,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带营养土移栽的方式。

在采取不带营养土移栽的方式下,移栽前2d,给苗床轻灌1次水。起苗时轻轻将苗拔出,如土硬时可用小铁铲辅助起苗,尽量减少辣椒苗根系损伤。大、小苗分开,运往田间,先栽大苗,后栽小苗。如苗子充足,小苗可以不栽。移栽时间应在晴天下午3时后进行,阴天可全天移栽,这样有利于缓苗。切记选择阴雨天之前移栽,这样不利于缓苗。

地膜覆盖田移栽,采用座水移栽,即用小铲在膜两边3~4cm处破膜,挖穴移栽,破膜口一定要小,栽植后应立即穴灌,最后用土封严,窝距20~23cm,挖窝时膜两边采用三角形方法,利于通风采光,栽植密度一般根据品种、地力、气候等因素综合掌握。

麦辣套种田的移载,先在定植行内开定植沟。施入定植肥后,按穴距23cm挖定植穴,常规品种建议每穴栽2~3株(个体发育相对较好的杂交种可以单株移栽)。栽植深度以埋土不埋没子叶为宜。栽植密度应根据土壤、气候、品种等综合掌握。如果地下害虫严重,也要在辣椒苗根部喷药。一般情况下移栽后大约有5~7d的缓苗期(带营养土移栽的缓苗期会很短),过后立既进入大田管理。

5 田间管理

5.1 灌水

农谚中有“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的说法,在植物生理上,把水称为“生命之汁”,水是作物生长的先决条件。线辣椒产量中的氧和炭元素主要来源于空气,其他大量、微量元素均来自于土壤,这些元素多被溶解在土壤的溶液中才能被作物吸收。保证土壤有一定的持水量,是线辣椒生产的前提。生产的实践证明,灌水是辣椒生产必不可少的管理环节,对辣椒生产的成败至关重要。在线辣椒生产上,有不少因浇水不当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的例子。线辣椒生育期较长、产量较高,需水较多,但根系分布在10~30cm的范围内,与其他茄科作物相比较,根系浅,根量小,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和耐无氧环境的能力较差,缺水时间较长,会出现生长缓慢甚至停止,落花、落果、落叶,果实发育严重受限,造成减产;淹水时间超过48h,辣椒植株死亡,进而造成绝收。

据资料报道,每亩线辣椒需200~300m3的水,才能获得3000kg(鲜椒)产量。据有关专家测算,辣椒适生区的年降水量应在600~900mm之间,陕西省线辣椒产区的降水量基本能满足这一要求,例如宝鸡地区辣椒产区的年降水在609.8~782.7mm之间,但在一年四季降雨分布不均,降雨主要集中于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的一半还多。降水与线辣椒需水期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6~7月份发生线辣椒旱情的情况较为普遍,需人工浇灌以满足辣椒对水分的要求。自然降水与线辣椒生理需水期不一致的情况,在我国线辣椒产区较为普遍,因此灌溉是线辣椒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栽培措施。

线辣椒的各个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特点有所不同。辣椒幼苗期需水少,但对土壤水分数量反应敏感。苗期如果水多,易徒长、生病;缺水时则易形成老化苗。线辣椒的初花期需水不多,应注意适当控水,促进根的深扎,提高其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防止地上部分生长量过大,地下部分生长量过小,造成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不平衡,进而导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不平衡,不利于开花和果实形成。盛花盛果期,需水量增加,线辣椒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

辣椒生产中,科学的灌水既可及时满足辣椒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使辣椒健壮生长,又可降低浇地成本,较好地控制辣椒病虫危害发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且能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在线辣椒浇水中,要“看天,看地,看庄稼”,即根据土壤墒情,降雨与否,辣椒生长需求进行灌水。一般情况下,土壤相对湿度小于40%,晴天中午植株萎蔫,植株心叶由黄绿变成深绿色时须及时浇水。

在线辣椒生产中,要掌握“浇透苗床水、早浇定植水、及时浇好浇足丰产水”。线辣椒苗床要浇透底水,播种前再轻浇一次水,水渗后立即播种。出苗后,苗床过干,可以撒水或轻灌水。移栽前3d,结合施肥灌1次送嫁水。线辣椒定植后,浇1次定植水,定植水要及时要浇透。防止浇水迟造成苗子长时间萎蔫和缓苗重及太阳照晒发生苗子灼伤。定植后,地皮发黄时浇1次缓苗水。缓过苗后,适当控水,促进发根。初花期,进入高温季节,土壤缺水,应及时补充,保证土壤相对湿度在60%以上。盛花盛果期,及时浇丰产水,使田间相对湿度达到70%~80%。盛花盛果期,辣椒植株生长与果实发育同时进行,且生长旺盛,生长量大,只有不断补充水分才能满足辣椒的生长发育并获得高产。果实红熟期,辣椒需水减少,使田间相对湿度维持在65%。立秋后,连阴雨天气较多,为了防止浇水后下雨,灌水要格外小心,一是听天气预报,掌握天气变化,做到雨前不浇水;二是量少勤浇,或隔行灌溉,谨防大水漫灌。

在浇水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田块不平整时,应修横渠,按段浇水,或在地中打档浇水,使每株辣椒浇到需要的水;注意在早、晚浇水,避免在中午太阳暴晒时浇水;发现田间积水,要及时排掉;忌用泥水或有工业污染的渠水浇灌线辣椒。

5.2 施肥

施肥是获得线辣椒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与其他作物一样,线辣椒要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应供给16种必须的营养元素,即碳、氢、氧、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氯。这些营养元素中,碳和一部分氧从空气中取得;氢和另一部分氧来自于水;其他的所有元素都来自于土壤。因此,土壤是线辣椒所需营养的主要供给者,土壤所提供的养分多与少,直接影响着线辣椒产量的高低。在线辣椒生产中,大多数田块的土壤供肥能力难于满足辣椒优质、高产对各种营养的需求。即使有些田块,土壤提供的总养分能满足线辣椒全生育期的要求,但达不到盛花盛果期所需的养分强度。这些情况,都须人为的补充营养,才能达到预期的产量。

然而,人为补充化学肥料,被作物实际吸收利用的比率(即利用率)常常较低。一般情况下,氮肥当季利用率为30%~45%,磷肥只有20%~30%,钾肥最高,也只有50%左右,其余的有不少通过挥发、固定、淋溶等途径损失。化肥短缺时代,施肥量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不存在肥料过剩问题,更谈不到施肥的合理与否。随着作物产量的提高、化肥使用量的提高,化肥过量和试用不合理常常发生,一是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二是造成了土壤养分失衡、缓冲力减弱,妨碍优质、高效作物产品的生产;三是化肥流失到自然界中,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污染环境,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掌握各种化肥作用特点,了解线辣椒的需肥规律,外界环境对辣椒吸收利用化肥的影响方式,科学合理地施肥,在线辣椒施肥问题上做到事倍功半,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是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

5.2.1 各种主要肥料在线辣椒中的作用特点

氮:线辣椒吸收氮素,与光合作用的产物糖一起合成蛋白质,参与作物的新陈代谢。蛋白质是生命的载体,无蛋白质就无生命可言。所以线辣椒从苗期到果实成熟期,一直离不开氮素营养。氮素供应充足,辣椒叶片厚大、色深、植株健壮,花多果大,品质好。苗期缺氮,易形成老化苗;生长中期缺氮,叶变小,不抽生新枝,易落花落果;后期缺氮,植株叶片发黄、生病,出现早衰。当然,氮肥过多,易形成徒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衡,降低产量。

钾:钾最突出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膨大,故把钾肥称为果实膨大肥。除此之外,①钾还可以促进辣椒光合作用,提高光合效率,有利作物制造更多的光合产物,提高辣椒产量。②改善线辣椒的商品性和品质。钾和磷一起,促进辣椒素(C16 H27 NO2)的合成,提高辣椒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增加辣椒的辣味,改善辣椒品质(该作用与氮肥相反);施钾能增加线辣椒果实颜色深度,改善线辣椒的果实商品性。③提高线辣椒的抗旱、抗倒伏、抗病性。钾素通过调节辣椒叶片气孔的开张,控制辣椒体内水分的散失,增强辣椒的抗旱性和抗寒性;钾素能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植株的抗病性;促进辣椒茎干木质化的程度,使茎干变硬,抗倒伏能力增强;相反,氮素能降低辣椒果实中辣椒素的含量,从而使辣椒果实辣味变淡。因此作为调味品制干线辣椒在结果期要适当多施磷、钾肥,适当的控制氮肥,防止氮肥过量。

磷:磷素主要的作用主要有4点:一是生育前期对促进根系生长、秧苗提早分枝,早显蕾、早开花、早结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人也称其为“早熟肥”;二是促进花芽分化,提高花芽的质量,为辣椒丰产打基础;三是促进辣椒油、辣椒玉红素合成,改进商品性状;四是促进作物体内代谢物质的合成、运输和分配。

微量元素:硼对线辣椒花蕾、花器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辣田土壤缺硼,会出现花而不实、落蕾落花、花粉活力差等现象。土壤缺硼的临界值为0.2×10-6,线辣椒硼营养的临界期在显蕾前后。锌是几种酶的成分和几种酶系统的活化剂,对作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重要影响。锌还对吲哚乙酸的合成有一定促进作用。亚硫酸氢钠可以拟制光呼吸,提高净光合效率。

5.2.2 线辣椒的需肥规律

辣椒不同生育期需肥的种类和数量各有不同。苗期,即从播种到显蕾,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小,需肥量不大,只占总需肥量的5%。但是,两三片真叶以后,线辣椒开始花芽分化,花芽分化的优劣将对辣椒的开花迟早,花数的多少产生影响。充足氮素和磷素营养,对花芽的分化和花器发育有很大的作用。

初花期,即从门果显蕾到门花开放,此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开始同时进行,作物的生长量有所增加,需肥占总需肥量的11%左右。施肥的目的:既要保证营养生长所需的养分,使根、茎、叶有一定的生长量,以利地下部根系生长和地上部分枝,为多结果结硕果打下牢固的物质基础。同时,还要满足门果以及上层花的发育所需的营养。又要防止养分、水分过多,地上部分生长量过大,造成地上、地下生长失衡。

盛花盛果期,即从门花凋落到盛花结果,是辣椒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为旺盛的时间,辣椒的生长量最大,所需养分的占总需求量的84%,因此要加大施肥量并注重氮、磷、钾的配合施用。为防止落花落果,促进花的正常发育,在花期可根外追施硼肥。在产量形成期,要喷施光呼吸拟制剂,减少养分的无效消耗,使养分尽可能多地累积于果实中。

结果后期,要严格控制氮肥,根外补施磷、钾肥,促进辣椒果实的进一步膨大和红熟转色,防止辣椒贪青晚熟。

5.2.3 外界环境因素对肥效的影响

土壤的温度、水分、孔隙度,土壤中的微生物等都对施肥的效果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土壤温度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组成,影响着土壤离子交换、养分扩散和土壤溶液的黏稠度,从而影响了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如有机态氮被氨化细菌转化形成氨态氮,以30~45℃时最多,再被转化为硝态氮则在25~30℃时最好。在低温条件下,磷的可吸收态少,作物吸收磷受限,生长受到阻碍。所以在低温下不易看出肥效,只有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增加肥料,才能有利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一般来说,土壤水分含量少比水分适宜时,作物体内氮素含量高,磷、钾含量少;水分含量多时,则氮素含量少,磷、钾含量高。在实际栽培中,只有水分和肥料相平衡时,才有利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土壤通透性良好时,土壤空气组分与大气组分相近,氧占21%,二氧化碳占0.03%,作物吸收养分的能力强;当土壤通透性差时,由于作物根系的呼吸,土壤空气中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加,呼吸减弱甚至困难,吸收养分能力受到较大的抑制,特别是钾、氮的吸收影响最大,而对钙、镁的吸收影响较小。土壤的含氧量低于10%时,对氮磷钾吸收有明显不良影响,尤其以钾、氮最明显。铁、锰在土壤含氧量高时,易于处于氧化态,溶解度较高,易于被根系吸收,不容易出现缺铁、缺锰现象。

5.2.4 线辣椒的施肥技术

线辣椒是氮、磷、钾都需要的全营养性作物,但线辣椒的根系大多集中在10~30cm的耕层中,属浅根作物,根量少,吸收能力差,因此,只有把辣椒栽种在土壤肥沃,理化结构性能良好的地块,同时追施一定的有机肥和化肥,线辣椒方能获得优质、高产。

线辣椒从定植开始,施肥的目的要使辣椒营养生长和生殖长保持平衡。施入一定量的氮、磷肥,促进辣椒根系纵向深扎,横向扩展,提高辣椒吸收土壤水分、养分的能力,促进辣椒地上部分健壮生长,形成“茎杆粗壮、叶片肥厚、颜色深绿”的丰产骨架。同时,还要避免施氮过多,茎叶过量生长,营养生长旺盛,显蕾、开花所需的养分无法满足而落花、落蕾。

进入开花期,线辣椒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基本平衡。施入足量的氮、磷、钾肥,供辣椒植株生长和花器发育之需要,同时还要施入一定量的硼肥,提高花的质量。

进入结果期,生殖生长占主导地位,花及果实的生长需肥量大于植株本身的生长,但二者同时吸收养分,促进辣椒需肥增加,此时吸收氮、磷、钾的量分别占吸收总量的57%、61%和69%左右,应增加施肥量。

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人们总结出了一套线辣椒施肥的方法,与现代施肥方法相比,就叫传统施肥法或经验施肥法。其主要内容:重施底肥,稳施定植肥和缓苗肥,多施攻花攻果肥,经常喷施根外追肥。

重施底肥,底肥分3次施入:第1次是在种小麦留空带前,每亩施入有机肥5000kg;第2次是在当年冬季或次年早春季节,深翻栽植辣椒的空带时,再每亩施入有机肥2000kg;移栽前7~10d,每亩施入过磷酸钙50~75kg,碳酸氢铵40kg,或辣椒专用肥50kg,或20~30kg的磷酸二铵,深条施于欲栽辣椒的定植行内。

稳施定植肥和还苗肥。定植的当天,亩条施5kg尿素作为定植肥。辣椒缓过苗后,根据苗的长相,如果叶发黄,发棵慢或不发棵,可结合土壤墒情,合墒施入5kg的尿素,促进秧苗生长;如果苗长势强,则可不追肥。

猛施攻花攻果肥。进入花期,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同时进行,需肥逐渐增加,要加大施肥量。初花期,结合培垄,亩施入磷酸二铵20~30kg,硫酸钾10~15kg,或草木灰800~1000kg,秧苗长势差时,还应适当加入尿素,一般以7.5~10.0kg/亩为宜。盛果期,每采收1次,追施1次三元复合肥,每次15~20kg,施2次。

经常喷施根外追肥。根外追肥肥效快、效率高,是一项费少效宏的农业措施,应在线辣椒生产中积极采用。线辣椒缓苗后,每隔10d喷一次0.6%的磷酸二氢钾和0.6%的尿素合液。从破头时起,加入0.2%的硫酸锌、0.2%的硫酸亚铁混和液喷1~2次。初花期开始,加入0.2%的硼砂或0.1%的硼酸溶液喷2次;盛花盛果期加入(180~200)×10-6的亚硫酸氢钠喷2~3次。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测土配肥,其主要的计算方法是:施肥量=(计划产量所需养分-土壤可供养分)/该种肥料利用率×肥料的养分含量。计划产量所需养分可以通过测定植株养分含量得到。土壤可供养分量=测定值(mg/kg×0.15转换为每亩土壤所提供养分)×土地利用系数×生长季节养分调节系数×土壤速效养分利用率。

按计算结果,补充作物所需营养。有时会出现某种养分土壤可供量超过需要量,虽然总量超标,但土壤养分的释放速度达不到作物需肥高峰时养分的需求强度,仍然需要施一定量的肥料,施肥量以携出量的20%~40%为宜。当土壤提供的营养是计划产量所需养分1~2倍时可以不施肥。

例如计划每亩生产2000kg辣椒,通过测定需氮10.38kg、磷2.14kg、钾12.92kg。测得土壤中的氮80×10-6、磷95×10-6、钾120×10-6。按以上公式计算,需每亩补氮6.35kg,磷、钾有余。减去有机肥中提供的氮(如0.85kg),尚需氮3.25kg。换算成硫酸铵,则要补施47.5kg。可分3次,在线辣椒的盛花盛果期将此肥追施椒田。

5.2.5 线辣椒施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纠正施肥越多产量越高的错误观念。按照作物养分“报酬递减率”,当作物产量较低时,作物产量与施肥量成正比;当作物产量提高到一定量时,再增加肥料量,作物产量不再增加;继续增加施肥量,作物产量不增反减。盲目大量施肥,不仅增加线辣椒生产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破坏生产环境。

(2)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或土壤的保肥性较差时,肥料不宜一次性大量使用,宜少量多次;土壤养分含量低,或土壤的保肥性好,基肥可适量多施,施肥量可相对多些,施肥次数相对少些。

(3)氮肥要“少餐多次”分次施用;磷、钾肥可做基肥1次使用,后期可根据作物需求,根外追肥补充。氮肥易挥发,要深施覆土,减少散失;磷肥施入土壤后,易于发生固定作用,使有效磷转化为难于吸收的无效磷,应集中使用或与有机肥混合使用,减少固定,同时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动速度慢,最好近根施用。

(4)以有机肥作基肥,化学肥料作追肥,两者相互配合,可以取长补短,提高肥效。

5.3 植株调整

线辣椒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获取产品器官,茎叶枝既要有一定的营养生长量,为辣椒丰产打下良好的营养基础,又要防止营养过多的用于茎叶生长,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但在线辣椒生产中,许多品种植株基部易发侧枝,但侧枝上所开的花,难以形成果实,或形成的果实较小或难于红熟。因此,进入初花期,要掌握“芽不过寸”的原则,及时抹掉线辣椒门果以下芽子,促进主枝分枝和开花结果。若因田间管理不善,施氮肥和浇水过多导致辣椒营养生长过盛时,适当采取化学调控措施。

立秋后,外界气温逐渐降低,线辣椒此时所开的花,尚可结果,但这些果实长大后难于红熟,对于以红果为产品的线辣椒生产,这些果实属于无效果。因此,在立秋前2~3d,用剪刀或镰刀剪去或削去辣椒顶端生长点,防止养分的无效消耗。拔秧前10~15d,喷1次0.5%的乙烯利溶液,使辣椒茎叶中的养分集中转移到辣椒果实中,促进辣椒全部红熟。

5.4 中耕培垄

近些年来,用于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在线辣椒生产中中耕环节被许多生产者所忽略或简化掉。取而代之的是除草剂的大面积使用。线辣椒属于双子叶植物,对许多除草剂比较敏感,通过对目前线辣椒产区的考察发现,线辣椒田周边附近除草剂的使用、线辣椒田前茬除草剂的使用以及某些直接在线辣椒田使用除草剂均对线辣椒的生长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建议线辣椒生产者保持对除草剂的警惕。

农谚道:“锄头响,庄稼长”“一道锄头顶道粪,三道锄头土变金”。这些谚语都说明中耕在农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中耕也是线辣椒生产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农事措施。线辣椒生产中,浇水次数较多,易于造成土壤板结;麦辣套种田,小麦收获后,种植小麦的部位,土壤也变的紧实,通透性差。因此,辣椒田间勤中耕可以破除板结,改善辣椒田间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的孔隙度,使土壤空气与外界空气经常发生交换,为辣椒根系呼吸及土壤微生物活动提供充足的氧气;也可以防止杂草丛生和草荒,使土壤营养最大限度地被辣椒吸收;早期中耕还可以提高土壤吸收太阳辐射热的能力,促进地温提早回升,有利于辣椒提早发棵;干旱季节中耕,可以切断土壤的毛细管,阻止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作用。

中耕是线辣椒生产中较为经常的耕作措施。浇完缓苗水后,地皮发黄,及时浅中耕1次。以后遇雨,天晴后合墒中耕。6月下旬麦收后,结合深锄灭麦茬进行中耕。7月初结合培垄中耕。7月底,辣椒封垄前中耕一次。中耕应选择在晴天进行,掌握“前期中耕浅,中期深,后期浅;近根处浅,远根处深”的原则。

辣椒进入初花期,分枝增多,地上部分生长量增加,株冠变大,但线辣椒根系入土浅,固定植株及支撑地上部分的能力差,为了防止辣椒倒伏,将辣椒行间的土培在辣椒根基部,形成20~23cm的高垄。培垄不但可以防止辣椒倒伏,还可以促进线辣椒多产生不定根,提高辣椒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

5.5 采收

线辣椒属于持续开花、结果的类型。及时采收成熟的果实可以促使植株生长和新的花蕾形成和挂果,进而提高产量、效益。一般建议晴天午后采收,这样可以减少采收过程中对过时的损伤(以制干为目的的尤为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