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黄花菜生产

黄花菜生产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项目主要对黄花菜、芦笋、香椿等几种多年生蔬菜进行生产,重点掌握生产方案的制订,并能按生产方案进行生产。某菜农菜地,面积667 m2,今年计划用来生多年生蔬菜,请制订一份多年生蔬菜的生产方案,并按生产方案进行生产。鲜黄花菜中因含有秋水仙碱,鲜食可能会引起中毒。黄花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抽生两次青苗。冬苗期间是黄花菜积累养分的重要阶段,大部分纤细根在此期发生。黄花菜一般用营养器官繁殖,品种较为稳定。

项目20 多年生蔬菜生产

项目描述

多年生蔬菜是指一次种植可多年生长和采收的草本和木本的蔬菜种类。主要包括黄花菜、百合、朝鲜蓟、竹笋、芦笋、香椿、枸杞等。本项目主要对黄花菜、芦笋、香椿等几种多年生蔬菜进行生产,重点掌握生产方案的制订,并能按生产方案进行生产。

学习目标

了解黄花菜、香椿、芦笋等多年生蔬菜的生产特性;掌握其生产基本环节、生产计划、生产技术。

能力目标

会多年生蔬菜生产。

素质目标

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岗位责任意识;激发创新思维能力。

项目任务

任务20.1 多年生蔬菜生产

活动情景

某菜农菜地,面积667 m2,今年计划用来生多年生蔬菜,请制订一份多年生蔬菜的生产方案,并按生产方案进行生产。

工作过程设计

续表

工作任务单

任务相关知识点

多年生蔬菜是指一次种植可多年生长和采收的草本和木本蔬菜种类。主要有黄花菜、百合、朝鲜蓟、枸杞、竹笋、芦笋、香椿等。多年生草本蔬菜地上部分冬季枯死,地下部根、根状茎、鳞茎、球茎等器官留在土壤中休眠,待气候条件适宜时再萌发生长,如此循环。其生长要求土层深厚,土壤富含有机质。多年生木本蔬菜根系发达,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格。多年生蔬菜大多适于无性繁殖,如扦插(竹、香椿)、分株(竹、黄花菜、香椿)等;但在种苗缺乏等特殊条件下也可用种子繁殖,如黄花菜、香椿、芦笋等。多年生蔬菜除鲜食外,很多种类适于干制、罐藏和盐渍,很受市场的欢迎。

20.1.1 黄花菜

黄花菜,又叫金针菜、黄花草、萱草、安神菜等,属百合科萱草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包括黄花菜、黄花、萱草及红萱4种。黄花菜原产于亚洲,我国南北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全国有20多个省市栽培,其中湖南、浙江、河南、江苏、湖北、四川较多。

黄花菜营养丰富,富含各种维生素及磷、铁等矿物盐。经中国医学科学院测定,黄花菜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核黄素等的含量都高于常见蔬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主要产品是将花蕾加工而成的干制品,其花蕾色泽金黄,外形细长,故又名“金针菜”,可炒食、凉拌和煮汤。鲜黄花菜中因含有秋水仙碱,鲜食可能会引起中毒。

1)黄花菜的生物学特性

(1)黄花菜的形态特征

①根 根系发达,根群多数分布在30~70 cm深的土层内。不定根从短缩的根状茎的茎节上发生,有肉质根和纤细根两类。首先形成条状肉质根和块状肉质根,秋季又从肉质根尖端发生纤细根。长条肉质根数量多分布广,是组成根系的主体;纤细根细长分杈多。

②茎 植株营养生长期间只有短缩的根状茎,茎上萌芽发叶。

③叶 叶对生,叶鞘抱合成扁阔的假茎。叶片狭长,叶片的软硬、长度和宽度及叶色深浅因品种而异。黄花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抽生两次青苗。第一次在春季2—3月发生,称为春苗;到8—9月花蕾收完后枯黄,割除枯茎黄叶后,不久即抽生第二次新叶,称为冬苗,到降霜后枯黄。冬苗期间是黄花菜积累养分的重要阶段,大部分纤细根在此期发生。

④花 春苗生长到5—6月,花茎从叶丛中抽出,顶端形成4~8个花枝,伞形花序。每个花枝大约可着生10个花蕾。花蕾黄色或黄绿色,傍晚开放。花蕾大小、含水量高低、傍晚开放时间品种间有异。1个花茎可有20~70个花蕾不等,可持续采收30~60 d。花茎抽生的迟早、高度、着生花蕾的多少、持续采收的时间主要与品种的特性、熟性、栽培条件有关。

⑤果实和种子 黄花菜果实为蒴果,每个果实内含种子10~20粒,种子黑色有光泽,千粒重20~25 g。

(2)黄花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①温度 黄花菜地上部分不耐寒,遇霜即枯萎。5℃以上时幼芽开始萌发,茎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4~20℃,抽薹开花需20~25℃的较高温度。地下部分能耐-22℃的低温,短缩茎和根能在-10℃的严寒地区露地过冬。

②光照 黄花菜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较广,但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生长更好。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可与果园、桑园间作。

③水分 黄花菜因具有发达的根系,耐旱力较强。抽薹前需水量较小,抽薹后需水量逐渐增多,盛花期需水达到最大值。抽薹前如雨水多,则需注意排水,抽薹后如遇高温、干旱,易引起小花蕾不能正常发育而脱落。采收期缩短,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阴雨天多易落蕾,遇暴雨落蕾加重。花期遇干旱注意及时灌溉,积水多应注意排水。

④土壤及营养 黄花菜对土壤的适应性广,且能生长在瘠薄的土壤中,在pH值为5.0~8.6的土壤中都可生长。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的土壤条件更利于生长。

(3)黄花菜的生长发育周期

黄花菜为多年生宿根植物,一般能连续生长20~30年。栽后初期的2~3年处于幼龄期,此时植株的分蘖少、产量低。4~6年期间为成株期,此时分蘖不断增多,产量逐渐增高并达到最高产量。8~9年后逐渐进入衰老期,开花数逐渐减少,采收期渐短,产量降低。10~15年后应再次分植更新。在一年中,生长发育周期可分为苗期、抽薹期、开花期和休眠越冬期4个时期。

①苗期 从幼叶出土到花薹露出。这一时期长出16~20片叶,大约90 d。在开春后应及时灌水追肥,促进春苗早发旺长,为当年开花积累充足养分,奠定丰产基础。

②抽薹期 从花薹露出到开始采摘花蕾,需30 d左右。抽薹期对水分很敏感,抽薹后需水量逐渐增多,注意避免干旱缺水。

③开花期 从开始采收到采收结束,需30~60 d。这一时期需要充足的肥水,促使花期延长和提高花蕾质量。

④休眠越冬期 霜降后,地上部分植株枯死,短缩茎和根在土壤中休眠越冬。这一时期注意及时培土保护幼芽,同时做好冬灌,为来年春苗早生快长打下基础。

2)黄花菜类型和品种

黄花菜一般用营养器官繁殖,品种较为稳定。我国黄花菜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有许多优良的地方品种。主要有湖南省邵东县荆州花、茶子花,祁东县的猛子花、白花,江苏宿迁农家品种大乌嘴(浙江、江西、安徽均有栽培),浙江省缙云县的蟠龙花、青顶花,陕西省大荔县的主栽品种沙苑金针菜,甘肃庆阳地区的主栽品种马蔺黄花,河南淮阳的陈州花,山西大同花,河北金针菜等。

20.1.2 芦 笋

芦笋,又称为石刁柏、龙须菜等,属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东岸及小亚细亚,距今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传入我国,现在南北各省均有种植,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山东省,其次为山西省和河北省。

芦笋以嫩茎供食用,质地柔嫩,风味鲜美。幼茎出土前采收的产品为白芦笋,用于制作罐头。幼茎出土后见光呈绿色的产品称为绿芦笋,主要供鲜食。芦笋嫩茎含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氨基酸、磷、铁、维生素以及较多的天门冬酰胺、天门冬氨酸和其他多种甾体皂苷物质,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对高血压心脏病肾结石、糖尿病等有一定的疗效。天门冬酰胺酶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是国际公认的“抗癌蔬菜”。

由于绿芦笋的维生素及钙、铁等含量高于白芦笋,加之绿芦笋栽培省工且产量高,芦笋栽培正逐步由传统的白芦笋栽培向绿芦笋栽培转变。

1)芦笋的生物学特性

(1)芦笋的形态特征

①根 芦笋为须根系,根发生于根状茎上,根群很发达,一般可达2~3m,但大部分分布在30 cm左右的土层中。芦笋萌发后先向下长根,接着向上长茎。在根与茎之间形成地下短缩茎。

②茎 芦笋的茎包括初生茎、地下根状茎和地上茎。初生茎由胚芽发育而成,不分枝,是幼苗前期唯一的同化器官。地下根状茎是短缩的变态茎,多水平生长。根状茎上有许多节,节间极短,节上的芽有鳞片状退化叶覆盖称为鳞芽,根状茎先端鳞芽相继萌发形成嫩茎产品器官或地上植株。地上茎为肉质茎,其嫩茎为产品器官,见光变绿色,培土不见光为白色,采收的产品分别称之为绿芦笋和白芦笋。嫩茎不采收,自然生长的高度可达150~200 cm,并发生许多分枝。地上茎每节有鳞片状退化叶和腋芽。

③叶 芦笋的叶分真叶和拟叶两种。真叶是一种退化呈三角形薄膜状的鳞片,着生在地上茎的节上,起保护茎尖组织和腋芽的作用。茎上腋芽萌发形成5~8条针状短枝,称为拟叶,是芦笋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保持茎的直立、适度疏理茎与拟叶、培养壮龄的拟叶,是提高光合作用、减少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④花 芦笋雌雄异株,虫媒或风媒花。花小,钟形,白色或黄绿色,花瓣6枚,雄蕊6 枚,雄花较雌花长而色浅。

⑤果实和种子 果实为圆球形,成熟后红色,每果实有1~6粒种子。种子黑色坚硬,短卵形,表面光滑,千粒重20 g左右,发芽势较弱,生产上宜用新种子。

雌雄株比例相当。雌株较雄株高大,嫩茎粗壮,但数量少,产量低;雄株较矮,抽生嫩茎稍细,但数量较多,产量比雌株高20%~30%。雌株每年结果消耗养分多易早衰,栽培应多留雄株。

(2)芦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①温度 芦笋既耐热又耐寒,种子萌发适温为25~30℃。春季地温回升到5℃以上时,鳞芽开始萌动;10℃以上嫩茎开始伸长;15~17℃最适于嫩茎形成,嫩茎数量多,质量也较好;25~30℃嫩芽茎伸长最快,但嫩茎细弱,基部纤维化,笋尖鳞片散开,品质低劣;超过35℃植株生长受抑制。冬季寒冷地区地上部枯萎,根状茎和肉质根进入休眠期越冬,休眠期的植株根系能耐-37℃以下的低温。

②光照 芦笋需充足的阳光。光照充足,嫩茎产量高,品质好。

③水分 芦笋根系入土深,拟叶呈针状,蒸腾量小,耐旱怕涝。地下水位高或积水,影响土壤透气性,会导致吸收根、鳞芽不发生,并产生腐烂。在嫩茎采收期间,若水分不足,植株矮小,嫩茎少而细,空心笋、畸形笋增多,粗纤维增多,产量和品质降低。

④土壤及营养 芦笋较喜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疏松肥沃、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壤土及砂壤土。土质黏重,嫩茎生长不良,畸形笋多。芦笋能适宜微酸和微碱性的土壤,最适宜的pH值为6.0~6.7。需要氮肥较多,磷钾肥次之,缺硼易产生空心笋。

(3)芦笋生长发育周期

芦笋为多年生植物,一般能连续生长15~20年。其生命周期根据植株形态特征的变化,可分为萌芽期、幼苗期、幼株期、成株期、衰老期。芦笋在一年内的生长发育周期在温带和寒带地区有生长期和休眠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无明显的休眠期。每年春季气温回升后,芦笋的鳞芽萌发长成嫩茎,如不采收则长成高大植株。大约1个月抽生一批嫩茎,1年抽生5~6次。至秋末冬初气温下降,地上茎逐渐干枯死亡,养分转入肉质根贮藏,进入休眠期,至次年春季芽萌动。

2)芦笋类型和品种

芦笋的类型按嫩茎抽生早晚可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3类;按嫩茎色泽可分为白色、绿色、紫色及粉色4类。野生芦笋分布区域广泛,欧洲、北非、中亚及国内均有发现。

我国生产上栽培的现有品种大都引自国外。优良品种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UC)玛丽华盛顿500W(UC500W)、UC 711、UC 72、UC 800、UC 157、UC309等,新泽西州(NJ)的NJ 365,此外还有荷兰的531465和53137,德国全雄。其中UC500W,由于抗病强、品质优,已成为我国的主栽品种。

近几年,出现了一些表现较好的F1代杂交种,如UC157F1、台南选1号、台南选3号、格兰蒂、阿波罗F1、泽西巨人等。

20.1.3 香 椿

香椿,别名香椿芽、香椿树、香椿子、山椿等,为楝科香椿属多年生落叶乔木,原产于我国中部,各省均有分布,山东、安徽、浙江、河南、四川、云南等地栽培较广。传统的香椿主要作为林木栽培,附带采摘嫩芽作为蔬菜。自山东等地采用露地矮化密植栽培以及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等设施栽培后,菜用香椿栽培迅速发展起来。香椿芽苗生产技术的应用,更好地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以嫩芽为食用器官。香椿芽芳香味美,香味独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脂肪和糖类等营养物质,同时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香椿芽既可生食、炒食、凉拌、油炸或做汤,也可腌渍、干制或糖渍,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1)香椿的生物学特性

(1)香椿的形态特征

①根 香椿的根系发达。一年生苗木侧根粗大,主要水平分布在25 cm以上的耕层内。根颈处可萌发分蘖。

②茎 树干高大直立,可达10m以上。皮暗褐色,条线状剥落。香椿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采摘顶芽,可加快侧芽生长,并形成新的枝条。小枝粗壮,叶痕大,扁圆形或三角形。

③叶 真叶互生,为偶数或稀有奇数羽状复叶,长可达20~80 cm。叶柄红绿色,有浅沟,基部肥大。小叶8~10对,对生或近对生,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有特殊香味。幼叶紫红色,成年叶绿色,叶背红棕色。

④花 聚伞形或圆锥形花序,顶生或腋生。两性花,白色,有香味,花小,钟状,花瓣5 枚,花萼较短小,有退化的和正常的雄蕊各5枚,5—6月开花。

⑤果实和种子 果实为蒴果,倒卵形至长圆形,10—11月成熟,成熟后呈红褐色,果皮革质,开裂成五角状钟形。种子椭圆形,扁平,有膜质长翅,红褐色、棕黄色或黄白色。种粒小,千粒重10~15 g,种子含油量较高。种子发芽率低,自然贮藏条件下,发芽力可保持半年左右。

(2)香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①温度 香椿适应性和抗逆性均较强,在平均气温8~20℃的地区均可正常生长,生长适温20~25℃,高于35℃时生长停止,幼树能忍受-10℃的低温。采用保护地栽培,控制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椿芽的品质和产量。香椿的抗寒力随树龄的增加而提高,北方树种的耐寒能力一般较南方树种强。

②光照 香椿喜光不耐阴。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椿芽色泽好,品质佳。光照不足、降雨多、空气湿度大的地方,香椿芽多为绿色,味淡。

③水分 香椿喜湿怕涝。土壤干旱,生长缓慢,椿芽品质差。水分过多易引起根茎部腐烂而死苗,因此应选择地下水位不高的地块栽培。

④土壤及营养 香椿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在酸性土、中性土、钙质土和含盐在0.15%以下的轻盐地中均可以正常生长;在结构性差的黏土、瘠薄的沙土上虽能生长,但椿芽生长慢,品质差,易早衰;在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层深厚疏松、富含钙质的肥沃砂质壤土上根系发达而深,生长旺盛。土壤适宜pH值为5.5~8.0。

(3)香椿生长发育周期

实生香椿树从栽植后第二年开始采摘椿芽,6龄前为营养生长期,7~10龄可开花结实。一般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开花,10月中下旬种子成熟。露地种植的香椿树每年3月春芽萌动,4月采摘椿芽,6—8月为苗木的迅速生长期,10月下旬落叶后进入休眠期,休眠期为4~5个月;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种植的,在露地培育苗木,待休眠后假植,1—4月采摘椿芽。

2)类型和品种

香椿的类型和品种,目前尚无统一的划分标准。香椿以无性繁殖为主,各栽植地区形成特有的地方品种。通常,根据初出芽苞和幼叶的颜色,可分为紫香椿和绿香椿两种类型。紫香椿树冠开阔,树皮灰褐色,芽苞紫褐色,初出幼芽绛红色,有光泽,香味浓郁,纤维少,含油脂多,品质好,主要优良品种有黑油椿、红油椿等;绿香椿树冠直立,树皮青色或绿褐色,芽嫩绿色,叶香味较淡,含油脂较少,品质稍差,主要品种有青油椿、红毛椿、青毛椿等。

20.1.4 其他多年生蔬菜

1)朝鲜蓟

朝鲜蓟,又名法国百合、菊蓟、菜蓟等,为菊科菜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是欧美国家喜食的高档蔬菜,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栽培较多。19世纪由法国传入我国上海,目前除我国台湾省有较大面积种植外,上海、浙江、湖南、云南等地亦有少量栽培。生长年限可长达15年。

朝鲜蓟的食用器官是花蕾苞片基部肥厚而幼嫩部分,以及多肉质的整个花托,叶柄经软化栽培后也可食用。朝鲜蓟营养丰富,花蕾富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钙、磷、铁等多种成分;叶片中的菜蓟素,对治疗慢性肝炎、降低胆固醇有辅助作用。朝鲜蓟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生食、煮食、炒食、油炸、做汤、腌制、制酱或加工成罐头,茎叶经软化栽培后煮食,也可做开胃酒,萼片可做蜜饯等。

朝鲜蓟根系发达,为直根系,肉质,主根入土深、质脆、易折断。主根上有3~5条主要侧根,侧根长,多分布在20~40 cm土层。茎直立,一年生为短缩茎,第二年现蕾后茎节伸长,成株高1~1.5m,茎杆粗壮,有灰白色蛛丝状绒毛。叶大而肥厚,无叶柄,叶背有稠密茸毛。基部叶呈莲座状,抽薹后叶互生,叶型由下而上由椭圆形渐成披针形,下部叶片较大,羽状深裂。头状花序,总苞卵形或近球形。6—7月间枝端生肥嫩花蕾,一般每株有花蕾3~8个,一个花蕾可食部分15~50 g。果实为瘦果,扁椭圆形,种子形似小麦籽粒,种皮褐色,千粒重45 g左右,发芽力约6年。

朝鲜蓟喜温暖湿润气候,耐热,抗寒力较差。种子发芽适温20℃;植株生长最适温13~20℃,高于34℃生长受抑制,低于3~4℃停止生长,能耐-2℃暂时低温,气温低于-7℃即枯萎;花蕾形成期适温16~24℃。华南、华中地区用土简单覆盖即可越冬,华北地区应在保护地囤苗越冬。营养生长期及抽薹现蕾期需较强的光照,尤其是在抽薹时,若天气晴朗,则叶片宽大肥厚,花茎粗壮,花蕾数多,产量高。生长期不耐涝较耐干旱,雨后要及时排水。现蕾期要勤浇水。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持水力强的壤土或黏壤土适宜朝鲜蓟的生长。

朝鲜蓟类型通常分为法国种和意大利种两个类型。每个类型又可依苞片颜色分为紫色、绿色和紫绿相间3种;按花蕾形状又分为鸡心形、球形、平顶圆形3种。

2)百合

百合,别名夜合、中蓬花等,属百合科百合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中国、朝鲜、日本及西伯利亚均有野生百合的分布。我国百合栽培历史悠久,范围广泛,遍及南北26个省、区。百合肉质细白,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糖、果胶并具有润肺止咳、宁心安神的作用。

百合根为须根系,分肉质根和纤维状根。肉质根着生于鳞茎盘下,分布于土层20~ 30 cm。肉质根隔年不枯死,吸收能力也强。纤维根着生在地上茎入土部分四周,除吸收养分外,还有固定地上部的作用。纤维根每年随地上部而枯死。茎分为地上茎和鳞茎。地上茎直立坚硬、不分枝,表皮光滑或有白色茸毛,皮绿色或紫褐色。鳞茎长在土中,呈扁球形或椭圆形。鳞片环抱短缩茎形成1个仔鳞茎,3~10个仔鳞茎抱合形成1个大鳞茎,称为母鳞茎。鳞片是肥大的变态叶,白色或微黄,是贮藏器官,也是栽培的产品器官。叶互生,无叶柄,披针形或带形。披针形叶宽大,带形细长。叶脉平行,叶色绿至深绿色,叶尖有的呈紫红色,叶表有白色蜡粉。花为总状或伞状花序。单花为钟形或喇叭形,开放后呈外翻卷,有红色、黄色和白色。果实为蒴果,种子扁平,黄褐色,千粒重2.1~3.4 g。

百合适应范围广。茎叶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10℃以上才能出苗;茎叶忍耐低、高温临界能力为3℃和33℃;地下鳞茎适宜地温14~16℃,能耐-10℃的低温。对温度适应性品种间的差异较大。百合对空气湿度要求不严格,由于百合肉质根根毛少,吸收力弱,需保持土壤湿润,但注意避免土壤积水造成植株死亡,故南方应深沟高畦栽培。百合要求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

百合种类多,世界上有80个种,分为百合、钟花、卷瓣、轮叶4个组。作蔬菜栽培为百合组中的卷丹,此外还有山丹、小卷丹、天香百合、白花百合等。宜兴百合(虎皮百合、苦百合)属卷丹类,太湖流域的湖州、宜兴、吴江是主产区;兰州百合是山丹类百合中川百合的一个变种,甘肃、四川、陕西均有栽培;龙芽百合为白花百合类,或称麝香百合,湖南邵阳为主产区,河南、浙江、河北的山区均有生产。

3)竹笋

竹属禾本科中竹亚科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原产于中国。竹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广泛。我国竹类资源极为丰富,有40属400余种,遍及17个省区。南方笋用竹主要是刚竹属(又称毛竹属)的毛竹、早竹、白哺鸡竹、红哺鸡竹、花哺鸡竹、尖头青、石竹等,牡竹属的麻竹、甜竹,慈竹属的大头典竹,刺竹属的绿竹等类型。

竹类作为蔬菜食用的部分是竹的嫩芽或鞭。竹笋味香质脆,营养丰富,是我国的传统佳肴,食用和栽培历史极为悠久。其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无机盐等。早竹类的竹笋可3—5月供应,丛生竹7—8月供应。

竹按竹竿在地面的分布状况及地下茎的生长习性,可把竹分为散生型、丛生型、混生型3种。散生型地下茎(竹鞭)的横向生长力强,地上茎形成单杆,在笋用竹中占绝大部分,主要是刚竹属中的毛竹、早竹、哺鸡竹等;丛生型地下茎几乎横向不伸长,地上茎均在母体基部的节间上产生,形成众多植株抱合在一起;混生型二者兼有。生产上以前两种为主。

竹为须根系。竹竿基部和竹鞭节上有大量须根,在须根根端有纤维状根毛。鞭节上生长的须根数量多,新陈代谢强,是竹类的重要的吸收器官。竹竿由竿茎、竿基、竿柄3部分组成。竿茎直立,圆锥形,茎上有节,节间中空,节上有二环,环间着生的芽萌发形成竹枝;竿基是竹竿基部入土的部分。竿柄是竿基下端与竹鞭连结的部分。竿柄节密生,坚硬光滑无根,有10多节。竹鞭细长,是强大的地下主茎,在地下横向生长,鞭上有节,节上生根,每节1芽,交互排列。有的芽抽生新鞭,在土壤中蔓延生长;有的芽发育成笋,出土成竹,立竹呈稀疏散生状态,故称之为散生竹类,如刚竹属、淡竹、唐竹属等的竹种。丛生型竹类无长距离横向生长竹鞭,竹蔸部分(即竹子的秆基和秆柄)就是地下茎,只有竹根,没有鞭根,且因竹种不同形状也不一样。叶的大小、形状、色泽依竹种而异,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竹叶的盛衰直接影响发鞭和竹笋产量。开花是植株衰老的标志,一旦开花植株死亡。竹花为总状花序。竹果不开裂,只有1粒种子,为颖果。

竹类要求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年均温度要求12~22℃。其中,毛竹生长需在年平均温度14~20℃的区域内,以16~17℃为适宜区,盛夏的平均温度在30℃以下,寒冬平均温度在4℃以上;而丛生竹的平均温度在18~20℃以上,1月平均温度在8~10℃,0℃左右受冻害。丛生竹比散生型要求较高温度。竹蒸腾量大,鞭根入土较浅,不耐干旱,要求湿润环境。竹需要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和透气性良好、pH 4.5~7.0的土壤。

案例20.1 黄花菜生产

生产情景

一户菜农,有菜地667m2,2012年欲生产黄花菜,于第二年夏季开始收获上市。

生产方案

20.1.1 生产季节安排

黄花菜一般于早春或晚秋土壤封冻前进行分株繁殖,除旺苗期和采摘期不宜栽植外,其余时期均可,北方主要在春天清明前后。南方较适宜的栽植时期为秋季:一是早秋时期,即花蕾采摘完毕后到秋苗萌发前的这个时期;二是冬季降霜后从秋苗凋萎起,到翌年春苗萌发前的冬季休眠期。

通常情况下,黄花菜经过8~10年的高产优质期后,随株龄增加花蕾逐渐减少,采摘期缩短,产量下降,必须进行更换。10年以上的老株在花蕾采毕后,每年挖出1/6~1/5作为种苗逐步更新。

20.1.2 生产准备

1)种子准备

黄花菜,目前种植的大多是猛子花、冲里花、白花、清早花、四月花等品种。根据其生育特征和产量,产品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好坏,各品种各有其特色。因此,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品种。如果是以出售鲜花为主的地区,应以采摘期早的品种为主。按照每亩1 600~2 000穴,每穴3~4株计算,需准备4 800~8 000株种苗(茎)。

2)粪肥准备

腐熟厩肥4 000~8 000 kg、河泥或堆肥1 000~1 500 kg、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100~175 kg、尿素50~70 kg、磷酸二氢钾5~10 kg等。

3)农药准备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500 g、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扫螨净可湿性粉剂等。

20.1.3 定植前准备

1)选地

黄花菜喜温暖,适应性强,但地上部遇霜则枯萎。根系发达,耐旱力强,在山坡地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砂土、黏土、平川、山地均可种植;但以选择土质肥沃、pH为6.5~7.5、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为宜,以砂质壤土或黏质壤土为好。

2)深翻整地

黄花菜是多年生作物,在翻耕土地时应注意深翻耕。深翻土壤有利于根系生长,翻地深度30~40 cm,搂平、打埂、修渠作畦。为便于以后的日常管理,畦宽以1~1.5m为宜,畦长不限,以方便为原则。

3)施足基肥

基肥的施用方法可采用沟施或穴施。一般于栽植前,结合整地按行距开挖30 cm以上的定植沟。每667m2沟施或穴施腐熟厩肥3 000~4 000 kg、河泥或堆肥1 000~1 500 kg、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50~75 kg,分层施放沟或穴内。施后覆盖5~7 cm细土,不使种苗根群直接接触肥料,然后填进表层熟土,整平后即可进行栽植。

4)种苗处理

(1)修剪与分级

种苗从地里挖出后,地上、地下部分都要进行修剪。首先把短缩茎下层的黑蒂(有的叫海底)掰掉,剪除膨大的纺锤根,过长的条状肉质根剪短到5~7 cm;然后把短缩茎上部的苗叶剪短,一般只留6~7 cm。在进行种苗修剪的同时,应注意按品种分开放置,并需按种苗大小进行分级,以便进行药剂处理和栽植时进行分别处理和分别栽植。

(2)药剂处理

把经过修剪和分级的黄花菜种苗放在0.1%的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药液中,一般浸10min左右,然后把种苗拿出晾干,待种苗表面无明水后再行栽植。

20.1.4 定 植

1)定植方法

(1)丛植

分单行丛植和宽窄行丛栽两种。单行丛栽,穴距为80 cm×(40~50) cm,每667m2 1 600~2 000穴;宽窄行丛栽,行、穴距为宽行距100 cm,窄行距60~65 cm,穴距40~50 cm,每667m2 1 600~2 000穴。

(2)条栽

条栽又分为宽行单栽和宽窄行单栽两种。宽行单栽,行距为65~80 cm,株距为16~20 cm,每667m2栽4 000~6 000株;宽窄行单栽,宽行65~80 cm,窄行50 cm,株距16~20 cm,每667m2栽5 000~9 000株。

黄花菜的根群从短缩茎周围生出,具有一年一层、自下而上发根部位逐年上移的特点,因此适当深栽利于植株成活,适栽深度为10~15 cm。植后应浇定根水,秋苗长出前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新苗的生长。

单行条栽除用于大田栽培外,还可在田埂地边、渠畔沟沿栽植。随着分蘖的增加,进入盛产后期,宜逐年从株丛中挖取部分分蘖,间蔸移植新地或更新复壮。

2)种植密度

黄花菜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密度不同,丛植一般少于条栽。种植目的不同,密度也不同,如需留种繁殖也比较密。种植密度还与土壤肥力有关,肥力高的大约1 600穴,肥力差的密度可增加到2 000穴,穴内种植3株。

20.1.5 定植后管理

1)水肥管理

①少施催苗肥 黄花菜从出苗到花薹抽出前,亩施尿素15 kg。

②重施催薹肥 当植株叶片出齐,花薹抽出15~20 cm时,结合浇水亩撒施尿素30 kg。

③巧施催蕾肥 当花薹抽齐,结合浇水,每亩撒施尿素10 kg。

④轻施保蕾肥 为采摘中后期延长采摘期,增加产量,蕾大花多,小蕾不易凋谢,每隔一周喷施500倍液磷酸二氢钾。

⑤施好越冬肥 为培肥地力,保证来年高产,结合深耕,亩施优质农家肥3 500 kg、过磷酸钙50 kg。采收前15 d停止施用肥料。

⑥浇水 黄花菜属喜水作物,在生长发育期,保持一定的土壤水分有利高产。出苗后、抽薹前,第一水必须浇足;抽薹到采摘,每隔一周浇一水;从采收到终花期,保持土壤湿润,采摘结束后浇一水,延长功能叶,为来年丰产积累养分,封冻前进行冬汇蓄墒。

⑦中耕培土 黄花菜是肉质根,需在肥沃疏松的土壤环境下,才有利于生长发育。中耕具有疏松土壤、增强透性、提温保湿、消灭杂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的作用。生育期间应中耕2~3次,第一次在幼苗出土时进行;第二次在抽薹期进行,结合培土;冬季采收后进行深中耕一次。

2)病虫防治

黄花菜主要病虫害有锈病、叶枯病、叶斑病、红蜘蛛和蚜虫等。防治叶斑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2次;锈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2次;叶枯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2次;红蜘蛛、蚜虫可用生物农药虫螨克2 000倍液进行喷雾,每周一次;金龟子可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进行喷雾(化学药剂在采收前15 d应停止使用)。

20.1.6 采 收

采收一般在7月中旬至9月上旬。采收的最适期为含蕾带苞,即花蕾饱满未开放、中部色泽金黄、两端呈绿色、顶端乌嘴、尖嘴处似开非开时。黄花菜采摘时间要求极为严格,过早过晚均不好,太早则为青蕾,糖分含量少,鲜蕾重量轻、颜色差,造成成品色泽差,产量低;过迟采摘花蕾成熟过度,出现裂嘴松苞,且汁液易流出,产品质量差,不易保藏。采收适期为花蕾刚在裂嘴前1~2 h,这时黄花菜产量高,质量好。采摘的最佳时间为13—14时。采回的花蕾要及时蒸制,以防咧嘴开花。

案例20.2 香椿生产

生产情景

一户菜农,有大棚菜地667 m2,2012年欲生产香椿,于春节上市。

生产方案

20.2.1 生产季节安排

香椿的栽培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和露地、保护地结合栽培。本书主要介绍保护地塑料大棚栽培技术。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在3月上旬用冷床播种育苗,在11月上旬将苗木栽到塑膜大棚内,春节前后开始采收嫩芽。

20.2.2 生产准备

1)种子准备

选用品种应具有发芽早、耐高温、抗瘠薄、商品性好、树形容易控制、适合矮化密植栽培等特点,如红油椿、红芽绿香椿及红香一号等。每亩用量2~4 kg。

(1)采种

椿树一般15年才结籽,采收时间要根据椿角的颜色而定,一般种壳有85%~90%呈黑褐色时,要及时采摘;若延时采收,种壳在阳光的暴晒下会自然裂开,籽粒就会脱落。采收枝梢的椿种时,可将镰刀反捆在竹竿上,将其一串一串地割下,切勿损伤枝梢,以免影响来年的生产。

(2)椿种的贮藏

①带壳贮藏 晴天采收的椿种,不需晒制,但青壳的椿角要单独暴晒,让其充分干燥;阴天或小雨后采收的椿种应尽快翻晒,否则易发生霉变。晾晒好的椿种可用麻袋装贮或堆贮在干燥、通风的室内,并远离炉火,防止煤烟、化肥、农药等有害气体侵入。贮藏期间要经常检查,若发现霉变,应立即摊开晾晒。

②去壳贮藏 将采回的椿角摊在阳光下翻晒,外壳全部张开时,不断翻动椿角,壳内的籽粒就会纷纷脱落。籽粒取出后若不急于播种,可用冷库贮藏,或将其磁化处理后再入袋贮藏。如此贮藏处理可延长其保质期,提高发芽率。

2)粪肥准备

土杂肥5 000 kg、腐熟有机肥300 kg、50 kg过磷酸钙、三元复合肥150 kg、硫酸亚铁2 kg、尿素50~100 kg、磷酸二氢钾50 kg等。

3)农药准备

根据香椿常见病虫害发生情况,准备以下农药:

①杀菌剂 800倍猝倒立枯灵、25%三唑酮、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50%的代森锌800倍液等。

②杀虫剂 2.5%敌百虫粉2~3 kg、50%辛硫磷乳油250 g、10%吡虫啉2 000~3 000倍液等。

20.2.3 育 苗

1)种子处理

香椿一般亩播量2~4 kg,每kg种10万~12万粒。香椿种子的出芽率较低,播前要用25~30℃的温水浸种12 h,浸种后将种子与细砂混匀后直接播到苗床上。

2)育苗场地准备

苗床应该选在地势高、疏松肥沃、避风向阳、光照充足、排灌条件好的地块作冷床,并提前施足肥料,播后盖一层稻草,以利于浇水,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在3—4月播种为宜。耕作前亩施土杂肥5 000 kg、三元复合肥100 kg,同时撒施硫酸亚铁2 kg和2.5%敌百虫粉2~3 kg,进行土壤消毒。耕深30 cm以上,要求肥匀、土碎、地平。整地后做成宽0.5m的高畦,旱可浇灌,涝能排水。

3)播种

种子用上年秋季采集的新籽,发芽率40%以上。播种前用凉水浸泡12 h,捞出即可播种。用锄开沟,每畦2行,行距20 cm,覆土0.5 cm。

4)苗期管理

除春季正常播种外,夏季仍能播种,由于夏季育苗气温高、雨水多,不利于香椿发芽,可搭荫棚或遮阳网遮阳,覆草也可把地温控制在25℃以下,用喷雾器喷水,把土壤湿度控制在16%~18%,在此条件下,种子约13 d后可出芽。出芽后喷800倍猝倒立枯灵防病,当苗高10 cm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株距10 cm。为培育优质壮苗,每隔7 d给香椿苗喷0.02%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液一次,连喷4次,并喷25%三唑酮2 000倍液预防香椿锈病。

20.2.4 定植前准备

大棚单棚面积300m2以上,宽8~14m,高1.8~2m。棚内施肥应以有机肥、磷钾肥为主,可亩施300 kg的腐熟有机肥、50 kg的过磷酸钙及50 kg的三元复合肥。深翻60 cm,耙细耧平,作畦1m宽,畦埂宽40 cm便于管理与采收。

20.2.5 定 植

栽培密度为当年生苗100~150株/m2,多年生苗80~120株/m2,栽后浇水,经5~10 d再盖膜。定植后10~15 d为缓苗期,白天温度18~23℃,夜晚13~15℃。

20.2.6 定植后管理

1)水肥管理

大棚香椿水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壮苗,促使苗木体内积存较多的养分,形成大量饱满的嫩芽。因此,要在定植后浇定植水,要灌满浇足。7月上旬以前应控制水、肥,7月下旬以后要充分浇水、追肥;第二遍水在采完两茬香椿时进行;第三遍浇水前要追施混匀后的二铵和尿素25 kg,使之随水溶解。同时用0.5%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每隔一周交替喷洒于香椿叶面进行叶面施肥。当顶芽长至20 cm左右,此时可进行第一次采芽。第一次只采顶芽并全部摘除,以促进腋芽萌发生长。采芽后应及时施肥浇水。一般天气,棚温白天保持18~24℃,夜间12~14℃,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度相差越大,椿芽长得越肥嫩,并且着色均匀,香气浓郁。

2)病虫防治

香椿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干枯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等。防治立枯病和干枯病,除应避免苗木过密并注意合理浇水外,还可用50%的代森锌800倍液喷洒根茎处;叶锈病和白粉病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香椿的虫害主要有铜绿金龟甲、香椿蛀斑螟和蚜虫等。防治铜绿金龟甲幼虫50%辛硫磷乳油250 g,加水250 g喷洒或灌根;对香椿蛀斑螟,可用1/20片磷化铝塞入排粪孔内,并用黄泥封住虫孔。6月蚜虫高峰期,可用10%吡虫啉2 000~3 000倍液喷雾一次,禁用高毒农药,注意保护天敌。

20.2.7 采 收

春节前后开始采摘嫩芽,亩产75~125 kg,采收时,先采顶芽后采侧芽,一般8~10 d采收一次,可采收5~7次。顶芽全部摘,侧芽在茎部留2~3片叶,每亩可采收1 200 kg左右。每次采收前2~3 d叶面喷肥,采收后追施10~15 kg尿素并及时浇水。

案例20.3 芦笋生产

生产情景

一户菜农,有菜地667 m2,2012年欲种植芦笋,进行常年生产。

生产方案

20.3.1 生产季节安排

芦笋春播、秋播均可。长江流域多春播育苗移栽,一般4月上、中旬播种,夏秋定植于大田;若地膜覆盖,大棚育苗可提早到3月上旬播种,5月底至6月初定植。芦笋定植后,南方第2年、北方第3年开始采笋。

20.3.2 生产准备

1)种子准备

芦笋系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适应性强,品种较多。如UC800、UC72、玛丽华盛顿等常规品种和杂交品种;又如荷兰全雄、西德全雄、美国的阿波罗、格蓝得等杂交种。育苗地每亩用量0.8~1 kg。

2)粪肥准备

种植当年需准备腐熟有机肥8 500~9 000 kg、复合肥100~150 kg。

3)农药准备

①杀菌剂 30%双吉悬浮剂800倍+50%双吉胜(原芦菌净)500倍液;30%双吉悬浮剂800倍+50%芦丰500倍液;50%双吉胜500倍液+80%必得利800倍液;50%双吉胜500倍液+70%代森锰锌300倍液;50%双吉胜500倍液+30%灭菌净800倍液。

②杀虫剂 辛硫磷2 kg、15%快霸星1 500~2 000倍液。

20.3.3 育 苗

1)种子处理

芦笋种子皮厚坚硬,外被蜡质吸水困难,播前必须浸种催芽。方法是:先用凉水进行种子漂洗,漂洗去不成熟的秕种和虫蛀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泡12 h;再用30~35℃温水浸泡48 h,每天换水1~2次;待种子充分吸水膨胀后,将种子滤出放入盆中,上盖湿布,置于25~28℃的环境中进行催芽。当种子有10%左右的胚根露白时,即可播种。

2)育苗场地准备

选择土壤疏松、肥水条件好、透气性强的壤土或砂壤土。深翻30 cm左右,亩施基肥2 500~4 000 kg。整平地面,做育苗畦,畦长10~15m,畦宽1.2m,畦垄高20 cm,然后耙平畦面准备播种育苗。定植1亩芦笋宜准备30m2的苗床。

3)播种

一般在3月上、中旬采用阳畦育苗,若覆盖草苫等保温材料可提前到2月中、下旬;也可以利用早春闲置的大棚提早育苗。根据笋农选地茬的不同,夏秋播种亦可。总之,每年的9月上旬之前均可播种。

播前将畦面灌足底墒水,待水渗下后,按株行10 cm打好直线,将催好的种子单粒点播方框中间,然后用筛子将土均匀的筛在畦面上,覆土2 cm左右。大面积育苗,可以撒播。

4)苗期管理

(1)保温

为了提高地温、保持湿度,播种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保持5 cm以下地温白天25~30℃,夜间15~18℃。出齐苗后,畦内温度超过32℃要及时揭膜,进行炼苗,以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2)防治害虫

危害芦笋幼苗的地下害虫主要是蝼蛄和蛴螬,每亩地可用辛硫磷2 kg拌细干沙7.5 kg撒在畦面上进行防治。

20.3.4 定植前准备

定植地的选择,pH值为5.5~7.8的土壤均可进行栽植。为了获得高产稳产,最好选择具有浇水条件、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砂壤土。芦笋地怕积水,不要选用地下水位过高和夏季易于积涝的地块。

①挖定植沟 在经过深翻平整的地面上,南北行向按行距要求打好直线(白芦笋行距1.8~1.9m,株距25 cm;绿芦笋行距1.2~1.4 m,株距25 cm),沿直线挖定植沟,沟宽40 cm,沟深40~50 cm。

②施肥填沟 将每亩5 000 kg的土杂肥拌土填入沟内。使沟面略低于原地平面,耧平沟面,并将垄面整成中间高、两面底的小拱面,整细、耧平。

20.3.5 定 植

当苗高15~20 cm、地上茎3根以上时即可移栽定植。首先沿定植沟划一直线,然后开15 cm深的沟,将经过分级的笋苗按照株距放入定植沟,使地下茎的发展方向与定植沟的沟向一致,多数根的舒展方向与沟向垂直,放好后立即覆土厚3 cm,轻轻压实、整平,并立即浇水,待水渗下后,再覆一层细土。

20.3.6 定植后管理

1)水肥管理

(1)定植后当年的管理

定植后1个月内进行查苗补苗,补苗时浇足底水。及时中耕除草,并结合中耕覆土,每次覆土厚2~3 cm,直至将定植沟填平为止。每次浇水或大雨过后,应及时划锄松土。定植1个月后,每667m2追一次复合肥15 kg,以后每个月追一次复合肥15 kg。立秋追一次秋后肥,一般施腐熟优质杂肥2 500 kg、复合肥15 kg。施肥应顺垄开沟追肥,距离植株15~20 cm,沟深10 cm左右。一般结合追肥进行浇水。立秋后遇旱及时浇水,立冬后浇一次越冬水。大雨过后及时排涝。

(2)定植第2年的管理

早春季节,适时浇水,中耕保墒。夏季高温多雨,应及时除草排涝,若第1年生长旺盛,可于第2年早春培土进行短期采收。施肥量比第1年增多。

(3)常年管理

第3年开始进入采笋期,此后管理为常年管理。培土前清除残留枝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采收白笋的,在春季幼芽抽生前进行培土,一般垄高25~30 cm,上部宽30~40 cm,下部宽80 cm。培土时要求上面整平并稍压紧,防止漏光和塌陷。采笋期间应经常保持培土高度。嫩茎采收后,应将培土的土垄整平,使畦面回复到培土前的高度,保持地下茎位置在土面下15 cm处。采收绿笋前,在春季幼芽抽生前,不经培土软化,只进行中耕划锄。采收白笋的,抽生前培土,每亩可施磷酸二铵10 kg、氯化钾10 kg,在距植株20 cm处开10 cm深的沟施入,然后培土。采收后结合撒土施有机肥1 500 kg、过磷酸钙5 kg、复合肥25 kg,该肥施于土垄两侧的取土沟内并覆盖,随后浇透水,促进幼芽萌发出土。之后根据情况排灌水,同时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再施三元复合肥(15-15-15)25~50 kg。以后管理同第1年。栽培年限宜10~15年。

及时摘去母茎生长点,植株高度应控制在150 cm左右,防止倒伏。对过于密集处,应适时疏枝,母枝上结的果也应及时摘除。绿芦笋每年有两个留养母茎的时期:一是早春出笋时陆续选留粗壮新笋作母茎,一至二年生植株每株选留3~5根,三年生植株每株选留5~7根,四年生可留10根,且要均匀分布,不要靠在一起;二是于当地初霜前50~60 d终止采笋,此时春留母茎开始枯萎,故可将此后生长的所有新笋,全部留作母茎培育。

2)病虫防治

(1)病害

病害主要是芦笋茎枯病、立枯病。可用30%双吉悬浮剂800倍+50%双吉胜(原芦菌净)500倍液、30%双吉悬浮剂800倍+50%芦丰500倍液、50%双吉胜500倍液+80%必得利800倍液、50%双吉胜500倍液+70%代森锰锌300倍液、50%双吉胜500倍液+30%灭菌净800倍液、50%复方多菌灵300倍+70%代森锰锌300倍液进行防治。绿芦笋5—9月、白笋7—9月,每隔7 d左右喷一次,喷药时要以地面以上60 cm的主茎为主,上部枝叶为辅,要喷透喷匀。

(2)虫害

虫害主要是十四点负泥虫和尺蠖。可用击倒速度快,低毒无残留的15%快霸星1 500~2 000倍防治。芦笋主要是出口国际市场,农药的残毒应引起高度重视,高残留杀虫剂、有机砷类杀菌剂禁止使用。

20.3.7 采 收

采笋时要求茎杆粗度达到0.8~1 cm,若达不到此粗度,第2年让其继续生长。采收白芦笋宜在早晨和傍晚进行,以免见光变色。看到垄面有裂缝时,在裂缝处用手扒开表土,露出笋尖,向下16~18 cm处割取,采收时不可损伤地下茎。采后将垄土复原拍平,嫩茎遮阴保管,盖潮湿黑布。白芦笋每天早晚各收一次,采后应及时分级出售。绿芦笋茎长20~25 cm,粗1.3~1.5 cm,色泽淡绿色,2~3 d采一次。

项目小结

多年生蔬菜是指一次播种或栽植,连续生长和采收在两年以上的蔬菜。常见的多年生草本蔬菜有竹笋、黄花菜、百合、石刁柏,木本蔬菜有香椿、枸杞等。该类蔬菜的食用器官、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都有很大的差异。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越冬期的管理、繁殖技术、换茬和抚育促壮技术。

复习思考题

1.多年生蔬菜有哪些共同特点?

2.常见的多年生蔬菜有哪些?

3.芦笋可分为几类?当年种植的管理技术主要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