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土地利用上的哲学归结

城市土地利用上的哲学归结

时间:2022-11-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城市土地利用有关的和谐,包括城市自然环境及生态的和谐、城市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和谐,城市土地利用必须用和谐思想作指导,并予以多维度的考量和综合的分析,使和谐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城市土地利用也是人对自然开发和人类自身发展行为,其目标是最高效率与最高效益。“最大化和谐加最高效发展”及其有机统一,是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哲学结论。东方和谐学加上生态哲学,我们称之为“东方生态哲学”。

五、城市土地利用上的哲学归结——东方生态学

城市土地作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活动的载体,也是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不仅关系到人类社会系统是否和谐与有效运行,也直接关系自然生态和环境系统的和谐运行,同时直接影响到人与自然、人类社会与生存发展环境的协调。城市土地利用由于其涉及人类社会的多层面性和影响地理、生态及环境的紧密性,不仅需要用多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去研究各个层面和方面,也更需要用哲学方法去研究一般原理和规律,并反过来用高度概括的哲学思想来指导各个学科的研究,以形成多维研究的综合性、整合性。城市土地的利用,集中反映了人—社会—自然的复合系统关系,其哲学观归根到底是反映三者内部系统及其外部关系的最一般的抽象思想,即我们初步概括的“和谐加发展”。与城市土地利用有关的和谐,包括城市自然环境及生态的和谐、城市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和谐,城市土地利用必须用和谐思想作指导,并予以多维度的考量和综合的分析,使和谐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城市土地利用也是人对自然开发和人类自身发展行为,其目标是最高效率与最高效益。“最大化和谐加最高效发展”及其有机统一,是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哲学结论。

生态哲学从其产生和发展阶段来看,仍然属于西方哲学。作为世界观,是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观察现实事物和解释现实世界,包括生态哲学本体论、生态认识论、生态学方法和生态价值论的研究。它以人与自然界关系为基本问题,用生态系统整体性观点分析问题,提供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新的理论框架。生态世界观贯穿两个主题:

1.确认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有一种基本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在笛卡尔世界观中,整体的动力学来自于部分的性质;生态世界观相反,部分的性质是由整体的动力学性质决定的。

2.确认现实和宇宙在根本上是运动的,结构不再被看成是基本的,而是一种基本过程的表现形式,而且,结构和过程两者最终也是互补关系。生态世界观与传统世界观比较,它不强调硬性的主—客二分和主要—次要之分,而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整体性,它注重网络的非线性关系和循环运动。生态哲学的出现和兴起,被认为是哲学范式的一种转变,也是西方哲学话语权的转变,对理论和现实的影响具有“颠覆性”作用。

虽然西方生态学哲学观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和谐”观,有很多相同或一致的思维方式及思想内涵,但毕竟来自于相距久远的不同年代,时代背景和“认识工具”差别巨大,两者之间的“相同性”实际上更多的是“相通性”和“趋同性”,是交汇,并没有发展到等同的地步。将东方传统“和谐学”与西方的生态哲学融合在一起,能够提供更宽的视野和进入更高的智慧境界,以便更好地认识和解释世界。东方和谐学加上生态哲学,我们称之为“东方生态哲学”。这种哲学的主要特征是多维的综合性——和谐思想产生时代没有现代意义上分门别类的科学,人们只能从整体上来理解部分与个体世界,生态哲学的“认识工具”是专门学科的生态学,是从部分和个别来思考整个世界,两者不同方式的综合运用,更有利于把握真实和本原的世界。

综合了和谐思想与生态哲学思想的东方生态哲学具有新的内涵。

(1)在主客体上存在“相向性”,人类是对自然界的主体,也是承受自然界的客体;自然界是人类的主体,也是人类的客体。

(2)在事物系统关系上存在多维度的“交互性”,联系是普遍的和复杂维度的,也是变化的。

(3)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相对性”,人的认识和实践的潜能是无限的,但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是有限的,亦即是相对的。

(4)在价值上存在“同原性”,在整体上各种价值在本质上都是“同原”的;在部分上价值具有“差别性”,自然界具有“自然”的价值,人类具有“能动”的价值,等等。

由此可见,东方生态哲学与西方生态哲学仍然存在着差别,因为和谐思想不仅仅是给生态哲学提供启示和补充,而是在基本观念方面进行“再构架”,使之更加完整和严密。

在此,我们将东方生态哲学表述为“积极和谐”哲学思想下的生态哲学,或者“积极和谐生态哲学”。这种生态哲学思想反映生态整体中生命存在本身所具有“积极性”和生态系统天然“和谐性”。其基本要义,所有存在(有机的和无机的)都有自身的价值,而生命形式以及智慧能力越高,表现和展示其价值的“积极性”越高,但在和谐系统中并没有价值上的高低贵贱区别;同时,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自身价值与和谐关系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积极性”超出和谐的宽容度,就会走向“消极性”甚至产生“破坏性”,而自身价值也会受到损害甚至丧失。对于一切生命体特别是人类而言,积极和谐是天然特性;对无生命的世界而言,自然和谐也是天然特性。积极和谐是人类自身价值与和谐关系的最佳统一,亦即:自身价值在和谐范围内得到最优的表现、展示和发展,而和谐又在积极性的推动下不断提高和升华。

必须指出,和谐具有多维度性,整体上的积极和谐实际上是多维度的积极和谐。社会内部一个维度的和谐不等于另一维度的和谐,如经济技术发展方面的和谐,却会在错误的观念和不当政策的导向下,造成贫富悬殊以及伦理道德和文化生活的不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不等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近现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而在物质和精神文明上取得巨大成功,社会各方面都比以往几千年来更加和谐的时候,反而出现了人与自然及与生态环境的严重不和谐。坚持和谐的思想,必须坚持积极和谐;坚持积极和谐,必须坚持多维积极和谐。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既是积极的,也是多维度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