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

时间:2022-11-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构成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应当核算哪些具体内容、应当怎样发展,涉及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企业社会责任观认为,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对股东、员工、债权人、消费者、公益性和社区几个方面。公司枉顾社会责任的最大受害者并非债权人,而是广大的中小股东。因此,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应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

五、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产生的理论渊源

早在1819年,西斯蒙第在其《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一书中就首先提出了社会成本概念。1924年,约翰・莫里斯・克拉克在其《管理成本经济学》中揭示了社会成本与个别成本产生冲突的困境。为了将企业未支付的社会成本计入实际成本中去,以揭示全部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实体,他建议采用“社会成本簿记”,并认为这种簿记制度的建立必然要涉及比现有财务会计更为优越的社会会计制度的建立。A.C.庇古认为,研究经济学的主要目的是改进社会状况。他在《福利经济学》一书中提出了“外部效应”概念。他指出“外部效应”是指某一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一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成本(效应)。有害的“外部效应”称为“外部不经济”,如某一生产者将污水排入河中,则另一生产者需要增加费用来安装净化水质的设备。正是这些“社会成本”“社会效益”“外部效应”“外部不经济”等新概念的提出,不仅把企业的目标由“利润最大化”推进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且也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社会责任观念的理论基础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构成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应当核算哪些具体内容、应当怎样发展,涉及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

1.企业社会责任观基础

企业社会责任观认为,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对股东、员工、债权人、消费者、公益性和社区几个方面。

(1)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

公司枉顾社会责任的最大受害者并非债权人,而是广大的中小股东。首先,在投资阶段,无论中国的郑百文还是美国的安然,都曾经作为大公司显赫一时,能够与其进行直接的商业贸易、投资、融资的基本上是具有一定经济力量的经济实体。大公司的相当一部分债权人为商业银行、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这些经济实体有一般企业难以企及的风险评价机制和综合判断能力,因而其判断失误率应该是能够达到理论上的最小。即便是非金融机构,出于对自身利益、规避风险的考虑也会动用各种手段去了解对方公司的实际资信和财务状况,以避免承担与资信低且财务状况恶化者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可能带来的高额风险。与之相反的是中小股东,他们各自拥有的股权较小,由于上市公司的种种特点甚至无法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同时由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无法正确评价投资风险。

其次,债权人在与公司交易时,应该是基于一种对等或相对平等的地位,出于对规避风险的理性考虑,他们应该会要求公司提供一定的担保,或者具备一定的自我救济权利如留置权等。如果风险过大,债权人甚至会处于一种优势地位,这些都是中小股东无法具备的。

再次,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公司在破产后其剩余部分财产的清算顺序为:员工工资、国家税收、公司外债、股东股份。可见,如果公司破产,债权人也会在股东之前得到补偿。此时由于公司实际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情况下,中小股东的权益完全得不到保障。我们所强调的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完全包括甚至应该加强对中小股东的利益维护。

(2)对公司员工的社会责任

公司社会责任运动发起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服装制造商Levi-Strauss公司在类似监狱的工作条件下雇佣年轻女工的事实曝光。为了改变在公众中的形象,该公司草拟了世界上第一份公司社会责任守则。随后耐克、沃尔玛、迪斯尼等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制订了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守则。可见,社会责任运动首先需要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人力资源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所享有的权益及其在企业运营管理中所处的地位,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因此,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应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实施对员工的社会责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为员工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员工为企业工作是为了获得报酬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但是企业不应以为员工提供工作为由而忽视员工的生命和健康。许多工作对员工的身体健康有伤害,如化工、采矿、深海作业等。企业对于这些工作本身固有的对人身的伤害,必须严格执行劳动保护的有关规定。另外,工作环境的安排也必须符合健康标准。

为员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升迁机会、接受教育机会。企业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方面,要反对各种各样的歧视。在就业政策中要体现男女平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企业要主动吸收少数民族人员就业。在职业升迁方面,企业要为不同性别、年龄、民族、肤色和信仰的员工提供平等的职业升迁机会,不得人为限制。在接受教育方面,企业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员工在为企业工作的同时有机会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促进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为员工提供民主参与企业管理的渠道。员工在企业中虽然处于劳动者、被管理者地位,但是同样有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对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企业未来发展等重大问题有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权利。企业尊重员工民主管理企业的权利、重视员工的意见和要求,这样同时也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3)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

债权人是除股东外在经济活动中与公司关系最密切的利益群体,公司的债权人对公司享有债权,公司对其债权人负有债务责任。公司负有的这一责任是否被切实地履行涉及公司债权人所预期的经济利益是否得以实现。债权人总是希望公司能够正常经营并盈利,使自己的债权有所保障。但是由于公司责任的有限,公司只在其由投资者投资和公司经营所获得利润组成的“积极财产”范围之内承担责任。债权人无权过问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过程,甚至对此一无所知。例如有公司滥用其责任的有限性任意损害其所有或部分债权人的利益时,债权人不能直接提出对其债权所遭受损害的赔偿请求。可见,债权人的利益也常常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对于公司重要利益相关者债权人,公司应当依据合同约定及法律规定对其负有相应义务,这种义务也是公司承担的社会责任之一。

(4)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企业是通过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而获得利润的营利组织,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安全、舒适、耐用的商品,满足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一方面,公司价值和利润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选择。即如果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令消费者满意,会促成消费者对该产品或服务形成较强的偏好,从而促进消费者对公司产品或服务的持续消费。另一方面,消费者作为单个个体,客观上处于一种社会弱势地位。所以倡导公司对其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一般来说,消费者有三个方面的权利,即安全的权利、知情的权利、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消费者这三方面的权利受到企业侵害,企业的行为就是不负社会责任的行为。

(5)对所在社区的社会责任

企业与社区是一种相互交叉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分离。企业与社区建立和谐的关系对企业生存发展和社区的进步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存在于特定的社区内,社区人员的素质、文化传统对企业员工素质和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良好的社区环境和高素质的人群是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企业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利用自身产品优势和技术优势扶持社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吸收社区的人员就业,救助无家可归的人员,帮助失学儿童等活动,不仅能够为社区建设作出贡献,而且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企业为社区建设所作出的努力,会变成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企业积极支持社区的文化教育活动,提高了企业未来员工的素质;企业为消费者服务的宣传活动,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能够产生大量的回头客;企业热心进行环境保护和公益事业,可以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创造优美自然环境、和谐社会环境。总之,企业积极承担社区责任,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良好声誉,会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带来巨大的效益。企业通过社区架起了连接社会的桥梁,为社区所做的一切有益的工作都会对社会产生正面影响。

人类社会是互相合作和利益冲突的同构体。对任何个体而言,没有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是无法生存的。这种个体对社会的依赖,导致了个体与社会关系的不可分割性,这也是各种关联的基础。社区是最能够体现这种依赖关系的一种组织。

社区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意为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我们理解的“社区”指的是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它是在以公司为中心所形成的,依公司所影响的一定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具有共同经济利益的社会群体。

社区参与能够弥补正式合约治理机制的不足。首先,社区成员依托社区获取的长远利益大于其离开社区的短期利益,因此社区成员必须留意自己的行为对社区集体利益的影响。其次,社区的透明度高,信息不对称程度低,是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最后,社区中其他个体的行为和价值观等因素会影响企业的行为。我们将企业视同社区中的一员:第一,是因为公司的存在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收入,而且公司的扩张和生产经营亦会影响到当地居民以及当地环境。为此,社区成员有权参与监督公司的行为,提倡社区参与就是要发展公司长期稳定的关系,加强公司的社会责任。第二,公司的生产经营直接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影响。如有的企业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环境保护,大量排放废气、废水、废物,产生各种噪声;有的企业管理松散,遗漏各种有害物质,对当地居民构成威胁。第三,公司的扩张也对社区居民带来影响。比如公司扩建可能要拆迁居民,开发新项目或许将带来污染,大量招聘外地员工会加剧当地交通、教育、住房、用水、用电、饮食等方面的矛盾,给居民带来不便。所以,公司应当对社区及其居民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社区居民为维护自身利益,也应享有监督公司活动的权利。

(6)公益方面的社会责任

公司对社会公益活动所承担责任的内容最具有广泛性,其实施范围远不止公司所在的社区,还包括了向社会公益事业如医院、社会福利院、贫困地区等提供捐赠,招聘残疾人、生活困难者和缺乏就业竞争力的人到公司工作的机会,为教育机构提供扶助,提供鼓励学生的各种奖学金、助学金,举办与公司营业范围有关的各类公益性社会教育宣传活动,等等。作为一项传统道德意义上的公司社会责任,其落实与否由公司的自由意志决定,基于公司的良知

2.经济学与企业社会责任观念

福利经济学是以社会福利为研究对象,以福利的观点来评价经济体系运行状态的经济学分支。该学说认为,企业的外部不经济性将导致资源最优化利用的偏差,造成环境污染、资源过渡使用等社会问题;认为人类只有通过彼此之间的协作才能共同生存发展下去,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是每个单位或个人应尽的义务。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发展,人类社会相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匮乏、失业率增加。社会进入了一个公害泛滥时期。虽然,这一时期经济社会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社会福利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增加。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后果及其对地球和人类未来的影响。人们认识到,眼前的发展应当顾及到子孙后代和地球的未来,不能以牺牲环境求发展。各国政府相继开始重视企业对环境的保护、员工权益、社会公众福利等社会问题。由此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观念。

企业社会责任观念有一个发展演变历程,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①最初是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当时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念认为,企业经营的目标或社会目标仅有一个,就是企业应当获取最大限度的收益或最大限度地增加股东财富。当时认为企业仅有一个社会责任,那就是使它的资源从事经营活动,即企业的目标就是为了增加利润。因此,这一时期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是只要不采取欺骗和舞弊等手段实现收益目标,就是为整个社会谋求了最大利益。②20世纪70年代初,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时,经济发达国家开始认识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由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发达国家政府重视并开始实施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措施。企业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当履行全体公民应履行的社会责任,这就是在谋求企业股东最大限度收益的同时,还必须兼顾企业员工、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③近年来,经济学家又提出了新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在发达国家,政府强调实施福利主义经济政策。除了在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再生方面大力投入外,还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退休金等方面增加了大量政府开支。同时,也要求企业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

3.外部性理论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

一方面,在很多时候,某一个体(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是它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利益。此时该个体及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之为“外部经济”。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经济可以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

另一方面,在很多时候,某一个体(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是它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支付足够补偿这种危害的成本。此时该个体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不经济”。“外部不经济”也可以视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而分为“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其在生产经营中产生出来的,这种生产经营活动可能会造成对本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的损害、可能会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造成破坏性影响,而企业往往逃避对此的责任,使得其付出的成本小于其生产经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从而形成“外部不经济”;也可能产生生态效益而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从而使得其实际得到的收入小于其实现的社会收益从而形成“外部不经济”。

正因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会产生“生产的外部经济”和“生产的外部不经济”,这就要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确认、计量、披露这种“生产的外部不经济”,用来对“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经济调节方式进行补充调节,使得企业披露其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并计量这种影响造成的社会成本,从而缩小企业付出的成本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的差异,促使企业履行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和社会公平的目标。

例如,在“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情况下,假设某一个企业的生产者经营活动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分别为c和C。由于存在外部不经济,故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即c<C。如果该生产者的生产经营所得到的私人利益V大于其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则有c<V<C,那么该生产者显然会按照目前的生产经营方式继续经营下去。尽管从社会角度看,该生产者的生产经营活动破坏了社会财富应该达到的量,是不利的。在此情况下,通过实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状态。因为在该生产者实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后,他就必须向政府监督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和社会公众披露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社会公众等就可以看到该生产者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的具体数额,迫使该生产者为了弥补这一差额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如果他采取了相应的承担社会成本的措施,就会放弃一部分利益,即为(C-c),社会上其他人由此而避免的损失也为(C-c)。故这样重新分配后,可以使各方面的损失都减少,社会效益达到理想状态,促使社会公平的目标得以基本实现。

4.制度经济学理论也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制度是一种社会规则,它旨在约束个别的社会行为,减少社会中的不确定性,降低社会生产活动中的交易成本。制度提供的一系列规则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制度经济学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因为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也是一种制度。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制度通过企业自律或他律的形式,约束企业行为,减少社会成本。从现实情况看,许多国家的法律、法规等制度都规定了企业的部分社会责任。部分国际组织也制定了社会责任守则。如1997年社会责任国际(SAI)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公司和美国经济优先领域鉴定代理委员会(CEPAA)等国际组织,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世界人权宣言及联合国儿童权益公约,制定了SA 8000社会责任标准,并建立了SA 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制度。SA 8000主要是对工作环境和工人关心的问题提出要求,内容涉及健康与安全、歧视、惩戒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童工、强迫劳动、管理体系,等等。SA 8000是一个通用标准,不仅适用于发达国家,而且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显然,SA 8000标准关注的是员工的基本权利和劳动条件等方面企业的社会责任,倡导的是劳工权益监督标准化。另外,其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相互关系也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实施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