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时间:2022-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旅游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旅游资源成为关键所在。目前,我国许多旅游资源还处在低层次开发阶段,利用效率与取得的效益不高,一些极具魅力的资源特别是文化资源尚未很好地开发利用。由于我国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对现有的和潜在的旅游资源保护不到位,使得一些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得不到很好的保证。

9.4.5 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我国旅游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旅游资源成为关键所在。国家对旅游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正确方针,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进步,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与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目前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工作

我国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一方面,已开发的旅游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开发手段的进步,其自身的构成因素以及在周边环境中的地位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认识能力的增强,旅游资源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拓展。因此,旅游资源的调查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要定期地、系统地开展调查工作,在全面掌握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点、开发利用的条件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旅游资源的评价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发展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

2)加大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力度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丰富多样,人文景观璀璨夺目,其独有的东方神韵一直强烈地吸引着中外游客。但是,我国旅游资源的总体开发力度不够、配套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由于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大多数是政府行为,旅游资源开发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特别是配套基础设施,而政府的资金有限。因此,在有限的开发条件下就要有目的、有层次地开发,选择基础好且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景区优先开发,切忌不分轻重,齐头并进。

旅游资源开发受外部客观环境的制约较多,在我国许多地方,相关产业发展还难以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配套设施不完善使旅游者在交通、住宿、饮食、娱乐、购物这几个方面不能满足其在旅游过程中的有效需求,留不住游客;特别是交通设施,目前我国有些旅游地交通设施条件还不理想。因此,必须加大建设力度,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以促进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旅游的综合效应。

3)大力发展专项旅游,树立独特而鲜明的旅游形象

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发展前景看好,但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竞争越来越激烈。从英美和周边旅游发达国家看,之所以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是这些国家都十分注重专项旅游项目的开发。因此,我国也必须大力开发专项旅游项目,特别是对会议旅游、奖励旅游、游船旅游、汽车旅游、滑雪旅游、保健旅游、探险旅游等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产品继续加快开发工作,争取不断推出新产品。同时,与专项旅游相适应,要讲究宣传与营销策略。如加强对我国旅游资源的民族文化特色宣传,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又如可以采用网络等现代化营销手段,积极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

4)注重深度开发,走内涵增容式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许多旅游资源还处在低层次开发阶段,利用效率与取得的效益不高,一些极具魅力的资源特别是文化资源尚未很好地开发利用。而文化是旅游资源的灵魂,是旅游资源生命力的体现。因此,必须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深挖其内在文化内涵,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延长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以增强我国旅游业的竞争优势。

目前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一次性投资、持续性消耗”的粗放模式上,对深层次开发缺乏长远认识,造成一些景点生命周期短,市场不断萎缩,进而对旅游产品结构和旅游资源有序利用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注重对我国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走内涵增容式发展道路。

5)利用本地资源,发展旅游纪念品生产

购物是旅游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旅游纪念品的有效供给也是保证旅游活动圆满完成的一个基本条件。对旅游目的地来说,旅游纪念品销售是增加旅游创汇的基本途径,也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有效措施。相对而言,我国与旅游发达国家在旅游纪念品生产和销售方面的差距还比较大。如何利用好本地资源,设计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是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中需要重视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旅游纪念品是一种永志纪念的物品,它能使旅游者时时勾起记忆,因此,旅游纪念品的生产不仅要花色品种多样,更需要优良的质量保证。

6)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

大多数旅游资源都处于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中。由于我国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对现有的和潜在的旅游资源保护不到位,使得一些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如受到自然和人为的影响,许多旅游资源正遭受破坏;另外,法制不健全、旅游者环保意识差,造成了旅游生态环境恶化;在旅游资源商品化的今天,许多极富传统文化的旅游资源逐渐被淡化、遗忘乃至最终消失。所以,我们应该禁止这种只顾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蚕食旅游资源的破坏行为。同时,要加强立法,使之有法可依,并加强对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主要参考文献

[1]马耀峰,宋保平,赵振斌.旅游资源开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陈兴中,方海川,汪明林.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保继刚,楚义方.旅游地理学(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张景群.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5]杨贵华.旅游资源学(修订版).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

[6]包浩生,彭补拙等.自然资源学导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7]肖星,严江平.旅游资源与开发.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8]郭跃,张述林.旅游资源概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9]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10]苏勤.旅游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1]傅文伟.旅游资源评估与开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12]郭来喜,吴必虎.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地理学报,2000,56(3)

[13]王兴中.中国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地理科学,1997,17(3)

[14]石正方,刘继生.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模式研究.旅游学刊,2000(6)

[15]陈实.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设计.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0(2)

[16]周建明.旅游资源分类评价的规划学研究.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9(3)

[17]Choong-Ki Lee.Valuation of Nature-Based Tourism Resources Using Dichotomous Choic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Tourism Management.1997,18(8)

[18]Morgan R.Some Factors Affecting Coastal Landscape Aesthetic Quality Assessment.Landscape Research,1999,24(2)

[19]Schroeder H.W.Visual Impact of Hillside Development:Comparison of Measurements Derived from Aerial and Ground-Level Photographs.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88,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