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物流成本控制概述

物流成本控制概述

时间:2022-11-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物流成本控制是采用特定的理论、方法、制度等对物流各环节发生的费用进行有效的计划和管理。货物运输费用占物流总成本的比重较大,是影响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物流成本的综合控制包括事前对物流成本进行预算制定,事中执行监督,事后进行信息反馈、偏差纠正等全过程的系统控制,以达到预期管理控制目标。企业物流成本综合控制的主体是企业的物流管理组织和结构,客体是企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整体物流费用。

3.1.1 物流成本控制的含义

控制是调节系统能达到预期目标的一切手段。所谓物流成本控制是采用特定的理论、方法、制度等对物流各环节发生的费用进行有效的计划和管理。

物流成本控制就是在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物流作业过程进行规划、指导、限制和监督,使之符合有关成本的各项法规、政策、目标、计划和定额,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使各项费用消耗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事后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并推广先进经验和实施改进措施,在此基础上修订并建立新的成本目标,促进企业不断降低物流成本,达到以较少的劳动消耗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3.1.2 物流成本控制的类型

1)物流成本的局部控制

(1)运输费用控制

货物运输费用占物流总成本的比重较大,是影响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运输费用控制的主要关键点在运输方式、运输价格、运输时间、运输的准确性、运输的安全可靠性以及运输批量水平等方面,控制方式通常是加强运输的服务方式与运输价格的权衡,从而选择最佳的运输服务方式,使运输价格最低、时间最短、费用最低。

一是采购途耗的最省化。供应采购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损耗,应采取严格的预防保护措施,尽量减少途耗,避免损失、浪费,降低物流成本。

二是供应物流交叉化。销售和供应物流经常发生交叉,可以采取共同装货、集中发货的方式,把外销商品的运输与外地采购的物流结合起来。利用回程车辆运输的方法,使发货、进货业务集中、简化,提高搬运工具、物流设施和物流业务的效率。

另外,产品体积的大小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流成本的高低。比如,一个产品的底面积占整个车厢底面积的51%,一辆卡车只能装一件这样的产品,其余49%的底面积若不能装其他货物,就只能空着。如果在产品设计时考虑到运输工具底面积的大小和形状,运输费用就可以得到有效节约。

(2)装卸搬运费用的控制

控制的关键在于管理好储存材料和商品,减少装卸搬运过程中商品的损耗率、装卸时间、装卸搬运次数等。控制的方法有:对装卸、搬运设备进行合理选择,防止机械设备的无效作业,合理规划装卸方式和装卸作业过程,如减少装卸次数、提高装卸效率、缩短操作距离、提高被装卸物品的纯度等。

(3)存货持有成本的控制

一是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对现有仓库设施进行有效整合与改造,使之充分利用起来。使用第三方物流,实行作业标准化,关闭闲置仓库,采用直接从厂家到客户的付运方式。重新规划仓库与选择运输路线,采用效率较高的仓管系统,考虑采用托盘操作或租用托盘等措施。可以提高效率,减少存货和仓储费用。

二是实行分类管理。将仓库中的物品,按不同品种、不同特性、不同价值分成不同等级,实行有重点的管理。对于那些贬值几率大、产品市场更新快、易损易耗物品,应该加强管理。

三是合理控制库存水平。企业应该根据历史资料对市场进行认真分析,然后选择恰当的库存订货模型,决定本企业的库存水平及订货批量与批次,将库存控制在最低点上。尽量与供应商、客户结成战略联盟,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平分、信息共享的合作机制,在保证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策略;同时,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库存量及发送货物的品种、数量、时间。日本丰田公司提出的“只收所需要的零件、只以所需要的数量、只在正好需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的准时生产方式”(JIT)值得借鉴。

(4)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控制

用供应链管理可以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我国与美国物流管理水平的重要差距在于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我国为14%,美国仅3.8%。欧美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的做法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是制造业内部业务整合,实现ERP架构

第二是优化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供应关系,建立企业社区。

第三是完成从原材料到客户的所有业务流程的协同,实现供应链一体化运作。

目前我国尚处在第一阶段,多数企业不能从供应链的角度分析成本、效率和服务,提出对策。因此,我们建议企业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技术上采用简单、有效、费用低的手段与主要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利用网络资源,以更低的成本进行销售、采购;与物流服务市场连接,寻找专业化、社会化的仓储与运输服务商;企业要发挥第四方物流企业在设计供应链结构、规划实施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作用,提高供应链信息化工程的科学性和经济性;发挥网络平台提供商的作用,获取公共技术平台服务;加强内部信息化人才建设,做好信息分析、数据挖掘、系统安全等工作。

另外,以电子标签(RFID)为代表的自动识别新技术已经显示出明显优势,加之沃尔玛等国际商业巨头的推动,该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我国政府和企业要在项目推动、技术标准、产品成本等方面共同努力,使此项技术尽快在我国企业推广、应用。

(5)包装费用的控制

控制的关键点是包装的标准化率和运输时包装材料的耗费。控制方式包括如下几种:选择包装材料时要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优化包装功能;实行包装的回收和再利用;降低包装成本;实现包装尺寸的标准化、包装作业的机械化;有条件时组织散装物流。

2)物流成本的综合控制

物流成本的综合控制包括事前对物流成本进行预算制定,事中执行监督,事后进行信息反馈、偏差纠正等全过程的系统控制,以达到预期管理控制目标。

综合控制有别于局部控制,具有系统性、综合性、战略性的特点,控制效率较高,其目标是局部控制的集成,实现企业物流成本最小化。企业物流成本综合控制的主体是企业的物流管理组织和结构,客体是企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整体物流费用。

在企业财务会计中,向企业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能够从账面上反映出来,而企业内部消耗的物流费用一般计入制造费用,难以单独反映,而这一部分的物流费用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因此,物流成本的综合控制不仅仅针对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还要控制企业内部的物流费用。对物流费用的管理不能仅从物流本身的效率来考虑,费用、质量、价格、销量之间也存在联动关系,要将成本控制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中来考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物流总成本控制。

3)物流成本控制阶段的划分

物流成本控制阶段可按成本发生的时间先后划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3类,即成本控制循环中的设计阶段、执行阶段和考核阶段。

(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经过成本预测和决策,确定目标成本,将目标成本分解,通过经济责任制,层层落实。物流成本事前控制主要涉及物流系统的设计,如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物流设施、设备的配备,物流作业过程的改进与控制,物流信息系统的投资控制等。据估计,物流成本有60%~80%在物流系统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了。因此,物流成本事前控制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以后各物流作业流程成本的高低。

(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就是对物流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按预定的成本标准(如设备耗费、人工耗费、劳动工具耗费和其他费用支出等)进行严格审核和监督,计算差异并进行信息反馈,以便及时纠正差异。

(3)物流成本的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就是对目标成本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揭示问题、查明原因,为以后进行成本控制和制订新的目标成本提供依据。

物流成本控制是加强物流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经过一系列的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3.1.3 物流成本控制的原则和程序

1)物流成本控制的原则

物流系统的成本控制要贯彻以下几项原则。

(1)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是指因推行物流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任何管理工作,与销售、生产、财务活动一样,都要讲究经济效果。为建立某项控制,要花费一定的人力或物力,付出一定的代价。这种代价不能太大,不应超过建立这项控制所能节约的成本。

(2)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是指物流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适合物流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可照搬别人的做法。

(3)全员参加原则

物流成本控制应该是全体人员参加的控制,也是全部过程的控制,也是全方位的控制,而不应该是局限在一部分人和一部分的过程中。否则非但不能从总体上做到控制物流成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甚至还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

(4)目标控制的原则

目标控制的原则指的是企业管理者应以一定的目标作为管理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基础,将实际发生的有关情况与制订的目标相比较,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以此来对企业的经济和物流活动进行约束和指导。正确制订物流活动的成本标准,运用标准严格贯彻成本责任制。

此外,还要考虑到一般和重点相结合,着重按例外原则控制物流费用支出;上下结合、定期和日常相结合、专家和群众相结合、单向活动和集成过程相结合,全面地进行物流成本控制等。

2)物流成本控制的程序

按照物流成本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逻辑,可以将物流成本控制分为如下3个步骤。

(1)制订成本标准

制订成本标准属于物流成本的事前控制阶段。成本标准是物流成本控制的准绳,是对各项物流费用开支和资源消耗所规定的数量上的限度,是检查、评价物流成本的依据。在成本控制中,制订的物流成本标准应该尽量做到具体、详细,以便于后面进行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2)监督物流成本的形成

监督物流成本的形成属于物流成本的事中控制阶段。具体的做法就是根据前面制订的成本标准进行有关的检查和监督。不仅要检查有关活动本身的执行情况,也要检查各种对物流成本有影响的其他因素。而且要注意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的结合,即将专门的检查人员不定期地实行外部监管与部门负责人经常的内部控制相结合起来。同时,也要对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差异进行讨论,寻求最优的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便更好地贯彻、执行确定的方案,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3)考核物流成本情况并实施奖惩

考核物流成本的情况并实施奖惩属于物流成本的事后控制阶段。具体的做法是将最后实际发生的成本与制订的目标成本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针对物流成本的实施情况对有关部门的责任人实施奖惩。

3)物流成本控制的途径

(1)加强库存管理,合理控制存货

加强库存管理,合理控制存货是物流成本控制的首要任务。企业存货成本包括持有成本、订货或生产准备成本以及缺货成本。存货量过多,虽然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减少缺货成本和订货成本,但是增加了企业的存货持有成本;存货量不足,虽然能减少存货持有成本,但是又将因不能正常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增大缺货成本和订货成本。如何确定既不损害客户服务水平,也不使企业因为持有过多的存货而增加成本的合理存货储量,这就需要加强库存控制。企业可以采取经济订购批量法、MRP库存控制法、JIT库存控制法等。

(2)实行全过程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控制物流成本不仅仅是企业追求物流的效率化,更应该主要考虑从产品生产到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效率化。随着当今企业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客户除了对价格提出较高的要求外,更要求企业能有效地缩短商品周转的时期,真正做到迅速、准确、高效地进行商品管理。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是一个企业的物流体制具有效率化是不够的,它需要企业协调与其他企业以及客户、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因此,降低物流成本不仅仅是企业物流部门或生产部门的事,也是销售部门和采购部门的责任,即将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贯穿到企业所有职能部门之中。提高物流服务也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之一,通过加强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有利于销售的实现,确保企业的收益。当然,在保证提高物流服务的同时,又要防止出现过剩的物流服务,超过必要的物流服务反而会有碍物流效益的实现。

(3)通过合理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

配送是物流服务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实现效率化的配送,提高装载率和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合理的运输线路,可以降低配送成本和运输成本。

(4)利用物流外包来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业务外包是控制物流成本的重要手段。企业将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通过资源的整合、利用,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和物流成本,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专业人员与技术的优势,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物流成本在企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很多企业的物流配送成本占了销售成本的20%以上。它们均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物流外包,从根本上降低了物流成本,并且使得服务质量得以明显上升。大家都熟悉的乐百氏公司以制造桶装纯净水、矿泉水闻名全国,在桶装水的销售过程中,物流成本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物流配送费用占整个销售成本的39%。

随着国内和国外的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油价上升以及国家对超限超载的治理,使得企业在物流配送方面面临很大的压力。于是,它们选择了物流外包,主要采取人员外包、货物搬运外包、服务外包的方式,改变后的物流配送费用在整个销售成本中占的比重降到了6.5%。

(5)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

现代物流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物流系统软件日趋完善。借助物流信息系统,一方面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各种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收益,充分应对可能发生的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的经营行为和计划,从而有效地控制无效物流成本的发生,从根本上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充分体现出物流的“第三利润源”特性。

综上所述,物流成本控制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要建立全新的控制思想,从全局着眼,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物流“第三利润源”的作用也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