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深层推动力

深层推动力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性景观的大发展正是得益于全社会对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可以看出,无论从哪个层面和哪种角度来认识城市形象,城市公共性景观的维护和改善都是城市形象构建的核心。因此,近年来许多城市以城市公共性景观的改造建设为突破点,带动城市形象提升及全面发展。很明显,城市公共性景观以其适宜的场所、良好的环境以及便捷的可达性成为这些活动的重要载体。

2.3.2 深层推动力

1)生态环境意识

“世界正面临着自然环境的严重恶化和生活在城市环境中的人们生活质量的加速下降两大问题。这两大危机是相互联系的。城市化对威胁未来生存的全球环境变化有着重要影响,而生物圈的变化越来越影响到城市的健康和社会状况。”[25]生态环境意识的产生、发展与普及正是源于全球范围的生态环境危机感。就城市而言,人口集聚给城市提供了高效的生产环境、便利的生活条件和丰富的信息来源。人与人之间的共生关系从集体智慧和力量上增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加了生活的多样性,节省了空间和时间,也提高了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但是,这种经济活动的空间集结同时也给城市带来诸如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供应短缺、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与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背道而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环境意识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城市发展困惑中得到发展。人类逐步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以往全面侵略和征服自然、破坏地球生态系统的行为得到一定的控制和改变。人类重新认知并且研究自然界的运作规律,保护不可恢复资源,迈向更加敏锐的环境调整,“自觉”[26]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生态思想飞速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公理和震撼世界的里程碑性的呐喊”[27],身心疲惫的人类以较以往更大的热情渴望融入自然,思考环境伦理关系[28],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意识的确立深刻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纵观人类社会几万年的发展历程,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演变,而每一次转变,必然引发一系列人类行为特征的改变,从而导致整个地球面貌的改变。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性景观的大发展正是得益于全社会对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

2)景观形象意识

作为公众对于一个城市的整体印象、整体感知和综合评价,城市形象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深刻影响着城市的“经营”、“营销”和“文化资本运作[29]。狭义上,城市形象主要指与视觉识别相关的城市个性(identity);广义上,城市形象包罗万象,包括软件(诸如城市人的行为、市民时尚、城市文明、群体活动、政府形象等)和硬件(诸如城市形态、布局、建筑、道路、绿化和环境卫生等)两部分。张鸿雁教授认为,城市形象从一般意义上主要包括三大系统: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30]

可以看出,无论从哪个层面和哪种角度来认识城市形象,城市公共性景观的维护和改善都是城市形象构建的核心。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的视觉美学品质和生态环境质量,还能够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培养和增强市民的城市归属感。例如,故宫对于北京来说,无论是传统意义上,还是心理归宿上或者居住景观意象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老北京的缩影;就上海而言,外滩、黄浦江和豫园分别是城市海派文化的符号要素、自然景观要素和民俗文化特质。因此,近年来许多城市以城市公共性景观的改造建设为突破点,带动城市形象提升及全面发展。例如,杭州市政府于1996年4月决定实施“为西湖增辉,让杭州更美”的形象工程,旨在扩大杭州的国内外影响力,构筑现代大都市氛围,展现西湖美景和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商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3)健康休闲意识

健康是一种最为珍贵的财富,对每个人都很重要。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普通大众的健康意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强烈了,这可以从各类保健产品在万维网上、各类媒体和零售市场到处充斥的现象中得到良好的佐证。美国《华盛顿邮报》的民意测验显示,公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健康。同时,健康对社会也很重要,会影响儿童的成长、成人的幸福和家庭的稳定,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此,美国健康事务与政策专家戴维·海尔姆斯(David Helms)将公众对于保健的基本需要与食品和住房并列,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31]

img27

图2.3 健康的决定因素

如图2.3所示,如今健康的决定因素,并非我们以往所认为的基因、卫生保健、社会、环境等方面,而是主要来自于个人日常生活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更加先进的医疗手段只能避免10%~15%的死亡病例;每增加7年的寿命期望值,其中4年来自预防,3年来自医疗;适度的身体活动将会产生很大的健康收益[32]

追求健康的过程中,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休闲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娱乐游憩的“放松理论”(relaxation theory)认为,游戏不是发泄能量,而是在工作疲劳后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人类需要有利于身体和精神健康的活动来消除紧张工作带来的压力;“补偿理论”(compensation theory)、“发泄理论”(catharsis theoty)和“精神分析理论”(psycho-analytic theory)都提出,休闲活动有助于消除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不满情绪;“平衡理论”(balance theory)主张,人们选择多种游憩活动在于保持生活的平衡,这种平衡可能是身体的、心理的或社会的,孤独生活的人选择社会互动,从事脑力工作的人选择体力活动来维持平衡[33]。正如伯特兰·罗素所说:“当有意识的活动全部集中在一个既定的目的上时,对大多数人来说,其最后的结果就是缺少平衡,某种形式的神经错乱就接踵而来。”[34]因此,闲暇时间的增加,休闲意识的增强,将逐步打破传统生活习惯,形成新的生活价值体系,休闲和工作将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当健康与休闲同时提上人们的意识日程,以健康的方式和目的进行休闲活动,就成为现代生活的一大潮流,包括体育活动、生理恢复和教育、户外娱乐、游戏等。很明显,城市公共性景观以其适宜的场所、良好的环境以及便捷的可达性成为这些活动的重要载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