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大城市发展现状

中国大城市发展现状

时间:2024-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方面,经过了20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格局和运行机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下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隔离的障碍正在逐步消除,中国的经济运行方式正在与国际接轨。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已有了实质性的开端。

1.5 中国大城市发展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不论是欧美,还是日本新加坡韩国和中国的台北、香港,在不同的经济发展层次,都有调整产业结构、扩散部分产业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需要。这无疑为具有土地、劳动力资源优势和巨大潜在市场的中国提供了接受产业、技术和资本转移,加快经济发展的机遇。

另一方面,经过了20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格局和运行机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下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隔离的障碍正在逐步消除,中国的经济运行方式正在与国际接轨。

20年来,通过分阶段、分步骤、不失时机地逐步扩大开放,正在使机遇变成现实,目前已初步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从沿江经济开发区到内陆省会开放城市,从内陆经济开发区到沿边开放区,多形式、多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使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贸易依存度大大提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商品需要与产品销售约有近1/5通过国际贸易来完成,国际贸易在世界各国的排名已从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第11位。

国际资本大量涌入。进入20世纪90年代,外商来华投资企业累计注册数已近20万户,累计金额已近4000亿美元,中国吸收外商投资总量已占发展中国家吸收总量的40%,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目前有3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由“三资”企业实现的。

我国对外开放的起点日益提高,一大批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规模日益扩大,世界500强中,已进入上海的有256家,深圳64家,广州58家,北京53家,青岛31家,厦门24家。美国《财富》杂志前不久向跨国公司作了一个问卷调查,92%的公司表示在若干年内计划将地区总部设在中国,其中30%表示首选在上海,15%首选北京,11%首选深圳。世界上排名前50位的著名大金融机构大都已在中国落户,金融活动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在上海开办的外资金融机构和代表处已达110家多。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已有了实质性的开端。

体制改革释放出巨大的经济发展潜能,经济的高速发展又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了大城市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