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时间:2022-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如果说英国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代表,美国则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的代表。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加快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和步骤,从而就会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中国属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节 中国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一般说来,城市化是同国家工业化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而城市现代化则是城市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与国家现代化联系在一起的。

为什么说城市化同国家工业化联系在一起?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是同工业革命的完成过程和国民经济的工业化相结合和统一的。工业革命同国民经济工业化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或开端,工业革命的完成才意味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如果没有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完成过程,就不可能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和农村工业化,自然也就谈不上乡村城市化。所以,实现国家城市化是以国家工业化为基础和条件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国家工业化,也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城市化。

所谓城市化,除了原有城市的继续发展和扩大,一般说来,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展,逐步使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生产手段发生了变革,农产品加工业和其他农村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相应,农村服务业也有了快速发展,农民、农业和整个农村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成几倍、十几倍乃至几十倍地增长,从而使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农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这样,就使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中的本质差别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初步实现了城乡一体化。过去一些专家、学者将城市化的标准,定位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或者归结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0%以上,即视为基本实现城市化。单以人口作为标准显然是不够的,而且所定的比例也太低。如果按照我们所确定的城市化要求,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它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大约要花一个半世纪左右的时间,即到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而并非原来所说的大约一个世纪多一点的时间。因为直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刚刚超过50%,当然谈不上实现全国城市化。即使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城市人口也才占全国人口的80%左右,此时可算基本实现城市化。美国进行工业革命时,美国正处于独立战争时期,美国开始工业化大约比英国晚了将近一个世纪。由于种种原因,20世纪初期,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有所加快,到1950年,美国城市人口由1850年的14.8%上升到64%,此时美国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但城市化似乎有所滞后。因为这种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够实现全国城市化的标准。20世纪中期,德国城市人口由1830年的36%上升到1950年的71%,只能算是初步实现城市化。法国城市人口直到20世纪中期,才由1880年的34.8%上升到1950年的52.9%。城乡人口大体上各占半壁江山,显然还谈不上实现城市化的要求和标准。可见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大体上经历了一个程度有所不同的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在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求进一步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和城市建设现代化。所以城市现代化,就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历史趋势。实践表明,西方几个发达国家和日本在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们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进一步实现了国家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如果说英国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代表,美国则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的代表。当然这种情况和变化,同两个国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特点乃至地理环境、对内对外政策、发展模式等是分不开的。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美国原来还属于英国的殖民地,但在它实现独立以后,由于美国没有封建残余势力的障碍,同时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环境等因素,它的两个现代化建设后来居上。据1984年统计资料显示,当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36628亿美元,其中农业(包括林业和渔业)产值为911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9%,农业人口为575万,仅占总人口的2.4%。[1]这里所谓的农业和农业人口是按行业分工划分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和农民。无论是大中小农场,实际上其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已实现自动化、电气化和城市化。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已经实现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至于90年代以来,美国称之为发展“新经济”时期。按照我们的概念,也就是开始进入了建设知识即科技型经济时代。当然,这并非说美国经济不存在问题。布什总统上台以来,经济基本上处于不景气状态,财政赤字增加,进出口贸易逆差扩大,失业率仍然相当严重,贫富差距不容低估,对外奉行单边主义,妄图雄霸天下。

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世界上存在着大批发展中国家和部分贫困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完成工业化,当然也就谈不上实现城市化。当然,由于时代的发展,也由于一批发达国家的存在,通过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十分有利的。同时,应当打破传统的观念,认为似乎只有先完成工业化,然后才有可能搞现代化,在当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可以交织在一起进行。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加快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和步骤,从而就会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

中国属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属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在三年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实行了第一个五年经济计划建设,为国家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原有的城市也有所发展和扩大。但随后由于严重脱离实际,急于求成,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使国民经济出现了大起大落,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特别是后来又发动了所谓“文化大革命运动”,使我国国民经济临近了崩溃的边缘。工业和城市不仅没有发展,反而有所萎缩。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重新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的要求,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从而使我们党和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邓小平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和发展思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重申并进一步论述了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完成这个战略目标的“三大步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发展,从而使中国城镇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全国大中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武汉、西安、沈阳等八大城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扩大,城市人口成倍、几倍的乃至十几倍的在增加,城市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已成为带动东、南、西、北、中几大经济区和全国发展的火车头。据统计,2005年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已由1978年的11402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56212万人,城镇人口已由占全国人口的11.8%上升到43%。农村人口为74544万人,占57%。上海、北京已成为世界有名的十几个特大城市。全国建了一批颇具特色的县以下小城镇。据统计,2003年全国共有小城镇42620个,其中建制镇已由1979年的2656个增加到2003年的20226个,集镇22394个,其人口约有1.91亿,住户为5384万多户,大多为乡镇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乡、镇政府所在地。据国家第十个五年计划,拟用3~5年时间,再重点发展一万个小城镇,安置农村人口1亿~2亿人。这个目标已如期实现。可见,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促进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