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国内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国际国内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24-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全球各国及大企业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正逐步呈现产业精细化、产品清洁绿色节能化和产业竞争激烈化等趋势。当前,发达国家利用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方面的丰富经验和WTO的保护条款及专利制度来限制发展中国家。

一、国际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趋势

21世纪以来,世界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迅速,全世界化工产品年总销售额约为1.5万亿美元,其中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约为38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在5%—6%,高于化学工业2—3个百分点。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球精细化学品市场仍将以6%的年均速度增长,到2015年,世界精细化学品市场规模将达到7000亿美元以上。纵观全球各国及大企业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正逐步呈现产业精细化、产品清洁绿色节能化和产业竞争激烈化等趋势。

1.化工产业的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上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化学工业发达国家及其著名的跨国化工公司,都把提高化工行业的精细化工率作为调整化工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举措。美国杜邦公司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将公司的发展重点从石油化工转向农药、医药、特种聚合物、复合材料抗癌抗衰老药物、保健品、仿生医疗品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德国的巴斯夫、拜耳等企业也将发展重点逐步专向开发农用化学品、电子化学品、保健医药用品、医疗诊断用品、信息影像用品、宇航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工产品;日本、瑞士、韩国等国家也都出现了从传统化学工业向精细化工产业升级加速的发展趋势。目前,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精细化率已达到60%—70%,三个国家的精细化工产品销售额也占到了全世界总销售额的75%以上。

2.绿色节能、无毒无害的精细化工产品成为当代发展的主流。传统精细化工产品不可避免带有高耗能、高污染的特征,这将逐步被绿色、高效、无毒、无害的新型精细化工产品所替代。一是化学农药将进入一个超高效、低毒化、无污染的新时期。传统农药由于高毒性、高污染特征,已经不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导向,化学农药工业必将迎来大的变革,研发使用剂量少、对人畜、害虫、天敌无害,易于在自然界降解、无害于环境的超高效新型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二是化学助剂将朝着高效、特效、无毒、无公害、复配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从塑料助剂发展趋势看,产品追求多样性和功能性,抗冲击改性剂将主要以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ACR、MBS为主;增塑剂中的苯类、具有毒性的增塑剂将逐步被替代,而磷酸酯类、环氧酯类、脂肪酸酯类、聚酯类、偏三酸酯类增塑剂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方向;抗氧剂以复配型产品为主,光稳定剂以受阻胺类为主,并呈现高相对分子质量化、低碱性化、多功能化、反应型和官能团多元化等特征。三是食品及饲料添加剂的发展将以绿色健康为主题。随着食品安全越来越被消费者关注,人工色素、防腐剂的使用问题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天然的、无害的新型食品添加剂合成工艺成为今后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当前,具备美味、营养、防病、治病、防衰老、免疫、美容等多种性能的功能性食品日益兴起,这为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精细化工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革新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如日本在过去10年中,将合成染料和传统精细化学品市场缩减了一半,大量开发功能性、绿色化等高端精细化学品,重点开发用于半导体和平板显示器等电子领域的功能性精细化学品,使日本在信息记录和显示材料等高端产品领域建立了主导地位。二是技术垄断成为发达国家遏制发展中国家的有力手段。当前,发达国家利用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方面的丰富经验和WTO的保护条款及专利制度来限制发展中国家。如美国杜邦公司拥有 3.1万件专利,拜耳申请获准专利共达 15.5 万项,帝国化学工业公司拥有 15 万项专利、3.3 万项发明。巴斯夫公司在全球的专利总数为 7.5 万项,美国陶氏化学拥有的专利总数达 2.9 万多项,每年用于专利的费用为 3000 万美元之巨。三是企业间联合兼并成为潮流。许多知名的公司通过兼并、收购或重组,调整经营结构,退出没有竞争力的行业,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优势,加大对有竞争力行业的投入,重点发展具有优势的精细化学品,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例如,2005年7月,世界著名橡胶助剂生产商——美国康普顿公司(Crompton)花20亿美元收购了大湖化学公司后成立名为“科聚亚”公司(Chemturags),成为继鲁姆哈斯和安格公司后的美国第三大精细化工公司和全球最大的塑料添加剂生产商。又如,德固赛和美国塞拉尼斯各出资50%合并羰基合成产品,在欧洲建立丙烯—羰基合成产品生产基地,羰基合成醇年产量将达到80万吨,占欧洲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二、我国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精细化工的发展,把精细化工、特别是新领域精细化工作为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和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多项国家计划中,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支持。目前,我国精细化工业已成为我国化学工业中一个重要的独立分支和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形成了农药、染料、涂料试剂、感光材料、化学医药等20—25个门类。2010年,全国精细化工生产企业8000多个,生产产品达3万种以上,年生产量约1300多万吨,年产值约3900亿元,精细化率达到40%左右。

1.部分产品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精细化工门类已达25个,品种达3万多种,已建成精细化工技术开发中心10个,精细化学品生产能力近1350万吨/年,年总产量近970万吨,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染料产量位居世界第1位,约占世界染料产量的60%;涂料和农药产量位居世界第2位。

2.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化、集聚化趋势明显。我国精细化工大部分分布在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天津和山东等沿海地区,在全国建立了苏州、无锡、中山、抚顺、湘潭、台州、湖州等15个精细化学品生产基地。如浙江上虞精细化工园区是一个以精细化工为特色的专业开发区,产品有医药及其中间体、生物化学、颜料染料、纺织染整、无机化工及其他专用化学品。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自1999年1月正式启动以来,共引进来自10个国家、地区和10个省市的项目80多个,资金逾25亿元,已经有140余家精细化工企业入驻,其中年销售收入在5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有53家,并形成了以染料(颜料)、生物医药及中间体和专用化学品为主要门类的精细化工产业。中国精细化工(常州)开发园区,已形成精细化工为特色,通达上下游多个领域的化工生产和仓储基地。目前,已累计投资近200亿元,有72家化工企业落户,其中有世界500强中的美国亚什兰化学公司、日本普利司通轮胎公司和韩国现代公司等知名企业。

3.跨国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德国的德固赛公司、美国的立邦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看好中国市场,纷纷投资精细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催化剂、油品添加剂、塑料和橡胶助剂、纺织/皮革化学品、电子化学品、涂料和胶粘剂、发泡剂和制冷剂替代品、食品和饲料添加剂以及医药等,客观上推动了我国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