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泛亚事件”

“泛亚事件”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9月21日,数百名投资者在证监会门口集会,要求相关部门彻查泛亚涉嫌诈骗事件。同日,昆明市公安局泛亚有色专案组通报了关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涉嫌犯罪的相关情况。2016年4月1日至2016年6月15日,共有27974名“泛亚事件”受害投资者在“非法集资案件投资者信息登记平台”注册登记,申报资金权益78.37亿元。至此,在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的“泛亚事件”有了初步的处理结果。

因非法集资并出现兑付危机的“泛亚事件”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社会责任缺失的典型案例。

泛亚全称“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于2011年在云南昆明成立。泛亚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平台,已上市铟、锗、钴、钨、铋、镓、锑、硒、碲、钒、稀土镝、稀土铽等14种稀有稀土金属品种,其中,铟、锗等7个品种的交易量、交割量、库存量为全球第一,特别是铟的库存量占到全球的95%。四年间,泛亚迅速扩张,吸纳20多万投资者前来投资。泛亚兑付危机源于其推出的受托业务,即名为“日金宝”的互联网活期理财产品。宣传中,该产品“保本保息,资金随进随出”,其最初设计的运作原理是,投资者作为受托方购买“日金宝”理财产品,稀有金属购货方作为委托方,以所购有色金属货物的仓单作为抵押向“日金宝”融资以垫付货款,稀有金属购货方每日给泛亚支付万分之5的利息,泛亚每日给投资者支付万分之3至万分之3.75的利息,按此计算,投资者投资“日金宝”的年化收益率可达13.68%。

2015年2月,泛亚“日金宝”的资金出现问题,无法实现实时赎回,赎回时间变长;同年4月,泛亚“日金宝”对大额资金的赎回进行限制,兑付危机开始出现,共牵涉22万户投资者、430亿元资金,并继续发酵,在昆明、上海等地,泛亚的投资者进行了聚集维权活动;同年6月,泛亚“日金宝”普通的小额赎回也无法进行。

2015年7月15日,泛亚发布公告承认,泛亚“日金宝”出现了资金赎回困难,在委托受托业务合同期限内,部分受托资金出现了集中赎回情况。

2015年8月31日,泛亚停止“日金宝”委托受托业务,并通过公告宣布“日金宝”投资者从单纯的财务投资者变成了泛亚高价囤积的现货持有人。也就是说,投资者要钱没有,要稀有金属的货可以给你。但普通投资者不可能要那么多稀有金属,并且由于泛亚的长期囤积,稀有金属的量已严重超出市场需求量,稀有金属的实际价格也变得很低。至此,泛亚兑付危机全面爆发。

2015年9月21日,数百名投资者在证监会门口集会,要求相关部门彻查泛亚涉嫌诈骗事件。类似的集会维权事件在不同城市屡屡上演。

2015年12月22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有关情况的通报》,昆明市公安部门正式对泛亚立案侦查

2016年3月31日,公安部在其“非法集资案件投资者信息登记平台”发布公告称,为有利于公安机关及早并准确查清事实,确认、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公安部非法集资案件投资者信息登记平台将对昆明泛亚案件投资者开放,登记期限为2016年4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公安机关将在登记期限结束后对投资者的身份信息和投资信息进行核对,适时公告投资者登记核对结果,并将核对后的投资信息作为依法处置的参考。同日,昆明市公安局泛亚有色专案组通报了关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涉嫌犯罪的相关情况。通报称,公安机关已基本查明泛亚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事实,正在深入对泛亚及其关联公司、授权服务机构开展侦查,全面加强追赃挽损工作。

2016年4月1日至2016年6月15日,共有27974名“泛亚事件”受害投资者在“非法集资案件投资者信息登记平台”注册登记,申报资金权益78.37亿元。

2016年6月22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发布通报称,昆明市公安机关自依法对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及其关联公司、授权服务机构涉嫌犯罪立案侦查以来,经大量调查取证,基本查明其涉嫌非法集资的犯罪事实,已依法对单九良等19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执行逮捕。昆明市公安机关还查控了包括7万余吨有色金属在内的一批涉案资产、资金。至此,在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的“泛亚事件”有了初步的处理结果。

如果泛亚注重承担社会责任,按照“日金宝”最初的设计思路,尊重市场规律,合法运营,“泛亚事件”就不会发生。但人性的贪婪和监管的缺失,使泛亚管理层忘记了社会责任,走上了非法集资的不归路,给社会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在梳理《期货日报》、财经网等众多媒体报道后发现,泛亚从成立到走上非法集资的过程复杂,涉及主体多样,值得社会公众警醒和深思。

2010年,泛亚作为昆明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由政府批准设立。2010年12月27日,昆明市政府印发《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交易市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并成立由分管金融副市长任组长的监管委员会,对交易所进行监管。2011年4月21日,“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在云南昆明成立。由政府批准设立并由政府设立监管委员会监管,成为泛亚宣传广告中重点突出的部分,这也是很多投资者信任泛亚的基础。

泛亚成立之初推出的货物抵押融资,其对应的受托方通过购买泛亚推出的“日金宝”理财产品为货物购买方提供资金支持,但不参与价格波动。由于泛亚明确表示“日金宝”具有固定收益、无风险的特点,“日金宝”成为大多数投资者在泛亚平台上进行投资时的选择。

由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实行全款全货制度,购货方在预订货物时需要支付全部货款,这给购货方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泛亚规定购货方在交易时需支付20%的货物资金作为保证金,同时为购货方设计好了可供融资的渠道,即购货方可以以货物仓单作为抵押委托资金受托方垫付剩下80%的货物款项,这里垫付货款的受托方就是“日金宝”的投资者,在垫付货款后投资者便获得货物仓单抵押物。投资者名义上将资金借给购货方,实际上是借给泛亚,并从泛亚那里获得每日万分之3至万分之3.75的利息。泛亚则作为实际出借人将资金借给购货方,并向购货方收取每日万分之5的利息。经过一借一贷,泛亚可以从中赚取每日万分之1.25至万分之2的利差收益。

每日万分之5的利息率换算成年化收益率则高达16.4%,这样的资金成本对于购货方来讲无疑是很高的。购货方本可以以货物仓单为抵押向银行借入利息率为6%左右的资金来支付货款,但却并没有选择这一方法,仔细探究便会发现泛亚模式的问题所在。

按照泛亚的说法,中国作为稀土金属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只要泛亚掌握了足够多的存货,就能在全球稀土领域处于领导地位,并让处于“不合理低价”的稀土价格回归到“合理高价”。但维持稀有金属的高价,可能并非出于民族大义,而是支撑泛亚模式持续进行的关键一环。因为,要吸引下游购货方按期履行之前的购货协议,并继续在平台上交易,就需要有色金属交易价格持续走高,造成市场繁荣的假象,让企业看到有利可图。

泛亚资料显示,为了推高平台上稀有金属的价格,泛亚设计了一套策略。泛亚《生产商(会员)协议》约定:为双方合作更为紧密、长期且更有市场竞争力,生产商在协议有效期内,将不再与任何泛亚的竞争对手或潜在竞争对手进行与本协议合作相同或类似的合作。通过这一约定,泛亚和生产商实现了串通,从而达到操控稀有金属价格的目的。同时,泛亚规定个人投资者可以在平台上买卖稀有金属,但在实物交割方面,个人投资者只有申请买方实物交割的资格,没有卖方实物交割的资格,并且在买方申请交割时,若没有进行实物交割,则卖方需向买方支付“延期交割费”。

以稀有金属“锗”为例,在泛亚平台上获得“锗”卖方实物交割资格的仅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锗业)一家生产商。也就是说,在“锗”的交易中,云南锗业一旦袖手旁观不进行实物交割,买单的个人投资者即便选择实物交割,也无法获得实物,所有卖单的个人投资者,则只能被动每日交延期交割费给申请交割的买家。如果卖单的个人投资者不平仓,而持续持有卖出合同,那每日的累计延期交割费就能逐渐蚕食其在平台上持有的货物资产财富。于是,大家在平台上都买“锗”,很少卖“锗”,平台上“锗”的价格就被炒上了天。如2011年8月,“锗”的实际市场价格是1万元/千克,而泛亚平台上“锗”的价格被炒至1.7万元/千克,即便如此,云南锗业就是不进行实物交割。

由于泛亚长期对稀有金属交易进行人为操控,其平台上稀有金属的价格常常高于实际市场价格30%~70%,而银行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会在实际市场价格基础上尽量压低抵押品的估价。因此,若购货方以货物仓单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其能够获得的资金是有限的,不足以在泛亚平台上为价格畸高的货物垫付款项。于是,购货方都选择在泛亚平台上融资购买货物。

购货方与生产商的交易规模决定了购货方的融资需求,进而决定了泛亚的利差收益。因此,当市场进入饱和状态,稀有金属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时,泛亚的利差收益就无法继续增长了。在利益的驱使下,泛亚的领导层想到了“为国收储”的方法,自己作为购货方向生产商收购稀有金属。在虚高的价格刺激下,生产商不断生产稀有金属,泛亚也源源不断地通过“日金宝”汇集投资者的资金收购稀有金属。而作为不从事企业生产的交易所,泛亚如何来支付投资者每日万分之3至万分之3.75的利息,以及到期时的本金呢?泛亚采取了吸引更多的“日金宝”投资者,用新投资者的资金支付老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的方法,企图等自己把市场中的稀有金属收得差不多,形成垄断,进而可以奇货可居。这种以新还旧的资金运作方式便是典型的“庞氏骗局”,泛亚就这样走上了非法集资的道路。

为尽快拉来更多投资者向“日金宝”中投钱,泛亚抱着“准入时不管,经营出现问题时再处理”的侥幸心态在全国范围内广招授权服务机构为其线下拉拢客户,这些授权服务机构不乏许多被其利诱的银行。在发展授权服务机构时,泛亚要求授权服务机构签订《授权服务机构合作协议》,向泛亚每年交51万元的电子平台服务费、运营押金、业务辅导服务费,然后,双方再签订如何分钱的“补充协议”。泛亚在发展授权服务机构的文件上规定要进行严格的条件审查,提出授权服务机构不得混业经营,特别是其高管不得在多家公司兼职等多项高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把关人员连过场也懒得走。材料显示,本应由泛亚招商事业部副总经理郝保东亲自调查并签字验收的调查表,由他人代签;一些授权服务机构的高管人员竟全是临时拼凑的。根据工商登记系统记载,泛亚有很大一部分授权服务机构是2014年甚至是2015年新注册的企业,这些企业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不管注册资本金是数千万元还是上亿元,但实际认缴资金往往都是0元;二是都冠以“泛亚”之名。如成立于2014年1月的天津泛亚电子商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而实缴资本为0元。被昆明公安机关确认的几位重点维权代表说,泛亚高管及他们的亲戚朋友注册了不少这样的公司,配合泛亚进行圈钱、骗钱、洗钱。经过迅速的扩张,泛亚授权服务机构达到近400家。

从2014年起,泛亚还推出了全新的批发商制度,合作企业只需要缴纳500万元的席位费及200万~1000万元的保证金和杂费,就可以获得泛亚平台的批发商资格。批发商被允许从其他稀有金属现货市场低价买入货物,再拿到泛亚平台来高价卖出,进行无风险套利,不同稀有金属品种的差价收益为20%~100%。

在泛亚及其众多授权服务机构对“日金宝”进行“收益较高且固定,无风险,每日付息,随进随出,由政府批准设立并由政府设立监管委员会监管”等极具吸引力的宣传下,再加上部分银行参与销售“日金宝”,大量投资者纷纷购买“日金宝”理财产品。这为泛亚自身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巨额资金供其高价收购生产商的稀有金属,并从中抽取利差收益,以及支付“日金宝”投资者的每日利息和到期本金。生产商为挣更多的钱,拼命扩大稀有金属生产规模;批发商为挣更多的钱,也拼命从其他稀有金属现货市场买入货物到泛亚平台出售。经过疯狂的集资、生产、收购过程,泛亚囤积的多种稀有金属量远远超出了市场的实际需求量。根据统计,泛亚囤积的铟高达3600吨,而中国每年铟的消耗量也就几十吨。

然而泛亚这种人为的操控市场模式和非法集资行为带来的虚假繁荣终究是会破灭的。随着2015年股市的转好,大量“日金宝”投资者申请资金赎回,泛亚终于无法完成兑付,开始限制每日兑付额度,牵涉22万户投资者、430亿元资金的泛亚兑付危机由此爆发。

兑付危机爆发后,泛亚自知集资诈骗的行为一旦暴露,其众多授权服务机构和合作企业中很多是经不起调查的。为此,泛亚迅速关闭诸多授权服务机构,将一些合作企业“踢出”合作名单,以期销毁违规操作的证据。至2015年9月中旬,泛亚至少关闭了330余家授权服务机构,“剔除”了4/5的合作企业。这些被关闭的授权服务机构,后台关闭,企业消失,资料销毁,人员蒸发。泛亚还切断了管理层与外界的沟通渠道,不但记者联系不到泛亚高管,就连对接媒体的品牌部负责人和客服也拒绝联络。各地维权者奔走于泛亚总部、泛亚在全国设立的机构、云南省和昆明市政府相关部门之间,“拉横幅、喊口号”,以期获得合理解决方法。

在泛亚兑付危机期间,泛亚专门设立了多层次的舆情监测与公关机构,企图引导舆论,分化维权聚集力量,掩盖真相。泛亚舆情公关人员会引导投资者进入由他们控制的群,并在群里引导舆论,误导投资者。只要有人说泛亚不好,就立马被踢出该群,以防更多人知道真相。被泛亚和泛亚机构控制的QQ群有十多个,每个群有2000人左右,这些群在泛亚危机公关应对方案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泛亚舆情公关人员还潜入各投资维权群,故意诱导该群维权者说过激的话,然后举报,从而把这些维权群解散,防止投资者维权形成合力

然而,泛亚的最后挣扎终究是徒劳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公安机关对泛亚进行立案调查,查明了其非法集资的犯罪事实,并查封了相关资产,逮捕了单九良等19名主要犯罪嫌疑人。

泛亚事件的爆发正是由于其管理层被金钱利益所驱使,没有承担起互联网金融平台应尽的社会责任,与生产商串通勾结,违规操作,虚假宣传,恶意欺诈。这种行为既侵犯了投资者的权益,又葬送了自己,值得社会公众和其他互联网金融平台深思和警醒。同时,政府监管的缺失,部分银行没有进行严格审核,助长了泛亚非法集资恶劣影响的扩大,也是值得政府部门和银行深刻反思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