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图书选择的标准

图书选择的标准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图书选择标准是指图书馆在选择各种图书时,判断应否收集的图书评价标准。无论是对图书内容的选择还是对图书内容质量的评价,最终都是以满足读者需求为依归。图书的责任者主要指图书的著者和编者,这种图书选择标准是根据著者在其所从事活动领域的知名度及社会评价等标准来判断图书的内容价值。因此,图书馆在入藏图书时应注意对名著的选择。图书的出版者也是不容忽视的图书选择标准。

一、图书选择的标准

图书选择标准是指图书馆在选择各种图书时,判断应否收集的图书评价标准。图书选择标准涉及图书评价的各个方面。每个图书馆在进行图书采访时都会有一定的选择标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不同类型的图书馆进行图书选择的标准也不一样。在中国古代的藏书楼时期,由于文献生产量不大,主要以保存文献为主,对文献的收集主要追求系统和完整。因此,当时主要是以文献内容和版本因素作为文献选择的标准。到了现代,知识急剧增长,出版物数量巨大,使图书馆文献选择越来越困难。为了减少图书选择者因自身的文化素质、学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局限造成的失误,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服务对象等制订出一个比较详细,可行的图书选择标准,使入藏图书符合本馆文献资源建设原则和发展规划,使采访人员在选择图书时有所依据。一般来讲,图书选择标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图书的内容范围

图书内容的学科或主题范围是图书馆选择图书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这主要是由于:

(1)图书的出版量在迅速增长,而图书馆则由于经费、时间、人员、设施、图书出版信息的收集和图书采集渠道等条件的限制,任何图书馆都无法将所有图书收集齐全。因此,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和目的制订一个详细的类目表,来确定哪些学科或主题内容的图书应重点选择,哪些可一般入藏,哪些不入藏。

(2)读者对图书的需求,总是针对着某一特定主题或学科门类的图书,而由于每个图书馆的性质、任务不同,读者所需求的图书的学科或主题范围也各不相同。显然,任何图书馆(除版本图书馆外)只能选择入藏与本馆藏书的学科或主题范围相符的图书。对于读者需求较少的或不在本馆收藏范围内的图书一般都谨慎收藏或不收藏,以免造成浪费。

选择内容主题适合的图书往往会遇到困难,主要是在图书预订时见不到图书实物,图书馆采访人员只能通过各种书目提供的题名、内容简介以有关的评论材料来获取大致的内容信息进行判断。

(二)图书的内容质量

图书馆满足社会信息需求的能力不仅取决于馆藏文献的数量,而且取决于馆藏文献的质量。因为读者信息需求得到满足一般是指读者得到了所需要的信息内容,而馆藏文献资源的质量越高,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可能性就越大。图书的内容质量是选书的重要依据,如何评价图书的内容质量,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往往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客观标准。一般来讲,对图书的内容质量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

(1)对图书信息容量的测定。读者获取图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得到其中的知识信息,因此,满足读者需求的关键是馆藏图书中是否具有读者所需要的知识情报信息以及知识情报信息的数量,也就是说馆藏图书的信息知识容量决定了图书对读者的满足程度。一般来讲,对于图书容量的测定,可以依据篇幅、内容的创新程度、准确性、专业针对性、为读者理解和使用的程度来进行。

(2)从图书满足多层次性需求来衡量。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有不同的读者群,而不同的读者群对图书内容的深浅程度要求是不一样的。其需求是多层次的,满足需求的图书信息内容的要求就有所区别,如研究型读者,其需求主要表现为情报信息需要,图书的情报信息价值可以从图书的可靠性、适用性、先进性、新颖性、信息含量等多种角度(价值尺度)来评价;而学习型读者主要是学习知识的需要,图书内容质量表现为知识价值、智力价值,即满足读者知识智力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在选择入藏图书时必须考虑主要是提供给哪一读者群阅读使用的。任何图书馆只能选择入藏适合本馆读者阅读水平和需求的图书。所以,采访人员分析判断图书的内容质量时要考虑所选择的图书在内容性质上与读者兴趣、阅读需要及其知识结构相适应;在水平深度上要与读者知识智力水平相适应。

(3)从时效性上评定。图书的内容具有理论上的、相对的时效性,一般来说,图书内容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失去价值,因为新的图书在不断地产生,它所记录的信息内容总比旧图书有所更新、增加,同时也必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变革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时效性也是评价图书内容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图书的读者对象

无论是对图书内容的选择还是对图书内容质量的评价,最终都是以满足读者需求为依归。因此,图书采访必须了解各类型读者的特点及他们对图书的需求倾向,同时也必须清楚每一种图书都有自己的特定读者对象。图书的类型多样,其读者群体也各不相同。1977年,美国图书馆学家斯威尼(R.Sweeney)受国际图联委托,提出用户对象代码的建议。他建议将文献大致分为教学用与非教学用两大类。教学用文献的使用对象依次分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及研究人员,非教学用文献的用户则依次分为儿童、青年、一般成年人、专业成年人。不同读者对象有不同的阅读要求,图书馆要选择适合本馆读者水平和需求能力的图书,就必须通过各种图书介绍来直接或间接地了解图书适用对象的信息。

(四)图书的责任者

图书的责任者主要指图书的著者和编者,这种图书选择标准是根据著者在其所从事活动领域的知名度及社会评价等标准来判断图书的内容价值。因为评价图书的内容质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而根据图书的责任者来判断,往往比较可靠。这是因为图书的责任者在其所从事的学科领域范围中的地位和知名度,基本可以反映该图书在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中所占的学术地位,所以,图书馆应优先选择该学科领域重要著者的重要著作。特别是那些经过长期流传被公认为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名著作者,他们在社会上具有较大影响和一定的地位,所撰写的名著具有长久的利用和保存价值,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一般著作,因而在图书馆藏书中占有重要位置。名著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馆藏书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图书馆在入藏图书时应注意对名著的选择。

由于目前图书出版业繁荣兴旺,同一种类的图书往往有多家出版社出版,内容也多有交叉,特别是在各类教材中,出现很多不同编写者编著的同名图书。因此,了解图书的责任者,成为判断图书内容质量的重要依据。

(五)图书的出版者与出版记录

图书的出版者也是不容忽视的图书选择标准。图书的出版者和图书的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一家严肃的、注重事业的出版社,都会注意树立和维护其声誉,因而都会对其所出版的文献进行认真的审查,力争出版高质量的图书。通常情况下,著名的出版机构对图书的评审严格,出版的图书质量较高。因而,采访人员应优先选择那些享有较高声誉的出版机构出版的图书。另外,每种图书都有自己的出版记录,如出版年代、版次、印刷及定价等。从出版年代可以了解图书所采用资料的新旧,从而选择那些最新出版年代的书;图书再版次数多寡,一般说来与它的质量及使用价值成正比,借此可推断该图书的现实性与通用性,从而选择那些受读者欢迎的图书;图书印数多少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图书的普及程度,但对于满足研究型读者的需要来说,则不能以此为选择标准,因为有些书印数较少而价值却很高。

(六)图书的价格

图书价格是图书馆采访人员必须考虑的因素,在图书价格大幅上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图书馆在采集图书时就须量力而行,尽量合理使用购书经费。有些图书馆在制订图书选择标准时,根据本馆的经费状况确定单种文献的最高限价,供图书选择人员参考。对于那些价格昂贵而图书馆必需的或应该入藏的图书,图书馆应专门提交馆文献采访委员会或馆内外专家研究决定。

(七)图书的印刷质量

图书的印刷质量作为图书选择标准一般是在现购时才能使用,因为在用预订、网购、邮购和代购等形式购买选择图书时,采访人员是无法看到或拿到实物的,这样也就无法检查图书的印刷质量。而在现购时,则可进行翻阅检查。

以上是对具体图书进行选择的通用标准,实际上,图书馆在实际进行选择时还需要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如馆藏基础、馆藏图书的系统性、馆藏特色等因素,对图书选择标准做出更具体的规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