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的信息环境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新的信息环境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合理的信息资源结构是图书馆建立科学的信息资源体系的组织方法。在网络环境下,电子信息资源已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新的信息环境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新的信息环境通常是指计算机网络环境。由于它是将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介质相互连接起来,使用功能完整的网络软件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的数字化信息传播的网络系统。它以网中设网,国际互联的形式覆盖着一个国家乃至数个国家和全球,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类信息资源宝库。在网络环境中,传统的信息提供与获取方式被彻底改变了,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方式存储,通过通信网络相互连接,人们可以借助网络上任一终端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这种信息网络不是一个单独的实体或信息存储处,而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虚拟的信息体系。在这个信息体系中,信息资源组织是通过网络动态地围绕用户特定需要来进行的,信息的检索、获取、处理和利用也是根据用户需要,通过灵活联结、调用各类资源和系统集成地完成。用户只要将自己的电脑与网络连接,便可不受时间限制,不受信息存放地点的影响,方便地在网上检索、选择、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因此,现代信息环境体现出电子信息资源急剧增加,信息服务网络层出不穷,用户信息需求多元化发展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建设。

(一)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的影响

所谓信息资源结构是指信息资源体系的构成方式,它反映着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组织方式,决定着信息资源体系各种功能的具体实现。所以,合理的信息资源结构是图书馆建立科学的信息资源体系的组织方法。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体系通常是由文献的学科结构、等级结构、时间结构、文种结构和文献类型结构五个层面所构成,是经过图书馆长期收集、整序、储存、管理的有序的知识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同学科范围、不同类型载体、不同语言文种、不同水平程度的文献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分别满足用户不同的信息需求,发挥着各自特定的系统功能。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有层次性、关联性和动态性,并根据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文献类型与特征的变化,以及用户信息需求的新特点进行及时地调整。随着国际互联网络的迅速普及以及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的急剧增长,图书馆势必要参与对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提供利用,因而对图书馆传统的信息资源体系的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了在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内涵和收藏结构上的变化,使图书馆可供利用和服务的信息资源已不局限于本馆所“拥有”的现实馆藏文献范围。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注重对网络信息、各种电子文献及商用数据库等虚拟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并力图寻求能将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最佳结合的途径,为实现网上信息资源的传递与共享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对馆藏信息资源获取方式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对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获取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献信息资源选择标准的多元化。由于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结构的变化使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此在文献获取过程中,人们采取了多样化的文献选择标准,如对现实馆藏的文献选择,更加注重特色化原则,建立具有特色的文献收藏体系。对虚拟馆藏的收集与利用,则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原则,更加注重网络文献的目的性、实用性和协调性。

第二,文献信息资源获取渠道的扩充。图书馆作为互联网的主要用户,可以从网络上直接获取数十倍、上百倍于本馆收藏的文献信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售书活动日益频繁,电子邮件和电子论坛为采访人员获得文献的原始信息并进行工作交流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手段和渠道,从而大大缩短了文献采购与文献流通的时间,提高了采访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三,文献信息资源获取手段更为先进。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图书馆既要采取传统的文献购入方式,对馆藏文献获得永久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同时也要对各种电子信息和网络信息(如光盘、软盘、磁盘、数据库等)获得必要的占有权和使用权。除此之外,还需要努力去获得重要的联机信息资源使用权,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得到进一步延伸。信息技术增强了文献获取方式的可操作性,改变了图书馆文献采访的工作环境,使之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更加规范。

(三)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质量评价的影响

现代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变化导致了馆藏文献评价指标的变动。

首先,使图书馆馆藏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体系发生了变化。传统的馆藏文献评价是以本馆的实际收藏为对象,以藏书的内容、藏书的结构和藏书的利用为主要的测算指标。在网络环境下,电子信息资源已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信息资源质量的评价就不仅应以现有的实际馆藏为评价对象,还要评价图书馆在网络上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因为用户更加期待的是图书馆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信息服务,而不在于沧海一粟般的一馆之藏。馆藏信息资源的收藏质量将被信息检索质量(即用户对检索结果的满足程度)所取代,评价的对象将不再是现有的馆藏文献体系,而是文献和信息的提供率。

其次,馆藏文献质量评价的方法不断更新。藏书评价的技术方法是多样的。要对馆藏文献质量作出全面的评价,就必须综合使用多种评价方法。然而,在图书情报机构日益自动化和网络化的今天,如何运用适当的方法对以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为基础的虚拟馆藏进行质量评价,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面对众多的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图书馆加强了用户对虚拟馆藏访问次数的跟踪与统计,提出将用户的访问权纳入到流通统计之中,来评价虚拟馆藏的范围与利用状况,为客观地评价图书馆信息资源提供具体的科学的依据。

(四)对信息资源保障方式的影响

建立信息资源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图书情报界多年来奋斗的目标。长期以来图书馆采用的是自给自足的文献保障模式。在网络环境下,这种模式已完全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分工、协调与合作,变得更为迫切。

第一,形成新的信息资源保障格局。电子文献和信息网络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图书馆用以提供服务的资源基础,而且使信息资源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用户的信息需求及信息获取也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点。面对浩瀚的信息资源和复杂多变的信息需求,任何图书馆依靠自己有限的力量进行全面搜集来满足用户的需求都是不可能的。图书馆的藏书发展必须从全局出发,由全社会各类型图书馆和情报机构联合起来,整体规划、分工协调、采取文献资源联合保障的方式,建立起新的文献资源社会保障格局,共同满足社会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第二,增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的可操作性。强大的远程通信技术使按地域分布的孤立的图书馆形成了一个整体,为用户利用任何一个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提供了可能的技术条件。同时,由于网络的发展,联机联合目录和其他电子化选书平台广泛运用于文献信息的采访工作,使图书馆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各馆馆藏的文献搜集的信息,图书馆之间互为文献保障的可操作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为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全球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建设的发展趋势,合作发展馆藏已成为当前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方向。图书馆应以互惠互利为原则,求同存异,共建一体化的信息资源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的优势。

(五)对馆藏文献购置经费的影响

网络环境为解决图书馆购书经费短缺这道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一,以网络资源为后盾,拓宽文献收藏空间。网络环境的出现,使图书馆拥有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资源,这些资源不属我有,胜似我有,从而使传统图书馆具有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保障,可以方便地使用。第二,充分利用电子文献,弥补现有馆藏文献收藏不足的空缺。由于电子出版物信息含量大而且价格低廉,对于节约出版物采访经费,弥补印刷型文献收藏不足的空缺,提高用户对馆藏文献的满足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所采取的压书保刊等藏书发展策略应有所改变,调整文献的收藏结构,对购书经费的合理分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图书馆应充分发挥电子文献的优势,合理安排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比例,实现两种资源的最佳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