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普管理体制

科普管理体制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政府与社会互动型的科普管理体制以社会广泛参与为主要标志。目前,我国的科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可以基本描述为:各级政府领导科普工作,行使科普宏观管理的国家行政职权,国务院科技行政部门负责制定规划、政策和督促检查,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科普体制结构。

科普管理体制是实现科普管理的组织支撑。要使科普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普管理体制。

1.科普管理体制及其功能

作为一种体制的确立,须具备组织规范化、社会角色的出现、专门职业的形成。科普管理体制就是对参与或需要参与到科普过程中的人和组织进行角色分工、职责规范、制度安排。

科普管理就是科普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资源配置、指导沟通、监督控制的过程,所以科普管理体制主要行使以下管理功能。

第一,立章建制。实施科普立章和确定科普发展目标。制定有关规章和政策,保证科普有序、健康、持续发展。确立科普目标,贯彻决策目标。

第二,规划计划。确定科普具体目标与战略、进行预测。科普建章立制和决策只是规定科普的强制性措施和总的目标。要实施科普决策,就要制定规划和计划,设计出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步骤、措施;预测可能遇到的困难、障碍、意外情况及相应对策;确定完成任务的时间、标准、分工、责任和奖惩等。

第三,组织领导。进行科普组织结构和机构的设计、配备人力资源和职能、处理人员与职权的关系。有了规划和计划,就要在执行中把有关的人力、财力、物力等组织起来,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明确各自的职务、职权、职责,理顺关系,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实行统一的指挥,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行动一致,步调一致。

第四,协调沟通。进行沟通联络、采取激励措施。科普规划和计划执行中难免会产生矛盾和冲突,造成能量的损耗。为此需要有沟通和协调。沟通是协调的前提,协调是沟通的目的。沟通就是信息、意见、观点、思想、情感、愿望的传递与交流,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理解、信任和支持,消除矛盾和冲突,增强凝聚力。

第五,监督控制。进行现场、反馈、预算、程序等有效控制。依据科普决策目标、计划进行全面的检查、督促、引导;实施预算控制和项目预算,保持社会公众对科普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动态平衡;实施非预算控制和程序控制,保持科普的有序进行:实施有效的评价和激励,调动社会、部门之间、单位、个人支持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按照预定的决策方向、原定的任务计划、规定的期限、数量、质量标准,对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偏离现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以确保科普目标的顺利实现。

2.国外的科普管理体制

在各国的科普管理系统中,承担科普管理职能的机构主要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等,这些机构在科普管理中分别承担着不同的管理职能和作用。

政府是管理体系中的上层建筑。由于科普的公益性,各国政府都赋予政府部门相应的公共管理职责。国外政府管理科普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

第一,集中管理型。即整个国家的科普公共行政管理由政府的某一个部门统一管辖。如英国贸工部科技办公室、印度的科技部等。

第二,分权管理型。即整个国家的科普公共行政管理由多个部门管辖,分头负责,密切配合。如韩国的科技部和教育部;美国的国家科技委员会、航空航天局、能源部、科学基金会、史密森研究会等。

第三,联合管理型。即整个国家的科普公共行政管理由多个部门和组织联合,通常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来承载这种职能。如,印度成立科技部下属的“国家科学技术传播委员会”的全国科普联合领导机构来领导全国科普工作。

现代社会,一方面,社会结构的分化、社会角色趋于专门化、社会资源配置渠道趋于多样化。另一方面,社会协作与流动不断深入和加强。为了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科普管理体制呈现民主化、多样化、社会化的政府与社会互动的发展趋势。政府与社会互动型的科普管理体制以社会广泛参与为主要标志。如,英国是世界近代科学的主要发源地,也是世界最早开展科普活动的国家,他们的科普工作基本上以科普组织、科技团体等民间力量担任。英国政府从1994年才开始介入科普工作,目前英国政府、科教界和传媒等都形成了为了国家的未来发展,必须共同担负起促进公众了解科学重任的共识。他们的科普管理机构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科技团体、企业、基金会、大众媒体也参加到科普的管理中来。

3.我国的科普管理体制

我国科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随着国家对科普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化和逐步重视的过程中确立起来的。目前,我国的科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可以基本描述为:各级政府领导科普工作,行使科普宏观管理的国家行政职权,国务院科技行政部门负责制定规划、政策和督促检查,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科普体制结构。

我国目前科普管理体制有以下特征:

首先,建立科普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初步的协调管理机制。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是在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之间建立一种协调会商制度,以对调动部门资源、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科普活动(如全国科普工作会议、开展科技周等)起较大的作用,为各级政府协调管理科普事务提供平台。

其次,我国科普工作已经纳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一系列指导全社会开展科普活动的政策文件相继制定。特别是2006年2月6日,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2007年1月17日,科技部等八部委发布《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使增强科学普及能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已成为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和战略性任务。

再一个,科普的社会参与面不断扩大,初步形成社会化的科普管理和运行机制。科协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面向农村、城市、企业和各界群众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科普活动。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组织也都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特点,开展科普工作。社会各界如:科研机构、学校、新闻媒体和企业等都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自然科学基金会和中国科协面向社会设立“科普项目资助”,对愿意从事科普的个人和企事业单位进行资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