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七课·生物武器袭击及其防护

·第七课·生物武器袭击及其防护

时间:2024-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物武器有较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前方和后方、军队和居民、人员和牲畜都可能受到袭击,发病后又可能互相传染。各种观察哨均兼有观察生物武器袭击的任务,发现袭击征象,及时通知部队进行一般防护。专业防护人员进行现场侦察,采集标本进行检验,确定生物战剂种类,通报部队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并从政治上揭露敌人。生物武器是由生物战剂及其施放器材构成的用以危害人畜生命的一种武器。

生物武器是指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生物武器是能使众多人、畜和农作物等患病乃至死亡的一种特殊武器,它和常规武器、化学武器、核武器并称为四大武器系统,而且它总会引发瘟疫,被称为“地狱瘟神”。

一、特点

1.致病性强 传染性大

生物战剂多为烈性传染性致病微生物,少量使用即可使人患病。在缺乏防护、人员密集、平时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其所致的疾病极易传播、蔓延。

2.污染面积大 危害时间长

直接喷洒的生物气溶胶,可随风飘到较远的地区,杀伤范围可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在适当条件下,有些生物战剂存活时间长,不易被侦察发现。例如炭疽芽孢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可数十年不死,即使已经死亡多年的朽尸,也可成为传染源。

3.传染途径多

生物战剂可通过多种途径使人感染发病,如经口食入,经呼吸道吸入,昆虫叮咬、伤口污染、皮肤接触、黏膜感染等都可造成传染。

4.成本低

有人将生物武器形容为“廉价原子弹”。据有关资料显示,以1969年联合国化学生物战专家组统计的数据,以当时每平方公里导致50%死亡率的成本计算,传统武器为2000美元,核武器为800美元,化学武器为600美元,而生物武器仅为1美元。

5.使用方法简单

生物战剂难以防治,可通过气溶胶、牲畜、植物、信件等多种不同形式释放传播。只要把100公斤的炭疽杆菌芽孢经飞机、航弹、携带等方式散播在一个大城市,就会危及300万市民的生命。投放带菌的昆虫、动物还易与当地原有种类相混,不易发现。

6.有限性生物武器易受气象、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烈日、雨雪、大风均能影响生物武器作用的发挥。此外,生物武器使用时难以控制,使用不当可危及使用者本身。

二、危害与防护

生物武器有极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能造成大批人、畜受染发病,并且多数可以互相传染。受染面积广,大量使用时可达几百或几千平方公里。危害作用持久,炭疽杆菌芽孢在适应条件下能存活数十年之久。带菌昆虫、动物在存活期间,均能使人、畜受染发病,对人、畜造成长期危害。但生物战剂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在使用上受到限制。日光、风雨、气温均可影响其存活时间和效力。采取周密的防护措施,也能大大减少它的作用。生物武器有较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前方和后方、军队和居民、人员和牲畜都可能受到袭击,发病后又可能互相传染。因此在组织防护时,要做到军队、地方结合,军民兼顾;军队与防化、工程等有关勤务部门密切配合。

三、主要防护措施

1.做好经常性的防疫工作

如进行防疫、防护的宣传教育,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贯彻各种防疫制度,有计划地接种各种疫苗等。

2.组织观察、侦察和检验,及时发现敌生物武器袭击

各种观察哨均兼有观察生物武器袭击的任务,发现袭击征象,及时通知部队进行一般防护。专业防护人员进行现场侦察,采集标本进行检验,确定生物战剂种类,通报部队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并从政治上揭露敌人。

3.做好个人防护和集体防护

发现敌人进行袭击,接到防护指令后,立即戴上防菌口罩,扎紧裤脚、袖口,上衣塞入裤腰,颈部围上毛巾,战斗情况允许时,可进入工事,减少受染。受染后要抓紧时间,利用个人消毒包擦拭暴露的皮肤;利用战斗间隙,消灭服装、武器和车辆上的生物战剂;服用预防药物,补充接种疫苗,并定期接受医学观察。

4.对污染区要及时标示范围,监视疫情,控制人员通行

发动广大军民对工事、住房、仓库和交通要道,进行消毒、杀虫和灭鼠

5.加强疫区管理,控制传染病向外传播

发现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人时,要尽快封锁疫区,组织好检疫工作,检疫时间根据传染病潜伏期确定。传染病人原则上应就地隔离治疗,不作远距离护送,以防传播。

为了更有效地防止生物武器的危害,在可能发生生物战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打预防针。对于清除生物战剂来说,可以采用的办法有:

(1)烈火烧煮

烈火烧煮是消灭生物战剂最彻底的办法之一。

(2)药液浸喷

药液浸喷是对付生物战剂的主要办法之一。喷洒药液可利用农用喷药机械或飞机等。用做杀灭微生物的浸喷药物主要有漂白粉、三合二、优氯净(二氯异氰尿酸钠)、氯胺、过氧乙酸、福尔马林等。对于施放的战剂微生物,由于它们可能附在一些物品上,既不能烧,又不能煮,也不能浸,不能喷,对付的办法就是用烟雾熏杀。此外,皂水擦洗和阳光照射以及泥土掩埋等也是可以采用的办法。

四、人类面临生物武器威胁

我们忘不了抗日战争期间,日本“731”部队研制细菌武器残害中国人民的事实。我们还知道,艾滋病、疯牛病、口蹄疫对当今人类造成的灾难。通常人们把生物武器和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地、突发地增殖,给人类社会和健康带来集中伤害的传染病,称为生物威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尽管围绕生物的研制和使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禁止生物武器大会上通过了禁止生物武器决议,并由1972年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但是仍有一些国家秘密研制生物武器。日本至今对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通过“731”部队研制生物武器屠杀中国人民的事实,竭力否认,其用意值得深思。美国不仅曾在侵略战争中对我国使用过细菌武器,并且至今还在研究基因武器。2001年7月25日美国在“禁止生物武器国际会议”上,仍在阻挠《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实施。

局部战争中使用生物武器,带来的威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战争中使用生物武器,直接导致疫病发生;二是由于战争使生存环境严重恶化,人们难以防范和控制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侵害而导致疫病流行。

五、生物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生物武器也是一种有大规模杀伤力的武器,它与核武器、化学武器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1. 生物武器的施放方式及外观景象

生物武器是由生物战剂及其施放器材构成的用以危害人畜生命的一种武器。生物战剂是指在战争中专门用来杀伤人畜,毁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和毒素。

(1)生物战剂的使用方式

生物战剂可装在多种兵器和器材中使用,基本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将生物战剂配置成气溶胶播撒:生物战剂气溶胶,就是将生物战剂的液体或干粉,通过飞机等播撒,分散成微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它能随风飘移,污染空气、地面、食物,并能渗入无防护设施的地下工程。②投放带菌昆虫、动物和其他媒介物:传播生物战剂的媒介昆虫以蚊、蝇、蚤、蜱等最常见。如蚊、蝇可传播多种脑炎、霍乱、伤寒等,蚤可传播鼠疫。可将培养的带菌昆虫由飞机低空播撒,或装在“昆虫炸弹”空投。有时还可以直接播撒其他媒介物。

(2)施放生物武器后的外观景象

① 空情异常:敌机低空盘旋,机尾形成烟雾,投掷的炸弹声沉闷、闪光小等。② 地情异常:地面发现特殊容器及弹壳、弹片,弹坑表浅,周围遗留有液滴或粉末样物质,或有反常的动物、昆虫、羽毛和其他杂物。③ 虫情异常:投掷带生物战剂媒介时,可在地面发现昆虫、小动物等出现季节、场所、种类、密度、范围等方面的反常情况。如冬天突然发现大量的苍蝇,雪地上发现大量的跳蚤,山坡上发现鱼蚌、蛤蜊和当地原来没有见过的动物或昆虫等。④ 疫情异常:突然发现地区性少见的传染病,如黄热病、脑炎等病或发生罕见的鼠疫、伤寒、霍乱等流行性传染病;突然发现大量病状相似的人或动物,或有大批人、畜死亡;发病季节反常,如霍乱等传染病在冬季大流行。

上述外观景象,是我们通过“听、看、侦”确定敌人施放生物武器的依据,并据此树立生物战剂边界标志牌

2. 生物战剂的杀伤破坏途径

生物战剂是活的病原微生物。它通过呼吸道、胃肠道、皮肤损伤等途径进入人体,在一定的部位寄生,靠人体组织中的养料生存,并大量繁殖。在繁殖过程中产生一些对人有害的毒素,破坏人体组织,使人患传染病。大多数人出现发热、头痛、全身无力、上吐下泻、咳嗽、恶心、呼吸困难、局部或全身疼痛等症状。

敌人施放生物战剂后,处于污染区的人员,吸入生物战剂污染的空气,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致病,如鼠疫、天花等;食用生物战剂污染的水、食物而得病,如霍乱等;生物战剂可直接经皮肤、黏膜、伤口进入人体,如炭疽杆菌等;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而致病。

六、对生物战剂的防护

我们从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染病途径可以推断,对生物武器的防护的最根本策略,应是阻隔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各种途径,并采取紧急隔离污染区救治。

(一)个人防护的方法

如果我们处于敌人施放的生物战剂污染区内,应根据当时具体条件,选用防护器材,主要抓好“戴、扎、涂、服”四件事。戴,即戴防毒面具、口罩或用毛巾捂住口、鼻,戴手套,穿塑料衣、帽、胶靴等;扎,即扎好袖口、裤脚,将上衣扎在裤腰内,围好颈部;涂,即在身体暴露部位涂抹防虫油或驱虫剂;服,即直接接触生物战剂的人员,可服高效、长效预防药物。

(二)集体防护的方法

听到警报信号后,立即进入人防工事,因为人防工事内设有滤毒通风设施,对生物战剂有很好的防护效果。此外,对污染区人员还应采取如下措施:

1. 隔离、封锁

对敌人施放生物战剂所造成的污染区和引起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的疫区应及时警戒,实行封锁,禁止无关人员出入。对传染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2. 消毒

被污染人员可淋浴或用肥皂水擦洗污染部位。用碘酒、个人消毒包擦拭,或用净水冲洗,都有一定效果。

3. 杀虫、灭鼠

杀灭昆虫的方法可用打、捕、烧、熏或喷洒农药,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安全。可采用打、扑、挖、灌及毒药灭鼠,使用鼠药时也要注意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