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羊型口蹄疫疫苗穴位与常规免疫效果的比较试验

羊型口蹄疫疫苗穴位与常规免疫效果的比较试验

时间:2022-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后海穴是进行O型口蹄疫疫苗穴位免疫的最佳穴位。猪O型口蹄疫疫苗风池穴注射抗体效价高于耳根部肌肉注射[2],羊O型口蹄疫疫苗穴位免疫还没有人做过试验。
羊型口蹄疫疫苗穴位与常规免疫效果的比较试验_阿拉善动物疾病研究

李国中1 明亚娟2 杨淑英1 罗建勇3 乌兰扣4

(1.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兽医工作站 巴彦浩特 750300;2.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巴彦浩特 750300;3.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农牧业局 巴彦浩特 750300;4.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动物卫生监督站 巴彦浩特 750300)

摘 要:小剂量的O型口蹄疫疫苗进行穴位免疫,抗体效价能否达到合格,本课题组用羊对O型口蹄疫疫苗穴位免疫和肌肉免疫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注苗21d后,穴位免疫组的血凝价显著高于肌肉免疫组;注苗4个月后,穴位常量组血凝价极显著高于肌肉免疫组,穴位半量组血凝价显著高于肌肉组。后海穴是进行O型口蹄疫疫苗穴位免疫的最佳穴位。

关键词:羊;O型口蹄疫疫苗;穴位免疫

穴位免疫注射应用于兽医临床,它既不同于西医的肌肉注射的给药途径,也不同于传统的针灸疗法,它是将具有免疫作用的疫苗注入一定穴位,从而借助疫苗对穴位的刺激,放大疫苗的免疫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1]。阿拉善左旗近几年在进行O型口蹄疫疫苗注射时,疫苗反应较重,出现流涎,下颌麻痹等症状,更严重的是引起流产。猪O型口蹄疫疫苗风池穴注射抗体效价高于耳根部肌肉注射[2],羊O型口蹄疫疫苗穴位免疫还没有人做过试验。故本课题组采用穴位注射疫苗的方法,从2002年11月至2003年9月在巴彦浩特镇扎海乌素嘎查进行羊O型口蹄疫疫苗穴位与常规免疫效果的比较试验,现报告如下。

1材料

1.1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内蒙古生物药品厂生产,生产日期0202021~3,有效期030222。用法:4~24月龄的即小羊每只1ml;24月龄以上的即大羊每只2ml,免疫持续期6个月。疫苗批准文号:农生药字第(2001)047735。

1.2正向间接血凝抗原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批号分别为20020615和20030724,有效期6个月,效价1∶1024,装量5 ml。

1.3稀释液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

1.4 阳性对照血清

效价1∶1024,装量1 ml,批号分别为20020616和20030324,有效期6个月,兰州兽研所生产。

1.5阴性对照血清

批号分别为20020430和20030324,装量1ml,兰州兽研所生产。

1.6待检血清各2 ml,采自不同时间的21只不同的羊。

1.796孔110~120℃V型医用血凝板,与血凝板大小相同的玻璃板若干个。

1.820~100 μl可调式微量移液器,与该移液器配套的塑料嘴若干个。

1.9微量振荡器一台。

2方法

2.1试验设计

将21只羊分成三组:第一组为A组,耳标编号A1~A7,采用肌肉注射小羊1 ml,大羊2 ml;第二组为B组,耳标编号B1~B7,采用后海穴注射小羊1 ml,大羊2 ml;第三组C组,耳标编号C1~C7,采用后三里穴注射,小羊0.5 ml,大羊1 ml。采血时间选在注苗后的第21 d,第4个月,第8个月。

2.2正向间接血凝试验

2.2.1加稀释液

在血凝板第一排1~4孔,第二排1~12孔,其余各排1~9孔分别加稀释液50 μl。

2.2.2加阴阳性对照血清

在血凝板第1排第1孔加阴性血清50 μl,并将塑料嘴插入孔底,右手拇指轻压弹簧1~2次,混匀(避免产生过多气泡)后取50 μl移至第2孔,混匀后取出50 μl移至第3孔,直至第4孔混匀后弃去50 μl,此时阴性血清对照孔依次为1∶2(1)1∶4(2)1∶8(3)1∶16(4)。在血凝板第2排第1孔加阳性血清50 μl对倍稀释至12孔,混匀后弃去50 μl,此时阳性血清稀释倍数为1∶2~1∶4096。

2.2.3稀释待检血清

在血凝板第3排第1孔加1号待检血清50 μl,对倍稀释至第9孔,混匀后弃去50 μl。依此类推至第21号待检血清。但在每取1份血清时必须更换塑料嘴。

2.2.4加血凝抗原

阴性血清、阳性血清、待检血清各孔均加血凝抗原25 μl。

2.2.5振荡

将血凝板置于微量振荡器上振荡1 min,然后将血凝板放在白纸上观察,各孔红细胞是否混匀,不出现血球沉淀为合格,盖上玻璃板,25℃下静置2 h后判定结果。

2.2.6判定标准

阴性血清1~4孔无凝集现象或仅出现“+”凝集,阳性血清1~8孔凝集,9~12孔无凝集。在对照孔合格的前提下,再观察待检血清各孔,以呈现“++”凝集的最大稀释倍数为该份血清的抗体效价。

3结果

3.1试验羊注苗后21 d血凝价(HA)见表1,注苗后4个月血凝价(HA)见表2。

表1 注苗后21d试验羊血凝价(HA)

3.2由表1可知穴位免疫与肌肉免疫相比较,穴位常量组的血凝价(xB=109.71)明显高于肌肉常量组的血凝价(xA=75.43)差异显著(p<0.05)。穴位半量组血凝价(xC=50.28)与肌肉常量组的血凝价(xA=75.43)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穴位免疫比肌肉免疫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

3.3穴位常量与半量免疫相比较,常量组血凝价(xB=109.71)明显高于半量组血凝价(xC=50.28)差异显著(p<0.05)。说明穴位免疫和疫苗剂量的关系同样十分密切,剂量不足对机体免疫系统刺激能力较低,不能达到有效免疫。

表2 注苗后4个月试验羊血凝价(HA)

3.4由表2可见羊注射O型口蹄疫灭活苗4个月后:后海穴常量组同肌肉常量组相比较,穴位常量组的血凝价(xB=29.71),明显高于肌肉常量组的血凝价(xA=2.571),差异极显著(p<0.01);后三里穴半量组的血凝价(xC=25.14),明显高于肌肉常量组(xA=2.571),差异显著(p<0.05)。说明穴位免疫比肌肉免疫抗体维持的时间要长得多。

3.5羊注射O型口蹄疫灭活苗8个月后,穴位免疫组仍保持一定的抗体效价:其中B2、B5号羊血凝价为4,C7号羊的血凝价为16。

3.6羊O型口蹄疫疫苗穴位与常规免疫效果的比较试验,没有出现流产现象,说明O型口蹄疫免疫注射只要不在怀孕初期和妊娠后期就不会引起流产,流产的主要原因是抓羊不稳或机械性作用造成的。从三个不同途径免疫出现的副作用看:肌肉免疫出现食欲减退、发热的羊2只,占注射羊的28.57%;后三里穴免疫出现跛行的羊1只,占注射羊的14.29%;后海穴免疫没有出现副作用。由该试验可知,后三里穴对疫苗的放大作用最明显,但能出现跛行等副作用。后海穴注射O型口蹄疫疫苗副作用小,易操作,而且抗体维持时间长,是最佳的免疫穴位。

4小结与讨论

4.1中医针灸理论认为,针灸特定的穴位可以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平衡机体生理代谢。本试验进行羊O型口蹄疫疫苗穴位免疫注射具有穴位和疫苗免疫的双重性,可促进机体特异性抗体的增长。

4.2穴位注苗能增强巨噬细胞对疫苗的消化率,使巨噬细胞膜提前凝聚到有效抗原浓度,提前激活免疫系统,穴位常量抗体效价同肌肉常量组相比差异显著[3]。羊注射O型口蹄疫疫苗4个月后,穴位常量、半量免疫注射同肌肉常量相比,抗体效价均表现为差异显著。说明疫苗穴位免疫抗原性更强,抗体浓度维持更长,疫苗保护能力显著提高,这与刁晓平、赵慧英、罗超英等报道的穴位对免疫具有放大作用的理论是完全一致。

4.3穴位免疫O型口蹄疫疫苗半量免疫期能够达到6个月,常量如能达到8个月,就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如秋季9月注苗免疫期就能到第二年5月份,而6~8月份是高温季节,不易发生O型口蹄疫,那样每年就可以只进行一次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注射。

4.4从经济效益方面来说,穴位免疫可降低疫苗成本,减少损失。2002年6月末阿拉善左旗有羊120万只,肌注每只大羊需2 ml(约占总数的2/3),小羊1 ml,0.2元/ml,每年两次,共需80万元。而穴位免疫每只大羊1~1.3 ml,小羊0.5~0.7 ml,每年可节省开支26万元。另一方面,肌注O型口蹄疫疫苗出现副作用的发病率至少在2%,死亡率在0.3%,而穴位免疫可使死亡降至0.1%,每年全旗因O型口蹄疫疫苗副作用死亡2次×(0.3%~0.1%)×120万只=4800只,每只羊200元,每年损失96万元。穴位免疫每年可减少开支损失共计26+96=122万元。

4.5穴位免疫是对中医针灸术的继承和发展,并为传统的针灸术赋予新内容。本课题组下一步,将进行O型口蹄疫疫苗穴位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进行测试,同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刁晓平.疫苗穴位免疫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杂志,2002,38(3):38~39.

[2]李长卿,孟宪楹,樊斌堂.全国兽医针刺免疫学术研讨会讨论文集[C].兰州: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部,1993.

[3]邱成勋,冯丽芳,陈涛.鸡新城疫I系苗穴位与常规免疫效果的比较试验[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0,19(2)∶15~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