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节,全身麻醉

第节,全身麻醉

时间:2022-09-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用于全身麻醉的维持,有时也用于麻醉诱导。

(1/8) 概念、吸入麻醉

定义:麻醉药从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经血液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呈现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全身麻醉。 分类: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复合麻醉 特点: 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程度与血液内的药物浓度有关 可调控,完全可逆 吸入麻醉药 1.定义:指经呼吸道吸人进人人体内并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一般用于全身麻醉的维持,有时也用于麻醉诱导。 2.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是指某种吸人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人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MAC是不同麻醉药的等效价浓度,反映麻醉药的效能,MAC越小麻醉效能越强。 3.分配系数是麻醉药分压在两相中达到平衡时的麻醉药浓度比。 吸人麻醉药的强度与油/气分配系数成正比关系,油/气分配系数越高,麻醉强度越大,MAC则越小。 吸人麻醉药的可控性与其血/气分配系数相关。血/气分配系数越低者,在肺泡、血液、组织中的分压越容易达到平衡状态,因而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浓度越容易控制。

(2/8) 静脉麻醉药

定义:经静脉注射进入体内,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称为静脉麻醉药。 优点:诱导快、对呼吸道无刺激、无环境污染

3、肌肉松弛药 只能使骨骼肌麻痹,而不产生麻醉作用,不能使病人的神志和感觉消失,也不产生遗忘作用。 作用机制:肌松药主要在接合部干扰了神经冲动的传导。 1.去极化肌松药:以琥珀胆碱为代表。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和肌纤维成束收缩。使突触后膜不能复极化而处于持续的去极化状态,对神经冲动释放的乙酰胆碱不再发生反应 特点为: ①使突触后膜呈持续去极化状态; ②首次注药在肌松出现前,有肌纤维成串收缩,是肌纤维不协调收缩的结果; ③胆碱酯酶抑制药不仅不能拮抗其肌松作用,反而有增强效应。 2.非去极化肌松药:以筒箭毒碱为代表, 能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相结合,不引起突触后膜的去极化。当突触后膜80%以上的乙酰胆碱受体被非去极化肌松药占据后,神经冲动虽引起乙酰胆碱的释放,但没有足够的受体相结合,肌纤维不能去极化 特点为: ①阻滞部位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占据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 ②神经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的量并未减少,但不能发挥作用; ③出现肌松前没有肌纤维成束收缩; ④能被胆碱酯酶抑制药所拮抗。 3.应用肌松药的注意事项  1)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应进行气管内插管,并施行辅助或控制呼吸。 2)肌松药无镇静、镇痛作用,不能单独应用,应在全麻药作用下应用。 3)应用琥珀胆碱后引起短暂的血清钾升高,眼压和颅内压升高。因此,严重创伤、烧伤、截瘫、青光眼、颅内压升高者 禁忌使用。 4)体温降低可延长肌松药的肌松作用;吸人麻醉药、某些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及硫酸镁等,可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 5)合并有神经—肌肉接头疾患者,如重症肌无力,禁忌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 6)有的肌松药有组胺释放作用,有哮喘史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2007-153-A.下列关于肌松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只能使骨骼肌麻痹 B .有部分麻醉作用 C .有轻度使病人感觉消失作用 D .体温降低不能延长该药物的肌松作用 答案:C

(3/8) 麻醉性镇静药

2003-75-A下列哪一种静脉麻醉药更适合用于冠心病病人的麻醉诱导? A、硫喷妥钠  B、氯胺酮  C、依托咪脂  D、异丙酚  E、咪唑安定 答案:C 2013-84-A.肠梗阻病人不宜使用的麻醉药是 A.氧化亚氮 B.恩氟烷 C.异氟烷 D.七氟烷 答案:A A.普鲁卡因     B.利多卡因 C.丁卡因     D.布比卡因 2014-145-B.毒性反应最小的局麻药是 2014-146-B.适合于分娩镇痛的局麻药是 答案:A  D

(4/8) 全身麻醉的诱导

定义:病人接受全麻药后,神志消失进入全麻状态后进行气管内插管,这一阶段称为全麻诱导期。 1)吸入诱导法 面罩吸入诱导法:将麻醉面罩扣于病人口鼻部,开启麻醉药蒸发器并逐增吸人浓度,意识消失进入麻醉第Ⅲ期时,静注肌松药后行气管内插管。 2)静脉诱导法 吸纯氧2-3分→催眠药(如丙泊酚),神志消失→肌松药→气管插管→呼吸机→进入麻醉维持(全吸入麻醉、全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 较迅速,病人也较舒适,无环境污染。但深度的分期不明显,对循环的于扰较大。

(5/8) 全身麻醉的维持

(6/8) 全身麻醉深度的判断

1.乙醚麻醉深度分期:包括意识、痛觉、反射活动、肌肉松弛、呼吸抑制、循环抑制。 2.复合麻醉时,多种药物抑制和干涉了生理反射,不容易观察麻醉深度。 主要依靠循环稳定性判断,循环抑制多为麻醉过深;心率快、血压高多为麻醉过浅。 3.术中知晓:镇静药物用量不足,患者意识尚未丧失,但在强效镇痛药和肌松药的作用下,病人无痛觉且肌肉完全松弛,知道术中发生的事情而无法表示。

2008-77-A.施行腹部手术时,全身麻醉深度应为(第六版外科学) A.Ⅱ期 B.Ⅲ期一级 C.Ⅲ期二级 D.Ⅲ期三级 答案:C

(7/8) 呼吸道的管理

维持气道通畅性(八版新增) 舌后坠落:麻醉诱导、恢复、镇静药使用后呼吸道梗阻最常见原因。 维持气道通畅手段: 托下颌;口咽或鼻咽通气道;气管内插管(最常用人工气道管理技术);喉罩; 食管-器官联合导管;

2007-85-A .全麻时导管插人气管内的深度,成人应为 A . < 2cm  B .2-3cm  C .4-5cm D . >5cm  答案:C

(8/8) 全麻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