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身麻醉的并发症

全身麻醉的并发症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处理包括:维持呼吸循环和水电酸碱平衡稳定、促进麻醉药排泄、纠正代谢紊乱、治疗相关疾病。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控制精神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在浅麻醉状态,特别在硫喷妥钠麻醉下,禁忌置入通气道,以免发生喉痉挛。2.反流误吸 误吸主要发生在麻醉诱导时,或正在置入喉镜时,可造成急性呼吸道梗阻和严重肺部并发症,是全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全麻中张力性气胸的首发体征是气道阻力增加、心动过速和低血压。

全麻并发症:共18项。

神经系统:术中知晓、脑血管意外、苏醒延迟、躁动、术后精神障碍

呼吸系统:通气不足、反流误吸、支气管痉挛、肺不张、肺栓塞、气胸。

循环系统:心律失常、低血压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

其他:恶性高热、术后恶心呕吐。

神经系统并发症:术中知晓、脑血管意外、苏醒延迟、躁动、术后精神障碍

1.术中记忆和知晓 术中知晓是指患者在全麻中仍然存在意识和记忆,其发生率为0.1%~0.2%。术中知晓包括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即使临床满意的麻醉下仍可存在某些形式的记忆,特别是内隐记忆。术中知晓的不良作用包括术中痛苦和后遗症,包括焦虑、激动和噩梦。

2000年,Ghoneim对术中知晓提出10项预防措施和5项处理建议。

10项预防措施为:

(1)术前告诉病人可能发生术中知晓,术中不谈论与病人相关的话题。

(2)术前使用东莨菪碱等有遗忘作用的药物。

(3)术前检查麻醉给药系统。

(4)使用适当的诱导剂量。

(5)使用阿片类麻醉时至少辅以0.6MAC的挥发性吸入药。

(6)单独使用挥发性吸入药时,浓度至少为0.8~1.0MAC。

(7)少用或不用肌松药。

(8)避免不必要的浅麻醉,必需浅麻醉时使用有遗忘作用的药物如丙泊酚、咪达唑仑、强效吸入麻醉药。

(9)教学和研究。

(10)研制知晓监测仪。

5项处理建议为:

(1)与病人交流,给予同情、解释和道歉。

(2)交流要有记录。

(3)通知病人的主管医生、护士和律师。

(4)病人住院期间每日访视、出院后随诊。

(5)推荐给心理或精神病医师。

2.脑血管意外 全麻下发生脑血管意外,多数不能及时发现,当发生苏醒延迟、意识障碍和定位体征时才诊断。术前应详细评估和处理高危因素、治疗高血压、房颤者必要时抗凝;术中维持血压稳定,防止高血压和低血压;术后若出现苏醒延迟、意识障碍和定位体征需及时作CT、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包括维持呼吸循环和水电酸碱平衡稳定、控制颅高压、请专科会诊、必要时手术治疗。

3.全麻后苏醒延迟 全麻后60~90min病人应该清醒,对指令有动作、恢复定向力和术前记忆,若超过此时限仍不清醒,即为全麻后苏醒延迟。其原因包括药物、代谢和疾病3个方面。

(1)药物过量和排出延迟是全麻后苏醒延迟最常见的原因。(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影响吸入药和静脉药排出、代谢和消除的因素)。

(2)代谢紊乱:缺氧、CO2潴留、水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低血糖体温异常。

(3)并存疾病:原有疾病、术中新出现脑血管意外。

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处理包括:维持呼吸循环和水电酸碱平衡稳定、促进麻醉药排泄、纠正代谢紊乱、治疗相关疾病。

*苏醒时间除了与病人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有关以外,还与吸入药的溶解度肺泡通气量直接相关,其他因素包括麻醉时间、电解质紊乱、伴发疾病或并发症。

4.躁动 引起术后病人躁动的常见原因为缺氧、CO2潴留、疼痛、尿管或引流管刺激、肌松药残余、吸入药排出不彻底、胃胀气、尿潴留等,其他因素包括年龄(儿童和年轻人)、病史(神经、精神病史)和药物(东莨菪碱、氯胺酮、丙泊酚、依托咪酯等引起躁动,阿片类可减少躁动)。

术后躁动的处理为消除躁动的原因、防止病人自伤。

5.术后精神障碍 术后精神障碍是指术前无精神异常的病人受围术期各种因素影响,术后出现大脑功能紊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意识障碍,可长期持续存在。POP最常见于神外手术,其次为心脏手术。易感因素包括老年、一般情况差、焦虑、抑郁等;诱发因素包括抗胆碱药、体外循环、代谢紊乱等。临床表现为:术后意识障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反应性精神病。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控制精神症状。

呼吸系统并发症:通气不足、反流误吸、支气管痉挛、肺不张、肺栓塞、气胸

1.通气不足

(1)舌后坠:深度镇静、昏迷或全麻后口咽肌肉松弛,可发生舌后坠。舌后坠是围术期气道阻塞最常见的原因。治疗舌后坠的方法是头后仰、托下颌、置入口咽通气道或喉罩,极少数病人需重新气管插管。需要注意的是在浅麻醉状态,特别在硫喷妥钠麻醉下,禁忌置入通气道,以免发生喉痉挛。

(2)喉痉挛:喉痉挛是指麻醉中咽喉肌肉因受到刺激而发生的肌痉挛,可导致呼吸道急性梗阻。其发生原因包括:①麻醉浅而未用肌松药;②硫喷妥钠、氯胺酮增加咽喉应激性;③直接刺激咽喉;④牵拉内脏;⑤婴幼儿、缺氧和CO2潴留时易发生。

轻度喉痉挛发出高亢的喉鸣声,加压面罩供氧多能解除;中度喉痉挛发出粗糙的喉鸣,可有三凹征,应托下颌并用面罩加压供氧;重度喉痉挛时气道完全梗阻,出现三凹征和发绀,应立即静注琥珀胆碱、面罩加压给氧或气管插管,紧急时可用粗针穿刺环甲膜。

2.反流误吸 误吸主要发生在麻醉诱导时,或正在置入喉镜时,可造成急性呼吸道梗阻和严重肺部并发症,是全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1)原因:

①胃内容物增多:没有禁食、胃液分泌增多、胃肠道蠕动减弱、胃排空延迟、术前药、正压通气使胃胀气。

②喉功能不全:头部创伤、脑卒中、神经肌肉疾病。

孕妇倾向于发生反流误吸的因素。

(i)不限制饮食;(ii)焦虑延长胃排空时间;(iii)腹内压和胃内压增加;(iv)胎盘产生胃泌素,增加胃液容量、降低pH;(v)孕酮影响括约肌功能。

④增加反流的倾向:急诊手术、头低位、高龄、食管疾病、药物(吗啡、哌替啶、地西泮、抗胆碱药、琥珀胆碱)等。

(2)病生理:误吸造成急性肺损伤的程度与胃内容物酸碱度、食物碎块酸碱度、容量和细菌污染有关,机制见病生理。

(3)临床表现:反流误吸的后果包括急性呼吸道梗阻、吸入性肺不张、吸入性肺炎和Mendelson综合征。

①急性呼吸道梗阻。

②吸入性肺不张:吸入物堵塞支气管,远侧肺泡气被吸收后发生肺不张,平卧位最易受累的是右下叶尖段。

③吸入性肺炎:气道梗阻和肺不张继发感染,导致肺炎或肺脓肿。

④Mendelson综合征:是指误吸后数小时内出现的哮喘样综合征,表现为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哮鸣音、发绀和心动过速。

(4)处理:

①重建气道:体位(头低脚高、右侧卧位)、清除反流物(明视下吸引或经纤支镜吸引)。

②纠正低氧血症:应用PEEP 5~10cmH2O,或CPAP。

③支持疗法:维持呼吸循环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必要的监测和治疗。

④支气管冲洗。

⑤抗生素和激素,后者应早用早停。

⑥病情许可后进行气管镜检查。

(5)预防:针对误吸的原因进行预防:减少胃内容量、提高胃液pH;降低胃内压和保护气道。

①禁食和胃排空:传统为成人术前8h禁食,婴幼儿术前4h禁食,术前2~3h进糖水,ASA提出最低的禁食禁饮时间:清液为2h,人乳为4h,其余都为6h。

②饱胃病人的麻醉处理:饱胃病人尽可能采用局麻或椎麻,若必须全麻,可采取如下措施:通过粗硬胃管排空胃内容物、使用带套囊的Macintoch管、使用药物(抗酸药、镇吐药、抗胆碱药)。饱胃病人的麻醉诱导:

(i)合适的体位:头高脚低位不易反流,但反流则必然误吸;头低脚高位虽易反流,但反流不易误吸,临床多用。

(ii)清醒插管,使用低压高容量套囊的气管导管。

(iii)Sellick手法:把环状软骨向后压在颈椎上,以闭合食管。

(iv)快速诱导。

(v)使用合适的诱导药,保持自主呼吸和咽反射,直至麻醉深度足以插管。

(vi)完全清醒再拔管。

3.支气管痉挛

(1)病因:

①气道高反应性: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

②局部刺激:气管插管操作、插管刺激隆突、吸痰。

③神经反射:迷走反射、咳嗽反射和肺牵张反射。

④药物:兴奋迷走、增加气道分泌、促使组胺释放的药物,哮喘者禁用硫喷妥钠、筒箭毒碱和γ-羟丁酸钠。

⑤术后早期支气管痉挛,常见原因是气管导管梗阻或移位。

⑥支气管痉挛可能是急性肺水肿早期惟一的症状。

(2)临床表现和诊断:支气管痉挛表现为气道阻力骤然增加、呼气性呼吸困难、哮鸣音、严重缺氧和CO2潴留,终致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其诊断标准是通气困难、气道压增高和呼气相哮鸣音。

(3)治疗:

①明确和消除诱因,如换用药物、加深麻醉、排除气道机械梗阻、核查气管插管位置勿触及隆突。

②面罩吸氧,必要时辅助或控制呼吸。

③加深麻醉。

④应用支气管扩张药,如氨茶碱和β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等。

⑤静注激素,氢化可的松、甲基泼尼松龙、小剂量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⑥通气严重障碍时,可静注氯胺酮扩张支气管。

(4)预防:

①术前仔细了解病史并给予相应治疗(激素、支气管扩张药、抗生素等),禁烟2周以上。

②完善的咽喉和气管表面麻醉。

③药物:不用吗啡和变异喹啉类肌松药,可用恩氟烷、异氟烷、氟烷和氯胺酮。

④其他针对诱因的措施。

*禁用于哮喘的药物:

镇静药:硫喷妥钠、γ-羟丁酸钠。

镇痛药:吗啡。

肌松药:促进组胺释放的肌松药(变异喹啉类),筒箭毒碱、阿曲库铵、米库氯铵、琥珀胆碱。

其他:新斯的明、硬膜外平面过高。

4.急性肺不张

(1)病因:术后急性肺不张的危险因素:气道分泌物多且引流不畅;胸部或上腹部手术;切口疼痛;呼吸抑制药。

(2)临床表现和诊断:小型肺不张无明显症状。急性大面积肺不张表现为,气短、咳嗽、发绀和急性循环衰竭,听诊可及啰音,呼吸音和语颤消失。

(3)处理:消除原因、预防感染、促进复张。

①鼓励咳嗽排痰。

②纤维支气管镜吸引分泌物。

③低氧血症可行正压通气+PEEP(10~15cmH2O)。

④根据痰培养和药敏选用抗生素。

⑤其他:雾化吸入,祛痰药,支气管扩张药,激素等。

(4)预防:

①术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术前禁烟2~3周。

②术中定时膨肺。

③术后避免用麻醉镇痛药。

④术后充分恢复自主呼吸、充分吸痰、避免纯氧吸入、鼓励咳嗽和早期下床。

5.急性肺栓塞

(1)病因:急性肺栓塞栓子的来源包括:原位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脂肪栓塞(骨科手术)、空气栓塞(深静脉穿刺)、羊水栓塞(急产或剖宫产)、肿瘤细胞栓塞。

(2)临床表现和诊断:术中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发绀、心动过速、低血压、休克、意识障碍,应考虑肺栓塞。心动过速为最常见或惟一的体征。听诊P2亢进、肺动脉瓣区杂音。

(3)处理: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治疗原则是复苏、吸氧、镇痛、维持呼吸循环和水电酸碱平衡,必要时抗凝和溶栓。

空气栓塞的处理:吸氧、扩容、经导管吸出右房空气。

(4)预防:

①术前:避免长期卧床、下肢静脉曲张和静脉炎手术治疗、房颤和血栓性静脉炎者抗凝。

②术中:保持良好体位,避免影响下肢血流、避免用下肢静脉输液。

6.张力性气胸

(1)病因:多与麻醉和手术操作有关,包括气道压力过高、咽后壁损伤和胸膜损伤。

(2)临床表现:

①气胸的临床表现与进气速度、进气量和肺受压的程度有关。

②轻者无症状,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心动过速、纵隔移位、低血压、休克。全麻中张力性气胸的首发体征是气道阻力增加、心动过速和低血压。

(3)处理:呼吸循环支持、穿刺放气闭式引流、预防感染。

循环系统并发症

心律失常、低血压、高血压、心衰、心梗

1.心律失常 窦速、窦缓、室上速、室早,首先寻找并纠正病因,必要时用相应药物或临时起搏。

2.低血压

3.高血压

4.心功能不全

5.急性心梗

增加心肌氧耗的因素:①心率加快;②心肌收缩性增加;③心室壁张力增加,前后负荷增加。

减少心肌氧供的因素:①冠脉血流减少(心动过速、DBP过低、LVEDP增加、PCO2过低、冠脉痉挛等);②氧供减少(贫血、缺氧和2,3-DPG减少)。

术中诊断急性心梗主要靠心电图、血清酶和血流动力学改变。TnT心梗后3h开始升高,12h达峰,持续5天以上。

其他并发症:恶性高热、术后恶心呕吐

1.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

(1)病因:恶性高热是一种肌病,发病率为1∶62000,可能存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生机制为罗丹纳受体(Ry1)功能异常,以及Mg2+抑制肌质网释放Ca2+能力的下降。Ry1编码于19q13.1。

(2)诱因:恶性高热的发生与术前药、术前交感张力、吸入药浓度和麻醉时间有关。最常见的诱因为氟烷+琥珀胆碱,其他诱因包括所有吸入药、家族史、体力活动后、发热、气温高。

(3)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恶性高热的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40℃)、肌强直、呼吸深快、呼出大量CO2、缺氧、心动过速,继而发展为角弓反张、昏迷、凝血障碍、心衰和肾衰

辅助检查的特征为:血气分析(pH低、PaO2低、PaCO2高,可达100mmHg)、电解质(高钾和高钙,后者常是MH致死的原因)、肌酸激酶升高(可>2000U/L,发病后12h达峰,主要是CK-BB增高)、LDH和谷丙转氨酶升高、血小板减少。

恶性高热需与术中甲亢危象、中暑和神经安定药恶性综合征鉴别。

(4)处理:

①停止手术、停用麻醉药,纯氧过度通气以排出CO2

②降温(体温保持在38~39℃即可)和纠酸。

③丹曲洛林是治疗恶性高热的特效药,治疗剂量为2mg/kg,用药后肌强直缓解、出现咳嗽。

④维持呼吸循环和水电酸碱平衡稳定,支持疗法、预防感染、加强监测。

⑤大剂量激素。

⑥其他:补液、利尿、利多卡因。

(5)预防:对恶性高热高危病人的筛查方法包括:检测肌酸激酶、骨骼肌活检和磁共振分光镜检测肌肉代谢异常。

恶性高热易感者术前应口服丹曲洛林,慎用钙通道阻滞剂。术中不用挥发性麻醉药、琥珀胆碱和筒箭毒碱。

2.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on nausea and vomiting,PONV)

(1)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包括:一般情况(年轻、女性)、胃容量增加(肥胖、焦虑)、麻醉方法和麻醉药(全麻、依托米酯、氯胺酮、新斯的明)、手术方式(腹腔手术、斜视手术、中耳手术)、术后因素(疼痛、阿片类、胃管刺激)。

(2)治疗:术前用药预防,术后对症治疗。

防治恶心呕吐的药物包括:胃动力、抗组胺、抗胆碱;丁酰苯、酚噻嗪、5-羟色胺拮抗剂;针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