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体系

第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体系

时间:2022-09-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5) 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

中国法治史册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建党90多年、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中央全会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决定》还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与七大根本任务,提出的重大法治改革举措有180多项,其核心是“良法善治”。

(2/5)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1、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2、高度民主的政治体制 3、全民较高的文化素养

(3/5)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2、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3、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4、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5、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4/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目标与原则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包括: 第一,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第二,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第三,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第四,依法治国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第五,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 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第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第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式。 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第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5/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依法治国根本任务

第一,要形成完备、良善的法律规范体系。为此必须做到: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我国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并加强重点领域立法,进一步形成完善的、科学规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体系。 第二,要形成公正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在行政执法领域必须做到: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个依法决策机制(包括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实现公正司法必须做到: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让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推进严格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 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第三,形成科学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特别是要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通过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的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同时,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是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要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改进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监督,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健全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罢免等问责方式和程序。 第四,形成充分有力的法治保障。这方面主要应当强化两大保障体系,一是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在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包括: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与组织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在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方面,主要应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强化依法执政的法治意识,让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将进一步完善党内法规、从严管党、从严治党上升到法治国家建设保障的高度。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任务。七个方面: 第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第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第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第四,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第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第六,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第七,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根本方略,必须做到:第一,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第二,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把立法同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结合起来。第三,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和司法制度。坚持依法行政, 公正司法。为此要积极推进行政和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行政机关的廉洁和效率,保证司法机关独立公正地行使检察权和审判权。加强对执法、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第四,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广泛进行法制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特别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不断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提升依法办事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这也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 第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