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

什么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由此可见,党对执法的领导与国家机关正常的行使职权并不矛盾。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_中国梦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李春雷

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先就明确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

一、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我们国家现阶段的特点是地域广,人口多,民族多,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如果没有坚强的政治领导,没有集中统一的国家意志,国家法治化无从谈起。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第一,立法、执法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要依法治国首先就要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我国法律的是党的意志(路线、政策、方针)的制度化、法律化,党的意志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不是凭空产生的。党的政策是法律的基础,立法机关把党的意志明确成法律,法律是在党领导下制定的,是党的政策主张的呈现,党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状况,提出法律的制定修改建议。

坚持党对执法工作的领导,不是要党干预具体案件当中,而是要通过党对国家机关的监督,保证严格执法、严肃执法,使之不受到任何法治以外的干涉。由此可见,党对执法的领导与国家机关正常的行使职权并不矛盾。只有在党领导监督下各国家机关的执法才能符合人民意志,才能不背离立法精神。

第二,守法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的,一经国家机关表决通过,全党全社会必须遵守,一切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不允许任何党组织和个人有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我们的法律集中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人们能够自觉地履行义务,享受权利。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社会上仍存在着贪污腐化、官僚主义、个人无政府主义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党既要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也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养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强化守法观念,提高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法律的认识。

第三,法律监督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对法律的监督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法律的实施必然涉及各种集体与个人复杂的关系,势必对决策造成不良影响。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监督,才能有效的避免法律在实践的过程中不被滥用。现实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利益关系,要求用法律这一准绳对其发展需要及其规律性加以规范。实践证明,这种没有党的领导的法律监督是难以实现的,法律监督的决定性作用就在于健全和完善以党的监督为灵魂,以权力机关监督为核心,以检察监督为主体的及社会监督、法制监督和行政监督等多方向的法律监督体系,从而保障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

二、依法治国是党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和目标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但是新时期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和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的根本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把依法治国作为重要目标。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法治国,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党领导下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

第二,依法治国是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目标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将其定位在法治经济的框架下。随着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日益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有效运行,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的积极发挥,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都需要依靠法律的保障、规范和制约,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大限度的调研广大人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也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生产力发展,才能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和经济建设的远大目标。

第三,依法治国是推进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目标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本身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高尚道德品质的树立,科技发展,教育振兴,文化繁荣都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的保障,要求社会主义法治制定的行为规范和法律的支持。社会主义法治同时又保障着人民群众享有文化权利和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依法治国也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保障。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基和命脉,只有在党领导下的依法治国,才能保证依法治国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以广大人民当家做主为本质特征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制度决定其服务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它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些因素决定了我们的依法治国是在党领导下依法治国,是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要求执政党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从根本上规范党对国家的领导,就必须实行依法治国,实现依法执政。依法治国为理顺执政党与国家公共权力的关系,理顺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党权力运行体制,保障国家政治生活的规范化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而这种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治国方略将使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相统一,从而保证了促进党的领导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三、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政治,这是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情况以及党本身的先进性决定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是一种公民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形式,它必须有基本的运行规则作为保障,而在国家层面的规则就是宪法和法律,它超越社会生活的其他规则之上,对公民和各种社会组织、政治组织的行为进行强制性的根本规范。政党政治形式和治国方略同属于上层建筑的两层面,我国的政党政治形式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治国方略就是依法治国。

总之,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项宏大的工程中,党的领导是核心。依法治国是个伟大的治国方略,要保证依法治国顺利实施,就必须全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就是巩固党执政的合法性,人民对党的认同感与党依法执政密切相关,党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行使国家权力,才能获得全社会的政治认同,依法治国将使包括党在内的所有集体和个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展;只有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正确的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制定出适应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只有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指引下,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