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第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时间:2022-09-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公私之辩始终是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了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推崇仁爱原则、崇尚和谐、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中国传统道德认为,礼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标志。荀子认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1/5)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考点延伸】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公私之辩始终是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贾谊的《治安策》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考点延伸】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直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克己复礼为仁”,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了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推崇仁爱原则、崇尚和谐、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考点延伸】在中国传统道德中,谦敬既是个人自身修养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中国传统道德认为,礼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也是人的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左传》上也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考点延伸】在中国古人看来,诚是指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也是道德的根本,故“养心莫善于诚”。信是指一种诚实不欺、遵守诺言的品格。孔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民无信不立”。荀子则进一步将信推行于选贤治国,使信不仅成为朋友伦理、交际伦理的规范,而且扩至一切伦理关系皆应以诚信为本。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考点延伸】道德需要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要实现这种追求,就应当明智。孟子把智看成是判断是非善恶的一种能力,认为“是非之心,智也”。在古人看来,“明智”则必须“好学”,学习既包括学习一般的文化知识,也包括学习伦理道德知识,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礼记·中庸》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求人们通过勤奋学习,学以成德,学以成性,“变化气质”。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考点延伸】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认为“仁”这种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对人们来说,并不是遥远而不可达到的。人们应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吾日三省吾身”。荀子认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墨家也非常重视“修身”,强调“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注重社会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