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2-09-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体现整体精神,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核心及其一贯思想,就是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主义思想。谦敬礼让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

一、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就是指中国历史长期积淀和流传下来的,对社会及其成员发展和进步具有深远影响的优秀道德遗产,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容博大精深,非常丰富。

(一)体现整体精神,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核心及其一贯思想,就是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主义思想。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已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尚书》也有“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认为朝廷官员应当以公心灭除自己的私欲,这样就可以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依附。宋代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爱国爱民、为民族为社会舍小家顾大家的杰出人物,他们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如文天祥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亲历危难,吟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明末顾炎武则以天下为己任,高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代林则徐主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与何香凝夫妇,留下了著名的诗句:“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取中华史上名”,等等。这些诗句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献身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倡导“仁爱”精神,追求人际和谐

“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孔子提倡“仁者爱人”,认为“仁爱”是人我关系的准则。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认为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凡是我不愿意别人施加于我的一切事情,我都应当自觉地不施加于别人,以免别人受到伤害;我希望达成的事情,也要允许和帮助别人能够达成。

孟子也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荀子则强调,“仁者自爱”。墨子从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功利原则的角度,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从仁爱精神出发,我国古人主张“和为贵”,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强调社会和谐,讲求和睦相处,倡导团结互助,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这些思想对于协调人际关系和维护社会制度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谦敬与礼让是联系在一起的,“恭敬之心,礼也”。谦敬礼让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在中国传统道德中,谦敬既是个人自身修养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中国传统道德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也是人的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左传》上也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中国传统道德在提倡谦敬礼让的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择善而从”,不要“自矜”、“自伐”、“自是”。

(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在中国古人看来,诚是指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也是道德的根本,故“养心莫善于诚”。信是指一种诚实不欺、遵守诺言的品格。孔子不仅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思想,而且认为“民无信不立”。荀子则进一步将信推行于选贤治国,使信不仅是朋友伦理、交际伦理的规范,而且扩至一切伦理关系皆应以诚信为本。中国传统道德认为,诚信的内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是以诚为本,取信于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诚信之德在于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究信用,遵守诺言。

(五)追求理想人格,崇尚精神境界

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有道德,因而,人们除了有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而一切精神需要中最高尚的需要,就是道德需要。道德需要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所谓“成德至善”,是说个体的道德品质是一个由一种较低的境界到另一种较高的境界,不断前进而逐渐趋于“至善”的过程。儒家传统思想认为,“为学的目的”就是要“改变气质”,以达到“成圣”、“成贤”;道家更崇尚精神境界,把无私无欲的“真人”、“圣人”作为最高的人格理想;墨子“尚贤”,推崇“圣王”、“贤人”,把为大众谋利的精神看作人生最值得追求的境界。尽管所倡导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容易达到的,但它仍然要求人们抱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诚挚态度而孜孜以求,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六)重视道德践履,注重道德修养

中国传统道德认为,在塑造理想人格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奋发向上、切磋践履、修身养性。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认为“仁”这种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对人们来说,并不是遥远而不可达到的。人们应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荀子认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墨家也非常重视“修身”,强调“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注重社会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