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弘扬“贤文化”,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贤文化”,继承优良传统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贤文化”作为奉贤传统文化,是与奉贤的社会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于是,青溪百姓将言子唤作“贤人”。从此以后,青溪奉贤尚文之风大振,“凡有子弟者,无不令其读书”,后代文人贤士名传大江南北,成为“海滨文墨之区”。言子的“青溪之行”使奉贤人民走上了文明之路。奉贤之得名,是为敬奉言子之贤也,同时也表达了奉贤人民弘扬言子之贤的决心。所以是言子带来的“贤文化”开发了奉贤的文明,催生了奉贤。
弘扬“贤文化”,继承优良传统_文明在你身边

“贤文化”作为奉贤传统文化,是与奉贤的社会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纵观奉贤历史,可以说是“贤文化”催生了奉贤,同时也是奉贤的社会历史实践丰富发展了“贤文化”。

据史书记载,2551年前(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即公元前444年)的一个冬天,奉贤的大地上来了一位“贤人”,此人就是“言子”。言偃(公元前506年-公元前443年),字子遊,又称叔氏,春秋吴国琴川(今江苏常熟)人,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言偃擅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后人配祀孔庙,称“十哲人中第九人”。唐以后多次追封,明嘉靖时改称“先贤言子”,清康熙时设置五经博士一员,由言偃后裔世袭。

“言子”在儒家文化中有相当重要的影响。言子儒学有其自身特色:

一是在孔子礼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他的以礼治国的思想。

二是将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推进为全民教育、目标教育、适时教育的理论。

三是更注重实际才能的用人思想。与此同时,从孔子儒学流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言子是孔子儒学至孟子儒学之间的最重要的传人。在孔子最优秀的七十二个学生中,由于他在学习和传播儒学中的杰出贡献,被人们尊为“十大贤哲”之一。

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冬,63岁的言子不顾年迈,从家乡琴川(今常熟)出发,横渡东江(今黄浦江),来到海盐古县的青溪传学,这是言子在吴中最后的一次讲学传道之行。言子青溪传学后,回到家乡琴川的第二年(公元前443年)就去世了。据《言子春秋》记载,言子来奉贤传学,不避寒暑。言子来到青溪之前,海盐古县的文化掌握在巫师和官吏的手中,这些巫师和官吏将青溪地区海水倒灌等现象说成是“天道”,常常以天象的变化来说明人世的吉凶祸福。因此,当地“斥卤弥望,地不生毛”。庄稼不能生长,百姓只能泛着竹筏或独木舟到海里捕鱼,以维持生计。遇到风浪,出去捕鱼的人就难以生还。当时的青溪百姓还处于“荆夷”状态之中,“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或“被发文身,裸以为饰”。妇女用河中的草汁染齿,以满口光亮的黑齿为美,所谓“为人齿黑,食稻啖蛇”;男子不但染黑牙齿,还将口中门牙敲去,以表示成年或取得婚姻的资格。当时的文化风俗,迷信鬼神,好作淫祀,重武轻文,以“吴戈兮披犀甲”为荣。

言子教育青溪百姓,身体牙齿发肤为上天所赐,受之于父母,为人生神圣之物,应长蓄珍惜,不能断发文身,染齿凿齿。在分析青溪地区的“斥卤”现象时,言子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天道”,如果将沿海堤坝筑高,海水就不能倒灌,盐碱地就会变成桑田。但筑堤坝需要人力物力,如果青溪百姓都有“天下为家”的思想,关心社会,有仁爱之心,天底下就没有办不到的事。

言子教授弟子,弟子又教授弟子,一时间青溪地区的百姓都知道了言子的大名,人们开始学中原周人文明风尚,留发着衣,到处可听到礼乐之声,尚文之风兴起,社会渐趋文明。在言子弟子们的鼓动下,百姓纷纷聚集,担着箕畚等工具,一段一段筑高沿海堤坝,沧海真的变成了桑田。于是,青溪百姓将言子唤作“贤人”。言子离开青溪后,他的学说得以留存。从此以后,青溪奉贤尚文之风大振,“凡有子弟者,无不令其读书”,后代文人贤士名传大江南北,成为“海滨文墨之区”。

2270年以后,雍正四年(1726年),将原华亭县的白沙乡和云间乡设一新县,命名新县名为“奉贤”,沿用至今。言子的“青溪之行”使奉贤人民走上了文明之路。奉贤之得名,是为敬奉言子之贤也,同时也表达了奉贤人民弘扬言子之贤的决心。所以是言子带来的“贤文化”开发了奉贤的文明,催生了奉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