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弘扬优良传统,恢复学校校训

弘扬优良传统,恢复学校校训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学校同事、老教师的支持下,于校庆90周年之前出版了《朱元鼎传》,时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热情地题写了书名。侯朝海是江苏省立水产学校第一批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优秀,毕业以后即被送去日本留学,4年以后学成归国,先在水产学校任教,以后又担任校长。抗战胜利以后,在复兴岛上恢复、新办了上海市立吴淞水产专科学校,他出任校长。我们知道,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我到上海水产大学(水大)后不久,办公室就给了我一本《纪念文集》。我一看,是纪念建校85周年时老同志写的回忆文章。我很惊讶,小小的水大竟然已经有80多年的办学历史了。我原来在教委工作过,水大是归在规模较小的高校里的。而我曾经工作过的规模较大的两个师大,只不过四五十年的办学历史。好奇心和责任心,驱使我花时间去了解学习水大近90年的变迁与发展。

经过查阅有关史料,我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上海水产大学的建校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非常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教科书。清朝末年,为争海权,一批爱国实业家在“渔权即海权”思想的指导下,创办渔业公司,发展海洋捕捞;渔业发展需要技术人才,以张謇、黄炎培为代表的职业教育家又提议创办水产学校,终于在1912年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正式落成开学。由于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经济迅速发展,水产业和水产教育都发展起来了,因此,我校办学之初从日本引进了不少教材和设备,第一任校长就是日本东京水产讲习堂留学回来的。但是,在淞沪战争中,日本军人占领学校,掳走了大量教学设备;抗战爆发以后,日本人的炸弹又把学校的校舍彻底毁掉了。那时,辗转颠簸到后方的一些教师又在四川合庆坚持办班,直到抗战胜利再回到上海复校,并在国民党军队撤退时,历尽艰辛、保住学校,完整地交给人民政府。这是多么不容易的艰苦奋斗的办学历史呵。其次,我强烈地感受到,五六十年代我校的师资队伍是非常优秀的。1952年,上海水产学院就在军工路校区开始办学,是当时上海的16所本科院校之一。1956年在高校评定教师职级,水产学院教师人数不多,却评定了一个一级教授、一个二级教授;而我曾经工作过的上海师大,只有一个二级教授;华东师大师资队伍力量很强,也只有两个一级教授。上海水产学院有这么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他们认真从业的精神应该大力弘扬。

在近90年的办学历史中,先后有8位教授担任过校长。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位:一级教授朱元鼎和老校长侯朝海。两位是同龄人。朱元鼎是著名的鱼类学家,20世纪30年代他编著的《中国鱼类索引》奠定了整个鱼类分类学研究的基础,直到今天仍是国内外学者研究鱼类分类的必读书籍。他是留美的博士,曾长期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担任教授。上海解放前夕,尽管他已有孩子在美国、香港等地工作,他毅然选择了留下来。在翻阅他的资料时,我发现他在读中学时写的几篇文章:《东洋绸缎》、《国货调查录》,文章以诙谐、尖锐的笔法,讽刺了日货质量和一些人崇洋心理;他和同学一起实地调查,推介国货,望国人使用国货,以阻止“利源外溢”。那是1915年,正值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秘密条款之际,一个19岁的中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爱国之情溢于言表。正是这种思想基础,奠定了这位科学家决心用科学技术报效祖国的志向。朱元鼎担任上海水产学院院长以后,继续推进基础理论研究,悉心培养年轻教师,支持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出成绩。我看了他的材料,很受感动。在学校同事、老教师的支持下,于校庆90周年之前出版了《朱元鼎传》,时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热情地题写了书名。同时,军工路校区科技大楼新落成、我们又新塑了朱元鼎半身铜像,置放在科技大楼的大厅里,缅怀这位著名的院长、学者,在师生中弘扬爱国、敬业、奉公,为人师表的精神。

侯朝海是江苏省立水产学校第一批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优秀,毕业以后即被送去日本留学,4年以后学成归国,先在水产学校任教,以后又担任校长。抗战期间在国民政府农矿部、经济部等部门工作,担任过技正等技术高管。抗战胜利以后,在复兴岛上恢复、新办了上海市立吴淞水产专科学校,他出任校长。在国民党军队撤逃台湾、妄图裹挟师生上军舰之际,他挺身而出,表示这些学生学习时间太短,都不会开船。之后,他悄悄地去大夏大学借了教室,把师生转移到那里上课了,既保护了师生,又保住了学校。在复兴岛和借大夏大学办学的时候,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他经常会掏出自己的钱去帮助最困难的学生,而他自己的孩子在交通大学读书却往往拿不出一块零用钱。这样一位敬业爱生的好校长,深受师生的爱戴。但是,1949年以后,在当时比较“左”的政策下,他不光不能再做校长,连担任学校教务长也只能任个副职;在1956年教师职级评定时,大多数教师都增加了工资;他被评了四级教授,每月要减少30多元。后经过争取,总算能保留原来的工资。尽管这样,他仍然兢兢业业,做好分配的工作,包括接待留学生和日本友人,从不流露任何怨言。由于一生颠簸,身体不好,再加心情不太舒畅,他在1961年就去世了,年仅65岁。这样一位好校长,他的学生和同事一直怀念他。在他100周年诞辰的时候,师生、校友自发捐款在校园里为他塑了铜像。我看了他的材料,有好几天睡不着觉。这样的好校长,是我们今天在师生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什么思想支撑他克服一个个困难,顶住压力,保住学校,迎接新中国?除了他1911年就参加同盟会、有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我又从他新中国成立后一次次写的“思想交代”里找到了答案。他与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秦邦宪(博古)是无锡老乡,从小就认识,1941年他在国民政府任职时,与秦邦宪在重庆相逢,有过深入的交谈,从而使他对国家发展的前途有了明确的认识。看到这些资料,我真是非常激动,为我党当时的高瞻远瞩、令众多知识分子折服而感到自豪。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要把这位老校长的情况编写成书,在师生中,乃至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于是,从2004年开始酝酿,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在2006年8月侯朝海诞辰110周年的时候出版了《侯朝海传》,同年9月29日,《解放日报》的读者荐书栏目还刊出书评,向更多的读者推荐《侯朝海传》。后来,秦邦宪的女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李铁映同志到我校视察,我们也把这本书送给了他。

这两本老校长的传记成为爱国荣校教育的很好的教材。后来,我根据有关史料,结合自己的研究,编写了《发扬优良传统,争做优秀教师》的讲稿,在每年新教师的培训班上进行宣讲,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必修课。

我们知道,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校训,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校训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有的将校训“制成匾额,悬见于校中公见之地,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中华百科辞典》)。作为一所办学历史这么悠久的学校,肯定有老的校训。但是,由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历史的割裂,导致很多师生对学校的历史与传统都不知道。1996年,学校党委还专门制定了新的校训“团结、敬业、求实、创新”。

在翻阅史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14年确立的校训:“勤朴忠实”。真令人喜出望外。怎么让大家都接受呢?俗话说,性急喝不了热稀饭,我采用先“热身”、再推进的方式,逐步把老校训恢复起来。

在2002年11月校庆90周年的庆典上,我代表学校致辞,在结尾的讲话中,我说了这么两句话:“勤朴忠实,老校训精神永存;与时俱进,新千年再创辉煌”。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师生和广大校友,听取大家反应。同时,在南汇区新建立的学海路校区的小河边树了一块横匾,上书:“勤朴忠实——1912”。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得到的反馈信息都是正面的,这鼓舞了我的信心。于是,在2004年2月新学期的干部大会上,我在讲话时强调进一步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新学期各项工作时,专门援引了“勤朴忠实”的老校训,阐述了老校训在新世纪的时代价值。随后,我将相关内容整理成文,在2月19日出版的校报上刊登了我的短论《求真务实与勤朴忠实》,提出了把老校训恢复起来的建议。

求真务实与勤朴忠实

新学期在迎春的爆竹声中开始了。今年是落实年,上级领导在不同的会议上反复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将今年的各项工作努力做好。由此,不禁使我想起我校的老校训。

八十多年前,根据创始人张謇、黄炎培等的办学理念,学校把勤朴忠实确定为校训。在侯朝海等校长的倡导下,校训深入人心,师生共同努力,教学注意与生产实践结合,育人注意讲道德与情操,培养了一批像姚咏平那样的毕业生,受到政府和渔民的欢迎。今天,在认真实践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形成的校训“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同时,完全可以把“勤朴忠实”的老校训再行恢复起来,一是体现我们这所有九十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校的传统和特色,二是可以将上级领导的要求演绎为更加自觉的行动。

由于当时的校训提出在新文化运动之前,因此,从现代语文的角度,可以将勤朴忠实诠释为这么几句话:

勤,就是勤奋,学习勤奋,工作勤奋,反对怠惰。“业精于勤,荒于嬉”。唯有勤奋,才能不断进步。

朴,就是质朴,做人求真,多做少说,反对奢华。“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唯有求真,才能更有成效。

忠,就是忠诚,忠于祖国,忠于职守,反对虚假。“天下为公,社稷为重”。唯有忠诚,才能众志成城。

实,就是求实,重视实践,讲求实效,反对空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唯有务实,才能心想事成。

总之,倡导和发扬勤朴忠实的老校训,并将它与新时期的育人要求结合起来,我们的学风、教风、干部作风乃至校风建设会再上台阶,从而扎实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2004年6月,上海市政府决定对我校行政班子略作调整,周应琪因为年龄关系不再担任校长,原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潘迎捷担任我校校长。潘迎捷是一位工作热情极高的干部,管理能力强,办法措施多,我们相处5年多,大事都在一起商量决定。我把恢复校训的事情与他一说,他满口赞成。于是,在2004年9月1日,我们在校园里正式落成了校训碑,我也在讲话中正式宣布恢复“勤朴忠实”的校训:

在校训碑揭幕式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新的校训碑今天正式落成了。90年前的今天,1914年9月1日,在上海水产大学的前身──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在吴淞炮台湾的校园里,正式把“勤朴忠实”确立为校训,校长张鏐先生宣布了对学生的五点希望,即:①勤勉;②诚朴;③戒浮嚣;④勿空谈;⑤当自立。在这一校训的影响下,在爱国精神的激励下(炮台湾本身就是爱国将士激战之地),水校在创立到被战争炮火摧毁的二十几年里,培养了数百名优秀的年轻人,其中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张闻天、毕生从事水产事业的教育家侯朝海、长期担任水产管理工作的专家姚咏平等。

经过90年的发展,当年只有两个专业、100多名学生的水产学校已经成为拥有20多个专业、10 000多名学生、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水产大学。今天,我们要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仍然需要继续用勤朴忠实的校训来要求我校的学生。今天,我们讲勤朴忠实,就是要求青年学生做到勤奋敬业、质朴大方、爱国诚信、务实创新,经过几年的学习和熏陶,使我校的毕业生具有拳拳爱国情、踏实事业心,扎实的专业基础,乐于在基层和一线工作。因此,我们将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学习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加强爱国荣校的宣传,让更多的青年学生明校史、知校情,让勤朴忠实成为更多的青年学生的行为规范。

“勤朴忠实”的校训重新成为学校师生的精神支柱。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她激励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江河湖海上,为渔业发展和渔民致富多做贡献;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她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教师敬业爱生,培养社会需要的建设者;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她正在成为师生的行为准则,融入学校的校风,成为整个学校的和谐校园的灵魂。

作为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大学,只有在新时期、结合新实践,把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才能凸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注释:

①《朱元鼎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第20-21页。

②《侯朝海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