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菊花与儒释道思想

菊花与儒释道思想

时间:2022-09-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儒释道三家美学思想对中国的文化精神和社会历史皆产生过深远影响,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映射着菊花文化的进程与发展。然而,在绚丽多彩化现象背后,又是何种理念引发了国人对菊花的千年倩结,是什么思想臓了文人墨客对菊花的无限热情。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世人就不难发现中国 ―美学思想在菊花文化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深深的审美烙印。由此也可以进一了解深受儒家仁学思想影响的菊花文化。

儒、道、禅文化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密曼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建构的宝贵财富。儒释道三家美学思想对中国的文化精神和社会历史皆产生过深远影响,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映射着菊花文化的进程与发展。

我国研究菊花的历史可追溯至宋徽宗时期彭城刘蒙的《菊谱》问世,该书为我国菊花专著之始,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第一部菊花专著。其后菊谱层出,但都以记录菊花品种栽培为重。其他有关菊花的文字仅散 见于诗词歌赋之巾。而今菊花的观赏、药用、食用等功會維用及其渊源历史已多有研究。尤以菊花为主题的歌赋、丹青重彩更是枚不胜举。菊花也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而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都对菊花文化的丰富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审美功用。然而,在绚丽多彩化现象背后,又是何种理念引发了国人对菊花的千年倩结,是什么思想臓了文人墨客对菊花的无限热情。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世人就不难发现中国 ―美学思想在菊花文化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深深的审美烙印。

儒家文化认为要视天下为己任,其积极入世的功利思想形成了儒家美学的实用价值特色。譬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以仁为核心,巾心就是探讨审美和艺术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为审美和艺术文化在人们为达到伫的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修养中會跑到一种特殊的作用并与社会风俗之间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为使艺术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能产生积极作甩使其能取善民心、移风易俗,必须对艺术文化形式本―行规范,使之符合仁的要求和包含道德内容。由此也可以进一了解深受儒家仁学思想影响的菊花文化。比如在众多民俗之中与菊花最有关联的就是重阳节,在这一天的人们通常都要登高地、佩茱萸、饮菊 酒、食菊糕,这一习俗在起源很早的《西京记》中就有记载。那么,在重阳节为什么要举行这些与菊花相关的活动呢,一般认为这是与重阳节的特定功能相关的,举行的众多仪式是一种躲避灾难的活动。而之所以要饮菊酒、食菊糕是因为菊花可以入药,久服之则令人轻身耐劳、延年益寿。但随着这一习俗的节日化,其逃避灾难的神秘意识逐渐淡化。唐宋以后,重阳之时不仅饮菊酒、食菊糕风俗更趋普及,也成为文人雅士结伴赏菊、咏菊和―抒怀的盛行节日。唐代盂浩然诗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达出诗人对重阳赏菊的无限憧憬和期待。宋代范成大诗云: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 如今的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新时代赋予了其新的含义:且看黄花晚节香,这是对老年人的勉励,更是对老年人的器重。可见菊花与中国传统节日重阳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由于它符合了儒家所谓仁的要求。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审美中的道德问風将道德与审美结合在一起是儒家美学的最大特点。像儒家自然审美观的 比歡传统就赋予了菊花的人格意义。比德说可谓是儒家的自然审美观它依然是主张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体验自然美,而大自然的山水花木之所以能引起欣赏者的美感,在于它们的自然形象表现出与君子的高尚品德相类似的特征。所谓比德就是作为审美客体的山水花木可以与审美主体的人相比德,亦即从山水花木的欣赏中可体会到某种人格美。君子比德思想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其直接出处为孔子的《论语雍也篇众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而受君子比德思想的长期观照、中华民族传统的赏菊文化 中就有一个突出特点:即注賢以菊言志,从而使菊花更加人格化。

道家文化作为中国本土文化产物与正统的儒家文化构成了补充和对立的关系。儒家强调艺术文化为社会服务的实用功利思想,道家强调人与外界对象的超功 利和无所作为的审美关系。老子认为不应以艺术文化为手段来限制和扭曲人的自然情感,艺术文化的形式要摆脱道德束缚才能实现自由创造。在中国传统美学发展过程中,天人与清静无为的非功利性哲学思想推进了对纯阵美形式的发现与理解,于菊花文化领域中的影响,则是将菊花的观赏价值与实用价值分离开来而更加注重其美的形式,即从侧面促进了菊花品种的丰富与艺菊技发展。道家喜好隐遁、隐身草莽或遁迹山林,而菊花在东晋以前罕有栽培记录,或药用、或食用、或饮用。菊花又多为野生,因而被寓为隐逸之道,选择此道者皆是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才华,于是感时伤事、愤世避俗。诸如晋代陶渊明初为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入山、自耕自食、自得其乐,遂有优美的散文诗歌传世并留下了诗人独爱菊花的美誉。

佛文化却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它既吸收了儒道思想又对其起了促进作用。禅宗美学麵生使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从求实转向空灵之境,佛学传统中最为核心的境界范畴也正是因此而诞生。而悟,则制空灵的麵,是突如其来的发现光明以表现个体的自由境界,而这一理念也广泛显现于菊 花诗画的体悟。

综上所述,巾国传统菊花情结的形成与发展皆离不开儒道释文化的融通观照。虽说诸种文化思想观念均有不同,却都能与菊花文化相融感化。中国传统菊花文化既体现了儒家思想所强调的道德教化的功能性,也具备了道家思想提出的纯粹美学的观赏性,还成为禅宗思想中自由空灵境界的体征,从而使得菊花精神的韵味更加博大精深。而中国菊花文化在不同哲学思想的交错影响中沿历史轨迹发展至今,已由最初的指示节令之用到其药用和食用价值的研发应用,再至其观赏地位的提升,皆体现了中华传统菊花文化中实用性与观赏性的兼容特征。正如在众多风格特异的诗词绘画中的菊花所被赋予的形象风貌与人格品德, 也正是中华传统文化所特有的民族形式的精神灵魂之审美归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